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文为源,激活写作之水

2022-05-30 10:48:04全顺成
求知导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摘 要:当前,在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关于创新作文教学方式的研究越来越多。教师应当以课本为写作源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写作训练,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创新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还是教师积极服务于语文课程改革的体现。文章以课文为源开展作文教学,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探讨作文教学的优化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全顺成(1977—),男,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科学和技术局。

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语文教学需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具有基本的理解、鉴赏、评价作品的能力,从而提升审美水平,丰富精神世界,并能够适当地进行语言输出。目前,写作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文教学,因此,强调二者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课文为基础,主要是指教师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中渗透写作的技巧,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目前,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调查研究显示,教师在日常课文教学中提及写作的频率非常低,学生进行阅读的方式也比较单一,教师更多地将写作教学作为一个独立环节开展。因此,创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问题之一。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指导原则

(一)以读促写

以课文为基础的写作教学符合以读促写的教学观念。语文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人文精神,表现出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应用能力、思辨能力等。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不能缺少多样化的语言,要将写作和阅读相结合,通过输入一定的作文素材,让学生获取有效的信息和经验,从而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提高内在的语言能力。当前,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围绕以读促写的写作教学的研究越来越多。不同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尤其以教材为基础开展的作文教学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以读促写指导理念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1]。

(二)思维建构

支撑人们进行良好的语言运用的是其缜密的思维。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学生应当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审美鉴赏能力等。教师以课文为源开展作文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今语言文字發展的面貌,并积累语言表达方式。而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多样的文字表达和口语表达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识,使学生形成较强的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学生通过探究、感悟、体会、文学现象,提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构建自身个性化的作文素材储备库,有助于其在充分地思考后进行日常生活语言的输出。

(三)审美培养

因班级学生数量较多,而教师精力有限,教师难以单纯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仅仅依靠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较注重对文章表达形式的讲解,忽视了对文本情感、文化、艺术方面的讲解,制约了作文教学效果的提升。为此,教师要创新作文教学模式,从单纯注重课本知识向注重学生个人写作能力的提升转变,尤其强调审美能力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让学生在拿到一篇文章时能快速进入审美活动中,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其语言表达方式变得更丰富,能将自身情感融入想象活动,与教师的教学相辅相成。

二、以课文为源优化作文教学的策略

(一)整合教材内容,实现语文知识的联结

由于归纳整合能力较低,学生难以直接从课文中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结,也就难以将知识点很好地运用到写作中。因此,教师需要将分散的课文内容整合为一个系统,方便学生快速获取信息。教师可以通过调整、增删、延伸等方式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语文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让课文成为学生的作文素材库。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民风民俗”的学习为例。该单元的主题为探秘民风民俗,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写出自己了解的风俗礼节。由于教材中提供的内容较为有限,因此,教师可以补充课本中没有提及的其他民俗类的阅读材料,如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和老舍的《北京的春节》等文本,将各地的民风民俗整合在一起,与学生一起探讨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提高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保护意识。经过教师的重新整合,教材中精美的文章会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并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了民俗类文章后,学生在这方面的写作会更加得心应手。

(二)重视课文语言,为学生下笔提供帮助

目前初中生受快餐文化、网络文学等亚文化的影响,不仅在日常口头交际中使用一些网络流行语,有时还会把不规范的网络流行语运用到作文表达中,影响了其自身的语言规范化及表达能力的提高。教师将课文融入作文教学中,就是希望学生能够从课文中汲取语言艺术,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暂时难以主动地输出较为动人的文字,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模仿开始,运用精练的语言为写作做铺垫。以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文章用生动的语言刻画了美好的童年生活。其中,“石井栏”“皂荚树”“桑葚”等景物都能够唤起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在教学这段精妙的描写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写一写自己心中的童年生活,加深生活感悟,再与课文中的表述相对比。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的写作水平和阅读水平均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2]。另外,教材文本的表现形式不仅仅局限在描述性的语言里,以《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为例,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使用了说明性的语言概括了石拱桥和苏州园林的特点,给写作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件自己想要说明的事物,并搜集相关材料,用说明性的语言加以讲述,进行写作迁移训练。这样不仅比传统的只听教师讲授的写作教学更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拓宽了学生的写作范围。

