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艺术学科大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分支,音乐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多重素养,助力其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小学音乐教育,通过激发非智力因素带动学生开展音乐学习。文章对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非智力因素展开研究,以期推动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音乐教育;非智力因素激发;有效策略
作者简介:张佳(1989—),女,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第一实验小学。
小学音乐教育不仅有助于推动核心素养教育的发展,让基础教育更加丰富多元,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大大提升其艺术修养和综合能力。由此可见,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有着极大的影响,它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非智力因素,是指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它包括情感、意志、性格、兴趣等方面。”而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以积极、创新的态度,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内在成长需求,设计和采取一系列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非智力因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让他们在非智力因素的驅动下积极主动地投入音乐学习中。
一、设计趣味性的课堂导入环节
首先,教师要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入环节,用充满趣味性和新鲜感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驱动力。有趣的课堂导入对小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他们会不自觉地被吸引,随即自然而然地投入音乐课堂中。当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教学中时,他们就会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产生足够的兴趣,参与音乐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也将大大提升。此外,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入可以迅速打破课堂的沉闷气氛,让音乐课堂在变得更加活跃的同时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以更具创造性的状态进入音乐学习中。对整个音乐教学环节而言,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入能为后面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开端,为学生带来丰富多样的音乐学习体验。
以苏少版二年级上册小学音乐教材中《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曲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这首充满童话色彩的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充满趣味性的课堂导入:“在一个阳光明媚、景色秀丽的春日午后,小乌鸦盘旋在路边,东张西望地寻找着什么。突然它一个俯冲,叼起一只小青虫就飞走了,都没来得及享受这美好的春光。原来,小乌鸦的妈妈生病了,病恹恹地躺在窝里,小乌鸦出来是给妈妈觅食的。由此看来,小乌鸦真的是一个极为懂事的孩子,人们就写了这首《小乌鸦爱妈妈》来赞扬它,接下来就让我们学习一下这首歌吧,希望你们学会了也能回家唱给自己的妈妈听。”这样一个充满趣味性的课堂导入故事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氛围中。因此,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更多的充满童趣的课堂导入内容,以学生喜爱的方式开展日常音乐教学,迅速拉近音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愉快地进入音乐学习中。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任何教学环节中,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体,都应该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但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时,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学生难以真正参与到音乐教学中。要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首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还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在学习音乐时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只有感受到自己是音乐课堂的主人,是构建音乐课堂的一分子,才能关注和重视自己在音乐课堂中的主人翁地位,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
在进行苏少版五年级上册小学音乐教材第三单元“七彩版图”的教学时,教师为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可以在音乐教学和歌唱练习环节之间设置一个“我来编一编”的环节,让学生将提前搜集到的各个城市或省份的特点和特色用歌词表述出来。班级学生都编完之后,教师可以将所有歌词整理并投放到屏幕上,然后让学生用教材中的音调演唱出自己编好的歌词,以自编自演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主体性。
在类似这样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学环节都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的,学生的主体性被不断放大,他们自身的能动性也得到了足够的发挥,会越来越以课堂主人翁的状态进行音乐学习。对学生而言,这种强调自我能动性、凸显主体性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能力等。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带动下,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参与模式,积极参与音乐教学,逐步吸收和掌握音乐学习的技巧,慢慢形成相应的音乐素养和艺术能力。
三、开展多样化的音乐游戏活动
小学生天性好动活泼,更易于接受动态化的教学,因此在进行日常音乐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教学活动来激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丰富多样的游戏对小学生有着独特的吸引力,他们会完全沉浸在音乐游戏中,并随着各种游戏互动进行音乐学习。以游戏的方式开展音乐教学不仅能引导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和实践,让他们更加高效地掌握相关音乐技能,还能给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加自主、自由地学习。总之,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对游戏的喜爱来开展音乐教学,引导他们将对游戏的喜爱转化为对音乐的兴趣。
在进行苏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音乐教材中《采山谣》这首歌曲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设计接力传唱的音乐小游戏,让学生以游戏的方式练习这首歌。教师在讲解完这首歌的背景知识及乐理后,可以带领学生集体练习一遍。接下来,就可以进入游戏环节。教师可让所有的学生围成一个圆圈,第一个学生开始唱这首歌的同时将手中的木棒传递出去,他停止唱歌时木棒在谁的手里就由谁接着唱,并接着将木棒传递出去。整个游戏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下去,接力唱的过程中,谁唱错了歌曲就要接受惩罚。
