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出版视角下图书编辑的角色转变与能力培养

2022-05-30 02:21:26胡小英
出版广角 2022年14期
关键词:选题图书智能

【摘要】图书编辑在图书出版流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能力的强弱关系图书作者的成果转化是否顺利,图书受众的差异需求能否被满足。当前,以算力、算法、数据为驱动的智能出版正在重塑出版流程与出版业务,这对传统图书编辑而言是一项新挑战。图书编辑应从职业认同、知识结构、技术水平、资源统筹能力四个方面适应智能出版要求,进而推动我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关  键  词】智能出版;图书编辑;能力;产品经理

【作者单位】胡小英,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0.7【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14.012

图书编辑是图书出版的把关人,是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伴随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出版正迈向以5G、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智能出版阶段。图书编辑的身份界限被进一步打破,不仅要保证知识维度的与时俱进,还要提升自身在技术维度、市场维度、用户维度等方面的能力。

一、智能出版对传统出版的重塑

智能出版是指应用新兴智能技术,使出版内容创作、产品分发与变现等环节更精准、更高效的新型出版业态,并被视为未来出版融合的发展方向[1]。在技术的驱动下,智能出版不仅有效拓宽了出版边界,加速纸质出版物向多种介质形态延伸,而且使出版流程和产业结构产生深刻变革。

1.出版流程智能化改造

传统出版流程遵循选题策划、审阅编校、图书印制、营销推广的基本模式,编辑在整个流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智能出版则把先进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引入出版流程,使机器代替编辑(人)完成部分工作,且同步缩短了出版周期,提高了出版效率。

第一,智能出版借助大数据,有效实现选题策划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数据分析工具可以整合出版物的历史数据、近期社会热点话题、国家政策文件要求,并按照模型公式推导符合社会趋势和受众喜好的选题类型[2]。编辑再凭借自身职业素养,根据工作经验,判定这些选题的可行性,得到高质量选题。

第二,审校是出版的核心工作内容之一,包括政治性、导向性、语法、常识、逻辑等内容要求和排版、设计等形式要求。智能出版将机器纠错机制引入审校环节,以云端数据资源为编校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撑,按照文稿输入—纠错模型—文稿输出的模式,自动识别、协同编纂,极大地提升了编校准确率。尤其在融合出版大潮下,智能出版可以满足同一套纠错系统,适配纸、网、屏、端多媒介出版物生产,有利于打造媒体机构“融媒厨房”的智慧形态。

第三,智能出版能够重塑出版流程,实现精准营销。图书作为标准化商品,拥有一套成熟的产业机制。人工智能进入出版发行行业,主要从数据基础和技术基础两方面推动现代出版业的高效、融合、智能发展,解构了传统的出版流程并催生出智能化的出版流程,通过技术赋能以及人机的良性互动实现了编辑效率的提高和知识服务个性化的优化[2]。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迅猛发展,催生智能出版新模式,由数据驱动的智能出版能精准识别受众的差异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实施相应的营销策略,建立起以受众为导向的出版新格局。

2.出版业务多业态扩张

学者彭兰指出,媒体智能化具有万物皆媒、人机合一、自我进化三大特征,这也意味着传统传媒业的边界消失、格局重塑[3]。在智能技术和人的智慧的共同作用下,智能出版创造了新的业务模式,使得出版业的内涵持续深化,外延不断拓展。

第一,出版产品从以文字为基础的单模态产品升级为多模态产品。数字出版早期阶段,纸质图书可以转化为电子书、有声书,但其产品属性仍停留在文字复制阶段。智能出版则引入了AR、VR、语音识别、3D建模、全息投影等先进技术。这些技术能够在同一产品中叠加文字、图片、音乐、影像、场景多种元素,调动读者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多感官机能,赋予出版物丰富的释义空间和消费空间。

第二,服务对象从广大读者转变为定制用户。如果说传统出版的受众是目标读者,那么智能出版则面向差异化的内容消费者。这是因为受众的阅读习惯随着数字媒介的发展而迁移,内容获取渠道由纸质载体转向各类数字平台、数字终端,内容获取程度由浅层次知识信息转向深层次知识服务。智能出版可以满足用户个性化、特殊性、定制化需求,不断推出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的产品及服务[4],有效扩大出版物的受众规模。

第三,智能出版需要庞大的资源支持,必然使得出版机构向外延展服务链,推动智能出版多主体开发。当前,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与其他机构开展合作,对接社会资源,取得良好效益。比如《了不起的非遗(第1辑)》(2019年出版发行),就是由武汉市档案馆、武汉广播电视台、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编写,由长江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全国首部非遗口述AR影像图书。通过各方主体的资源置换和通力合作,《了不起的非遗(第1辑)》不仅达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传播的目标,而且推动了该系列图书的持续热卖,并于2021年成功出版第2辑。

