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基于混合所有制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探析

2022-05-30 22:03兰桂华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1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

摘要: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确立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法律地位,也强调了职业教育加强校企合作要求。混合所有制可以作为职业院校的一种办学模式,也是一种校企合作的模式,在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改革过程中,以校企双方的资本投入为起点,构建责权利关系明确的契约关系,激发企业职业院校办学的主体意识,科学配置校企资源,可以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成效。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双元育人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1.048

1背景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指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区别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走校企双元育人的办学道路。在推进混合所有制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上,国家层面的方向一直非常明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案》(国发[2019]4号),均提出要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更是提出鼓励职业学校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公共实训基地。

山东省最早以省为单位开展了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出台了《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指导意见》,从院校整体、二级学院和公共实训基地等三个层面实施混合所有制探索,并牵头成立了全国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研究联盟。此后,国内不少省份也先后在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

混合所有制作为推进校企双方开展办学模式改革的一种探索,它的初衷必定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在推进混合所有制办学上做了大胆尝试,不少地方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如何基于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激发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主体意识,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校企双元育人成效,目前的研究与探索并不多。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吸收其他兄弟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经验的基础上,将该校财经商贸专业群在校企双元育人过程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到该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改革试点中,探索了基于混合所有制的校企雙元育人模式,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2校企双元育人遇到的主要问题及总体解决思路

2.1校企双元育人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是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始终难以真正突破;二是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之间存在供需不匹配问题,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三是以单体专业为单位的层级管理,使得校企合作事实上变成了企业与专业的合作,人才培养难以发挥专业群的聚集效应和服务功能。

2.2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

“共生理论”认为,共生主体间可以通过相互依赖获得新的发展能力,基于该理论观点,该校通过校企混合投入建设二级学院、共享实践教学基地,打造起以资本-基地-项目为共生关系的校企共生系统,破解职业院校校企双元育人困境。具体思路是通过以企业实际资本投入为起点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在校企间建立相互依赖的关系,实现双方诉求关系的融合,激发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通过校企混合投入建设共享实践基地,将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优化整合,构建校企发展共同体,形成校企合作的资源平台,激发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的主体意识;最后,打破传统单体专业建设模式,在专业群内动态重组各种资源,将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项目化,资源对接项目,教师对接师傅,构建起校企间协作共同体,企业真实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形成依托共享实践基地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关键项目的校企双元协同育人模式。

3主要做法

3.1基于混合所有制模式,以构建产权明晰的校企利益共同体为着力点,构建校企双元育人的共生系统

(1)建立混合所有制的恒机管理会计学院。

校企合作中,企业有真实资本投入,才更有动力去承担与履行育人责任,学校也才能对企业提出责任要求。本成果与恒企教育培训有限公司合作,双方混合投入资本成立“恒机管理会计学院”,建立以二级学院、企业、教师代表三方参与的理事会治理结构,在混合所有制院校产权制度尚不完善的背景下,以契约明晰双方法律上的责权利关系。双方合作组建管理团队,制定实施了一整套管理制度。企业投入资金,学校提供场地等,建设恒机管理会计学院教学与办公资源,设置恒机管理会计学院试点班,试点班人才培养标准以及专业课课程标准由校企双方共同研制,利用校企合作开发的教学平台,在恒企实训室完成教学与实践任务。

(2)在尊重企业利益诉求基础上建设混合所有的“共享实践基地”。

尊重企业利益诉求是校企合作长效运行的保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高职院校也要尊重企业成本收益规律,才能行稳致远。在混合所有制恒机管理会计学院基础上,依据企业的合作诉求,与另外多家企业采取了以企业投入资本作为合作起点,共建混合所有制共享实践基地的合作,基地共建、共享、共赢。经过调研发现,企业的合作诉求离不开提高净收益和(或)获得学校技能人才供给、技术升级服务或政府的财税、金融、信用支持。而实现这些诉求的方式离不开增加总收益、降低成本以及提供社会服务、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和培养等方面。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峰悦才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共享实践教学基地,基地的运作能增加企业的总收益;与广州康业税务师事务所等共建的实践教学基地,体现在能降低企业成本上;与深圳好顺佳财务顾问集团的共建基地则主要体现在开展社会培训和技能人才的需求上。不同的诉求实现模式,为企业提供了多种合作模式。

3.2通过专业群的建设打通单体专业建设短板

(1)组建专业群,以群建院。

按照“专业基础相通、工作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以商贸企业核心职业岗位群为主体,围绕职业岗位在工作对象上的相关性,形成以商贸业务为主体,金融服务和财会服务为依托的专业群结构。将国际贸易实务、金融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4个专业组建财经商贸专业群,群内各专业通过共享专业课程、共享用人单位、共享合作企业、共享实训基地、共享专任教师等形式,形成了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共同体,学校以财经商贸群为基础建设经济贸易学院。

(2)打破单体专业建设模式。

教师身份打破专业限制,根据个性化职业成长需要,组建导师型、结构化的教师团队;课程归属打破专业限制,根据导师的差异性定位,课程跟随导师,打破课程归属专业的限制;实践教学场所打破专业限制,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一律按照专业群协同育人的思路设计建设,根据课程需要而不是专业归属来使用实训室;合作企业打破专业限制,采取企业功能化合作的思路,使得群内4个专业得以共享全部混合所有企业资源。

