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育活
摘 要:所谓思辨能力,即思考能力、辨析能力,直接体现了学生的思维水平,是新环境下基础教育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项学生素养培养内容。基于此,本文對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展开了研究。进而,在简要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预设教学方案、预设语文话题、结合生活实际优化活动、组织课堂辩论活动、融入教学鼓励、加强活动总结等策略,以供参阅。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辨能力;培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19-0119-03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strategies of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CHE Yuhuo (Nanying School, Anding District, Dingxi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he so-calle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that is, the ability to think and analyze, directly reflects the thinking level of students, and it is a content that needs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basic education work in the new environment.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studies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Furthermore, on the basis of briefly expounding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it proposes strategies such as presetting teaching plans, presetting Chinese topics, optimizing activities based on real life situations, organizing classroom debate activities, integrating teaching encouragement, and strengthening activity summaries are put forward for reference.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Training; Teaching strategies
1.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思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持续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展开思考和辨析。通过辨析和思考,使学生更深入地探究教材中的文章,这可以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课程知识。同时在辨析中,学生需要不断组织、建构语言,以表达自身想法,适当地通过主观情感的融入来强调自身观点。这使课堂更加活跃,提高了小学语文课程活动中学生“读”和“思”的一致性,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促进小学生思维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甚至在思辨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还可以对客观世界存在的其他知识、现象展开思考和辨析,这对其积极、可持续的个人成长大有助益。
2.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
(1)预设教学方案,明确指导流程
预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是促进小学生学习语文思辨能力的前提条件,只有教师设计的课程活动是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为主的,课程活动才能真正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应预设教学方案。在预设的方案中根据课程具体内容来确定教学指导流程,如在哪些时间组织活动、给予学生多少思考和辨析的时间、如何指导等。如此明确了课堂指导流程,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活动就会推进得更加顺利,课程效果必然更好。但是就目前来看,大多数教师都没有形成“预设教学方案”的意识,他们更多的是在课堂上随机设计思考和辨析话题,组织学生参与。在该“随机性”过强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思考和辨析是相对零散、缺乏完整性的,其对应能力的发展也就受到了限制。所以说,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辨能力培养,教师一定要预设教学方案,提前明确课堂上指导学生思考和辨析的活动流程。
(2)预设语文话题,促进学生思辨
除预设教学方案外,要想通过语文教学活动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还应该预设语文话题,即基于哪些内容组织学生展开思考和辨析。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设置思辨任务的合理性才能得到保证,“思考和辨析话题不符合学生需要”等问题得以规避,教学活动效用增强、目标有望轻松实现。然而在现阶段,大多数教师在该方面做得都不是很好,他们没有提前分析课程知识内容并基于其设计话题,而是在课堂上想到什么就问学生什么,让学生对自己的问题展开辨析。在该状态下,学生课堂思辨与所学知识不相关、话题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不符等现象开始出现,均对小学语文思辨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大为不利。因此,基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结合课程内容预设语文话题十分必要。在课堂上不断结合所学知识对教师预设的话题展开思考和辨析,过往知识积累的积极作用被充分发挥出来,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新知、形成新收获,其能力必然增强。以小学语文教材《彩色的梦》这节课为例,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创设思辨话题。这篇文章其实是一首诗歌,作者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向小学生展现了一幅彩色铅笔所画出的美丽景象。虽然这首诗歌的篇幅比较短小,但是内容却非常丰富,如果教师没有做好课前准备,那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思辨问题很有可能会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加大了他们学习的难度,这样反而会降低小学生思考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就设计出问题。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同学们找一下课文中有几处使用了排比句?是不是只要有分号的句子都是排比句呢?”“‘他们躺在铅笔盒里聊天,一打开,就在白纸上跳蹦。这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我的彩色铅笔,是大森林的精灵。这一句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呢?”,通过设置这种辩证思考类问题,能够有效锻炼小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辨析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思辨意识。
(3)结合实际生活,优化思辨活动
过往小学语文教学中会出现思辨能力培养失效的问题,在极大程度上是因为话题与生活相脱离。学生缺乏真实的思考和辨析支持,难以将自身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用于分析语文话题中,其思考和辨析的阻碍较多,结果自然不够理想。这也就意味着新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需要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教师既可以围绕生活中体现了课程语文知识的现象设计思辨话题,也可以提醒学生在思考和辨析过程中回忆生活经历、用亲身经历证明自身观点的正确性。如此,对生活的了解帮助学生迅速突破各种阻碍,其思考和辨析不再漫无目的、无所适从,反而能够在生活元素的支持下更加游刃有余地思考问题、辨析证明自身观点,其思辨能力自然可以提升至新的层次。
