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思维视域下的高中地理学习场构建初探

2022-05-30 23:13冯婷
求知导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综合思维高中地理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逐渐成为基础教育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而在地理课程中,综合思维无疑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立足教学实践,探究如何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这一目标的引导下构建高中地理学习场。

关键词:综合思维;高中地理;学习场

作者简介:冯婷(1980—),女,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

从本质上讲,学习场是一种心理学概念,这一概念强调心理活动与心理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心理空间内发生的。在教学活动中,有效构建学习场能够发挥出其“催化剂”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催化剂”有着正负、强弱的差异,只有调动教学中的各种积极因素,才能使学习场的构建朝着良性方向发展,从而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准确把握学习场的特征,明确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原则,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这一过程有利于优化教学,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综合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一、学习场的基本特征

研究发现,良好的学习场具有一些鲜明的特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感染力。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学习场的影响。通常来讲,积极、正向的学习场会对学生产生感染与激励的作用,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同时,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又可以转化为学习场的职能部分,反过来强化学习场,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对其他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第二,方向性。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思维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学习场的牵引。教师可以让他们思考相同的问题,寻找不同的方法,从而在一定目标的引导下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第三,流动性。在学习场中,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是比较活跃的。学生可以从文本、情境、教师指导、同学发言中获取丰富的信息,然后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最终形成新的认知体系。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思维由浅入深、渐进流动的过程,也可以视其为从一个问题向另一个问题流动的过程。

第四,群体性。班级学生均处在同一个学习场当中,会在同一目标的引领下产生内在驱动力,再加上学习场的特定暗示,可以在场内形成强大的意识流,影响每一个学生。这样一来,学生会产生思想碰撞,从而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原则

综合思维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一些科学的原则。具体来讲,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原则有以下几点。

第一,综合性。一方面,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理课程所研究的是地理环境中不同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地理环境中的不同要素可以在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有机的整体,因此,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过程要契合地理学科的特征,遵循综合性原则。另一方面,综合思维本身具有综合性特点。综合思维是辩证、客观、全面地认识和思考事物的思维方法,强调从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从而形成一个考虑全面的结论。这一性质同样要求综合思维的培养过程要遵循综合性原则[1]。

第二,区域性。区域是一种地理空间概念,学生在地理学习活动中,会涉及具体的区域,而每个区域都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并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同时,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区域性是地理学科思维的重要特征,也是综合思维培养过程中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三,发展性。简单来说,这一原则要求我们能用发展的眼光分析和思考问题,以此来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究,并观察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地理事物的学习需要置于广阔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并将研究对象与其他地理事物紧密联系起来,遵循发展性的原则,唯有如此,学习者才能对地理事物进行动态的分析与研究。

第四,协调性。协调性原则要求综合性思维发展与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同步进行,坚持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协调,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由此可见,协调性是综合性思维培养需遵循的基本原则,同时使学生具备协调性意识也是综合性思维培养过程中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2]。

三、综合思维视域下高中地理学习场构建策略

(一)优化课堂氛围,促进主动参与

学习状态是学习场的重要构成要素,对于学习场的构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在学习场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教师需要让学生达到兴奋、愉悦的状态。而优化学生的学习状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具体的情境。这有助于优化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

在高中地理学习场的构建中,教学情境的设计方法是多样化的,但其中有两种方式比较常用:第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杜威认为,思维是从直接经验的情境中产生的。由此可知,教学情境最好的来源就是现实生活。同时,从学科特点来看,地理课程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极为密切,生活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利用生活化教学情境,更好地引入单元课程内容,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第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以“宇宙中的地球”一课的教学为例,尽管学生可以通过一些生活经验了解相关知识,但难以从宏观的角度认识地球运动、地球圈层结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體视频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这不但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注重知识建构,奠定思维基础

地理综合思维的发展,需要建立在丰富的基础知识之上。只有积累丰富的基础知识,学生才能逐步形成地理综合思维。为此,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解读,明确地理综合思维视域下的知识重点,同时,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活动组织策略[4]。

