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究

2022-05-30 05:50严久官
职业 2022年15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严久官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明确提出要突出中职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特点,但许多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仍存在重语文知识积累、轻综合能力提升的问题;不能主动与专业融合,未关注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需求。因此,需要立足中职语文课程标准,聚焦语文核心素养,探索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理念与实施策略,以期提升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关键词:中职语文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综合实践

一、深耕课堂遇“真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颁布,给中职语文教学与改革带来新契机;同时,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制约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进一步落实。

(一)职业教育特点淡而不浓

语文教学内容与专业教育、职业生活缺乏联系,实践性与应用性不强,如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师很少关心学生专业课程设置,没有寻求语文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点。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初中积累的那些古诗文知识已经足够,应该留下更多时间去学习美术、舞蹈、音乐等专业技能。不少学生对语文学习停留在知识积累层面,没有在实践应用上予以足够重视。

(二)教学活动组织僵而不活

语文教学处于“三唯”状态:唯教材、唯教室、唯课堂。语文教学内容仅限于教材,教学活动组织仅限于课堂,如诗歌教学大多停留在课前预习、课内串讲、课后背诵的“三点一线”层面,没有更新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做中学”体验、理解与评议古诗文,品味意象、审美与情感。

(三)教学平台资源寡而不丰

古诗教学固守教室这一教学空间,运用的教学信息化资源也限于教室白板、没能充分发掘与整合数字化资源与生活资源,没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体悟古诗意象与诗意。教学媒介渠道单一,教学资源内容贫乏。

二、回归课标寻“真理念”

(一)“语文+专业”的教学融合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提出“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中职语文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应体现语文的“职业教育”元素,即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学语文与用语文。

(二)“项目+任务”的教学策略

要关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提及的两个教学能力:一是语文课程开发、设计等专业能力;二是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与能力水平组织教学。在古诗教学中可以基于任务驱动实施项目教学,鼓励学生围绕古诗欣赏形成“语文+才艺”项目成果。任务驱动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三)“课内+课外”的教学资源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提出“有意识加强课程内容与专业教育、职业生活的联系和配合,重在实践与应用。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教师要打破课堂内外、学科内外、学校内外的界限,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结合专业特点学语文、用语文。”要充分开发与使用各种教学资源来支持学生学习,促进教学资源与课程的融合。

三、聚焦素养施“真举措”

(一)教学理念上重应用、强结合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更新教学理念,实施课程内容与生活经验、专业素养、职业能力的结合,抵达中职语文教学的“诗与远方”。

课程内容与生活经验结合。依据课程标准,对古代诗文进行学习,重在让学生回归生活,联系生活经验,表达自己对诗文的看法,记录自己读诗的感受见解。

课程内容与专业素养结合。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用繪画、歌唱、舞蹈、话剧等艺术形式体现学习内容,展示学习成果。

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结合。基于幼儿教育的职业特点,指导学生将诗歌教学与专业课程结合,进而转化为儿歌编唱、幼儿绘画指导等幼儿教育的职业技能。

(二)教学模式上重跨界、强融合

通过任务发布、团队协作、成果会演、拓展运用的“四环一体”,实施基于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

情境创设融合生活体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提出四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境类型:职业生活情境、个人生活情境、社会生活情境与学科认知情境。为引导学生感受中华古诗魅力,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素养,设计“四季诗韵”展演暨专业才艺能力PK赛——以“春·夏·秋·冬”四季为时间轴,收集代表性经典古诗词,用舞台才艺节目演绎对四季古诗词的欣赏。这一任务本身内含情境创设,注重学生的个人生活体验与职业生活体验。

任务驱动融合专业技能。任务设计要把学习者所学习和生活的真实世界浓缩于任务。“四季诗韵”展演,重在激活学生“前理解”经验,融合学生专业才艺:自选任务点,包括选择一季古诗完成一幅美术作品或书法作品,作品中具有诗歌意象元素;选择一季古诗唱一首自己改编的诗歌作品(儿歌、流行歌曲等形式);选择一季古诗进行诗歌朗诵(设计PPT 、背景音乐等);其他舞蹈、话剧、小品等艺术形式需体现诗歌情感。以上项目任务融合声乐、舞蹈形体训练基础、幼儿简笔画教程等专业课程内容,如学生选择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进行绘画,需在知人论世基础上体验诗歌意象,确定绘画色系,这一过程即才艺创作与诗歌解读的融合。

