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初中语文教学

2022-05-30 07:30:04徐生
求知导刊 2022年13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徐生

摘 要: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语文教材在历经多次改编之后,其中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也愈来愈多。基于此,语文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基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探索将文化传承与语文教学融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内在的文化涵养,助力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让初中语文课堂更加精彩。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是能够重视教材中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但对于相关内容的教学却缺乏章法,难以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导致相关的语文教学气氛沉闷[1]。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主动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探索传统文化内涵的兴趣,以提升学生的内在气质,同时,让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基于此,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基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初中语文教学提出具体的建议。

一、渗透优秀的古诗词文化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古诗词是精髓。我国古诗词由简练且充满韵味美的语言构成,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由于学习古诗词需要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对于学生而言,正确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尤其是学习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难度较大的事情。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先了解古诗词文化的学习价值,在诵读、了解背景、学习内容、分析情感的基础上展开古诗词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我国优秀古诗词文化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文化的兴趣,以更好地传承我国优秀的古诗词文化,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2]。

比如,在教学《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时,首先,笔者在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忆了杜甫诗歌的普遍特点,使学生对“诗圣”杜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接着,笔者为学生介绍了李龟年,让学生了解他是唐代的一位乐工,并提问:“李龟年当时的身份如同现代的歌星,和他在江南相遇后,杜甫在诗中发出了哪些感慨呢?”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分析诗题,使学生初步明白,这首诗歌主要讲杜甫和李龟年的重逢,进而引导学生,使学生了解,这一次的重逢不仅是杜甫和李龟年重逢,也是他和盛唐时代的重逢,因为李龟年曾经是“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乐手,如今却流落江南,更深一层的重逢就是杜甫和自己的重逢,他想要表达的是,他不仅在“岐王宅里”“崔九堂前”见过李龟年,李龟年也曾经见过当时的他。如此让学生明白,这首诗要表达的是,杜甫和李龟年的光辉已随盛唐时代的逝去而逝去了,从而深刻理解这首诗的含义。然后,笔者对古诗进行范读,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语言的音韵美。笔者从情感、诵读节奏方面引导学生诵读诗歌,让学生对诗歌内容以及内涵形成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使学生感受古诗词文化的美,让学生有更加充足的动力去了解诗歌。最后,笔者引导学生整体回顾这首诗的内容,并引入了几首与李龟年相关的诗,让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做好积累,并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学习收获。这样,教师通过渗透诗歌文化,让学生从诗人、创作背景的层面分析诗意,体会诗情,不仅锻炼了学生有情感地诵读诗歌的水平,还培养了学生鉴赏古诗词文化的能力,从而有效提升了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二、渗透优秀的戏曲文化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其种类繁多,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在长期的流传与发展中,我国逐步形成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关于戏曲文化的内容。初中语文教师可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戏曲文化,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我国优秀戏曲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欣赏戏曲文化的基本能力,实现优秀戏曲文化的传承。

比如,在教学《社戏》这篇课文时,第一步,笔者对学生说道:“社戏的代表地区有绍兴社戏、黄冈社戏、安顺地戏等,社戏属于戏剧文化中的地方戏曲,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看戏的活动了解作者对社戏的感情和表达的内容。”第二步,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一段社戏的视频,让学生通过直接欣赏社戏了解其艺术美感,在看完视频后,让学生通读全文,并向学生提问:“文中有哪些人去看社戏?什么时候去看的?为什么去看社戏?”由此让学生展开思考。笔者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还会渗透一些相关的戏曲文化。第三步,笔者引导学生以时间为线索,对课文内容进行总体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回忆童年难忘的趣事是一件温馨愉悦的事情,进而帮助学生了解文中人物形象的特征,培养学生深入阅读人物语言从而理解人物特征的能力。最后,筆者对学生说道:“鲁迅先生的小说语言充满了表现力,其中有表现力的句子有哪几句?试试找出后大家相互交流。”这样,笔者通过课文内容引入传统戏曲文化,不仅增强了学生欣赏戏曲的水平,还培养了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有效实现了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优秀戏曲文化这一教学目标,提升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借文言文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文言文是古代的人们进行书面沟通的用语,而今随着语言交流方式的发展和改变,虽已不再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但其中蕴含不少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仍占据重要地位。当前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具有十分重要的学习价值[3]。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让学生明白文言文的特点,形成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养成积累文言常识的意识,从而更好地挖掘文言文中的优秀传统文化。

