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故事教学法提升小学低年段法治教育实效

2022-05-30 10:48陈敏清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低年段故事教学法治教育

陈敏清

摘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运用故事教学法,能顺应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起到正面提升法治教育实效的作用。经过摸索,课题组总结出适合小学低年段教学实际的“4S”故事教学流程。

关键词:故事教学;低年段;法治教育

古人云:“阅读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近年来,广州市大力开展书香校园活动,这使我们看到一个有利于法治教育的契机,即在小学低年段(一年级和二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利用故事教学法促进学生法治意识、法治习惯等的养成,以此提升法治教育实效。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在强化意识形态、国家安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道德规范和法治意识的培养。教材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大量运用了故事元素,在正版和副版版面中都有大量插图构成故事。故事中包含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同时也有不少与法治教育主题相关的内容。引导小学生通过故事来了解法律知识,培养法治观念,这样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增加学生的法治体验,提升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1   小学低年段法治教育的目标定位

目前的法治教育还不够健全和成熟。按照《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要求,推动法治教育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任重而道远。关于学生在法治意识方面,现行课程标准中有明确要求。课程目标要求教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帮助学生建立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初步树立民主意识,崇尚公平与公正。

所谓“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因此,我们明确了小学阶段的法治教育目标,其设定不只是让学生停留在单纯的法律知识和规则条文简单识记上,而是要以道德为基准,将法律的规范作用和道德的教化作用相互融合,以此来促进小学生树立起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德行”和“法治”这两个核心双向渗透、相辅相成,共同完成“立德树人”的育人任务。

2   关于故事的选取

与语文课和英语课上的故事教学有所不同,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引入故事教学,故事本身并非教学的主要元素,故事的选择及用故事的方式也存在不少技巧。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故事种类繁多,如绘本故事、生活经验故事、英雄模范故事等等。当今时代飞速发展,优秀的动漫故事资源丰富,在小学教学时,教师也可考虑选用动漫故事以丰富教学。在故事教学过程中,首要的是选择合适的故事。唯有贴合法治教学目标,且具有积极教育意义的故事,才能真正起到加深理解、强化影响的正向推动效果。故而在选取故事方面,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2.1故事要适合学生特点

在选择故事前,先要掌握小学低年段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他们有好奇心和模仿欲,却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引入故事对低年段学生进行法治课程教学时,要注意选取情节不要过于复杂的故事;同时呈现故事的时长一般控制在3~5分钟讲完最为适宜。因为情节过于复杂或时间过长,小学生的记忆效果就会降低。

2.2故事要契合法治教学目标

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不是传授理论知识,而在于向学生传递道德和法治方面的观念,让学生崇尚高尚美德、建立良好法治意识,最终指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所以在运用故事教学法进行低年段法治教育时,在借用课本故事、巧用绘本故事、展示生活故事、渗透哲理故事、引入童话故事时,所选故事一定要契合法治教学目标。故事或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或适当改编,具有比较强的生活感,以使学生产生共鸣,引发其对当中蕴含道理的思考和理解。

2.3故事设计和呈现应注意“三性”

故事教学中应注意故事设计和呈现体现趣味性、典型性和创新性。教材中有许多插图和故事,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師运用具有趣味性和典型性的故事,在呈现方式上有所创新。运用故事教学法,通过故事的“三性”,能架起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融入生活,在生活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法治教育。

3   小学低年段法治教育中故事教学的范式

在运用故事教学法时,首先,在故事选择上要围绕主题甄选或改编长度合适的内容;其次,在讲故事后需要结合生活引出探究话题;最后,引入故事是为了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思辨,进而指引他们的行为。

经过摸索,课题组构建了基于故事教学法的“4S”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理念:即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发现(Search)、筛选(Select)、探究(Study)和解决(Solve)问题;总结出以下适合小学教学实际的教学流程:“呈现故事,发现问题——代入角色,筛选话题——探究生活,德法思辨——解决问题,践行法治”。

3.1呈现故事,发现问题

故事运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无论是在课前导入、课中深化,还是在课后延伸环节,都讲究一定技巧。有趣地呈现故事,方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当前教学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教学方式也更加丰富、灵活。在课堂中引入故事,传统人手一本的纸质书籍较难实现。现代网络上绘本资源比较丰富,教师可以从网络下载合适的故事短片或动画。除选用网络资源外,教师也自己下载、改编、制作能够展示故事内容的幻灯片,或者以微课形式录制故事,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相比纸质故事书,呈现故事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图文并茂、声像丰富的形式,也更容易调动课堂气氛以及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故事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如故事动漫、故事改编、木偶剧场、角色扮演、创作绘本故事等。教师可以选取适合的方式呈现故事,丰富和延伸学生阅读。

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不可能一下子发现故事中存在的法治问题,那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善于创设故事情境,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启发其对法治问题的发现,更好地引领低年段学生透过主题探讨和延伸活动教学,内化许多社会化的替代经验,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学习理性地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如执教二年级上册“这些都是大家的”一课时,教师创设了“公物吐槽大会”情景剧,学生对表演很感兴趣,能迅速感知学校公物的“现状”,发现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原来学校的公物正受到破坏,原来自己不经意的动作就成为破坏公物的“凶手”,这也为下一环节反思自己平时的行为做好铺垫,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对待公物的价值观。