项目实施融合职业素养。在舞台策划环节,由学生主持人以“春·夏·秋·冬”为轴整合编排,拟写主持稿。在舞台展示环节,呈现“春之舞”(诗歌+舞蹈)、“夏之颜”(诗歌+绘画)、“秋之韵”(诗歌+话剧)、“冬之声”(诗歌+儿歌)。整个展示过程实施多元化评价,包括学生评价、教师点评与综合评价。学生参与评价有利于师生沟通,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有的学生评价“春之舞”之《春江花月夜》,认为其结合幼儿教育专业特色,用舞蹈形式诠释诗歌,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意境美。建议考虑幼儿教学实际,可以改编得单纯可爱一些。

(三)教学资源上重贯通、强整合

沟通语文与专业。学生自主构建小组,选择一季古诗,完成才艺展示。在节目创作过程中,邀请音乐、美术、舞蹈及语文教师进行声乐、绘画、舞蹈、朗诵指导,学生团队意识强,才艺呈现更加专业与丰富,凸显古诗词与专业的结合。“夏之颜”团队用手中画笔,抓住夏天里一个个具体生动意象,展示古诗词中夏天的美好画卷,并深切意识到,绘画作为专业基本功,对学生以后从事幼儿教育将发挥很大作用。

打通课内与课外。引导学生打破课堂内外、学科内外、学校内外的界限,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各类资源。例如,“四季诗韵”中的“秋之韵”团队,将课堂移到大自然,结合幼儿教育专业特色,用朗诵、讲故事形式诠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雨霖铃》《声声慢》等诗歌意象与意境,细致表现古诗意蕴。在最后的拓展运用环节,由评出的最佳节目创意者代表本专业到当地幼儿园“入园展示”,其中“图说诗歌活动”与“古诗改编儿歌活动”深受幼儿喜爱。

联通平台与资源。整合家用电脑、学校计算机房、校园电视台等资源,融合语文组、计算机组、艺术组教师团队力量,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引导学生有效整合语文学习资源,自主选取学习主题,自主策划节目展示,自主汇报学习成果,形成系列教学资源:诗歌欣赏报告、分享课件、会演节目、舞台串词等,后续鼓励学生由诗歌学习到诗歌写作,形成一本诗集《九月的风》。

四、关注成效见“真创意”

通过参加“四季诗韵”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在教师引领下,自主读诗,自主策划,自主排演,自主展示。教师成导演,课堂成舞台,学生成演员,学校成乐园。

(一)“大语文”让教学活起来

在“生活处处是语文”的“大语文”教学理念中突破“三至上”:教師至上、教材至上与课堂至上 ,激活师生的教与学,释放语文实践的生命力。“四季诗韵”的舞台会演给了学生结合才艺丰富自我体验的机会,焕发诗歌教学生机。教师向学生提供项目实施方案,给出框架性建议,确保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权。教师未提供固定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围绕项目自主选择学习材料,生成个性化教材,孕育出鲜活的学习成果。

(二)“大课堂”让教学动起来

“四季诗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贵在打破教学中对教师、教材、课堂的过度依赖,形成集“学校、家庭、社区、自然”于一体的“大课堂”。学生自主读诗、策划、排演、展示,在整个语文学习活动中自主、积极、愉快地参与,体悟“生活处处是语文”的学习真谛。通过小组合作、课内外互动、家校联动,展示“春之舞”(诗歌+舞蹈)、“夏之颜”(诗歌+绘画)、“秋之韵”(诗歌+话剧)、“冬之声”(诗歌+儿歌)的“四季诗韵”成果风采。晚会前的筹备、晚会中的展出、晚会后的拓展,对应的是学习前、中、后三个阶段,形成“语文+专业+职业”的“语文实践”新路径。学生们为项目而学习,激活内驱力,增强行动感。

(三)“大资源”让教学亮起来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引导学生将“诗”与“舞”“画”“剧”“歌”结合,用身体舞出诗韵,用画笔绘出意象,用情景剧诠释诗境,用声乐唱出诗魂,让诗歌教学不仅停留在文字上,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调动资源要素,融合学科资源、专业资源、生活资源,依托信息化技术制作课件、视频等,积累宝贵的学习资源与学习成果,把课堂搬到课外、搬回家、搬至舞台,一个舞台会演即一组综合课。仅本次活动学生就创作了十多个精品节目,涵盖学前教育专业各种艺术形式。学生演绎古诗达二十余首,而后创作现代诗集一部。“大课堂”汇集的“大资源”让教学成果多元化、立体化。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需要回归课程标准,聚焦核心素养,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情境性、综合性与实践性;结合专业特点,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旅游学校)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