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视角下儿童阅读与习作融通的路径

2022-05-30 13:31王莹cccc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自然段关联习作

王莹 cccc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材里的课文精挑细选,阅读时看出那些可取之处,对其选剔与斟酌就渐渐增进了较深的识力,写作时凭着那种识力来选剔与斟酌,就渐渐训练成较精的技能。”这段话道出了语文教学中阅读教材文本与练习习作之间的关系。我们从教学实践中发现,运用关联教学的理念,结合四年级上册课文引导学生从阅读文本过渡到自我表达,能解决学生语言运用中遇到的困境。

一、文本语境与生活场景关联,写出自己的生活

书面语言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结果,是经过深加工的话语,话语之间的关联性更强。因此在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教师应尽量创设语境,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关联;学习课文的同时,依据一篇课文中最有特色的内容进行小练笔,让学生真正掌握课文片段的写法;在习作需要时,可以创设情境,让习作中所需语境与课堂语境充分关联;这样由课堂—小练笔—习作—课堂,引发言语记忆,形成一个完整的语言表达闭环,能充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更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文本中的语言、句式。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描写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作者的语言准确而生动,是学生习作时的范本。其中课文第4自然段对钱塘江大潮的样子和声音做了精准的描述,令人震撼,有很强的感染力。正如课文中泡泡语的阅读提示一样:“读这段话,我仿佛看到了潮水来时的样子,听到了潮水奔腾的声音。”看到生活中出现的某种情形,能写出它们的样子,描摹出其声音,正是学生要学会的习作本领。学习这部分内容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出示小练笔要求:“下大雨时,你看到的雨是什么样子的?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请你仿照第4自然段写一段话。”学生看雨、听雨的生活经验被唤醒,课文中“横贯、翻滚、飞奔”等动词的精准表述及比喻句式的运用,又恰到好处地提供了支架。写变得不再困难,而是顺理成章。

二、理解内涵与学习方法关联,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经验告诉我们,理解文本时仅关注语境是不够的,透过文本理解表层意义比较容易,要学生读懂其深层含义却很困难。学会表达的基础是理解文本的内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回归语文课堂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朗读。引导学生用强化朗读来理解文本的内涵,透过文本字面的意思,深入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含义,明白作者的写作方法,并能学以致用,主动发现并建构知识,最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麻雀》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文章,文中写道:“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朗读这一段,重点关注小麻雀的动作和样貌,它是“呆呆地”“无可奈何地”,作者用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麻雀的心境,可以用焦急的心情读出小麻雀的无助感;它的嘴角是嫩黄的,羽毛还没有长全,头上还长着绒毛,声音要轻柔,透露出怜爱,读出小麻雀的稚嫩。学生有了这样的阅读体会,可以要求在旁边批注,如果你就是那只小麻雀,你现在有什么想法?下文中老麻雀的无畏以及猎狗的攻击和退缩都可以用上述方法,通过朗读体会它们的心情,理解文章的内涵,用小练笔的形式写出自己的感受。

“‘记住了!我连忙答应。我有充分的自信。”“我已经明白,我笨拙的表演把全場的老师同学都逗乐了,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叶至善先生将自己对童年趣事的回忆写在了《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中。学生认真读过全文就会了解到,“我”多么珍惜这一次上台的机会,哪怕能演一演不露脸的老虎,也非常高兴。然而事与愿违,老虎被“我”演砸了。从课文内容入手,以“我”同学的角色,换位思考进行小练笔:聪明的同学,请你来当小评委,你觉得“我”的演出窝囊吗?你能开导开导“我”吗?练笔的过程是进一步理解文章内涵的过程,也是梳理自己内心感受的过程。

学习《陀螺》后,鼓励学生认真研读课文,专注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设计小练笔时可以在学生经过团体交流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后进行。小练笔内容如下:和小伙伴做游戏,大获全胜会兴高采烈,一败涂地会懊恼无比;艰难取胜会非常激动,与胜利失之交臂又会特别后悔。就是这样在叙述中写出了自己跌宕起伏的内心感受。哪一次游戏的结果让你非常难忘?当时的心情如何?仿照课文第11自然段,用几句话写出当时的感受。