3.2代入角色,筛选话题

学生阅读故事后,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话题,引导探究。低年级学生有时可能提不出问题,需要教师提出法治问题。教师可以围绕目标、结合故事提问,比如“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见过类似的事情吗?”“如果是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样做?”等,让学生代入故事角色对接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对于学生发散性的发言,教师要有意识地聚焦有关教学目标的话题,围绕重点开展活动。

如设计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不拖拉”一课时,教师采用绘本故事《拖拉鬼的生日派对》,讲述了多纳因为做事拖拉,导致办不成生日会的故事。为了引导学生感悟拖拉带来的后果,教师在讲述故事时,不断引导学生代入角色,“假如你是多纳,你因为拖拉导致蛋糕烤煳了,买不到气球了,心里感觉怎么样?”学生在代入角色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拖拉给生活带来的影响。教师在讲完绘本故事后还会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你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呢?当时你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在绘本故事的引导下打开记忆的闸门,从多纳的经历中回望自己生活中曾有的经历,思考拖拉带给自己的种种不利,从而下定决心改变拖拉的坏习惯,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培养自己的程序意识和规则意识。

又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安全地玩”时,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了漫画人物“游戏王”安安,又联系校园生活创设安安在教室和同学玩木头人游戏,因不注意安全扭伤了脚,要在家休息一周的故事。 正当同学们感同身受时,教师问道:“游戏是开心的,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失去了笑脸呢?谁知道?”这样就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学生纷纷讲述了自己对游戏时间、游戏地点和游戏方式的不同看法,调动学生学习怎样安全地玩的兴趣。

3.3探究生活,德法思辨

对小学低年段学生来讲,抽象的规则和深奥的法律是很难理解的。而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切入口,搭建学校、生活与法律三者之间的桥梁,则会让学生更容易感知规则和法治的重要性。所以,阅读故事后,我们都会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精心设计若干思辨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两难选择、小组思辨、续编故事等形式,以达到在道德和法治两方面自我教育的功效。

同样以“安全地玩”教学为例,随着故事情节的推移,教师结合教材中的故事《捉迷藏》,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出示动画:安安和壮壮在家玩捉迷藏躲进衣柜的故事,让学生发现这一居家玩耍行为的危险性。然后通过配音辅助引导学生思考:安安提醒的話有道理吗?玩捉迷藏游戏可以藏在哪里呢?从而唤起学生审视危险行为,引发对玩耍安全的进一步探讨。学生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和小组探究分享,不难明白居家玩耍同样要遵守安全第一的规则,提高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

在故事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让故事情节和学生生活经历融合,还可以采用续编故事的形式。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可按教学需要只呈现某一部分的故事片段,留下故事结局、人物命运、主角选择等悬念,让学生通过续编故事的形式,思考人物不同选择所带来的不同命运或结局。如执教二年级上册“大家排好队”一课时,教师改编了一个安全小故事:妈妈带着双胞胎姐弟欢欢和熙熙坐地铁去长隆动物世界,在站台等车的人很多,心急想快点儿上地铁的姐弟俩会怎样做呢?会好好排队,还是利用小身材巧妙插队、向前挤?不同选择的续编,能反映出孩子面对生活情形的不同倾向和做法。而教师通过引出不同的故事结局,则让孩子清楚地看到遵守社会秩序和规则的重要性。

3.4解决问题,践行法治

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基础上解决问题、践行体验是法治教育的关键。同样,让学生从小知法、懂法、培养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并从内心认同、践行,便是法治教育的根本。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可尽量在课后环节布置相关主题的践行体验任务,让低年段学生和家长完成亲子活动,并在活动中践行体验,巩固所学。

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家人的爱”一课的最后环节,教师让学生听《奶奶的孤单》音频,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保护法》,让学生明白尊老爱老不仅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老年人的权益还受到国家法律保护。课后延伸环节,教师布置了“贴心宝贝”行动任务:为家里的长辈们做一件力所能及的暖心事。借着“贴心宝贝”行动卡,让学生在原有生活基础上,践行所学到的新方式去表达对长辈们的爱,实现了从知道道理到实践。

再回到“安全地玩”一课的教学中,在教学最后环节,通过漫画角色“安安”对学校“安全监督员”进行了歌颂,让学生明确守规则、保安全是《中小学生守则》的要求,并提出课后任务:做校园安全有心人,发现身边的危险记录下来,一起来评选“小小安全督察员”。通过教育引导学生依法行使权利、珍惜自身合法权利、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培养学生敢于同违法违规行为做斗争,从而巩固学生的安全和规则意识。

4   结语

经教学实践证明,“呈现故事,发现问题——代入角色,筛选话题——探究生活,德法思辨——解决问题,践行法治”的“4S”故事教学范式,把故事作为贯穿课堂的组织线索,用故事引起法治教育话题和学生探究兴趣,并在课后活动中践行法治体验,能提高小学低年段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周凤.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融入小学低段课堂教学的途径与策略——以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和语文课堂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19(24):13-15.

[2]王爱芳.小学道德与法治故事教学创新设计[J].小学教学研究,2018(06):13-14.

[3]王蕾.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教育观察,2017,6(24):125-126.

猜你喜欢
低年段故事教学法治教育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
模仿故事角色
谈低年段学生书法兴趣的培养
低年段儿童“唱读”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低年段书法课激趣法宝之甲骨文
低年段阅读教学激趣策略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