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性耦合:地方高校学报与地方科技文化的协同发展研究

2022-05-30 02:21张力
出版广角 2022年14期
关键词:办刊学报学术期刊

【摘要】当下,地方高校学报的办刊应内外兼备,即内向型办刊和开放型办刊。其中,地方高校学报的开放型办刊,主要源于其与地方科技文化的地缘性耦合关系,两者互为补充、协同发展。从地方发展共同体角度来看,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从政策、资源两个方面发力,切实推动地方高校学报和地方科技文化协同发展,以此为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科技服务和人才培养等提供重要支撑和长效动力。

【关  键  词】地方高校学报;地方科技文化;地缘性耦合;地方发展共同体;协同发展

【作者单位】张力,东南大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9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90204705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237.9【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14.015

随着现阶段“双一流”建设的纵深推进和全面实施,地方高校学报受自身发展限制,难以有效发挥学术共同体作用。在此背景下,党和国家相关部门针对学术期刊(包括高校学报在内)的改革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意见,如《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等,对我国学术期刊的转型升级和繁荣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引。其中,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于2021年5月联合印发的《意见》明确指出,“支持现有学术期刊合理调整办刊定位,鼓励多学科综合性学报向专业化期刊转型,突出优势领域,做精专业内容,办好特色专栏,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科技期刊要“围绕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建设任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

长期以来,高校学报尤其是地方高校学报,大多依附于地方高校,分布在不同区域,自然与地方经济文化具有不可分离的地缘性耦合关系,这种关系是相互作用、互为支撑的。在科技强国、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高校学报尤其是地方高校学报要因地制宜,与当地科技文化建设与发展、传承与创新互融共生,合力构建高效协同路径,实现两者统筹发展的目标。

一、内外兼备:地方高校学报的办刊定位

1.内向型定位:立足本校,彰显学科专业与特色

《意见》指出,“鼓励多学科综合性学报向专业化期刊转型,突出优势领域,做精专业内容”。在此背景下,地方高校学报作为地方高校创办的学术性期刊,必然要回归服务高校的发展轨道,发挥好高校教学与科研的服务效力,而这正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正如著名教育家、厦门大学原校长王亚南所言,看一所大学,一是看教师队伍,二是看学报,三是看图书馆[1]。对地方高校学报而言,其应该坚持专业化办刊和特色化办刊道路,立足母体高校的学科优势与专业特色,凸显自身的发展定位。

首先,地方高校学报要充分利用母体高校的学科优势与专业特色,及时刊发学科与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为高校学术宣传、交流与合作提供有力支撑。地方高校学报本就是面向高校最直接的服务平台,是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依托和展示窗口。其次,地方高校学报要充分发揮学术聚焦作用,以专栏建设或特色专栏建设凸显高校学科优势,在发展过程中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即改变以往面面俱到、小而全的办刊思路,集中精力为重点学科服务,打造相应的特色专栏,从而提升学科建设对高校学报的依存度。将特色、优势栏目做大做强,并以此为基础转型为专业学术期刊,是地方高校学报发展的可行路径之一,这是因为地方高校学报的特色栏目大多来自本校或本地区的优势学科,不少栏目在长期实践中已然在本学科领域积累了较强的影响力。

2.开放型定位:服务地方,加速区域建设与发展

《意见》强调,学术期刊要树立服务大局意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除了内向型办刊、服务高校建设发展,地方高校学报应明晰自身的地域性特征和地方发展建设的互补性功能,以开放型办刊思路,满足地方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学者杨军表示,地域性是指学报呈现的地方色彩和本校专业特点,也是学报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办刊特色、彰显学术个性的重要依托,其强弱取决于高校的办学定位和服务范围[2]。学者董德英认为,许多地域资源以“近水楼台先得月”之势,优先为地方高校所分享和利用,地方高校学报因其所处地域特点,自然要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服务[3]。

开放型办刊具有双向互补性。一方面,地方高校学报可通过专刊、专栏等形式为地方发展提供决策支撑和实践指导。例如,《北京联合大学学报》的北京学研究基地以北京学研究所为核心,聚集国内外众多知名专家学者,针对北京城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开展的专项学术研究,旨在为地方建设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引导。另一方面,地方经济文化、产业等为地方高校学报提供了学术研究的细微视角和独特研究资源,是地方高校学报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就现阶段的地方高校学报来看,其大多遵循“弘扬与开发地方文化资源,助推区域发展与产业创新”的服务宗旨,以地方独特的资源优势构建区域性特色栏目,通过专家学者的优质学术科研成果提升自身品牌影响力,服务区域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例如,《临沂大学学报》的《沂蒙文化研究》栏目、《嘉兴学院学报》的《嘉兴名人与嘉兴文化》栏目、《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武汉学研究》栏目、《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的《法治上海》栏目等。

