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全国I卷高考英语续写命题与解题思路双向剖析

2022-05-30 10:48:04周文
广东教育·高中 2022年10期

周文

一、读后续写命题方向

宏观方向是立德树人、传递正能量,突显育人功能;微观方向是整体理解文本,把握主题、解读重要细节、构建故事情节,培养应用性和创造性能力。

二、读后续写命题特征解读

1. 主题语境是人与社会及人与自我,关注个人成长和情感的温情类题材。通过讲述患脑瘫的小男孩David参加越野赛的故事,既传递了周围人对David的影响,更突显了在面对困境时,David战胜自我,实现自我成长的主题思想。旨在引导学生提高运动意识,保持身心健康,体现强化体美劳教育引导,夯实全面发展基础。同时,要求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能梳理和概括信息,从自己的视角正确评判周围事物和不同观念,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 文本语料地道,选自外文网 https://www.onlinereadfreebooks.com/en/Chicken-Soup-for-the-Canadian-Soul-403180/11,原文出自Chicken Soup for the Canadian Soul 心灵鸡汤Davids Run。经过精心改编,语言平实,冷僻词少。文本内容看似简单,却饱含深意,需要考生较强的阅读能力,文本分析能力,语言能力甚至是文化意识。写作形式灵活,内容开放,在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考查的同时,强调对应用性和创造性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注重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和概括信息,从自己的视角正确评判周围事物和不同观念,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三、读后续写考查的能力

1. 理解并获取信息的能力:读取叙事文基本要素的能力;读取情节发展的能力;读取重要细节的能力;梳理和概括信息的能力;推断情节走向判断主题的能力。

2. 表达性技能:构建情节发展;清楚地描述事件的过程;选择合适的语言(词汇,句式和语法结构等);合理并创造性地表达;积极向上的主题升华。

四、原文解读及命题过程

(一)语篇结构解读

原文材料为心灵鸡汤叙事文本,故事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叙述,故事与学生的生活贴近。全文结构清楚,情节环环相扣,衔接流畅。

文本有两条脉络线,明线围绕David参加越野跑展开:“我”寻找(期待看到他准备比赛)→ 发现并走向他(疑惑他为什么不准备)→ 寻找教练询问原因(理解)→ 再次寻找David,看到他向我走來(回忆David的经历)→“我”了解David,所以“我”推动David鼓起勇气面对挑战 → David参加比赛 → 比赛遇到困难但是他没有放弃 → 完成比赛获得称赞 → 年末获奖。暗线是“突破自我,树立自信”。David的残疾使他对自己存在怀疑,从而他决定从参加到不参加再到参加,最后顺利完成比赛,这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提升的过程。

(二)语言风格解读

本文是心灵鸡汤类的故事叙述,语言注重细节描写,颇具感染力。

1. 动作描写。如:I looked around and finally spotted David. 作者在人群中寻找David,期待看到David的心情。I quickly searched the crowd for the schools coach and asked him what had happened. 当“我”知道David 放弃比赛时“我”急切地想要知道原因的心情。He hesitated and then said he had decided not to run. David在回答“我”的问题时的纠结与难受。I turned to find him coming towards me, his small body rocking from side to side as he swung his feet forward. 通过动作描写,表明David 走路的姿势和困难,为后文续写部分跑步时的困难做好铺垫。

2. 外貌神态描写。如:He was small for ten years old. His usual big toothy smile was absent today. 通过外貌的描写展现了David 身体上比别人弱小的特点,但是他的笑容说明他一直是一个乐观开朗的孩子,而今天没有看到,为故事后文作了铺垫。

3. 对话描写。如:I walked over and asked him why he wasnt with the other children. He hesitated and then said he had decided not to run. 间接引语讲述“我”的询问以及他的回答。“I was afraid that kids from other schools would laugh at him,”he explained uncomfortably.“I gave him the choice to run or not, and let him decide.”直接引语说明David放弃比赛的原因,通过教练的话直接表述,更有说服力。