生动有趣的音乐小游戏,不仅能让学生更愿意参与音乐教学,也能给他们带来更加愉悦的课堂体验,帮助他们练习歌唱技巧,还能有效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整体效果。因此,教师要以各种各样的音乐小游戏为教学辅助,有效激活他们的学习非智力因素,增强他们学习音乐的动力。
四、挖掘学生的内在需求
上述的种种策略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非智力因素,让他们以更好的状态进入音乐课堂中。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重视学生的内在需求,利用自身的专业素养寻找和挖掘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点,以开展符合他们心理需求的音乐教学来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非智力因素。在整个音乐教学中,教师最需要重视的就是学生的需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时,要以学生的整体需求为切入点,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展开音乐教学。当学生的内在需求被重视和满足后,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就会被调动起来,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和满足感也会得到提升,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音乐。
在教学苏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音乐教材第七单元“爷爷故事多”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需求入手,开展不一样的音乐教学。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革命的光辉历史,感受当时的峥嵘岁月。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按照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学唱红歌,学生很容易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了让学生以更加亢奋积极的状态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与抗日战争有关的短视频或电影,让学生在视频中了解和学习相关背景知识。这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非智力因素的同时,让他们主动地学习红色歌曲。
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时充分结合学生的需求开展多元化教学,便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展好日常音乐教学。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成长发展情况深入挖掘其需求点,调动其非智力因素,确保日常音乐教学能够高效开展。
五、开展各类音乐竞赛活动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胜心和胜负欲,因此,教师可以以开展各类音乐竞赛的方式来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非智力因素。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以及学校的发展特色等,为学生安排音乐竞赛活动,以竞赛获奖的方式提升他们的学习成就感和自豪感。在竞赛中获得成功的学生会愈发了解音乐、学习音乐;而竞赛失败的学生也会更加努力地学习音乐,他们会期待在下一次竞赛中获得成功。由此可见,适当地安排各类音乐竞赛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在主观能动性的驱使下积极努力地学习音乐。
同樣以上文提到的“爷爷故事多”的教学为例,爷爷的故事都被编成了歌曲,不断地传唱下来。像《爷爷为我打月饼》这首歌就包含了丰富的知识,在学习这首歌时,教师可以以举办知识竞赛的方式来快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节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并搜集一些有关中秋节和打月饼的资料,让他们为知识竞赛做好准备。进入正式的音乐知识竞赛环节之前,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四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加相关知识的竞答。教师每提问一道题,各组就可以举手抢答,回答正确的组得一分,错误的组扣一分,最终看每组的得分情况,优胜的组可以获得小小的奖励。
以知识竞赛的方式进行音乐教学,能打破常规的音乐教学模式,让音乐教学变得更加灵活有趣。学生会十分积极地参与到竞赛活动中,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也会在这个过程中被慢慢地激发和培养。
六、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的深入应用,很多学科教学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方式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非智力因素。对于教师而言,教学设备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好帮手,它们能最大限度地丰富音乐课堂的呈现方式和呈现内容,帮助教师打造出精彩纷呈的音乐课堂,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教学设备能够让音乐课堂不再单一、扁平,而变得立体、生动,让学生能够完全沉浸在音乐学习的氛围中,获得无与伦比的音乐视听体验。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音乐和画面等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拥有沉浸式的音乐学习体验,同时触发学生生成不同的音乐感受。
在教学苏少版四年级下册小学音乐教材中的“甜甜江南”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力量,以信息技术手段展示江南水乡的“甜”。歌词里描绘的江南景色十分秀丽迷人,风吹曲巷,杨柳青青。但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用学和练的方式学习这首歌,那么教学的效果会有所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展现江南水乡美丽风景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感受到江南水乡独特的魅力。青瓦白墙,杨柳倒垂,姹紫嫣红,以及江南人的吴侬软语里透露出江南水乡的“甜”和“软”。在这些美丽的江南水乡的人和事中,学生会慢慢感受到江南的美好,也会更好地感悟到这首歌的情感和歌唱技巧。由此可见,借助多媒体设备等技术手段进行音乐教学,更能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来。
结语
当学生学习音乐的非智力因素被充分激发,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启美妙的音乐学习之旅。为此,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可以从课堂导入、学生地位、音乐游戏、内在需求、呈现方式等方面入手,营造轻松、活泼的音乐学习氛围,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多样化的音乐教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非智力因素,不断研究和探索小学音乐教学的诸多可能性,为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
【参考文献】
[1]冯玉琴,王光明,李健.小学生数学学习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的设计与编制[J].考试研究,2021,17(01):79-87.
[2]肖银霞.德育渗透视角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10):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