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丽君
微视频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辅助方式,对教学有着极大的帮助,也是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一种短视频形式。对初中物理而言,引入微视频具有许多优势,因为微视频的信息量比较大,而且时间短,获取知识比较便捷,学生乐于接受,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好微视频,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微视频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既是新课改主要目标,又是学生核心素养中最主要的方面,科学思维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必备能力之一。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借助微视频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学科实验能力。
比如,在“影响液体蒸发速度的因素”一节内容教学中,涉及探究实验,教材设计了酒精在不同的条件下蒸发速度不同的实验。实验结论告诉学生,蒸发的速度与液体本身的温度和面积相关,也与气流的速度相关。就教材设计的这个实验而言,很常规化,学生印象不太深刻,此时老师可创设情境,拓展实验的深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这一现象。老师先提问:“同学们都吃过鱿鱼干,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在短时间内蒸发掉水分,变成鱼干的吗?”学生开始讨论可能运用到各种办法,有的说是阳光暴晒、风干、烘干等,事实上这些也是渔民常常用到的办法。学生讨论完成之后,老师借助微视频向展示了沿海渔民加工鱿鱼干的过程:渔民设计了一种旋转装置,借助电动机带动支架,支架上面挂着鱿鱼,在转动的时候,鱿鱼就慢慢变成鱿鱼干。看完微视频之后,老师再一次提问:“同学们,渔民制作鱿鱼干的原理是什么,跟传统的方法比较其优点是什么?学生进行讨论,自然过渡到本节要学习的重点内容——“影响液体蒸发速度的因素”。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而借助微视频形式,让学生对生活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调动了探究的欲望,引发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微视频创新了物理家庭作业方式
作业是学习延伸和巩固的主要方式,传统的物理家庭作业非常单一而且十分枯燥,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不高,效率低。而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家庭作业,可借助微视频的形式进行创新,以家庭实验的方式呈现,并且能够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借助智能化设备把自己的家庭实验过程录制下来,以微视频的方式上传至网络平台,老师可以全面掌握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做出评价,调动了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一节内容时,由于课堂实验的时长所限,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观察实验。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可在课前把这个实验设计成家庭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并录制成微视频,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主观探究意识。首先让学生在课下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在眼镜店里购买焦距不同的两块凸透镜,或者老花镜片。然后,让学生运用两块凸透镜把手机画面投放在白墙上,并做好观察和微视频记录,看看墙面上的投影大小与什么因素相关,并把这个现象用手机视频拍下来。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因为在家中进行操作,时间非常充裕,影响因素不多,可静心进行详细观察,视频中还可以自己做画外配音,以增强视频的效果。这道家庭作业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探究兴趣,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收到良好的作业效果。
三、结语
总之,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形式,通过实验科学家发现了现象,总结了科学规律。初中物理实验也是初中学生认知未知事物,探究科学原理的主要途径,在物理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借助微视频形式,可有效提升实验教学的效率,因为微视频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对物理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有着巨大的作用。
參考文献:
[1]王敬.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2]徐秋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3]戴志兰.基于“探究式学习”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评价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3.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初中班级管理中渗透生命教育的行动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0087)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