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品出版引领品位阅读

2022-05-30 10:48邢梦莹黄瑚
出版广角 2022年14期
关键词:精品全民大众

邢梦莹?黄瑚

【摘要】在全民阅读背景下,打造文化精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当代社会品位阅读是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途径。出版机构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活动主体,在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品阅读现状,并从文化解码、传播实践、融合方式、内容挖掘四个维度提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推动大众经典阅读的出版实践,进而促进文化精品出版,建构品位阅读合理发展路径。

【关  键  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精品;文化经典;品位阅读;出版实践

【作者单位】邢梦莹,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黄瑚,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研究”(20&ZD324)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239.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14.004

一、全民阅读背景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已连续九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命题,也是推进全民阅读的题中应有之义。出版机构作为精神文化产品重要的生产方,承担着为广大受众提供文化精品的责任与义务,因此,在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构品位阅读合理发展路径也纳入了出版机构的发展布局。

从国家发展角度来看,对努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代中国来说,倡导全民读书并且读好书,读经典并且读懂经典,是一个包含着丰富人文诉求的时代课题。从个体层面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追求外在财富与物质的道路上,精神财富的获得与内在支持不可或缺。当下人们对知识更新、思想对话以及文化空间的发展产生了时代焦虑,并因此愈发认识到只有阅读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精神焦虑,建构属于个人独立且自由的思想田园,获得心灵的成长与休憩。因此,在全民阅读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为大众出版什么样的文化精品,在新时代如何做好文化精品出版,以服务全民阅读工作,提升全民阅读品位,增强民众文化自信,是出版机构在新时代需要厘清与把握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各出版机构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大众出版、学术出版、教育出版持续推进,为大众的思想提升与人格塑造等提供了助力。例如,学术出版方面,西北大学出版社与学界紧密合作,以思想学术与历史文化为特色推出了《关学文库》《史记研究集成》《秦史与秦文化研究丛书》等大型学术类图书项目,为关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作出贡献。教育出版方面,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美术鉴赏(教学参考用书)》大幅增加了中国美术作品所占比例,由上一版的70%增加到85%[2]。其中,包括北宋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王希孟所绘的《千里江山图》等,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也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大众出版方面更是精品不断,很多出版机构都推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力作。这些优秀出版成果推动了全民阅读快速发展。

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记忆而维持的社会共同经验,每个人的“当前”不但是其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过去”的投影[3]。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提出,社会共同经验的累积,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这是我们理解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理论依据,其中关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人民文化记忆的书写,对塑造整个民族精神与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文化精品是经过精心创作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统一的文化产品;文化经典是世代相传,受到社会广泛认同,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文化精品。文化精品尤其是文化经典蕴含天然魅力,可为当代社会提供思想引领与精神土壤,出版界不断推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品,是时代所需。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品阅读现状

1.全民阅读背景下,大众经典阅读不足

随着全民阅读的大力倡导,各相关单位、社会组织以及数字平台等开展了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从学者对话、新书发布到读书沙龙等,在线上线下引起了大众广泛关注,为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奠定了基础。但与此同时,大众在经典阅读方面陷入了一定的现实困境。知名文献学家、北京大学教授王余光对经典阅读观作出阐释,相关学者也就此进行讨论,认为出现经典阅读困境现象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原因,当代社会与文化经典的文本理解有着天然距离,人们阅读文化经典存在一定的现实困难;二是新技术影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大众阅读造成了冲击,尤其是在经典阅读中产生的阅读危机,被社会所关注[4]。因此,经典阅读的推广与落实是当下社会阅读生态中需要大力解决的现实问题。当下,认为文化经典与当代社会发展需求不相符的观念时有存在,“不实用”与“有难度”是大众在面对文化经典时容易产生的消极心理。然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并不仅限于工具理性所指向的实用层面,它更多关乎的是文化溯源与内涵在当代社会的传承。我们在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中与文化经典形成思想对话,可以使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正如朱自清所说:“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项目。它的价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5]现当代学者期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纳入公民基础教育领域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经典对国民教育、思想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对整个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然而,当下的现实情况是,大众对文化经典阅读不足,相关机构应制定有效策略,加大调整力度,努力改变文化经典阅读不足的现状。

