金霞
【摘 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活动观。在学习活动观的理念下,文章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探究,逐步形成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段式”阅读教学。该教学模式环环相扣,逐层递进,可以帮助学生由语言知识生成语言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 学习活动观 核心素养 “三段式”阅读教学
《普通高中英語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活动观,明确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学习活动观认为,教师应在课堂上为学生设计有情境、有层次、有实效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这一过程既是学生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整合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品质不断提升、文化意识不断增强、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由此可见,学习活动观不仅是一种观念,而且是一种教学路径,将语言、文化和思维三者紧密结合,是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途径。在学习活动观的理念下,笔者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探究,逐步形成了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段式”阅读教学。
一、“三段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传统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把语言知识作为重点,课堂上花了大量时间传授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课后练习也是巩固和操练知识点,忽视了学生对语言的实践应用、主题意义的理解、文化内涵的挖掘。此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获得的知识呈现“碎片化”状态,阅读能力和核心素养难以提升。《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了学习活动观,就是要解决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发展维度不宽、语言实践力度不大、情感参与深度不够等问题,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情感、态度。学习活动观视域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新颖的教学活动,以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基于学习活动观的英语阅读教学探究,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建立了“三段式”阅读教学,通过有情境、有层次、有实践、有实效的英语阅读活动。
二、“三段式”阅读教学的实践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 Unit3第二篇阅读为例,文章主题是“两兄妹的自行车之旅”,作者描述了在西藏境内的骑行。西藏是高海拔地区,山路崎岖,气候多变,风景奇幻,他们在骑行中欣赏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体验骑行的辛苦和快乐,领略祖国广博富饶的山川人文,深刻地认识到在强大祖国母亲的怀抱中生活的安康和幸福,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文章是日志式的记叙,以时间推移、空间变换和线路行走为线,辅叙了一路上他们“所见、所做、所带、所感”,内容不难理解,但因为学生对西藏地理特征不了解,需要教师提供背景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文意。
1. 学习理解:围绕主题语境,激活已知和经验,读懂文意,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第一环节:感知与注意
学习理解阶段的感知和注意,相当于课堂教学的导入部分,情境的设置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紧扣主题,通过图片、视频、音乐、问题、猜谜等方式导入话题,帮助学生打开思维。
【活动1】(班级活动)教师播放一段介绍西藏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感知西藏独特的天气和环境,唤起学生对西藏地区的兴趣。在观看视频前,教师提出两个问题:“Where is Tibet?What do you know about Tibet?”唤起学生的好奇心。观看视频后,大多数学生能通过回忆提取视频里的信息,根据视频里展现的风貌,教师追问:“What are the key words about Tibet?”学生分享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将关键词整理成思维导图,然后再提出以下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接下来的阅读课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感知和注意)播放与主题相关的视频、图像、音乐、文字等信息,能将学生带入主题语境中,激发学生对西藏的兴趣、对骑行的好奇心,唤起学生对阅读文章的期待,唤醒旧知,激活新知。思维导图和问题链的活动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引起学生预测和猜想:如果他们骑行去西藏,他们会看见什么,会随身带什么?本环节采取了班级活动,在讨论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生本(学生与视频)互动高频率进行,信息量大,思维活跃,课堂学习氛围非常热烈,为阅读活动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概括与整合
为避免碎片化阅读和学习,本环节活动要关注语篇整体阅读,教师设计整理文章主线,把握文本意义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所包括的具体信息,并掌握这些信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也可以设计寻找关键信息的活动,将零碎的知识点和信息点结构化、系统化,帮助学生梳理文本结构,厘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活动2】(个体活动)通过阅读,学生快速浏览整篇文章,厘清文章基础要素,处理文本表层信息,概括文章的大意,并完成表格的填写,通过提炼、整合和概括,让学生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和关键信息。
【设计意图】本活动要求学生独立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整体阅读的方式体现了阅读活动设计的整体性原则,引导学生关注旅行日志中的要素,厘清Who、What、How、Why的表层信息后,学生在此基础上概括段意,在读中快速抓住主要语段,提炼关键信息,然后掌握文本结构,整体感知文本,训练学生的总结能力,帮助学生将零碎的知识重新整合成相互关联完整的知识结构,呈现出各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培养学生快速浏览文本、提炼整合信息的能力,形成语篇意识。
第三环节:获取与梳理
获取与梳理类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和主题,教师设计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查找文章的细节和关键信息,并分析这些信息是如何服务于主题的表达。
【活动3】(个体活动)学生通读全文提取信息,完成思维导图的填写。
【设计意图】该环节引导学生阅读中抓住旅行中“所见”“所做”“所带”三个要素,串联起整个日志中关键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变换和线路行走,顺着文本主脉,提炼关建信息,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梳理、获取、检索信息的能力。
2. 应用实践:通过描述、阐释、分析、判断、仿写,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培养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语用能力
【活动4】(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去关注作者用了哪些单词来描写自然,学生找到以后,引导学生思考:西藏地理环境有什么特殊之处?主人公在整个旅程当中的感触是什么?哪些文字描述了他们的感受?一开始旅程是非常辛苦的,但是他们却感到非常开心和兴奋,为什么?引导学生从文字的表面去探究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以及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
【设计意图】本活动试图引导学生透过文字表面探索作者意图,探究主题意义,进行深度阅读,引导学生观察文中描述自然和当事人感受的词语,想象西藏自然环境的干净美丽,感悟当事人情感的起伏和变化。
3. 迁移创新:运用策略和技能,创造性解决语境中的问题,理性地表达观点
【活动5】(个体活动)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请学生思考:
(1)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way of travel:riding?
(2)Do you like Tibet?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ibet?
(3)If you live in Syria(叙利亚),can you make a journey by riding bicycle in the country?Why?
【设计意图】问题链再次启用,在阅读完文章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从简短游记中认识到健康低碳的旅游方式—骑行,虽然过程辛苦,但是内心充实快乐,领略祖国广博美丽的土地、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活动6】(小组活动)教师设置了一个情境:王坤和王维骑车到达大理以后,大理电视台邀请他们做一期英语访谈节目《Riding in China》的嘉宾,主持人将会邀请他们谈一下整个骑行过程中的计划、感受以及后期打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后,学习口头转述文章大意,通过角色扮演,想象和体验文中人物的经历和感受,再次升华主题意义,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运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三段式”阅读教学的反思
以语篇为载体的学习活动,通过基于语篇的学习理解,深入语篇的应用实践和超越语篇的迁移创新“三段式”阅读教学模式,通过主题探究、多维互动、情境营造、整体阅读为原则的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在语言知识学习的同时,习得语言技能,培养文化意识和思维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英语教师要正确认识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和实施途径,在阅读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学习活动观指导之下的教学路径,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步展开,不断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冀小婷,代俊华.“六要素”整合下的英语学習活动观及其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8(19):64-66.
[2] 葛炳芳.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内容、思维和语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南州福泉中学)
责任编辑: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