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不断洗礼,带有强烈的民族情怀。语文是传播知识的重要科目,相应的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促使每个学生从小就能够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体会到中国独特传统文化的魅力。基于此,文章对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渗透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本土文化教育的思考”(GS[2020]GHB1490)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房淑明(1988—),女,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岷阳镇第二中心小学。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而经历不同朝代更替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气息。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儒家思想为主,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应该逐步增加,使小学生在思维成长阶段不断提高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从而促进小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一、传统文化相关内涵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涉及生活以及思想的方方面面,具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我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融合了法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等多种思想,具有相当强的包容性。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琴棋书画、风俗习惯、传统节日、行文诗句、建筑文化等都属于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1]。当然,中华传统文化中也掺杂了一些不良文化,因此,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平时我们所接触的文字、语言、艺术、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等都属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学生传递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利于学生进行思想文化传承,树立正确的待人处事和学习生活的观念,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提高传统文化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內容渗透传统文化,例如,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教师可以融入雷锋无私奉献的事迹和精神,帮助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2]。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程设计都是有一定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教师在小学课堂中通过课本知识或者相关历史资料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思想意识,同时通过相关内容的讲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祖国的美好,进而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例如,在讲解课文《记张自忠将军》和《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小学生在学习文章内容时能够深刻认识历史,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明白当前我们所拥有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辈通过艰苦奋斗换来的,激励学生要努力学习,缅怀先烈,居安思危,好好珍惜现在安稳幸福的生活[3]。
(三)有利于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知识底蕴
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只是表现在传统建筑或者传统节日上,还表现在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方面。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两首经典诗词,一首是《浪淘沙》,其诗句为:“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另一首是《四时田园杂兴》,其诗句为:“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两首诗不同的文风形式能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表现内容和气势,一种是大浪淘沙的磅礴,另一种是田园耕种的平静生活。但它们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对它们的学习,学生能了解不同民族文化,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增强语文素养。
三、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一)教师对传统文化认知不足
小学阶段,学生的成长还处于发展阶段,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引导,让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知识的引导者,更是知识的输出者,因此小学教师的教学方向和教学理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部分小学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理解不到位,在日常教学中也没有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加之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在渗透传统文化时也不能进行延伸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导致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产生的作用不明显,无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与综合能力。比如小学教师在教学《女娲补天》这一课文时,并没有根据《女娲补天》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延伸,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此类传统文化的学习积极性[4]。
(二)固有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需求
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过重,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照本宣科,只针对课本上的固有知识点进行教学,不进行知识延伸,也不进行深入讲解,更不会让学生针对知识进行发散练习。这就导致语文课堂教学较为枯燥死板,学生无法深入理解知识,对于感兴趣的内容也得不到深入了解,难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满足现代教学需求。在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受到重视,教师应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帮助小学生提高语文素质。而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没有结合相关理念实施教学活动,也没有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从而阻碍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5]。
(三)小学教学阶段传统文化弘扬力度不足
许多小学生虽然对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以及相关知识理解不够具体,但是对传统文化节日或者传统宣传形式还是比较熟悉的,然而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力度较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成绩的提高和课本基础知识的传递,很少引领小学生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在学习《牛郎织女》这一课时,许多小学生都非常喜爱,希望教师能够讲述更多关于传统文化的故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课文知识进行延伸,帮助学生了解更多传统文化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相关策略
(一)加强教师传统文化教学观念
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身思想观念,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明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传统文化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师应该将传统文化内容与课堂知识要点相结合,改变应试教育理念,提高思想认知,为小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明确新课改的要求,响应国家号召,坚持党的基本政策,提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帮助学生陶冶情操、了解历史文化,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传统文化进行细致的讲解,生动形象地展现传统文化的定义、表现形式以及蕴含的道理,引导学生学会辨别优秀传统文化与不良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综合素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小学教师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因此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文化知识,全面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深入体会传统文化传递出来的美德,提高学生的思维模仿能力。此外,教师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基础上,还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司马光》这一课时,可以通过对课本故事情节的讲述,将学生带入情境中,不断向学生渗透相关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五、改变教师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教学
经济在不断发展,教育思想也在不断更新,小学教师应该打破应试教育的固有思想,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在多形式教学的基础上传递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一)采用情景导向性教学,提高学生体验度
小学教师应该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深入探究适合当前小学生特点的教育方式,创新教学模式。小学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导向性教学法,对课本知识内容进行适当拓展,要求学生扮演文中角色,模拟相应的场景片段,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体会课程内容。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时,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根据剧情,让组内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学生扮演医生,有的学生扮演护士,而剩下的学生则可以扮演患者,呈现医生救助患者的场景,从而加强学生对医生职业的理解,帮助学生了解医生救死扶伤的高尚品格,再与我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6]。
(二)采用汉字讲解游戏,帮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小学阶段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在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传统文化对汉字进行讲解,也可以根据文字含义开展猜字游戏,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学习掌握文化知识,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例如,小学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可以对“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星辰”等文字知识进行深入解读。以“天地人”为例,教师首先可以对文字含义与笔画顺序进行讲解,然后将这些文字组成词语,如天空、天下、大地、田地、人们、人民等,让学生进行猜字游戏。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相关文字的意义进行知识延伸,将其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通过相关历史事件、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这样学生既可以学习文化知识,又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诵读经典,帮助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传承中不仅创造出璀璨的中华文明,还形成了许多不同形式的优秀文化。中国地大物博,有多个民族,各个民族又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语言艺术以及行为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了解不同民族、不同风俗与民族工艺。比如经典文学、民族文化、民族服饰等,帮助学生加深對传统文化的理解,让学生感受不同形式、不同民族展现的精神与文化差异,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助力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激发小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小学生理解中华文化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并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小学生而言,要不断丰富自身的学习体验,加强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实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提高语文素质和语文学习能力,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周敏.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思考[J]. 天津教育,2021(28):187-188.
鲁开旺,尹小艳. 关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思考[J].天津教育,2021(24):64-65.
王川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地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实践:以遵义地方文化为例[J].新课程,2021(9):160.
秦莉.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实践思考[J].读写算,2020(23):25-26.
马永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9):38-39.
王云平.将传统文化教育引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思考[J].汉字文化,2019(23):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