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研究

2022-05-30 23:03宋燕张慧
艺术科技 2022年17期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字幕翻译

?宋燕 张慧

摘要:当下,国外的影视节目逐渐进入中国市场,对字幕翻译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不苛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求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研究这一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实践应用,有助于加深对字幕翻译特点的认识。文章以电影《比得兔》的字幕翻译为例,从语义、文体、文化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影视字幕翻译的可行性,以促进源语信息的有效传递,提高影视字幕翻译的质量。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电影字幕;字幕翻译;《比得兔》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7-0-03

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影视作品广泛传播,字幕翻译成为译语观众深入理解电影的关键。影视字幕翻译是现代社会翻译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我国在影视翻译研究方面起步较晚,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几十年,字幕翻译才逐渐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在有关影视翻译的研究中,对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引用颇多。因此,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选取电影《比得兔》的英文字幕及其中文译本,从语义、文体、文化三个方面分析字幕翻译是否实现了译语与源语的对等,以及所用的翻译方法与策略。

1 功能对等理论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尤金·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要实现两种不同语言的内在对等,其理想效果是译文在译语读者中引起的反应等效于源语在源语读者中引起的反应。“功能对等”的程度各不相同,最低程度是译语读者应该能够想象源语读者如何理解和欣赏源语,最高标准是译语读者能够像源语读者一样理解和欣赏源语[1]。翻译要在这两个层次之间取得平衡,既要达到最低要求,又要达到最高标准。

为了准确再现源语内容,缩小文化差距,取舍是必要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源語的文化内涵不会完全复制到译语中。而要实现理想的翻译,就必须找到与源语最自然、最恰当的对等方式。

功能对等理论力求实现两种语言的内在对等,先内容后形式。若不能同时兼顾,翻译时应先放弃形式对等,通过改变源语的形式再现源语的内容。而再创造可为解决文化差异提供新思路,使两种语言达到意义上的对等。

2 字幕翻译特点

字幕是指以文字形式显示电视、电影、舞台作品中的对话等非影像内容,也泛指影视作品后期加工的文字。影视作品的字幕通常为对话,出现在屏幕下方,帮助观众理解影片内容及主题。电影字幕主要有三大特点。

2.1 时空限制性

由于字幕不能独立于图像和声音存在,因而时空上受到很大限制。就时间而言,字幕虽不如配音严格,但其信息传递必须在源语语篇完成的同时完成[2]。字幕必须跟上转瞬即逝的图像和声音。在空间上,字幕意味着屏幕上可以一次存在的最大单词数[2]。字幕存在的前提是不影响人们欣赏画面[3],因而字幕不能太长或太大而遮挡影片,也不能太小而影响阅读。另外,是否添加符号、在何处添加符号、添加什么符号都是翻译时需要考虑的因素[3]。例如,一句话被切分在两个画面展示,那便需要一个符号提示前后句子的衔接,以帮助观众跟上影片节奏。字幕的时空限制性是影响整体视觉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字幕翻译要使用最简练的译语传达准确的意思。

2.2 大众性

电影不同于艺术文学作品,属于口语化作品。大多数电影字幕是对话,而观众是大众群体。字幕是为观众而存在的,其最大的作用便是以文字的形式帮助观众理解电影。若观众看不懂字幕,或来不及理解字幕,那么字幕就是失败的,就缺乏存在的意义。因而通俗易懂是字幕存在的关键。大众性则要求字幕在语言流畅的基础上,贴近大众,清晰易懂,雅俗共赏[4]。字幕应该贴近生活场景,同时表现出原本的情感与态度。因此,在字幕翻译中,追求文学艺术效果而忽视群体的文化背景是不明智的做法。字幕翻译必须考虑到大众的欣赏水平,进而做到既优雅又能为大众群体所接受。

2.3 整体性

电影字幕的整体性是指字幕与电影的统一。字幕与图像以及音乐等因素共同构成了一部电影,其相互制约又相互补充。观众将文字和非文字信息结合起来,更容易理解和欣赏电影。此外,字幕翻译还应结合文化特点和语言风格,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内容。非本地观众可能对电影所传达的文化并不熟悉,甚至一无所知。因此,字幕翻译应该考虑观众的理解能力、接受度和文化背景,尽可能减少文化差异,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够欣赏并理解电影。