2.当代社会存在碎片化与功利化的阅读观

当下数字媒介迅速发展,人们通过互联网信息、社交平台、短视频、音频以及知识付费等方式和渠道,基本满足了信息获取、数字社交、娱乐消遣以及知识增长等需求。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对精神世界的建构日益变得趋同,心灵栖息的思想空间亦被现实空间不断压缩。面对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经典时所呈现的无力感成为经典阅读的现实写照。我们可以看到,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知识获取和阅读的便捷,但伴生的碎片化阅读方式也造成了经典阅读困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各类文化精品、文化经典可谓浩如烟海,人们开启经典阅读,需具备一定的阅读条件,要保持完整性、连贯性、系统性,以品读、详读、细读的方式深入阅读和理解文化经典,通过深度思考了解文化经典的精髓,不断提升个人文化品位,实现品位阅读。

无论从时代变迁还是个人发展角度来看,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力作都能通过有深度、有厚度的文化叙事为读者提供智慧经验与精神指引。因此,在全民阅读背景下,大众应耐心探寻经典阅读的奥妙与乐趣,找到适应当下对话的发展规律与方法论。同时,出版机构应协同相关单位、社会组织、数字平台等开展各类经典阅读活动,引导大众阅读文化精品,实现品位阅读。整体来看,突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民阅读中的传承与弘扬困境需要各方通力协作,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生。这也是建构中国话语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的文化征程。

三、顺应新时代阅读规律,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品出版常态发展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对出版机构而言是实现精品出版的第一步,如何在文化精品推出后,引领大众更好地阅读,提升阅读兴趣,将出版与阅读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融合,是出版机构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因此,出版机构应了解当下经典阅读困境,积极探索适合新时代的经典阅读方式、思维与实践路径等,避免文化精品在出版后被大众束之高阁。出版机构应让“当代”与“传统”顺应彼此的内在规律,有机融合,焕发新活力,做到以文化精品引领品位阅读。

本文基于文化解码、传播实践、融合方式、内容挖掘四个维度,从文化精品解读与当代阐释、阅读的互动模式、数字出版技术、传统文化多元视角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突破经典阅读困境提供参考。出版机构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经典阅读、推进全民阅读的重要主体,需要积极破解症结,探索适应新时代的出版方式与内容,激发大众阅读文化精品的兴趣,引领大众实现品位阅读,进而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新的生命力。

1.文化解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品解读与现代阐释

全民阅读的目标是将精品力作的思想、内涵与精神普惠于广大人民群众。随着全民阅读的推进,以及各相关单位、社会组织和数字平台积极开展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阅读活动,当下社会对文化精品和经典阅读的认知有了一定提升。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经典内涵、提升文化素养已成为越来越多读者品读经典的内在动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出版了很多文化经典读本,可有些读本在注释和讲解上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6],包括缺乏权威把关导致注释和讲解不够准确等情况,这对大众正确理解经典内涵造成了误导。与此同时,对经典文本的现代阐释,也是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现实问题。当下,我们对经典的现代阐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阐释深度不够、过于片面等。如何准确诠释经典内涵,使其在当代社会语境中得到正确运用,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但这也是实现精品出版的必要环节。

因此,对文化精品进行正确的内涵解读与现代阐释需要出版机构与专业人士共同把关。2022年5月,现代出版社出版的新书《青色极简史》,向大众解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颜色密码。青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色彩符号,它的文化寓意与发展历程并不为大众熟知,因此,该书向读者系统阐释了青色所折射的兼容并包的中华民族特性和以儒释道为主流的中国哲学思想,展现了青色给予人们从朴素到华美的宽广审美尺度,以及从轻灵到沉稳的丰富视觉感受。同时,该书结合常见带“青”字词语的语义变化,器物及服饰色彩变化,提出了“青色是解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颜色密码,是中国文化的色彩符号”的观点[7]。又如,2020年1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解读》,对每章附录的名句名段名篇进行专门介绍,向大众诠释了论语、墨子、大学、中庸、管子、晏子春秋、孟子、荀子、鬼谷子、孙子兵法、诸葛亮集、颜氏家训等传统文化内容。由此可见,传统文化诠释类书籍的出版为大众开启了正确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扇窗,以相对权威的文化解读融合现代阐释,引领大众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补充诠释的文化精品是大众亟须的出版物,对于弥合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之间的距离具有现实意义。

2.传播实践:互动模式开启新时代阅读体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中庸》里对读书有如此要求:“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好学力行”要求人们在“好学”的基础上,不断思考与实践“好学”的内容。这与《论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人们在阅读文化精品的过程中,应反复思考与研读经典内容,将阅读思考与个人经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我,提高阅读品位,进而真正实现读书的意义。

