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科育人本色,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2022-05-30 11:11黄凌
广东教育·高中 2022年10期
关键词:开放性广东课程标准

黄凌

2022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广东卷)守正创新、特色鲜明、亮点突出,设计感强。试题在遵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03年)的基础上,注重发挥历史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尤其是在彰显育人方向、回归学科本质、考查思维能力、增强多元开放、彰显岭南特色方面有重大突破。

一、2022年广东卷高考试题的特点

1. 聚焦党史,弘扬传统文化,彰显育人方向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国上下掀起了学党史的高潮。今年的广东卷试题选取了大量的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改革开放史材料创设情境,继续聚焦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化对党史的考查。比如,第10题,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的复杂国际环境为背景,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独立性与灵活性,启发考生在新时代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自觉性。第18题,通过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对“现代化”的探索,展现了我党与时俱进的经济政策调整,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凸显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所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比如,第3题,以“南北朝时期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示意图”设置情境,考查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在传承中创新,引导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第5题,以广州的瓷器出口设置情境,考查清朝的手工业成就和对外贸易,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今年的广东卷对党史和中华文化的考查,是近几年高考比较重视的内容,符合高考评价体系的目标要求。高考评价体系强调“立德树人”,其中所立之德就包括对中共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可和继承,今年广东卷的这种考查方式,完美地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 依标据本,落实教考衔接,回归学科本质

今年的广东卷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03年)的要求,坚持“依标施考”。在考查内容范围上,注重体现课程标准规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线索、核心概念与基本原理。比如,广东卷第1-16题,分别考查了古代手工业发展、汉代中央集权、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代理学、清代对外交流、洋务运动、清末新政、新文化运动、解放战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伽利略、早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德国君主立宪制、苏俄新经济政策和欧洲一体化等内容。

今年虽是最后一届使用“旧教材”内容为依托的高考,但在部分试题的情境创设、素材选用和考查理念上也“化用”了新教材内容。比如,第17题,部分素材与设问选自《中外历中刚要》(上)第84页:“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7页:“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推动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课程标准》(2017年颁)第18页:活动主题世界视野下的中国航海活动与海上贸易:“活动过程1.从明代小说(如《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中寻找白银在中国普遍流通的内容,再現使用白银进行买卖的情境;通过中外文献、考古资料等,了解白银大量来自美洲并被用以购买中国的瓷器、丝调、茶叶等商品的史实,以及白银普遍流通给中国带来的变化。”《课程标准》(2017年颁)第34页:选修1《史学入门》1.5历史探究的主要方法:“知道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对史料的来源、性质及其价值进行鉴别和考证的重要性;了解鉴别史料的主要方法,认识研究历史要以有价值的、可靠的史料作为历史论述的证据。”

再比如,第19题,地图素材“地中海示意图”改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第9-12页中的课本原图。此题的问题设计不但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而且要求学生具备对历史问题的探究能力。这一理念直接呼应了教材中“活动课”的设置理念——放眼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广东高考历史学科阅卷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张庆海教授对第17题的评价是:“这一整个题目(要求)围绕着史料实证这一个核心素养进行考核,(题目)材料的选择和设问也都比较符合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

考题中的这些信息提醒我们:首先,教师应该依照课程标准进行设计和组织教学,做到应教尽教,避免超标教学;其次,教师要深入研究新教材的价值理念,把读懂、读透教材放在第一位,充分用好新教材这一资源,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回归学科教学的本质。

3. 问题引领,创新情境设计,考查思维能力

“无情境不命题”已成为高考试题的常态。今年的广东卷试题传承了全国卷情境设计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特点,大大加强了情境设计的新颖性和开放度。比如,第3题,创设学习情境“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示意图”,引导学生在掌握必备知识的基础上,梳理发展线索、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第8题,创设生活情境“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所作的比喻”,引导考生关注20世纪以来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发展的特点。

试卷还注重原始史料的引用,通过权威史料,构建起信息丰富的学术情境。比如,第18 题,引用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周恩来选集》《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等重要文献创设学术情景,考查考生辨别、选择和使用历史材料,在历史材料中发现线索和有效信息,并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客观评判的能力。

今年的广东卷试题通过搭建各种历史场景,既注重基础性,强调基础扎实,考查考生的历史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又加强对考生的历史信息的提取、知识的迁移与运用、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关键能力的考查,同时也注重对考生独立思考和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

4. 多措并举,创新设问方式,增强多元开放

教育部考试中心徐奉先指出“开放性试题的设计要着眼于整体,试题的开放性不是就某一道试题或某一类试题而言的,而是指试题的整体设计必须是开放式的而不是封闭的”。今年广东卷试题增强开放性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在开放性试题以外的材料分析题和选考模块试题中也增加了开放性设问。比如,材料分析题第17题第(3)问,是半开放性的,在前两问比较、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引导考生深入思考“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自由地选择所熟悉的史料类型作答。选考模块第22题第(2)问,“简述詹天佑、徐建寅等中国近代科学家的共同精神品质”,也有半开放性的意向,考生可综合材料信息从家国情怀层面、科学精神层面、个人奋斗层面等多个角度进行概括。

