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霞
在现代教学理念影响下,针对课内、课外阅读整合有效路径的探索,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探索研究的重点,期望可以通过对阅读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阅读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升,促进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更好培养。
一、以课堂为载体,开展阅读专题活动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培养和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以及综合学习技能的重要保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将语文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积极探寻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通过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专题性阅读训练活动,将课外阅读课内化,激发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调动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以此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在丰富的课堂阅读活动中,语文教师必须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并做好引导、指导,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进而实现对小学生阅读综合能力以及语文素养的有效培养与不断提高。例如,在《蝙蝠与雷达》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有关科普类文章正确解读的专题性阅读活动,对科普类文章开展有效讲解,从而促进学生对科普类文章的阅读技巧进行充分掌握,在日后遇到类似课外阅读内容时,学生就可以运用学习到的阅读技巧对文章内容进行正确、有效的解读。
二、借助多种阅读方式,实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效整合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下,在进行课内阅读文章教学时,教师会采取领读的方式对学生展开教学,该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教学效率低下,质量差。而针对课外阅读的引导,也只是采取让学生在课下自行阅读或者由家长进行陪读的方式,这种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内和课外阅读完全分离开来,影响了课内、课外阅读整合的质量。因此,语文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思想,探索多样化、多元化阅读方法和形式,从而促进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整合,实现对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激发,引领学生深度阅读。例如,在阅读教学开展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内外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以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积极开展独立阅读,并在阅读中注重提问和自我思考,在阅读引导中,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构建自我阅读体系,实现高效阅读。再比如,引导学生开展同伴共读。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积极利用早读、午休、自习等时间段引导学生开展同伴共读阅读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与同伴共同阅读的机会,在共同读书中实现相互督促、相互反馈、共同分享,在阅读过程中,既收获了更多的知识,也获得了阅读所带来的精神喜悦。
三、以教材为底版,拓展阅读教学资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效结合,需要语文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小学生阅读学习能力以及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阅读拓展内容的选择,以此保障课内外阅读内容的有效衔接,满足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和发展的需求,从而促使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既可以开阔视野,也可以实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由于一节课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利用一堂课的时间是很难将所有阅读知识点都讲解完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深挖教学重点,适当进行取舍,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以及阅读知识的拓展与延伸,需要教师严格依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对课外阅读内容进行筛选,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例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教师可以精選一些游记说明类文章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延伸,让学生在学习了教材内容和类似拓展内容阅读技巧后,为日后阅读类似文章奠定基础,提升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强化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整合,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综合能力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与提高,并通过丰富的阅读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和乐趣。
参考文献:
[1]谢燕兰.小学语文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研究 [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8):111.
[2]王小英.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加强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效整合[J].新课程(中),2019(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