二、智能出版背景下图书编辑的角色转变

智能出版给传统出版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造成图书编辑身份的转变,突出表现在图书编辑从文字编辑转向全媒体编辑,从文化工作者转向文化产品经理。

1.內容生产:人机协同的全媒体编辑

技术贯穿智能出版的出版流程,使得图书编辑工作内容发生实质性改变。这就倒逼图书编辑转变思维方式,既要做技术的灵活驾驭者,又要做技术的价值引领者,成为人机协同的全媒体编辑。

一方面,智能出版重塑了传统出版流程,也将技术赋能图书编辑的各项工作。这就要求图书编辑有意识地培养技术敏感度,运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软件进行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以及信息输出,以技术优越性促成优质内容的生产创新。比如,图书编辑学习3D建模和AR编辑器,根据图书内容设计出不同类型的碎片化景观,可带给受众全新的空间感和交互感。

另一方面,技术客体在效率至上的原则下缺乏人文关怀,不能使读者拥有良好的情感体验。图书编辑应借助出版实践经验进行适度干预,及时发现智能出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修正内容素材。当前,利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选题搜集已经成为出版机构的新常态,但一味地服从数据,可能会导致选题视角窄化、图书庸俗化和世俗化。此时,图书编辑应主动肩负起价值引领使命,在数据反馈中取其精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达成人机协同的理想效果。

2.市场导向:协调各方资源的产品经理

智能出版丰富了出版业务,扩大了受众规模,能够调动多主体参与,在此背景下,编辑不仅要做好纸质图书出版,还要关注出版融合发展。

在数字媒体高速发展的近十年,纸质图书销量下滑,电子书、有声读物及其他新兴出版物市场快速扩张。为此,图书编辑应积极借助智能出版优势,以图书内容为基础丰富出版物的产品形态,帮助出版机构打开新的业务图景。IP出版是当前图书产品化的有效方式,图书编辑通过孵化图书中具有价值和潜力的形象、故事或者其他元素IP,使得该IP与文创、娱乐、影视、游戏多领域结合,提高图书价值。同时,图书编辑要考虑目标受众的需求,用市场化思维不断完善出版产品的设计、功能及体验,为差异化个体提供相应的产品服务。此外,智能出版使得出版发行的目标端更加精确,图书编辑必须打破发行渠道间的壁垒,广泛应用各类数字媒体平台如门户网站、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在解决图书销量问题的同时,建立起完整的读者信息数据库,从而更好地掌握读者品位,调整产品策略,制定个性化营销方案。

三、智能出版背景下图书编辑的能力拓展

智能出版不断向图书编辑发起新的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图书编辑将在未来的出版环节隐身或消失。相反,在先进技术与编辑工作互嵌的过程中,图书编辑始终是主体性媒介,任何技术都无法取代人的核心创造力。为了更好地适应智能出版的发展方向,图书编辑应着重提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强化编辑职业认同

职业认同是个人对所从事职业主观建构的与职业特征联系在一起的认知和感受。传统出版行业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图书编辑,他们长期伏案,默默无闻,把向大众传播优质文化成果作为职业理想,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智能出版使编辑的部分工作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不可避免地给图书编辑带来职业焦虑,而技术的优越性又导致少数图书编辑产生投机取巧的心理,疏于把关,这些认知都源于图书编辑职业认同的不足。出版的本质是传播知识、传递信息、传承文化。事实上,无论智能出版如何发展,技术始终是服务出版工作、编辑工作的一种工具,编辑在出版工作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不会改变,行业对编辑综合能力素养的根本要求不会改变。图书编辑只有不忘初心,坚守使命,恪守编辑职业的崇高理念,强化编辑职业认同,在变化中坚守“不变”,才能最大限度地在智能出版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首先,图书编辑要提高职业站位,明确出版从业者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者的身份属性,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舆论的工作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其次,图书编辑要树立远大理想,力求把個人价值实现与职业价值实现相结合,在推动优质内容向大众传递的过程中促使个人价值升华。最后,图书编辑要锤炼道德品质。图书编辑是联结作者、读者的中间环节,是精神文化成果的中介。编辑应传承和发扬老一辈编辑的优良传统,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克己奉公,在全行业形成良好风尚。