片段式的小练笔锻炼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体会到课文高质量的语言表达。习作时以语感为圆心,以作者的文字为半径,一点一点破解其习作密码,终会习得语言运用的能力。

三、语文要素与语言运用关联,写出自己的体验

教材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都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是对习作的要求。落实语文要素,习得语言能力的最佳途径不是理解,而是运用,在名师的课例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经典设计。如薛法根老师执教《火烧云》,他不仅让学生体会课文内容,而且让他们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来写写、练练,真实的动笔让学生对课文语言的表达有更真切的认识。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

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学了《爬山虎的脚》就可以让学生观察、描写:叶圣陶爷爷观察爬山虎的叶子是多么认真细致呀!叶子的颜色、姿态都写得栩栩如生。仔细观察讲台上那盆花的颜色、姿态或感受气味等,仿照第2自然段,用一段话清楚地写下来。

教材选文中精准的用词,对学生语言的积累运用有着重要的作用。《蟋蟀的住宅》一文第7自然段短短的四句话,用了“扒、搬、踏、推、铺”等动词,结合蟋蟀身体的部位,把蟋蟀盖房子的情况清清楚楚地写了出来。仿照片段,让学生回想以下情景:小鸡吃食、猫玩线球、蚂蚁上树……用一段话清楚地写下来。学生可能会主动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使课文中的词语、句子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教师再次补充提示:如果观察到它们真实的动作,相信你会写得更生动。学生有了表达的方法,又增添了表达的自信,习作质量会大大提高。

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在分析教材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时,要不断琢磨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会有怎样的表现;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学生自身哪些方面有关联、怎样关联。语言学习具有生长性,不仅体现在文本知识的学习上,更体现在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中。

四、合理想象与文本资源关联,写出课文的留白

凝练、含蓄、简洁是诗词、小古文等类型课文的特点。诗人将要表达的意思隐含在诗句中,显露在外的只是冰山一角。学习此类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如学习《暮江吟》《凉州词》这两首古诗时,出示小练笔要求:“诗中有画。读‘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两句诗,你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图画?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把这幅图画用几句话写下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两句诗,为我们描绘了热闹的欢饮场面和琵琶急响、战鼓阵阵的战前气氛。请展开想象,用一段话把这个场面写下来。”

标点符号是作者在课文中无字的表达。《盘古开天地》中的省略号就给学生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可以这样来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这句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盘古的头发、牙齿、皮肤、指甲……分别变成了美丽世界中的哪些事物?请展开想象,把它们写出来。

《牛和鹅》一文中的第5自然段用几个具体的动词,就把“我们”看到鹅时的恐惧活灵活现地写了出来,文中还恰当地插入了拟声词来写鹅的叫声。根据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想象练笔:你投喂过哪种小动物?回想当时的场景,它看见食物是什么反应?它是怎么吃食的?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发挥你的想象,用一段话说出来。

回顾课文,在作者的笔下很多景物、事物都有了灵性、有了性格、有了情感。看似没有任何习作技巧的完全白描的手法,却又那样生动感人,因为作者对自己所描写的动植物、风景投入了亲人般的关心和喜爱,将自己最真挚的情感倾注到所描绘的事物里。教师在关联教学的理念下,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寻找语言的生长点,与作者情感共鸣,习作能力便会在这样的体验和寻找中得到提升。生活处处皆语文,处处可表达。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练就一双会发现、会关联的眼睛,用智慧的心欣赏、交流,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便水到渠成。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张家港市世茂小学)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第“十四”期科研课题“关联理论视角下景物类文本现场教学的研究”(2021JY14-L67)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自然段关联习作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秋天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奇趣搭配
智趣
美丽的秋天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