(三)人物性格解读

(四)升华主题解读

根据故事的情节发展,冲突的出现与解决问题的逻辑,根据已有文本和所设置的两个段落首句对故事的发展做出合乎逻辑的预测,学生展开想象,写出生动的、符合故事情节发展的内容。续写的第一段为故事的高潮部分,可以写David在“我”的鼓励下走出低谷,振作精神决定参加比赛的内容。“我”是如何鼓励David的?前文的铺垫——并非是他不能跑,在这一段有没有写进去?“我”说了什么?“我”做了什么?David一开始不看我,听了“我”的鼓励之后他的反应是什么?他会说什么?做什么?这些都是学生续写思考的角度。

第二段讲述David参加越野跑的经过和结果。根据前文作者的铺垫,David在跑步过程中会遇到怎么样的困难?观看比赛的家长、老师、其他学校的同学会有什么反应?是鼓励欢呼呐喊?还是嘲笑?David 又会如何应对困难和人们的反应?引导学生围绕文章的主人公展开适当的想象,结尾处他完成比赛没有?根据前文的铺垫和线索,肯定是能夠完成的。那么是什么支持他完成比赛?根据这样的思路引导来达到主题的升华。

五、首句设置分析

1. 续写第一段首句设置:We sat down next to each other, but David wouldnt look at me. 第二段首句设置:I watched as David moved up to the starting line with the other runners. 第二段和第一段之间的设置留有一定的空间,允许学生去推理、思考、设计和创造情节。

首句不宜过长,需要为主题服务。与材料原文作比较,第一段的首句将原文材料中的“We sat down together on some steps”改为“We sat down next to each other”更能体现作者对小男孩的关心,让小男孩对他有信任感。第二段首句原文“I stood on the sidelines with the excited crowd as David moved up to the starting line.”改为“I watched as David moved up to the starting line with other runners.”让学生关注的重点不是“我”站在哪里,“我”跟谁站在一起,而是小男孩去了哪里。

2. 第二段的首句既是本段后续的发展起点,又是第一段内容的衔接,所以需要根据第二段的首句推断第一段的内容和第二段的内容。将第二段首句设置为“I watched as David moved up to the starting line with the other runners.”可以推断出第一段中“我”鼓励David并成功了,同时根据David与同伴一起走向了起跑线,推知第二段的内容为越野跑的相关描写,给了学生写作的方向,又不失发挥的空间。

六、续写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七、读后续写的解题步骤和思路

(一)解题步骤

1. 通读。首先从头到尾阅读一遍文本,熟悉故事情节、关键词。类似于泛读练习,不纠结不认识的词汇,重点关注情节,把握文章的总体基调。

2. 列提纲,打腹稿,心中有数。

1)结合前文以及所给的开头句,大概列出接下去的剧情发展,开头句必须翻译正确!

2)为了避免续写的两段前后不衔接,可以从第二段的首句往前推理(逆向思维)。

3)文章会有多次出现的人/物,即线索。续写过程也应体现出来。

3. 动笔。

1)词汇不盲目追求高级,用简单但出彩的表达。巧用多种句式: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倒装句、强调句、非谓语等;语言描写穿插神态和动作,善用伴随状语with; 前后呼应,巧妙照应前文。

2)剧情发展紧凑。切勿铺垫过多或拖沓。续写情节不要过于复杂,甚至狗血。续写注重故事的完整性,自圆其说即可,不是追求天马行空的想象,中规中矩的故事也能写得很好。

3)主题正能量,积极向上。不一定要求大团圆结局,但一定要能体现真善美,正能量。可以在结尾句进行升华。升华不是说突然插入高级句子或哲理思考,应是整个事件的总结和感想。

(二)解题思路

1. 梳理已知情节,把握故事走向——叙事性文本的基本要素

已知故事背景:残疾孩子和寻常孩子一起参加越野跑。

1)“我”对David的关注:寻找(期待看到他准备比赛)→ 发现并走向他(疑惑他为什么不准备)→ 寻找教练询问原因(理解,得知David是因为害怕别人的嘲笑而放弃比赛)→ 再次寻找David,看到他向“我”走来(回忆David的经历说明David一直是个乐观的人)→“我”了解David所以“我”是作为一个推动David鼓起勇气面对挑战的人。

2)David的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身体的不便,对是否参加比赛的态度上的迟疑。→ David需要的是鼓励和勇气。

2. 分析关键词句,构建情节发展

Para 1. We sat down next to each other, but David wouldnt look at me.