二、地缘性耦合:地方高校学报与地方科技文化的关系纾解

地方高校学报的开放型办刊定位,主要源于其与地方发展事业的地缘性耦合关系。“耦合”一词最早出现在物理学领域,主要是指两个及以上的独立系统或发展模式之间通过具体要素的互相作用,呈现彼此影响甚至联动发展的复杂现象[4]。所谓地缘性耦合,又被称为区域性耦合,指两个独立事物或系统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发生的耦合现象。在探讨地方高校学报与地方科技文化创新的地缘性耦合关系之前,本文明确两者应当满足的条件,即两者既存在独立性,又存在关联性。一方面,地方高校学报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独立的发展理念、社会组织形式、自我运作模式。科技文化以区域性条件划定范围,是区域一系列科技文化创新活动、设施、成果等的统称,均能独立于本区域内的其他创新活动和其他地区的科技文化创新活动,两者具有鲜明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学报是学术科研成果的重要传播载体和交流平台,也是地方科技文化创新和区域发展的现实观照。同时,地方科技文化创新成果的研发与应用,能为地方高校学报提供优质的内容来源和人才支撑,两者存在显著的地缘性耦合关系,即协同并进和互为补充。

1.地方高校学报助力地方科技文化创新

第一,地方高校学报中蕴含的学术资源和科研方案能为地方科技文化创新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地方高校学报作为面向高校、社会的重要学术期刊,其内容主要源于高校专业学术人才和相关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具有鲜明的专业性、导向性,能为地方科技文化创新提供重要助力。以《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该学报在专业化转型过程中在栏目建设上下足功夫,在特色专栏的建设初期不断向知名学术专家马志明院士、韩继业研究员、越民义研究员就三峡地区生态、地质等研究主题进行约稿,在提升自身办刊水平的同时,为地方科技文化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重要支持。

第二,地方高校学报的知识服务功能能为地方科技文化创新提供有力支持。在推进科技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的当下,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已经成为推动产业变革、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地方高校学报一般由地方高校或地方科研院所主管主办,是地方科学和文化研究的生力军,地方重要科技成果和文化成果的产出机构,以及相关成果的重要展示窗口,能通過充分发挥知识服务作用,为地方科技、文化等众多发展领域提供实践指导。以《安徽大学学报》为例,该学报的自然科学版近年来通过特约专栏、特色栏目在地方环境治理、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了知识服务功能,如《大别山白蚁区系及其危害初步研究》等。而该学报的哲学社会科学版则特别策划了《桐城派研究》《徽学》《徽学:社会史专题》等专栏,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传承与弘扬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直观表明了地方高校学报的知识服务功能对地方科技文化创新起到的重要作用。

第三,地方高校学报具有平台和载体的作用,能为科研合作和文化交流架起沟通的桥梁,以此为地方科技文化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地方高校学报本就具备学术科研成果传播与交流的作用,能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等方式为区域发展建设搭建平台。此外,地方高校学报不仅拥有专业能力强的作者队伍,还有由地方学科领头人组成的编委会,不仅可以借助论文作者开展“双创”活动,还能借助编委的学术影响力促成学报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科研机构、文化企业的跨界合作,从而为地方科技文化创新提供助力。例如, 2015年6月,  《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与加拿大科学出版社详细讨论了合办英文刊物Journal of Coastal Anthropocene的详细事宜。该刊目前已经发布了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学术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这些前沿成果对高校自身学科建设和地方科技文化创新均有显著作用。

2.地方科技文化创新成果反哺地方高校学报发展

第一,地方科技文化创新成果能为地方高校学报提供优质、独特的稿件资源,以此提升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和科研创新力,实现可持续、长效发展目标。目前,内源性稿件是地方高校学报的主要稿源,虽然数量较多,但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方高校学报的运营,导致地方高校学报陷入“边缘化”危机。目前,地方科技文化主要通过基金项目研发成果的刊发为地方高校学报提供内容支持。如山东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成果之一的《大樱桃优质矮化砧木吉塞拉批量组培快繁系统优化的研究》在《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上发布;吉林省科技厅联合吉林省农委资助项目成果之一的《大豆新品种“吉农14号”选育报告》在《吉林农业大学学报》上发表;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2021年度江西省汉代文化研究课题成果之一的《赣南客家围屋的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以赣南围屋为考察中心》通过《赣南师范大学学报》见刊。这些由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主持的科技文化项目不仅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极大助力,其研发成果也为地方高校学报输送了诸多优质稿件资源,是地方高校学报高质量发展和品牌建设的重要力量。