2.优化编辑知识结构

智能出版不仅要求图书编辑掌握出版专业技能和具体领域知识,而且对图书编辑跨学科、跨媒介、跨领域的综合素养提出新期待。以选题策划阶段为例,在作者和读者以外,图书编辑还可以通过网络渠道获取选题素材,牢牢掌握出版市场最前沿的需求动态。面对庞大的信息量,作为把关人的图书编辑必须有效筛选相关信息,对选题的综合效益给出具体预判。这种策划能力需要图书编辑积累出版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方面的知识。在审稿编校阶段,为了保障出版内容的质量水平,即便人工智能审校机制能够协助图书编辑完成部分工作,图书编辑也要依靠个人经验进行整体把关。总之,图书编辑只有保持学无止境的态度,努力扩充知识储备,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智能出版的工作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图书编辑在享受智能出版诸多便利的同时,应注重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防范出版风险。智能出版加速了出版流程的数字化,图书编辑在向全媒体编辑转型的过程中,极易面临侵权风险、违规违约风险等。因此,图书编辑要补充、更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为基础的出版业法律法规知识,确保出版工作合法合规。同时,图书编辑还应主动向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建言献策,为完善相关制度尽心、尽责、尽力。

3.提高编辑技术水平

出版业是依赖技术进步的行业之一,智能出版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各行各业的实例之一。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未来出版业可设想高维脑机接口的人机融合出版模式,届时,私人化出版内容、虚拟化阅读场景以及多维化感受体验将成为可能[5]。技术引发出版形态变革,最终是技术与人的融合,这就需要图书编辑加快技术层面的探索实践,了解新兴技术对出版业的渗透,培养使用新技术手段进行选题、加工、印装、营销的能力,从而为出版工作注入新动能。

首先,图书编辑应加强与出版机构数字部门的联系,实地调研智能出版运作流程,充分了解智能出版的技术环境和技术特点,实现传统思维向技术思维的转变。其次,图书编辑应主动参加智能出版会议论坛、人才交流、技术培训等,听取出版从业者的经验分享,接受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等。再次,图书编辑可以申报或参与智能出版项目,在具体出版实践和团队合作过程中取长补短,完成技术水平的跃升。最后,技术演化将长期处于升级状态,图书编辑在技术使用过程中必须树立“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思维,既要不断完善出版流程,也要及时关注可能出现的问题,最终实现人机融合。

4.内化编辑资源统筹能力

传统出版以图书为基础,图书编辑主要对作者、读者负责。智能出版以产品为中心,图书编辑要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出发,集设计者、创意者、管理者和运营者等角色于一身,统筹前期市场调查、产品策划、选题组织、编辑加工,以及后期推广、反馈跟踪、优化升级等全部工作[6]。在生产者层面,图书编辑除对作者、出版机构负责外,还要对其他创作主体如技术公司、商业公司负责;在产品层面,图书编辑既要关注适合图书内容转化的产品形式,还要考量该产品能否获得良好的市场回报;在消费者层面,图书编辑面向更个性化的用户需求,需要在第一时间获取用户反馈。尽管图书编辑不可能在不同层面做到游刃有余,但通过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资源分配,图书编辑能够顺利推进出版产品的转化,实现智能出版的可持续经营。

首先,图书编辑要维系不同創作主体的关系,与作者、内容供应商长期合作,建立信任关系,打造优质出版品牌,保证出版上游的优质内容供应。其次,图书编辑要善于对外交流,招揽更多优质团队共同参与智能出版开发,不仅能够树立先进的创意理念,拥有强大的技术支持,组建专业的人才团队,还能降低出版机构单独作业的出版风险。最后,图书编辑要做好用户关系维护。建立线上线下社群组织,持续赋能图书阅读及文化服务,密切与广大用户的关系,从而促进图书价值的多次转化,实现精准营销。

智能出版是数字出版的新业态,其对传统出版的生产方式和市场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且这种影响会持续加深。图书编辑只有适应智能出版背景下的身份转变,通过强化职业认同、优化编辑知识结构、提高编辑技术水平、内化编辑资源统筹能力等,以更高的编辑素养迎接新机遇与新挑战。

|参考文献|

[1]高正熙. 基于行为控制理论的智能出版发行效果研究[J]. 中国传媒科技,2019(7):21-23.

[2]粟超. 智能出版视域下编辑能力体系构建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21(13):35-37.

[3]彭兰. 智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转型之路[J]. 传媒,2019(4):6-7.

[4]张新新,齐江蕾. 智能出版述评:概念、逻辑与形态[J]. 出版广角,2021(13):21-25.

[5]周敏,闫佳琦. 人机关系视域下的智能出版:溯源演进、机制转型与未来展望[J]. 中国编辑,2021(9):71-75.

[6]王巧珍. 试论智媒时代的出版生态及编辑转型[J]. 科技与出版,2020(5):99-102.

猜你喜欢
选题图书智能
图书推荐
南风(2020年22期)2020-09-15 07:47:08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时代邮刊(2019年24期)2019-12-17 11:49:30
谈诗词的选题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时代邮刊(2019年16期)2019-07-30 08:02:06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时代邮刊(2019年18期)2019-07-29 08:49:12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23期)2018-12-14 01:06:06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14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 01:29:26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