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2022-05-30 10:48万雨喆
化学教与学 2022年18期
关键词:单元设计大概念复习课

万雨喆

摘要:分析了基于大概念进行教学设计对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为初中化学课程目标设计、评价标准设计提供依据。基于大概念理论构建知识网络,提出基于大概念的单元复习课设计模式。以“认识化学变化”复习课为例,解析单元架构、重整知识网络、进行评价与反思。

关键词:大概念:单元设计;复习课;初中化学

文章编号:1008-0546( 2022 )09x-0068-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 .issn.1008-0546.2022.09x.019

2018年,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方案明确指出,以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可见,学科大概念统领下的教学设计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大概念的含义与价值

大概念是一个具有复杂内涵的教育理念,它应当居于学科概念的核心位置,是能体现不同学科本质的基本观念。“实验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间的联系”“分类法是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等都是化学学科的核心大概念,是实验观、转化观、微粒观、分类观等化学基本观念的具体描述。大概念具有培养学生终身能力、组建学科知识网络、迁移情境问题应用的特征属性。

有学者研究指出,中学阶段落实核心素养的难点有整合难、深入难、应用难等[1]。而利用大概念中心性、持久性、迁移性的特征属性可以落实解决核心素养的难点(见图1)。

二、基于大概念的课堂教学设计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必须明确核心素养内涵。参照《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版)》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初中化学教学主题应注重多维度选取课程内容,包括核心概念原理、思维方法、探究实践和态度情意,这也是初中化学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即化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课程设计应以其为导向(见图2)。

课堂教学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根本手段。以落实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应当从创设真实情境出发,由情境引发问题,依问题开展活动,用活动承载知识,借课程培养素养,形成多维一体的课时框架(见图3)。

大概念的融入,旨在通过学科知识网络的构建,将原本割裂的不同课时关联到一起,加强课时与课时的联系,让学科知识系统化、深入化、具有迁移性,全方位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见图4)。基于大概念的单元复习设计,核心在于单元知识的解构与重组(见图5)。

三、基于大概念的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1.单元架构整理与知识重组

以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化学变化”为例,章节内容围绕《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一级主题“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应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真切感受化学变化的发生、规律,形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等学科概念。

本章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结构[2]如图6所示:

从学科大概念出发对章节内容结构进行梳理可以发现,本章内容除了联系生活外,还应从实验出发,让学生从条件观、守恒观、符号观、实验观几方面理解燃烧的条件、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应用等内容(见图7)。

2.单元目标和评价

[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常见物质的燃烧实验,了解物質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等知识,认识到物质发生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反应是可以调控的。

2.通过不同类型的定量实验,体会定量实验对化学发展的重要作用,懂得化学反应的发生应遵循某些规律。

3.通过对大量实验的描述,理解化学的学习和发展离不开符号的正确使用,能正确表示一个反应并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一些应用,如进行简单计算等。

[单元评价标准]

“认识化学变化”单元评价标准见表1。

水平1是对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是多数学生经过新授课后能达到的水平。水平2、3是对学生的进阶要求,经过一节成功的复习课,多数学生应当能达到水平2,部分学生能达到水平3。

3.单元复习课设计

情境是课程结构的基础,为结合燃烧知识与化学方程式内容,选择丁烷作为情境线索。丁烷是一种在打火机、便携气罐中使用的气体燃料。具有易液化、燃烧快、价格低、污染小等特点,在生活中使用广泛。

图8是以丁烷气体为情境主线的“认识化学变化”单元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划分为三个段落。首先以丁烷气泡在手掌中燃烧的实验引入,通过富有冲击力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们通过联系生活中煤气灶、打火机、火锅气罐等利用丁烷气体的场景,初步推测丁烷的性质并设计收集丁烷气体的方法,初步感性认识丁烷气体。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基于质量守恒定律,从设计实验方案定性验证丁烷气体的组成,到讨论如何定量计算丁烷的化学式,达成对丁烷气体的理性思考。最后,通过丁烷制冷与氟利昂的对比,让学生从反应的微观角度理解氟利昂制冷剂被弃用的原因,加深对反应微观层面的理解。结合科学家对在海底热液条件下CO2能反应生成丁烷等物质的研究,[3]带领学生走进反应机理,分析、探索海底生命起源的世界。通过一系列问题,如:仅有CO:制备丁烷是否可行?不同催化剂条件下的产物为何不同?人工模拟海底环境反应,加入的原料质量比是多少?既体现了化学反应是可控的这一条件观念,也为之后学生敲开有机物学习的大门打下基础,更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科探索世界本源的价值意义。

4.评测与反馈

根据单元学习目标和学习标准,从区分燃烧条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学会简单计算几个考查角度设计了两道中等难度的反馈练习。设计中注意赋予练习一定的情境内涵。

[反馈练习]

练习1.油画促进了中国绘画的多元化发展,锌的氧化物是油画常用颜料之一。

(1)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r-iC03)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可得到锌。主要化学反应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CO,因为C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B.反应①是分解反应,反应②是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

D.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

(2)长期放置的油画色彩变暗,是因为生成了黑色的PbS。修复油画的方法是用H2O2将PbS变为白色的PbSO4(另一产物为H2O),修夏油画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练习2.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关注的重要领域。

(1)燃油汽车发动机排出的气体中含有CO和NO等,安装催化转化器可减少这些有害气体的排放。CO和NO在经过催化转化器时相互反应,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CO和NO按个数比1:1进行该反应

C.该反应中两种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1:7

D.安装了催化转化器的汽车,尾气中不含CO和NO

(2)_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某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醇(CH30H),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写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

对班级46人进行测评,从反馈结果看,练习1完成较好(65.2%的学生满分),练习2情况一般(47.8%的同学有失分)。体现出如下问题:

①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合价的判断、反应条件的书写、质量关系的简单计算掌握较好。体现出良好的分类观、条件观、计算能力和一定的转化观、守恒观。

②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微观理解不够,在宏微结合解释现象、根据图形書写方程式方面易受阻碍。体现出微粒观、转化观、守恒观的缺失,图形分析、符号解读等能力不足。

四、结语

复习课是阶段教学的终点,也是下阶段教学的起点,甚至是下学段教学的基础。上好一节复习课的前提是教师对单元章节、阶段内容的整体把控。基于大概念的知识网络构建能有效帮助教师明确知识层级、把握知识关联、梳理知识难点。

以往对学科大概念的教学研究实践多关注单元整体设计,旨在从单元设计走向课时设计。[4]但单元整体设计把控难度大,要求高。建议教师可以尝试从课时设计出发,以单元复习课为基础,逆向设计大单元整体教学,做到单元设计与课时设计相互促进、相互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刚,吕立杰,大概念课程设计: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课程架构[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22):35-42.

[2] 王祖浩.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师教学指导书[M]. 2012.

[3]季福武,等,热液条件下CO:和H:反应合成丁烷和戊烷[J].地球化学,2007,36(02):171-175.

[4]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01):3-25.

猜你喜欢
单元设计大概念复习课
基于大概念的中高年级现代诗歌教学策略的研究
以大概念的理念引领高中物理教学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基于对学科教学特质的把握
基于FPGA与ARM的智能合并单元设计
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与研究
谈谈如何上好小学英语复习课
在趣味情境中构建知识体系
追求高效的数学复习课
八年级英语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