电影翻译字幕最重要的作用是向母语非源语者传达电影中人物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由于语言、文化和人的能力具有相似性,虽然不可能将一种语言完全复制成为另一种语言,但可以形成良好的译文,传递正确的信息[5]。不同语言有不同形式,但其内部结构的相似性大于差异性。从音素到句子,其语言结构有很多相似之处[6]。

3 功能对等理论在《比得兔》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电影《比得兔》整体风格轻松有趣,影片中,兔子比得带领兄弟姐妹,与老麦格雷戈先生争夺花园的主权,又与其侄子托马斯争夺女邻居阿碧的爱。电影中,五只兔子性格迥异,有着与人类相似的思想、动作表情和说话方式。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和策略通过译语再现电影情节,帮助传达角色心理,能够在两种语言的受众之间促成相似的反应效果。

3.1 语义层面的对等

语义研究的重点是意义本身以及交际意义的实现。因此,尽可能准确地传达源语信息是翻译中实现语义对等的一个重要标准。功能对等理论是源语信息向另一语言传递的最自然的方式,先内容后形式[7]。与内容相比,形式体现在文体上,是语义对等之后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字幕翻译过程中,字幕往往与图片、场景等相结合[8]。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将源语信息渗透到译文中,让内涵既准确又丰富。因此,译者可结合影片场景进行意译。

例1. I cant see your mouth through the gate.

译文:门挡住,没看到你的嘴型。

在此情境下,兔子比得进入菜园偷菜,溜走之前试图再次戏弄老麦格雷戈先生。本杰明隔着栅栏门小声对他说快跑,他故意说自己看不到本杰明的嘴,意思是看不到本杰明的嘴在说什么,即嘴型。原文中意思不明显,而意译的文本点明了这一笑点,能引导观众情绪,理解笑点。

例2. This is what happens!

译文:这就是下场!

在此情境下,兔子本杰明去托马斯的院子里捣乱被抓,托马斯很生气,对它说了这句话。意译后的译文把发生的具体后果通过文字展现了出来,体现了影片情节,也符合当时托马斯愤怒的情绪。

例3. Were wearing fur.

译文:我们只有毛。

在此情境下,阿碧递给托马斯毛巾,带他进屋,并未注意到兔子们还在外面淋雨。意译后的“只有”一词能更好地反映比得内心的委屈和失落。因此,译文传递给译语受众的程度就达到了向源语为母语的受众传递源语的效果。

关于电影字幕翻译,钱绍昌[9]提出,演员的对话和表演是完整的统一。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根据内容进行适当的翻译[10]。语义对等有助于译语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内容。

3.2 文体层面的对等

虽然翻译注重传达源语的内容和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形式或风格完全不重要。除了人物的说话风格应符合电影风格外,语言本身也是影响译语受众欣赏电影的一个重要因素。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句子结构,以及两种受体不同的表达习惯,都要求译文在风格上力求对等。

在尤金·奈达看来,若内容与形式冲突,最后只能选择内容而放弃形式。在实现内容对等后,就可以考虑形式,从而达到更高的翻译标准[1]。在此过程中,增译、词性转换、反说正译等多种翻译方法都能促进形式对等的实现。

例1. Sorry about Dads jacket.

译文:很抱歉爸爸的外套没了。

在此情境下,比得去菜园偷菜,虽侥幸逃脱,却把父亲留给它的外套落在了菜园里,妹妹过来安慰它说了这句话。这里运用了增译法,源语并未提到任何与失去相关的词,而在译语中,增译出失去的意思有助于观众理解比得弄丢了外套,与故事情节相一致,并且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2. Its not a big deal.

译文:小事一桩。

在此情境下,老麦格雷戈先生去世了,大家都认为这是比得的功劳。比得知道真相却仍然骄傲地接受大家的夸赞。“小事一桩”采用了反说正译的翻译方法,符合译语受众的语言表达习惯,也可以很好地表达当时比得骄傲的心理活动。

例3. Its not going to end well.

