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对世界充满兴趣与好奇,并且十分活泼好动,在幼儿阶段,他们的发展比较显著。因此,幼儿教师应该注重科学教育的实施,让幼儿形成爱生活的思想认识,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文章分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运用,以保证启蒙教育的整体效果,为实现幼儿更长远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科学活动
作者简介:蔡希文(1994—),女,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海西幼儿园。
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的发现学习,教师需注重发挥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性,适当鼓励幼儿,使幼儿通过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教师需践行“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并且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不断尝试,实施科学教育[1]。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主要特点
(一)行动性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强调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具有行动性。实践十分重要,知识形成的基础为行动,行动产生理论,同时理论能够为行动提供重要指导,生活教育理论以实践为前提,并能为实践提供指导[2]。陶行知强调行动、操作,提出要想获得知识,最有效和简便的方法便是做,在操作以后获得经验,才能形成对事物的全面认识。因此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发挥教育的价值。
(二)生活性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需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教育的意义体现在生活上。教师在实施教育时,需结合生活,不能脱离生活,需了解幼儿的需要、感兴趣的内容,避免盲目实施教育。将教育和生活充分结合,能使幼儿学习时更有动力。教育可以应用于生活中,完善生活。
(三)发展性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具有发展性,生活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状态,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教师在进行教育时不应一直遵循固有理念,需适应社会与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生活教育的相关理论需不断发展,同时生活教育需引领生活、发展生活、促进生活,也需促进人的发展。
(四)适宜性
教育需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生活教育需体现出适宜性。教师要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发展特点,确定具体的教育目标,推动幼儿发展。不同幼儿的需求往往有所不同,教育目标需和幼儿的实际需求相符,这样才能为实现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渗透的重要意义
(一)提供课程设计的思路
在开展科学活动时,教师要先明确科学活动的目的。陶行知指出,教育不能以书本为中心,教师需引导幼儿掌握学习方法,教育并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要推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实现幼儿生活能力的提升,这与科学教育的目标相符。科学活动强调培养幼儿的科学情感,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与好奇心,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科学活动并不是单纯关注知识,重点并不在于幼儿知识掌握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对科学知识始终保持好奇心,通过引导幼儿自主探究,使幼儿逐渐形成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实现科学素养的不断提升,实现更为全面的发展,进而实现情感与知识的统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与科学活动的目的十分契合,能够使教师对科学活动的目的有更深刻的认识。此外,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渗透能够丰富科学活动内容。陶行知提出生活为教育的中心,教育影响着生活。教育和生活之间关系密切,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师在开展科学活动时需充分联系幼儿的生活,将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探索对象,突破书本知识的局限,拓展教育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科学活动内容。
(二)促进教师活动观念的转变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渗透能够让教师重新认识科学材料。材料是幼儿科学活动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也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认为需大量购买材料,在缺少材料的情况下,科学活动将难以顺利进行,忽略了生活中的科学材料。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强调生活即教育,教育应注重对生活材料的利用,在开展科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物作为材料,包括砂石、植物、废旧纸箱、瓶子等。此外,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渗透能够让教师合理选择科学活动场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提出,社会即学校,教育不能局限于学校,需要让幼儿到社会中学习,开展科学活动时也需如此,教师应该让幼儿走进生活、家庭中。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的渗透策略
(一)转变教育观念,联系幼儿实际生活
当前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结合实际生活。传统教育中,课程和生活的实际距离比较远,而脱离幼儿实际生活的教育,对幼儿的发展比较不利。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对幼儿生活比较关注,其重要特征便是生活性,强调了生活的重要意义[3]。在开展科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将幼儿的实际生活作为切入点,认识到生活的重要价值,并且需积极学习理论知识,了解幼儿的身体、心理特点,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二)调整课程内容,不只关注知识传授