第二,地方科技文化创新人才的加入扩大了地方高校学报作者队伍规模,部分骨干人才甚至成为学报编委会成员,为学报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当前,地方科技文化创新作为科技强国建设和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体现,得到了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具体表现为不断扩大高素质、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规模。随着地方科技文化创新人才规模不断扩大,科研成果日益增多,地方高校学报的作者队伍也得以扩容和丰富,地方科研机构、文化机构、行业协会的专业研究员逐渐成为地方高校学报新的作者来源。此外,一些地方科技文化创新人才甚至成为地方高校学报编委会成员,对地方高校学报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风向标”意义。例如,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重庆市水利工程学科技术带头人刘明维教授担任《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等多个学术期刊编委;《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青年编委会成员均是国家级人才或行业领军人物。地方科技文化领军人才加盟地方高校学报,不仅从整体上提升了学报影响力,加快了自身转型升级进程,还能便于学报在第一时间刊发前沿性强的高精尖研究成果,重塑学报品牌。

三、地方发展共同体:地方高校学报与地方科技文化的协同发展策略

1.政策引领:以互补性政策驱动两者联动发展

对地方高校学报与地方科技文化而言,互补性政策的出台实施能驱动两者联动发展:依靠相关政策的支持与引导,地方高校学报能充分发挥学报积极性,以及时、全面、高效的科技文化成果驱动地方科技文化创新;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地方科技文化能加快自身成果产出,为地方高校学报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具体来看,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结合地方发展实际,为地方高校学报和地方科技文化事业量身定制一系列互补性政策,驱动两者的联动发展。

在推动地方学术期刊发展方面,近年来,浙江省有关部门立足《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等政策,结合地方发展现实,制定并实施了《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等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指导意见,对地方高校学报以及地方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在推动地方科技文化发展方面,浙江省相继发布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江省科研诚信信息管理办法(试行)》《浙江省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专项行动方案》等政策,旨在通过项目工程、创新平台和管理机制的优化,加快建成科技文化创新强省。不难发现,无论是关于高校学报发展,还是关于科技文化发展,浙江省出台的文件在创新能力、科研评价、财税扶持等方面体现了极强的互补性。在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地方高校学报要全面加强办刊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地方科技文化则要强化赋能,以创新成果的高效转化为地方高校学报转型升级提供长期动力,两者互为补充、携手并进。

2.资源供给:以复用性资源促进两者互惠共利

第一,深化地方高校学报人才和地方科技文化人才资源的共享和互利。一方面,地方高校学报要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除培养学报编委、编辑外,还要积极利用专栏策划、专题调研调动优质作者、读者及行业领域内大量专家学者的积极性,为地方科技文化创新建言献策。另一方面,地方科技文化领域内的骨干和领军人才要充分利用地方高校学报等学术期刊,及时传播、展示项目研究成果。

第二,地方财政及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地方高校学报和科技文化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以此形成良性循环。地方高校学报作为地方科技文化创新产业链的一环,其运营离不开地方经济的支持。就科技文化创新项目资金来看,“十三五”以来,江苏省累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00余项,资助经费107.03亿元。“十三五”期间,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累计投入省财政经费17.78亿元,安排基础研究项目7700项,支持省杰青250人、省优青290人、青年骨干4996人,为本省人才培养和科技文化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强大的资金支持能激发本地区的科技与文化产业创新,而相关产业成果又能为省内高校学报提供资源支撑,如近年来《南京大学学报》《东南大学学报》《江苏大学学报》都承接了大量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文化创新成果的展示与传播工作,以此循环反复,有效促进了地方高校学报与地方科技文化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红贵. 场域论视域下高校学术期刊与主办高校的融合发展[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3):281-288.

[2]杨军. 融媒体时代地方高校科技期刊的功能调整与转型发展刍议[J]. 科技与出版,2020(3):143-147.

[3]董德英. 地方高校学报的角色定位与发展路径探索[J]. 科技与出版,2016(9):125-127.

[4]周海鹰,马凌飞. 科技期刊与地方科技创新的耦合机制:以浙江省为例[J]. 中国出版,2022(2):11-15.

猜你喜欢
办刊学报学术期刊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致敬学报40年
论蒙古语内部期刊办刊难题及解决方法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深空探测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