译文:这不会有好结局。

在此情境下,托马斯与比得的矛盾激化,打斗后托马斯愤怒地对比得说了这句话。译文采用了词性转换的翻译方法。源语中的动词“end”变成了名词,副词“well”变成了形容词,更符合译语受众的表达习惯。

翻译是寻找最接近源语,且不引起译语受众误解的译文的过程[7]。因此,在保证正确的语义传递的前提下,使用各种翻译方法来实现文体对等是有必要的。

3.3 文化层面的对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字幕翻译担任信使,是沟通源语和译语的桥梁,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因此,在电影字幕翻译中,译者需要考虑到观众对每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的理解与接受程度[9]。源语和译语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的文化内涵,要在所有方面做到完全对等是不可能的。

因此,译者可以借助再创造的翻译技巧,最大限度地再现源语文化,从而缩小文化差距,使译语观众也能欣赏电影[10]。在此基础上,可以运用归化策略,并借助汉语成语、谚语实现功能对等。

例1. This might actually be a blessing in disguise.

譯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托马斯被解雇,临走前,总经理说了这句话来安慰他。这里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将其翻译成中国的一句谚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译文既能诗意地传达源语的思想,又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后来,托马斯去了乡村,经历了完全不同的生活,也收获了爱情。具有鲜明个性的银幕形象是通过演员个人的音色特征和说话风格为观众呈现的[11]。在译语中,人物风格的真实再现极为重要。

例2. Pick on someone your own size.

译文:找一个跟你旗鼓相当的对手。

比得看到一只大动物在捕杀小动物时,对它说了这句话。这里使用了汉语成语“旗鼓相当”,比喻双方实力对等。使用成语能使源语的意思更生动,更符合影片中的场景,更贴近汉语的表达习惯,更易为我国的观众所接受。

例3. And dont say, "Having everything in its proper place".

译文:别说“一切都井井有条”。

在此情境中,阿碧问托马斯最怀念以前工作的什么,然后说了这句话跟托马斯开玩笑。托马斯是一个非常爱整洁的人,喜欢把所有东西都规矩地摆好。这里的翻译使用了汉语成语“井井有条”来形容这一习惯,符合汉语的文化特色。

4 结语

翻译是各种约束之间的权衡,在电影字幕翻译中,忠实往往要让位于自然。因此,在影视字幕翻译的过程中,有必要深入挖掘源语中的主要信息、人物特点和文化差异,以最大限度保证信息传递的有效性,让观众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而功能对等理论的两个主要任务是传达源语的意义和再现原作的美,注重译语在译语受众中的反应与源语在源语受众中的反应相等,可为今后的字幕翻译实践提供思路。此外,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译者可以使用多种翻译方法,如意译、增译、词性转换、反说正译,以及使用归化策略和汉语中的成语、谚语,使译文更接近我国受众的表达习惯,提高电影字幕的翻译质量,促进各国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参考文献:

[1] 尤金·奈达.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M].上海:上海外国教育出版社,1993:117-118,125-128.

[2] 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4):38-40.

[3] 梁爽.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研究[J].对外经贸,2012(9):140-142.

[4] 麻争旗.论影视翻译的基本原则[J].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7(5):81-84.

[5] 尤金·奈达.西方世界的翻译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4(2):9-15.

[6] 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63.

[7] 尤金·奈达,查尔斯·泰伯.翻译理论与实践[M].莱顿:布里尔学术出版社,1969:12,200.

[8] 郝美丽.功能对等理论下电影字幕的翻译研究:以《实习生》为例[J].北方文学,2019(3):250-252.

[9] 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越来越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0(1):61-65.

[10] 罗兰.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电影字幕翻译探讨:以电影《怦然心动》为例[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7(4):93-96.

[11] 邵巍.功能对等理论对电影字幕翻译的启示[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2):89-91.

作者简介:宋燕(1972—),女,山东泰安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汉翻译。

张慧(1998—),女,山东济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猜你喜欢
功能对等理论字幕翻译
奈达动态对等理论下看美版《甄嬛传》的字幕翻译
英语电影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从语境维度理论的角度探讨电影《卑鄙的我2》中的字幕翻译
接受美学视角下Mulan的翻译研究
合同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对策
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化补偿翻译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