3.3教师在五类“导师型”教师中找准定位

(1)教师“导师型”分类发展。

根据教师特长以及个人职业规划,对教师进行分类管理,以“导师型”教师建设的思路,将教师划分为“教学能手型导师”“技能竞赛型导师”“双创能手型导师”“科研标兵型导师”“服务育人型导师”五大类型,每位专任教师都从中找准自己的主要职业定位,实现专业群教师的分类管理、分类成长,该成果实施以来,教师在各自不同定位领域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2)建设结构化的教学团队。

打破专业限制,根据五种“导师型”的教师类型,组建5个结构化的教师团队,确定团队负责人,带领本团队成员开展传帮带以及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依托教学团队建设名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科研创新团队。

(3)打造高水平企业教师团队。

企业教师分为专家型、授课型、指导型3种类型,专家型企业教师参与专业建设规划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讲座、合作开展科研项目申报等;授课型企业教师主要参与核心课程开发、与校内教师共同授课、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指导型企业教师主要参与职业岗位实践指导,生产性实训及顶岗实习等具体工作。

(4)企业在功能性合作中精准发力。

打破校企合作中企业方单纯的投资主体身份,根据企业各自优势,对企业进行优势功能定位,再将人才培养关键项目与企业对应功能对接。本成果将企业能够为人才培养服务的功能划分为:实践教学支持、技能竞赛培育、双创项目孵化、科研与社会服务支持等5种功能。不同功能企业安排的师傅与相应类型的教师团队精准对接,形成由学校教师团队与企业师傅团队组成的五种“教师-师傅”协同组合,即教学型、技能竞赛型、双创型、科研型、服务育人型“教师-师傅”协同组合,以“教师-师傅”协同组合来精准实施人才培养项目,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成果实施期间,每个“教师-师傅”协同组合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3.4以基地为纽带,通过“教师-师傅”协同实现校企间资源的优化配置

基于校企混合投入建设的“共享实践基地”,将已经精准对接的“教师-师傅”协同组合,再对接到具体基地,基地既满足专业教学、校企双向师资培训、技术服务,又能满足企业员工培训和业务发展等。

3.5以项目为纽带,通过资源在专业群内动态重组,实现产、学、研、赛、创的融合

将人才培养关键过程项目化成5大类型的项目,项目类型与“教师-师傅”协同组合类型精准对接,形成企业-基地-项目-教师的精准对接链条。

课程教学类项目包括课程开发、实践教学、教学能力比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1+X”证书等。技能竞赛类项目包括职业技能比赛、行业比赛、企业比赛等。创新创业类项目包括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课程等。科研类项目包括纵向项目、横向项目、专利开发、成果转化等。社会服务类项目包括国家级与省级师资培训、社会培训、技术服务、国际合作等。

4基于混合所有制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探索的成效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采取的基于混合所有制的校企双方育人模式,通过激发企业育人主体意识,实现了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深度参与,解决了一直困扰职业院校的校企协同育人诸多困境。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该院财经商贸专业群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提升。据金平果“2020-2021年高职院校分专业类排行榜”,该校经贸类竞争力居全国439所高职院校第20名;据麦可思研究报告,该院财经商贸专业群202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9%,平均起薪点5000余元,教学满意度98%,就业岗位适应性99%。在近5年内,该院财经商贸专业群学生获职业技能竞赛国家一二等奖3项,省一等奖12项;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省級奖项14项。企业也获得成长,8家合作企业成长为广东省产教融合型企业;5名企业师傅获省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为企业累计带来经济效益303万元。他们成功的探索经验通过连续5期教育部职业院校校长治理能力提升专题研讨班领导实地参观、举办国培项目及社会培训项目在国内推广,广州日报、南方网等媒体10余次报道;通过校企双元开展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跨境电商、直播带货培训服务西藏、新疆,以及本省粤东西北等地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人民日报、新华网、广州日报等中央和地方媒体多次专题报道;该院校企双元开展的社会培训还延伸国际合作中,依托鲁班工坊向国外辐射推广,培训了近百名非洲学员,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

5结论

5.1基于“校企共同体”构建双元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共同体是相互包容、相互认同,有着共同信念,能够实现共同成长的自发组织。通过基于混合所有制的校企共同体是以校企共生共长为目标,产权明晰、治理科学、资源共享的组织。学校与企业间建立起相互依赖的生态关系,实施学校、企业、教职工三方参与的理事会治理结构,理事长轮值、学校行政指导、学校纪委监督,以人事、财务、资产管理等制度,规范共同体合法运行。校企双方的诉求都得到实现,双元育人长效机制得以建立。

5.2构建通过教师团队与企业精准对接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模式

对教师采取“导师型”教师建设的思路,对企业采取功能性合作,相同类型的导师组成教师团队,与相应功能的企业师傅团队精准对接,形成教师-师傅协同组合来实施人才培养项目,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5.3实践以专业群为单位开展校企合作的方法

在专业群内打破合作企业、教师、课程、实践基地的专业限制,将已经精准对接的教师-师傅协同组合,依托人才培养关键项目对接到不同功能的“共享实践基地”,依托基地实现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师资建设、技术服务等,从而打破了以专业为单位开展校企合作的固有模式。

参考文献

[1]田静,石伟平.走向共生: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的问题与重构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0,(20).

[2]袁岳驷,周新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0,(1).

作者简介:兰桂华(1971-),男,广东广州人,硕士,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