以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奇妙的世界》这节课为例,教师需要结合现实生活为学生创设思辨案例,并引导他们将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相关联,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我们奇妙的世界》是一篇科普性散文,文章借助优美的词汇、有趣的语句向小学生展示了世界上各种各样奇妙的自然现象。学生在初读文章时可能只关注到优美的词句,却忽略了这些句子背后所蕴含的自然原理,因此,教师需要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小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比如,“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这句中作者使用了比喻手法,学生读起来会觉得非常有趣,但是很难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甚至认为无论阴天还是晴天,在太阳升起时天空都会出现这样的颜色。对此,教师就需要利用真实的图片让小学生看到现实中不同天气现象下太阳升起的样子,以此来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并验证他们最初的想法是否正确。再如,“极小的一粒种子种到地里,生根、发芽,不久就开花了。”这句描写了植物生长的过程,大部分小学生没有亲眼看到过植物的生长,对此,教师就需要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茉莉花生长的过程,视频用延时摄影的方式将茉莉花发芽、开花的过程浓缩到一分钟左右,学生通过观看能够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并加深对植物特点的认知。教师利用现实生活案例不仅帮助小学生更快速地理解了课文中提到的内容,还更好地锻炼了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并使他们养成了深入分析问题、探究文章内涵的习惯,从而有效提升了语文教学的质量。
(4)借助课堂辩论,助力学生思辨
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的高效培养,离不开有效课堂辩论的支持。通过设计合理的辩论活动,引导学生对存在争议的内容展开辩论,可以很好地活跃其辨析思维,进而让他们在对立的思考中、在搜集大量资料验证自身想法的过程中提升思辨能力。尤其是在辩论活动中,学生面对的思辨对象是与自身处于同一层次的同龄人,他们不再像面对教师那样容易产生大量压力、并在压力影响下不敢进行大胆思考和表达,反而可以在更加放松的状态下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此,随著思考得更加大胆、辨析与表达得更加丰富,其思辨能力必然提升。但是就当前教学来说,大多数教师在该方面做得都不是很好,他们不重视组织辩论活动,更习惯于让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下进行思辨。学生不可避免地在面对教师时产生压力,其思考和辩论被束缚、能力发展受到消极影响。这也再一次提醒了教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组织课堂辩论活动迫在眉睫。
(5)融入教学鼓励,增强学生信心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辨能力培养,应以“让学生敢想、敢说”为主,而不是必须让学生表达出关于课程知识完全正确的思考。教师在该过程中,应摒弃“只关心学生能否通过思辨而得出正确学习结论”的想法,加强对其“思考、辨析”行为的鼓励,这是因为小学生首次系统地学习语文知识、接受思辨培养,其知识积累与相关经验不够充分,难以在一时之间得出正确的思考和辨析结论。若教师仅仅关注其结论表达的正确性,没有向思辨结果不够正确的学生表示认可和赞扬,极有可能伤害其思考和辨析自信,使其出现消极的学习表现,而这种消极表现会严重阻碍学生的思辨能力发展。反之,即便学生在思考后得出了错误结论,教师也对其积极进行思考和辨析的行为展开表扬和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可以再一次增强,形成更主动地参与思辨的行为,最终在不断地活动参与中进一步深化自身思辨能力。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辨能力培养,教师一定要注意融入教学鼓励,主动用鼓励性语言表达其对学生思考、辨析行为的认可,增强他们的活动参与自信。
(6)根据学生兴趣,调整思辨主题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想要切实提升小学生的思辨能力,需要先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相关活动,而只有发自内心地对活动内容感兴趣,小学生才会真正提高活动的参与度。由此出发,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设计思辨能力培养环节,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调整思辨主题,然而回顾过往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教师没有在组织思辨主题活动之前充分分析学生的兴趣、没有紧密围绕学生的兴趣点展开教学。在该模式下,学生经常会在课堂上出现兴致怏怏的表现、不主动思考主题内容、不积极辨析语文知识,思辨能力也因此迟迟无法提高。所以说,为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思辨能力培养任务,教师一定要注意分析班级学生的辨析兴趣,结合其感兴趣的内容设定思辨主题、引导思考。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兴致勃勃、主动思考,良好的活动参与状态必然能够促进其能力发展。
(7)转化活动形式,质疑引领思辨
基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是随着新课程改革而出现的,此外,新课程改革还提出了“教学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活动应由学生主导”的要求。综合二者来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辨能力培养还应该适当转变活动形式,构建“以学生为主导”的思考和辨析活动。对此,鼓励学生对课程知识提出质疑就是不错的选择。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时,鼓励他们提出质疑问题,如“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换一种写法可以吗?”等。同时,面对学生提出的质疑,引导其自主展开思考和辨析、探究答案,如此从质疑到释疑,学生始终都在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辨析,他们的思辨能力势必会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高。
(8)加强活动总结,深化教学效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还离不开及时总结课堂活动的支持。这是因为受思维结构的影响,大多数小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总结知识和收获的能力,他们虽然能够在课堂上形成一定思考和辨析收获,但极有可能在课堂活动结束之后遗忘了应如何思考不同的语文问题、科学的知识辨析方式有哪些。一旦遗忘出现,其思辨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但是就现阶段来说,教师不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活动的问题依然存在,部分教师在学生表述完毕思辨结论后就草草结束主题活动,没有及时带领他们总结思考和辨析方法。课堂看似高效,实际上“有头无尾”、效用较低。对此,教师必须重视,加强重视总结思辨活动,及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总结思辨收获。
3.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辨能力培养,有助于小学生语文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对其现阶段语文学习和未来个人成长均大有裨益。预设教学方案和语文话题、结合生活实际组织教学、组织课堂辩论活动并落实鼓励性教学,都可以在极大程度上促进小学语文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工作的开展。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加强对上述手段的科学运用,同时适当融入兴趣教学理念、转化课堂活动形式、总结课程思辨结果,以此深化指导学生,实现培养其思辨能力更全面、更高效。
参考文献
[1]吴丽秋,周旭壮.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J].现代交际,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