How would David react to my encouragement?

What would David say?

What would he do?

Para 2. I watched as David moved up to the starting line with the other runners.

What did I see?

Did he meet with any difficulty?

How did he deal with it?

Whats the childrens reaction to his difficulty?

Whats the result of the run?

Whats the theme?

3. 品味语言风格,融洽对接原文

在续写部分写作时要关注的除了故事情节的逻辑合理,突出主题之外,写作者还需要关注文本语言风格,力求使写作的语言风格与所给文本一致。原文中作者对 David的描写比较细腻,无论是外貌神态还是动作都显示出了他的不易与乐观。所以在写作时可以通过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展示小男孩的坚持与乐观,作者的关心与鼓励以及旁观者的态度。

(三)续写参考范文

Paragraph 1

We sat down next to each other, but David wouldnt look at me. He hung his head, trying to avoid eye contact with me. It was a tricky moment, calling for a good choice of words. Having thought it over, I mentioned some events which won peoples praise for his determination and perseverance. His face began to lighten. He added that even the judges thumbed up at him. The whistle went off and the competitors began to take their places. To my joy, David slowly rose to his feet.

Paragraph 2

I watched as David moved up to the starting line with the other runners. David stood firmly in his position, ignoring anything around. Pushing forward without balance, he was left behind. However, when he came into sight, the spectators burst into thunderous cheers and applause. Inspired by the enthusiasm and encouragement, David quickened his pace in high spirits. It turned out that he achieved his best record ever. Seeing his confident smiles, I sighed in relief. With the power to conquer himself, he can conquer anything on the way to a promising future.(180 詞)

在续写的过程中需要情节冲突,前后连贯。刻画细节需要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从而增加作文的生动性和可读性。这远非一日可达,需要学生平时的点滴积累。

八、读后续写备考建议

1. 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在情境中教,让学生在情境中学和用。语篇教学除了重视语言知识的教授和学习外,还要利用语篇引导学生学习语篇中的优秀文化精神,从而坚定理想信念,培养优秀品格,学会做人,做健康的人,最终使英语教学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2. 在英语学科知识方面,要扎实语言基础知识,培养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能力,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

3. 文本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文本的精细阅读,强调对语篇细节的理解、归纳、整合以及根据已有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判断,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4. 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写作部分要求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和创造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这势必要求平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不能考前死记硬背“万能句”,只有引导学生入门,才会有灵活的语言运用与产出。

5. 课堂上经常实施微型化训练,也就是让学生对所读文章的某一段落进行设想。根据某一段落的首句提示,结合文章的上文对该段进行合理设想,具体推断该段可能要讲述的内容。可以挑选高考真题中体裁话题合适的阅读或完形文本进行改编,让学生的训练难度更接近高考要求。

6. 与传统写作类似,续写文章要注意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上下文的连贯性是本篇作文的考查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篇材料,把握续写两段话的首句意思,利用“逆向思维”推出合理情节发展的能力。

7. 进行适度专题化练习。俗话说,熟能生巧。对于读后续写这一新题型也是如此。通过适度的练习,可以进一步熟知该题型的特色,更好地掌握该题型的写作技巧,更有效地结合和调动传统写作的基础知识,从而写出一篇优美的续写短文。

8. 建议学生请老师帮助归纳和总结自己存在的问题和反复出现的问题,并请老师及时反馈,帮助自己修正错误,提高规避这些问题的能力。这些问题往往包括审题失误、情节不合理、主题消极、上下文不衔接、所用时态前后矛盾、所写内容偏离题目要求、所写短文有头无尾、或缺乏思想性而不能很好地展示思辨能力等等。

9. 建议老师们在选材和上写作课前,先根据挑选的续写题目认真写出“下水文”,从而掌握该题的难度以及续写文章的重点和方向,进行筛选和调整,力求达到写作训练效果的最大化。

责任编辑 吴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