开放性试题不仅体现在形式上,还体现在情境设计和理念上。比如,第18题第(1)问,通过设置学术情境,要求“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材料一、二、三中‘现代化内容变化的原因”,本题设定的考查目标是学业质量水平3,重点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历史能力。只要考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提供的材料,准确把握不同时期的“现代化”内容所涉及的时间、空间联系,并使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不同时期的“现代化”内容变化的原因进行历史解释,就可以完成要求。本题符合开放性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即注重分析历史过程而淡化历史结论。所谓分析历史过程,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義理论相对完整和准确地复原历史事物的过程。

今年在各类试题的开放性方面,不论是情境的设计还是设问,都有了明显的变化。随着历史学科探究能力考查的加强,这种考查自主发现问题的开放性试题还会加大力度,正如命题专家所说:开放性试题“代表了时代要求,是高考制度恢复以来的又一次革新”,今年的试题恰恰诠释了这一变化。

5. 关注现实,彰显岭南特色,强调国际视野

针对广东考生知识面广、视野开阔、思维灵活的特点。今年的广东卷试题结合地方实际,继续在试题选材中彰显岭南特色。比如,第5题,围绕清代的瓷器生产和出口创设情境,展现了作为“千年通商口岸”“岭南文化之都”的广州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第22题,设问要求“简述詹天佑、徐建寅等中国近代科学家的共同精神品质”,其中詹天佑就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其负责筹划修建的京张、潮汕、粤汉等铁路工程,为近代中国铁路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的广东卷试题也强调世界意识与国际视野。比如,第19题,以“地中海被冠以多种称呼,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地中海历史的不同理解”为主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多元性的理解,以此引导考生放眼世界,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人类文明的共融性和多元性。第20题,涉及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新增内容,在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引导学生对“战争与和平”这一问题进行思考。

广东卷试题在情景创设上突出了大格局、大视野、高格调的特色。试题的选材和情景设计,不仅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历史离现实生活很近,而且也让学生体会到岭南地区的历史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一种考查方式,有利于将家国情怀厚植于学生心中。

二、教学启示

1. 研体系,析真题,明确备考方向

不论是全国统一命题还是分省命题,高考评价体系都是高考命题的根本指南,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高考的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深刻认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明确以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导的备考方向。教育部考试中心刘芃说,“往年的试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的制作者对话。”因此,研究历年的考试真题,我们就可以清楚的了解高考为什么考(命题原则、指导思想、考核目标)、考过什么(历年真题)、钟情于考什么(高频考点)、怎么考(命题的角度、考查的深度与广度)等。

2. 重课标,活运用,开展问题教学

课程标准是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版)》要求“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宽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基础”。因此,在复习中,我们必须重视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研读,“活化”教材内容。这里的“活化”指的是对教材内容多问几个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探索,从而拓展历史思维。杨宁一教授在讲座中指出,“高考的知识点应该以课标为准,而不是以教材为准……教材‘经典知识仍要考查,教材知识为命题提供背景支持”,“教材实际上重在培养学生能力,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因此,我们的复习不能完全“脱离”教材,而应该把读懂、读透教材放在第一位,充分用好教材这一资源。

3. 抓主干,建体系,转换思维角度

近年高考试题在考查内容上,重视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据笔者统计,“考试大纲”规定的必修考点为86个,2013—2020年全国I卷共覆盖48个,占必修考点总数的55.81%。每年的考点覆盖更少,均考点数为15个。这表明高考命题以主干知识为主要考查内容,并以此作为能力考查的主要依托。

那么,在“三新”(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如何抓主干知识呢?笔者认为,首先,应以通史为经,以主干知识为纬,将其体系化、结构化;然后,在此基础上,梳理历史发展的脉络,总结出历史变化及发展规律;最后,突破思维定势,转换和扩展思维视角。教育部考试中心刘芃也认为,“教材是一个角度,考试是另一个角度,但都在一个知识框架中。所谓依托教材,不过是转换了一个角度而已。”这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学会多视角思维,学会多一个角度观察历史现象,会让我们得到更加全面的历史认识。

4. 挖概念,重拓展,关注地方文化

历史知识体系由一个个历史概念组成,深挖历史概念,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基本史实内在联系的理解,有利于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有利于重新整合教学资源,理清历史发展的逻辑,深化历史认知。比如,资本主义这个概念在教材中的呈现,就有早期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现代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买办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等数10种,在教学中必须深挖其内涵与外延,别异归同,扫清思维盲区。

最后,我们还要关注广东地方文化。广东是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广东文化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都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比如,广东自古以来有很多历史名人,古代有唐朝名相张九龄、禅宗六祖惠能、巾帼女英雄冼夫人、“岭南第一名臣”翁万达,明代思想家陈献章,近代有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民族英雄邓世昌、“中国留学之父”容闳、近代科学先驱邹伯奇、晚清思想家康有为和梁启超、“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共和国开国元勋叶剑英等人。再比如,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有粤剧、醒狮、茶艺、蜈蚣舞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粤语讲古、吴川泥塑、五羊传说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广东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融入到具体的历史知识学习中,多结合这些地方史的内容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边界,也可以加深对历史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的理解。

责任编辑 李平安

猜你喜欢
开放性广东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广东舆情
寻求开放性道路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重读天一阁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