比如,在教学《桃花源记》这篇课文时,首先,笔者为学生介绍了作者陶渊明,使学生了解到当时的社会背景,旨在通过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加深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然后,笔者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桃花源记》的前半段内容,让学生结合课文的注释阅读内容,并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做好文言常识的积累,同时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简练的写法与丰富的内涵,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后,笔者继续播放《桃花源记》的后半段,引导学生回忆前半段的内容后再分析后半段的内容,并将前后两段结合表述出来。最后,笔者总结:“通过对全文的阅读,我们发现可以通往桃源的路有两条,一条是‘渔人之路,一条是‘问津者之路,前者是一条活路,而后者是一条死路。前者不带机心,走向的就是一个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世界;后者即便是处处志之,寻向所志,也找不到路。”由此,笔者引导学生总结了全文内容,并对学生说道:“当你不开心的时候,就看看天空的颜色吧,看看明亮的月光,那就是你的桃花源。”如此,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桃花源”这个意向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的深层含义。这样,教师通过文言文教学,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文言文的简洁美,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相关的文化意蕴,有效实现了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目的。

四、在教学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

在我国众多的节日中,有一些是源于传统习俗的,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重阳节,等等,其记录了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节日,助力学生了解更多的节日习俗,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比如,在教学《春酒》这篇课文时,首先,笔者在导入环节就向学生提问:“有哪些节日是伴随着你们长大的呢?”由此调动学生的生活记忆,接着简要分析学生的一些答案,使学生对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一些传统节日的习俗有所了解。而后,笔者对学生说道:“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浙江温州是如何过年的。”然后,笔者开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作者家乡的民俗民风,重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对人物进行细节描写的部分,使学生领会作者在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时,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最后,笔者和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共同分析了过年对于中国人的意义。这样,教师通过在课堂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让学生认识到了传承传统节日的意义,使学生理解了过春节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有效地在课堂中渗透了优秀传统文化,切实提升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4]。

五、借用名著渗透传统文化

阅读名著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其中,阅读中国名著是传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渠道。学生在阅读名著的时候,既能够培养自身分析人物特征的能力,还能促进自身逻辑思维的发展,从而了解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5]。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名著阅读活动,对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加以点拨,提升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蕴含在名著中的优秀传统文化。

比如,在教学《智取生辰纲》这篇课文时,笔者先为学生布置了课前学习任务,即搜索与施耐庵以及《水浒传》有关的资料,做好上课准备。基于此,学生分组运用多种渠道搜索了相关的学习资源后,在课堂中运用希沃白板展示了本组搜索的资料,有的小组分享了施耐庵的生平以及轶事典故,有的小组讲述了施耐庵文学奖、施耐庵陵园等的内容,还有的小组分享了《水浒传》各个章节讲述的内容以及表现的社会背景。通过课堂中分享的内容,学生对施耐庵以及《水浒传》的认识更深入了一层,方便其后续进行有效的名著阅读。然后,笔者向学生讲解了一些阅读名著的技巧,如感知名著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是如何一步步推动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了解作者以及创作背景;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意义;谈谈自己的感悟和收获,并让学生依据这样的阅读技巧,对教材文本进行分析,不仅使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名著的技巧,还能让其领会名著中蕴含的优秀文化。最后,笔者增加了阅读难度,让学生在课后阅读《水浒传》,以强化学生阅读名著的技能,领会《水浒传》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比如人物优秀的品质等。

六、借书画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书画即书法作品与绘画作品,借用书画渗透传统优秀文化,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展现名家书画让学生感受我国优秀书画家在书画作品中展现的丰富思想。初中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挖掘书画中的传统文化,为学生提供欣赏美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名家的书画了解更多优秀的思想文化,达到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和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的目的。

比如,在教学《山水画的意境》这篇课文时,笔者先为学生展示了我国古代比较著名的山水画的图片,如顾恺之的《庐山图》、展子虔的《游春图》及董源的《潇湘图》等,让学生欣赏,并让学生说说自己从中感受到的意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艺术鉴赏技巧,并能从画作中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让学生的身心得到陶冶,發挥以画育人的作用。然后,笔者提出了以下问题:“同学们,我国古代山水画有什么特点呢?我国古代除了山水画,还有哪些著名的绘画作品呢?”有的学生表示,我国在隋朝时已有山水画,山水画强调“平远”“高远”和“深远”。有的学生表示,我国山水画的特点是有人或建筑出现在画面里。还有的学生列举了其他的人物画、花鸟画,丰富了课堂学习资源。最后,笔者向学生传递了我国一些优秀画作中蕴含的文化,提升了学生的文化修养。这样,教师在课堂中通过书画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及审美能力,还助力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总而言之,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开展语文教学,既有利于学生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增强其主动学习的意愿,又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文内涵的养成。为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在古诗词、文言文、戏曲、传统节日、名著、书画等的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充分激发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树立传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参考文献]

孙奕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运用: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学苑教育,2021(34):24-26.

钱才贵.探讨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以初中古诗文为例[J].作文,2021(44):31-32.

李学,江文欢,邹茁欢.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文化内容及其教学路径分析[J].新课程评论,2021(11):70-77.

毛琳.诗情画意谈教学:关于初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21(88):37-39.

吕兆峰.文化指引,丰富心灵: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的融入[J].课外语文,2021(24):42-44.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4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2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6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0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43:28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2:24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