“好学力行”的阅读方式在当代社会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与全新的表现形式。人们在与外界互动的过程中,可以检验读书获得的经验,在与他人进行读书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启发多元思维。因此,出版机构借助互联网平台和各类读书沙龙活动开展的线上与线下读书交流,成为当代社会人们开启读书实践与社会互动的有效方式。尤其是数字媒介平台的崛起,为传统阅读实践拓展了新方式,比如出版直播、出版短视频等凭借社交与互动特色,助力当代阅读实践。2022年4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联合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开卷品书香——4.23全民阅读十小时直播活动”。在近7小时的网络直播中,总台主持人与来自各行各业的爱书人齐聚这场别开生面的读书盛会,文化学者王蒙和康震受邀参加直播对话,就经典与传统文化进行对谈、诠释,展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与此同时,直播还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哲学部副主任刘跃进,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张庆善一起就经典阅读对话。直播内容在央视频、学习强国、央视文艺新媒体矩阵、人民文学出版社新媒体矩阵等平台同步播出,全网直播观看总量超过1200万,话题总讨论量达129.2万,总阅读量达36.74亿[8]。由此可见,优质的出版直播丰富了大众对文化精品的理解与认知,引导人们在经典阅读的基础上开展社会实践与社会对话,对阅读意义的生成与思考有着积极作用,同时还能实现精品出版协同共进,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

除了出版直播,出版短视频和出版沙龙等也是全新的阅读实践,转变了单向、小范围交流的阅读模式,为读者提供了更具活力的开放空间互动模式。例如,近期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正式上线,该项目由抖音、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华书局和字节跳动公益共同发起,计划未来一年内邀请专家学者讲解与诵读唐诗,并结合直播讲座和互动挑战等形式,吸引更多的受众阅读经典。我们可以看到,配合纸质版,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的内容适应当代媒介环境,为受众提供了新的传统文化解读契机,在广大受众参与下促进了全民阅读与阅读实践的发展,对于大众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及去功利化阅读观的形成具有正向作用。

阅读文化精品可以帮助人们实现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一方面,经典阅读实践可以帮助人们实现历史与现实的跨越,在不同时空的交汇中实现古今智慧对话;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通过经典阅读实践得到有效传承,为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3.融合方式:结合数字技术,拓展阅读媒介形式

文化精品以纸质出版为主,但也应融合数字技术,拓展新的出版形式,形成新的阅读模式,如有声阅读、AR阅读、VR阅读等,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媒介环境下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统与当下交汇的空间中,激活传统文化的多元特性,通过新技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拉近人们与文化精品之间的距离,激发人们的经典阅读兴趣,为改变碎片化和功利化的阅读现状带来契机。

近年来,有声出版快速发展,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积极作用,借助有声出版形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需要注意的是,有声书并非简单地将文字内容音频化,其需要进行艺术创作,通过有声语言的二次创作对文字内容进行意涵呈现。这种形式对大众理解文化精品内容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比如,喜马拉雅携手中华书局推出传统经典有声书系列,目前,该系列已经上线《论语》《古文观止》《战国策》《庄子》四张专辑,接下来还将推出《易经》《诗经》《左传》《史记》《天工开物》《黄帝内经》《道德经》《楚辞》《声律启蒙》等传统文化书目,涵盖经、史、子、集四大部类,以原文与译文对照朗读的形式呈现,这对于大众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积极作用。

AR技术与纸质书的结合,为广大受众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便利。将AR技术与纸质文化精品融合,可以有效提升受众的阅读体验。受众在翻阅纸质书的时候,用手机对准传统文化内容图片扫一扫,便可看到真实可感的360度AR影像。比如,《货币里的中国史》(AR高维版)就是将AR技术与纸质文化精品融合的成果之一。该出版物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于2019年出版,被称为“中国第一本实物AR书籍”。借助AR技术,读者可以全方位观察古钱币,进行移动、缩放大小等操作,并伴有讲解音频[9]。又如,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了AR立体书《探秘瑞安》,黄山书社出版了《AR四大名著》。尤其是《AR四大名著》,借助AR技术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中的人物、场景、道具等鲜活立体地呈现给读者。运用VR技术还可以让文化经典与阅读之间产生新的关联。比如,岳麓书社出版的《红楼梦》(名家演播版)借助VR技术引领读者游览书中景观,读者用智能手机扫一扫书中的二维码,即可立體感受经典的多元魅力。可以说,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文化精品被赋予全新的阅读形式,拓展了视听边界与空间呈现。

