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
[摘要] “双减”政策的推行不仅关乎学校与教师,对家长而言也是一项重大的改革,为家校协同育人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与挑战。在“双减”背景下,了解当前家校协同育人的现状,构建家校共育机制,能够让教师与家长之间更好地进行协作,明晰正确引导、培养孩子的方向。为此,本文将着重对“双减”教育理念下家校协同育人的现状与挑战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 双减;家校协同;育人
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学生的学习成长离不开教师的谆谆教导,更离不开父母的无私付出。“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育人理念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永遠的老师,父母与孩子之间可谓是相辅相成、共同成长,家庭与学校相互助力,才能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双减”中的减负增效理念应是建立在教师与家长双方共同合作的前提下来实施的。首先,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配合,建立共同的目标体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家长与教师之间相互“取经”,教师与家长协同沟通,让家长及时地了解自己孩子在学习中的强弱项,从而有针对性地辅导、督促,让孩子查漏补缺,取长补短;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家长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班级中学生的差异性,从而更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实现学生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二、“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育人现状
1.家校共育制度缺失
家校协同育人应是建立在完善的制度下的,拥有系统的组织与管理,帮助家长与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共育关系。从目前来看,绝大多数学校并未建立相对全面的家校共育制度,甚至部分学校的家校共育制度是完全缺失的。据相关调查显示,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教师与家长之间联系较少,家长也纷纷表示自身并不十分了解孩子的在校学习情况。同时,现在的家校沟通形式大多以线上为主,此种交流方式显得过于片面,家校之间并不能达成高度的共识。
2.家校思维存在偏差
由于家长与教师之间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因此,双方对待事物的看法亦是各具千秋,这也造成了家校思维上的偏差,致使家校双方在对待学生问题上持有不同的意见和态度,无法达成共识。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都忙于工作,对于孩子管教显得力不从心,并且认为教师是孩子学习上的主要负责人。此外,留守家庭的孩子都是家中的老人在照顾,相较而言,老人的思想守旧,对于孩子的学习情况不是很了解,而教师也无法与之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3.形式内容单一浅显
家校协同共育本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仅包含了学生的学习,更涉及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为此,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内容应是多样而具体的,且双方之间的相处方式、交流方式、共育方式也应是多种途径的。但现在的家校共育,教师与家长之间交流的大多是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忽略了学生心理上的感受,并且沟通方式也是以线上聊天为主,导致家长对学生的在校情况并不十分了解,而教师对学生的在家表现也是毫不知情。
三、“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育人实施策略
1.提升家校共育意识
“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生减少了一定的作业量,同时减少了相关的培训班,拥有了更多的个人空间与时间,与此同时,与家长相处的时间变得更多了。为此,家长们应与教师多沟通,树立良好的家校共育意识,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共同携手,重点提高学生的专注力、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我控制能力。为了有效提升家长与教师的家校共育意识,学校可以专门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组织座谈会,指导家长树立科学合理的育儿理念,丰富家长教育知识,强化专业性,从而使家校共育更具时效性和科学性。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比如,帮助学生自主进行阅读和运动等。优秀的习惯能使学生做事更具条理性,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另外,家长可以帮助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使学生具有清晰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率。
2.构建家校沟通共育机制
家校协同育人离不开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构建家校沟通共育机制能保障家校双方培养学生之路更为顺畅。首先,沟通建立在双方互相尊重的前提下,教师与家长之间应维持好平等互助的原则,面对班级中的捣蛋鬼,教师不应经常性地向家长告状,而应与家长多沟通、多交流,共同商讨应对之策。其次,沟通方式要多样。教师与家长之间除了电话交流、微信交流,还应适时地进行家访,与家长面对面地进行沟通,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对方的想法,同时教师也能更好地向家长传递信息,让家长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向家长提出自己在教学中发现的相关问题,鼓励家长共同解决应对,从根源上帮助学生改正缺点。最后,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家长。教师面对的是成千上百的家庭,而这些家长的文化水平、品德素养各不相同,为此,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方式不能千篇一律,面对形形色色的家长,教师的沟通方式也应具有针对性与时效性,让家校沟通真正发挥作用。
3.丰富家校共育的内容与形式
家校共育的理念虽提出已久,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需要不断地完善。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应更具丰富性,将家校共育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减少学生成长的烦恼,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
例如,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让家长为孩子营造温馨愉悦的阅读氛围,在陪伴中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加强孩子阅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构建“亲子课堂”,为广大家长学生提供共同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家长走进校园、参与课堂,既能让家长直观地感受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增进亲子关系,营造出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在亲子课堂中,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强化家长与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增进了教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协助下,让学生在温馨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
学校与家庭是一对教育者,而学生就是这两者之间的受教育者。教师与家长都身负教育的使命,只有当两者之间共同协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真正使其踏上“减负”学习之旅!
[参考文献]
[1]张馨月.“双减”下家校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社会科学前沿,2022(11).
[2]张生,张琼元.“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与探索[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12).
[3]项海刚.探索家校社协同的上城“双减”之路[J].人民教育,2021(11).
[4]张志勇.“双减”政策下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J].中华家教, 2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