在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学生需要获取丰富的知识内容,因此教师需要总结归纳各个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例如,地理问题通常以某一区域为背景,通过对区域特征的全面分析考查学生对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的综合运用。因此,教师需要充分重视区域地理教学。除了学习区域知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地理图像系统的使用方法。在借助图像系统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让学生了解正确的读图方法与读图程序。要求学生在读图时注意图名、比例尺、图例等要素,并在明确图像类型的基础上确定区域的范围。第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对于图像中蕴含的丰富地理要素,学生要挖掘和提炼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第三,挖掘隐性地图,培养学生图文转化能力,以此来锻炼学生的空间综合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地理图像,以时间为线,并建立时间与空间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综合的分析。

(三)培养主体意识,引导自主思考

学习场的构建要求调整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角色,其中极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这一要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引导性的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学生地理综合思维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

以“人口迁移”相关知识的教学为例,首先笔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并引导学生在整理资料的基础上设计思维导图。然后,笔者设计了驱动性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1)研究近些年我国国内常住人口的相关数据可以发现人口迁移的新方向是怎样的?(2)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结合相关资料,你认为人口的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分别会产生怎样的影响?(4)对于人口迁移现象你有怎样的认识?依据相关问题,学生进行了自主性的思考,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展开讨论。最后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通过思考相关知识与问题,能够更好地进行知识体系的建构,并有效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

(四)构建合作机制,促进思维发散

从学科特点来看,地理知识是比较分散的。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尚在发展,所以仅通过独立性的思考,学生往往难以对相关知识产生系统性的深入理解,这无疑会对学生综合思维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场的群体性特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够与他人交流讨论,使不同观点得到碰撞,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对研究对象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推动学生综合思维的发展。

在运用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从不同维度全面了解学生。教师应明白,在学习场的构建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现阶段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还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潜能、性格特点等,如此才能因材施教。第二,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要体现学生的差异性,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实现优势互补。同时,教师要将各小组的整体能力控制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以此来保证小组之间的平衡。第三,合理控制小组人数。一般来说,4—6人是比较合理的人数,如果人数过多,会使部分学生无法获得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如果人数过少,则无法发挥出合作的作用。第四,动态调整。学习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更是会不断发展变化。所以随着学生的变化,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分组情况进行调整[5]。

(五)联系现实生活,强化知识应用

教师应该明白,学习场的构建指向的是学习活动全过程,并非局限于课堂中。尤其是在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中,教师仅通过课内教学很难达到教学目标。从学科特点来看,地理课程与现实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学生进行生活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课堂所学知识。这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而且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地球上的大气”一课的教学为例,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课堂实验。在这个实验中,笔者给学生提供了玻璃缸、板盖、香束、冰块、小电炉等器材。实验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步骤:(1)将点燃的香束放到玻璃缸的中央位置,把冰块和小电炉放在玻璃缸两端,盖上板盖,观察烟雾的飘动方向;(2)交换小电炉和冰块的位置再次进行观察。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实验,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地理实践中的基本知识,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之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相应的地理实践活动。一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整体趋势;二是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在生活现象中发现气候变化的证据,并分析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结合课程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践,能够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综合分析各种地理要素,并了解同一区域内不同时间的气候情况,从而锻炼自身的综合思维能力。

(六)完善评价模式,实现提质增效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只有及时进行有效评价,才能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在良好学习场的构建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传统的评价模式进行调整,弥补传统教学评价模式的不足,充分发挥出评价环节的积极作用。

首先,综合思维培养视域下的评价是一个双向评估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根据自身的学习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而自评、互评等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能够使学生总结学习体验,进一步发现和解决自己存在的学习问题。其次,教师要设置完善的评价指标,除了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同时,教师在评价过程中需要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则。最后,教師要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为此,教师需要及时记录学生综合性思维的发展情况,并根据学生综合性思维的变化对教学策略进行相应的调整。

结语

综上,在新时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运用构建良好的学习场的策略,有效落实对学生综合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应该准确把握学习场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同时,随着学生的发展变化,还需要及时更新教学策略,从而保证教学的实效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综合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景晓菲,李小妹.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素养模型构建及实施途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36(9):59-63.

丁晔.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20(14):52-53.

李爽.基于综合思维培养的高中地理参与式教学[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5):594.

李三乐.高中地理教学中基于综合思维素养的假设法应用策略[J].文渊(高中版),2020(7):556.

刘燕青.关于高中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能力培养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1):156.

猜你喜欢
综合思维高中地理
漫溯学生思维之湖,科学导航促思启智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科素养
以整体思维统筹卓越法律人才本科教育
环视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政治之新视角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中西文化差别之源:大小关系相反的时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