数字技术赋能,使得文化精品的阅读内容与形式得以创新,形成了可感知的新颖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也得以激活。数字技术与经典阅读的融合,在拓展大众阅读空间与方式的同时,也拉近了大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需要注意的是,出版机构要加强文化精品数字出版建设,既要与各类数字平台合作共创优质作品,又要加强自身的数字技术开发与建设能力。出版机构在打造文化精品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积极探索出版新方式与新内容,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之间的内在关联,研究当代经典阅读的规律,突破阅读障碍,为人们提供全新阅读体验,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与内在魅力。

4.内容挖掘:探索出版多元视角,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素材

目前,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尚未被挖掘,出版机构应努力探索多元的出版视角。2022年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国家博物馆老专家的回信中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文博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希望同志们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为发展文博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这给予出版机构新的探索方向,让博物馆与出版机构建立紧密联系,是当代社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行之道。2022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为新时代古籍工作指明了方向。做好古籍工作及其内容出版,是推进博物馆发展建设的具体路径之一。出版机构应在中央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努力挖掘中华优秀古籍内容,以出版方式弘扬其文化精髓。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期陆续推荐《孟子》《说文解字》及其9种优秀整理版本。其中,《孟子》优秀整理版本5种,《说文解字》优秀整理版本4种,涉及出版机构包括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等[10]。需要注意的是,古籍出版一方面离不开古籍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对文献内容进行整理、研究和出版,因此,加强古籍出版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与建设,是古籍出版工作的重要支撑之一;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出版机构与媒体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合作互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通过古籍出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博物馆是深邃的文化宝库,蕴藏着极大的价值,除了可以挖掘古籍出版内容,还可以探索其他文化精品出版视角。比如,青岛出版社的《折出故宫——二十四节气》是集阅读、手工制作、卡牌游戏和AR建筑重现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儿童图书,为儿童群体带来丰富多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孩子通过轻松有趣的阅读形式,提升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动力,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其魅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又如,2019年,由中信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出版的《故宫里的博物学》被新华社、人民网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推广。这部文化精品以乾隆最爱的一套科普读物为叙事主线,向读者介绍关于各类珍奇异兽的内容,其结合了文学、艺术、自然、民俗、神话、典故和历史等解读视角,将科普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带给读者妙趣横生的阅读内容和新颖的阅读体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多领域、多角度挖掘其内容并推出相应的文化精品,能够带给读者意想不到的惊喜和体验,当然,这离不开出版机构以多元视角做好内容的探索、开发、研究与创新。未来,出版机构应探索面向更广泛受众群體多元阅读需求的文化精品出版,以推进全民阅读,引领人们的品位阅读。

四、结语

不断创新内容与形式,推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品,激发大众的阅读兴趣,推动经典阅读,引领品位阅读,是全民阅读面临的重要课题。出版机构作为具有文化属性的单位,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社会阅读环境,引领大众阅读文化精品,提升全民阅读品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出版机构应充分了解当代社会经典阅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多元的内容,顺应新时代经典阅读规律,拓展创新出版方式、出版内容,促进文化精品出版,建构品位阅读合理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全民阅读”连续九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N]. 国际出版周报,2022-03-14.

[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丰富主题出版内容[EB/OL]. (2021-09-28)[2022-06-28].http://

www.cnpubg.com/news/2021/0928/56198.shtml.

[3]费孝通. 乡土中国[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4]张婷. 阅读,与经典同行:全民阅读推广名师王余光中华文化经典阅读观探析[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21(5):72-77.

[5]朱自清. 经典常谈[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6]崔希亮,耿云志,楼宇烈,等.  “经典重读与书香社会的构建”座谈会纪要[J]. 中国文化研究,2015(2):1-12.

[7]包岩. 青色极简史[M]. 北京:现代出版社,2022.

[8]世界读书日接力直播品书香[EB/OL].  (2022-

04-29)[2022-06-28]. http://ent.people.com.cn/n1/

2022/0429/c1012-32411864. html.

[9]实物AR技术首次“联姻”纸质出版物,古钱币穿越千年重放异彩:《货币里的中国史(AR高维版)》化身一座随身携带的小型钱币博物馆亮相上海书展[EB/OL]. (2019-08-19)[2022-06-28]. https://wenhui.whb.cn/third/baidu/201908/19/284290. html.

[10]古籍办推荐《孟子》《说文解字》及其优秀整理版本:涉及中华书局、上海古籍社、国图社、凤凰社、复旦大学社等[EB/OL]. (2022-07-15)[2022-07-15]. https://www.chinaxwcb.com/info/580966.

猜你喜欢
精品全民大众
全民·爱·阅读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可持续全民医保
心经精品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