教师在开展科学活动时,不仅要让幼儿学习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幼儿进行能力培养与情感培养,让幼儿在活动中体会到科学的魅力,感受生活中的美。科学活动中讲授的知识建立在常识教育基础上。科学教育由最初的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变为重视三維目标,重视对幼儿技能、知识、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培养,也重视培养幼儿的内在品质。因此在开展科学活动时,教师需培养幼儿的应用能力。例如,在讲授声音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饭盒、塑料袋、纸盒、乐器、米粒、易拉罐、勺子等,这些都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物。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操作材料,让幼儿对生活中的声音有更清晰的感知,发现晃动塑料袋时,塑料袋会发出声音,使用勺子搅动水也会发出声音,敲打易拉罐也会发出声音。在设计科学活动的内容时,教师需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生活中出现的不同声音,认识到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体会到科学的独特魅力,以提高幼儿的热情。
(三)优化教学形式,保证活动有针对性
科学教育需结合幼儿的生活,建立在幼儿生活的基础上,在教学形式上需体现出针对性,避免出现教学宽泛且笼统的问题,还需体现出较强的指导性,防止出现忽视幼儿感受的问题。在开展科学活动时,教师不应设定过于笼统的目标,而应设定具体的目标,如让幼儿体会玩瓶子的乐趣,了解亲近动物的意义,了解颜色混合后发生的变化等。在活动目标比较有针对性的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才会更有方向,体现出较强的指导性,这对幼儿的整体发展比较有利。
(四)改进活动目标,重视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的创新性十分重视,当前教育的重点为培养创新型人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精髓为创新教育,生活教育的宗旨是提高生活水准,培养创造力。创造力的培养不分空间与时间,教师要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让幼儿获得更多与自然、社会接触的机会。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会变得更放松,能够保持对事物的探究欲与好奇心,进而更好地对生活进行思考。在开展科学活动时,教师为幼儿提供材料后可以让幼儿发挥创造力。如教师提供废旧书本之后,有的幼儿会将其制作成衣服,有的幼儿会将其制作成饰品,有的幼儿会将其制作成放文具的小盒子,还有的幼儿会将其制作成彩色花束。在设定教育目标时,教师应注重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为幼儿提供探究环境,让幼儿更好地发现与探究科学现象,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在活动中能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五)拓展科学活动,积极结合社会生活
社会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学活动要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适应,推动幼儿发展,需要教师将科学教育和社会生活结合,对社会生活中的教育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包括动物园、博物馆、科技馆、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社区资源。如在开展科学活动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在小喷泉中进行玩具搬家活动,让幼儿将布条、纸盒、海绵、泡沫板等放入水中,观察哪种材料吸水能力较强,哪种材料吸水能力较弱,在此过程中,幼儿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材料的吸水能力。又如在学校附近基础设施较为健全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开展主题活动,组织幼儿进行找春天的活动,拓展幼儿的科学活动区域,让幼儿对生活有更深入的认识与了解,主动探究春天的特点与春天的变化。这种在室外开展的科学活动与室内活动有较大不同,幼儿能够对生活当中较为常见的事物进行思考与探究,更全面地了解生活与社会,积累生活经验以及社会经验,并且强化自主探究能力,这是在幼儿园中难以学到的内容。
(六)重视家庭生活,联系家庭生活内容
家长对幼儿产生的影响比较大。在开展科学活动时,教师需联系家庭生活内容,关注幼儿在家庭生活中的体验,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为科学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多数幼儿对科学现象与科学事物有自己的认知,且科学活动和家庭生活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因此教师应将家庭生活内容融入科学活动中,引导家长走进幼儿园,体现出科学活动的双向性,确保科学教育能够满足幼儿的实际生活需求。如在开展认识蜗牛的活动时,为了使活动顺利进行,教师可以让家长在周末带领幼儿去抓蜗牛,让幼儿在正式进行活动时带着自己抓的蜗牛。这样在进行科学活动时,幼儿会对学习内容更感兴趣,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可以向幼儿提问:“蜗牛有几对触角?蜗牛是怎样爬行的?蜗牛的嘴巴长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有些地方在蜗牛爬过之后比较湿?”这样整个活动过程会比较顺利,幼儿参与的热情比较高。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为幼儿布置探究任务,让幼儿和家长一同完成任务,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了解身边的神奇事物,进而突破科学教育的局限。此外,教师可以让幼儿家长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讲授一些和科学相关的知识,如某个幼儿家长为飞行员,可以向幼儿讲解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具体操作与原理,也可以讲述在飞行时遇到的比较有趣的事情,同時还可以向幼儿展示飞行器模型和相关图片,提高幼儿对飞机的兴趣。在生活教育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在开展科学活动时,需要重视科学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认识到科学活动并不局限于幼儿园,自然、社会、家庭都可以成为幼儿学习科学的场所。在开展科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保证教学方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体现教学实践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效果。
结语
总之,生活是科学活动的源泉。在开展科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在结合幼儿园实际的基础上,将科学活动与幼儿的生活融合,使幼儿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思考、探索、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形成科学情感,这样才能使科学活动更具现实意义。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充分认识到,立足生活并不是对生活进行复制,而是在探索中认识科学和发现科学,建立科学活动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促进幼儿科学学习兴趣、探究能力的提高,让幼儿获得更全面的发
展。
【参考文献】
[1]吴彩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启示[J].文渊(小学版),2020(07):761.
[2]王敏.试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启示[J].读与写,2020,17(32):277.
[3]季晓敏.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科学指导幼儿一日生活[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0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