(三)把握作品主题,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趣

由于初中生正处于思想情感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此语文课堂活动应当体现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最大化地发挥写作教学的价值。写作具有多样化、个性化的表现形式,而每位学生因认知水平、思维方式不同,其写出的文章也就不同。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感悟诗情”,教材安排了《梅林三章》《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月夜》《断章》等在内容和表达形式上都不同的七首诗。学生在学习时,除了需要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还应当基于这些诗词,深入挖掘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对不同话题的情感体验。教师充分利用这单元的学习开展写作教学,能让学生在写作时融入丰富的情感,而不是空洞地表达。又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敬畏自然》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球资源的认识,提升学生跨学科研究的素养,最终提升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树立人与自然谐相处的观念,并能在写作中将保护环境的情感流露于笔端。

(四)注重文章结构,构建写作的思维导图

一篇作文,如果说情感是其灵魂,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的框架时就可以开展生动的作文教学。以九年级下册《孔乙己》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对教学重点目标的完成情况,也要关注学生对小说中次要人物的理解。教师可以提问课文中“我”有什么作用,以让学生思考文章的布局,形成对小说次要人物具体而清晰的理解和感悟,发现文章的双线结构。用课文结构来丰富学生的文学认知,能提高其语言输出能力。同时,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明白,在写作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也要关注文章框架的搭建。大部分初中课文在标题中就展现了文章行文的线索,如《紫藤萝瀑布》《繁星》《石榴》等,教师要运用好这样的文章框架,形成一根完整的由浅入深的思维链条,并将其逐步延伸到学生思维培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

(五)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写作思维

目前,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存在输入和产出有较大差异的问题,即他们难以将语言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即使教师为他们提供了相关的输入材料,但由于思维水平的局限性,学生仍然不知道该如何输出。这就体现了写作教学中思维培养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培养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网的能力,以高效完成产出任务。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体,课文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融合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能力及学生参与语文課堂的积极性[3]。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只有在作文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考虑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审美意趣,才能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和《井冈翠竹》为例,这两篇文章都是通过由物及人的方式实现对人的赞美,抒发作者深层的情感。教师在开展写作训练时,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一件物品进行写作,并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揭示“物”象征的“意”,以让学生熟练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达到课文教学和写作教学的融合。

三、以课文为源优化作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充实作文教学的内容

与传统的作文教学相比,教师以课文为基础开展的作文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更自觉地投入课堂活动中,还能够为学生积累作文素材,使学生达到综合性学习的目的。以课文为源创新作文教学,教师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与探究,深化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教师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实现语言产出的任务,可以让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进而培养学生的全局观,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全面地思考问题,构建人文知识体系,进一步开发思维。

(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语言基础知识,还需要“学用结合”,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同时能更好地体会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能利用写作抒发情感[4]。初中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从课文出发开展写作,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语言产出机会,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写作的准确度、流畅度和思想性,能够主动根据输出需求进行相关知识的输入。

(三)改善作文教学的环境

作文教学并不是独立于语文课堂教学之外的一个环节,而应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基于课文开展作文教学能够提升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当前,部分初中语文教师能较好地将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不断丰富教学方法,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均得到了提升,使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了充分展现。教师通过发展学生的思维,在课文教学中渗透写作的重要性,能让学生提高对写作的重视程度,进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可见,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深刻认识到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开展作文教学,让每一节课都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转变作文教学的观念

教师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其教育理念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将自身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以“满堂灌”的方式,将写作技巧直接以结论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制约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以课文为基础的写作教学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教师在备课阶段就能有意识地将课文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必须进行科学的外部监督,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从而选择有效的方式改进课堂活动,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应当将课文内容有机地融入写作教学中,不断总结语文写作教学的经验、策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内容的精华,以营造个性化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最终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陈海艳.以课文为源,激活写作之水: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手段[J].好日子,2021(31):218.

李荣.以课文为源,激活作文之水:作文讲评中例文教学的若干感想[J].速读(中旬),2019(4):156.

范喜霞.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激活学生写作兴趣之方法[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19(3):124,128.

梁坚.集课文之长 学写作之道:基于课文的“以读促写”作文教学实践[J].广西教育.2019(38):24-25.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4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2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08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6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0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16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4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