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篮球新课改教学标准对篮球教学质量要求更高,需要教师在开展初中篮球教学时转变课堂教学主体,将学生放在篮球教学的中心位置,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设计多种游戏教学形式,确保学生在参与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有序掌握篮球技巧,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体育游戏是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用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游戏的形式给学生传授体育技巧,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体育运动中的肢体动作,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一)趣味性
在初中篮球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篮球运动技巧中感受体育游戏带给自身的快乐,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中学习与篮球有关的知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普及性
教师在初中篮球教学中应用的体育游戏教学法,适合所有教学对象,没有过多的游戏规则限制,男女生都可以参与体育游戏,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有序锻炼自身的身体素质,增强篮球训练技能。
(三)竞争性
体育游戏具有较强的竞争性,能够使学生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训练态度,锻炼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学生为了在体育游戏中获得良好的比赛成绩,就会在开展游戏中时刻集中注意力,使身体和思想能够得到共同发展。
(四)目的性
体育游戏是在国家制订了初中篮球教学课改教学标准后,被广大教师积极应用到篮球教学中来的。教师在初中篮球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时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力求给学生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防止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过大的心理负担,需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设计游戏内容,结合学生的个性特长制订游戏规则,协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充分学习教学知识。
二、体育游戏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降低教学难度
在以往的初中篮球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先在课堂上给学生示范篮球相关动作,然后对学生的肢体动作进行反复训练,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导致学生在面对反复、枯燥的篮球动作训练时出现严重的逃避心理,从而使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全面学习与篮球有关的肢体动作,甚至部分学生在篮球训练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在初中篮球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时,可以借助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和普及性特点,给学生设计多种篮球肢体动作游戏规则,优化示范动作,降低教学难度,丰富篮球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游戏中感受篮球课堂的魅力所在,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促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充分掌握相关肢体动作,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篮球运动注重学生之间的默契配合,如果在开展篮球运动的过程中,学生不懂得相互配合,那么将无法在较短的学习时间内快速掌握不同篮球技巧的应用方式,甚至还会打击学生学习篮球的信心。以往教师在篮球教学中,也会在学生掌握了相关肢体动作之后给学生留下部分自由训练时间,让学生自由组队进行篮球训练。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可以使篮球教学顺利开展,但是学生在自由组队中容易出现队员挑选不合理的情况,在团队运动中无法精准掌握相互配合技巧。教师在初中篮球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时,可以通过团队竞赛的方式给学生设计团队竞赛规则,促使学生在规则的引导下深入分析相互配合的方式方法,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促使学生在体育游戏中意识到团队配合的重要性。
(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过去教师在初中篮球教学中侧重于技能教学,通常会将大量的课堂时间放到肢体动作的讲解上,忽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互助能力的培养,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初中篮球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可以有效满足学生学习篮球的需求,通过团队游戏的教学方式磨炼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操。与此同时,学生在参与体育游戏中能够自主形成互帮互助的思想意识,有序培养自我反思和探索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体育游戏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接力传球体育游戏激发学生的热身兴趣
初中篮球教学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学生在参与篮球训练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身体能量,教师在初中篮球教学之前,应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合理设计游戏项目,做好体育游戏教学准备工作,保障学生能够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参与到后面的篮球体育游戏中,为提升学生训练质量打好基础。以往篮球项目的教学准备工作有慢跑或者广播操,这两种方式虽然可以使学生拉开身体肌肉,打开身体各个关节,但是热身内容较为单一,学生参与热身的积极性较低,影响热身效果。因此,教师在初中篮球教学中可以在热身环节为学生准备科学、合理的体育游戏,以激发学生参与篮球热身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热身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在热身环节设计接力传球体育游戏,结合学生的身体状况规定篮球接力距离,并将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让学生在所属小组中进行接力传球,如果学生在传球中出现接球失误的情况时,则该组需要重新开始进行传球接力。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肌肉和关节,还能促使学生在热身环节掌握篮球传球技巧,从而为后期的篮球学习做好准备。
(二)通过闪躲运球游戏培养学生的控球能力
教师在组织初中篮球教学时,需要为学生做好篮球示范动作。良好的动作示范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动作的正确应用姿势,确保学生能够以规范的动作参与篮球比赛,减少学生在比赛中的犯规次数。因此,教师在初中篮球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设计闪躲运球体育游戏,促使学生在游戏中有效提升对控球肢体动作的了解程度,加强篮球运球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在操场上用木墩围成一个圈,然后按照学号将全体学生分成多个队伍,每个队伍人数可以按照学生总数进行划分,让每个队伍轮流在圈内进行闪躲运球,其他队伍则围绕木墩站成一个圈,教师可以给每个队伍发一个篮球,圈内同学负责按照排名,从前左手边向右运球;圈外每个队伍可以在圈内同学运球的过程中,用篮球进行低空击打,如果圈外学生击中篮球,则圈内闪躲传球结束,换下一个队伍到圈内进行传球,如果没有则继续传球。由于这个游戏规则侧重于学生运球和控球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控制好游戏开展的时间,确保每个队伍都能在课堂上参与到闪躲游戏中,从整体上提升全体学生对篮球的运球和控球能力。
(三)关注学生实践体验,积极开展以赛促教训练
教师在初中篮球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时,应关注学生的实践体验,积极开展以赛促教训练,深入挖掘篮球教学内容,设计适合学生的体育竞赛游戏形式,创新学生的实践体验,将传统的篮球动作教学变为运动与习惯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掌握篮球竞赛规则、篮球投球技巧中充分感受篮球文化,提升对篮球运动项目的了解程度。例如,在学生对篮球基础运动技能有了充分理解后,教师可以采用分阵营竞赛的方式进行体育游戏教学,促使全体学生在参与体育游戏中全面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了促进分阵营竞赛的有序开展,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两个阵营,每个阵营三支队伍,由学生决定每个队伍在篮球场上的位置,使学生在决定位置的过程中,深入了解篮球竞赛规则,为后面篮球竞赛做好准备。学生进行篮球竞赛时,教师可以作为裁判对学生进行辅助教学,如果学生出现犯规的情况,可以通过吹哨的方式暂停比赛,并给学生指明出现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后面进行篮球竞赛时就能够有目的地提升自身的篮球竞赛技能,提高对篮球传球、投篮等姿势的认知程度。在篮球竞赛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对获胜一方进行奖励,并让获奖学生分享在篮球竞赛中的经验,使其他同学在聆听中对比分析自身在比赛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在今后进行篮球比赛时能够不断改进竞赛策略,提升团结、合作能力,全面增强综合素质。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点评,通过语言激励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今后能够以端正的态度参与到篮球训练中来,逐渐增强篮球运动实力。
綜上所述,新时期国家制订了初中篮球新课改教学标准,要求教师在组织篮球教学中创新篮球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篮球教学的中心,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设计体育游戏形式,制订多种课堂教学策略,利用接力传球体育游戏激发学生的热身兴趣;通过闪躲运球游戏培养学生的控球能力;关注学生实践体验,积极开展以赛促教训练,促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提升对篮球运动项目的掌握程度,全面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赵松.篮球课中体育游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
[2]吴健.浅谈游戏法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5(4):106,108.
[3]周洁.浅析游戏教学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5(34):38,40.
[4]许磊.浅析游戏法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J].内江科技,2011(1):208.
作者简介:程淑桂(1978—),女,汉族,甘肃定西人,学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