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紫嫣
摘要: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主要场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基于幼儿的认知能力,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幼儿当前所积累的生活经验,以使授课内容生活化。本文主要对幼儿园美术教育展开研究,通过对其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分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教育本真。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策略
幼儿的认知能力与水平尚在发展过程中,若所教授的知识超出其认知范围,将无法起到教育效果,难以达到教育目的。尤其在美术课堂中,往往强调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去创作,从而不断提升其对美术的兴趣。因此,美术生活化十分重要,是当前美术教学的重要方式。
1 美术生活化的重要性
1.1激发幼儿兴趣
幼儿的心理还在成长过程中,其理解能力较差,对事物的理解都源于自身的感知,且属于形象思维阶段。在美术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循序渐进,切忌拔苗助长。所设计的授课内容需要结合幼儿当前心理特点,以吸引方式引导幼儿参与到美术课堂中来。而生活化教学,能够培养幼儿的兴趣,在授课内容中选取一些幼儿所熟知的内容展开教学,以促使其自主观察,获得优良体验。例如:在授课时,教师带领幼儿去捡小石头,而后观察这些小石子像生活中的哪些物体。有的幼儿说小石子像外星人,有的说像猫咪……众说纷纭,十分热闹。
1.2促进智力发展
幼儿的想象能力十分丰富,绘画过程天马行空,但色彩较为常规。实际上,幼儿的思维模式与其所见有关,如太阳的颜色通常是金色或红色,并都称太阳为太阳公公,这与其日常生活中教师传递的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应当摒弃这种固化思维,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充分开发其大脑,突破单一固化的思维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与发挥,打破传统,如将云朵画成彩色,太阳的颜色变成绿色等等。想象可以让幼儿的画作更加多姿多彩,更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以促进其智力发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1.3提高适应能力
美术生活化可以帮助幼儿拉近与自然之间的距离,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同时,通过绘画帮助幼儿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幼儿创作时需要相互交流与沟通,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在倾听或诉说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作品,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程度,增加对生活的了解程度。因此,通过美术生活化,可以提高幼儿适应社会、适应学校、适应人际交往的能力。
2 幼儿园美术生活化策略
2.1立足认知发展特点
幼儿阶段主要指3~6岁的幼儿,根据相关理论可以发现,此阶段的幼儿主要以动作和视觉主导认知,且还停留在具象思维阶段。在实际授课中可以发现,此时幼儿的注意力难以维持很长时间,且多以自我为中心,无法做到换位思考。因此,在美术教学中一定要基于幼儿当前的认知发展水平设计教学内容,不可脱离幼儿当前的认知发展范围,否则会降低其对美术的学习兴趣,甚至会使其产生畏惧心理。
同时,要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其生活经验设计授课内容。主要包括幼儿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所接触的相关事物,以此作为美术生活化的授课资源。在授课过程中,鼓励幼儿将自己所积累的生活经验转化为创作资源,将所想的内容展现在纸上。教师要避免只让幼儿照着图片描线,或简单地进行涂色等教学,这样只会降低其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甚至压抑其想象力与创造力,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故教师可以根据生活实际制定主题,由幼儿自行选择与之相应的内容展开想象,进行绘画。由生活实际切入,以不断提升其创作欲望。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其仔细观察生活,将所观察到的内容画出来,以此方式循环往复,最终达到美术生活化的目的。
例如:在美术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设置“我的爸爸”这一主题,让幼儿进行创作。在创作前,教师要引导幼儿理解主题,如在自己心目中认为爸爸是哪种形象,认为爸爸是哪种动物,或哪种物品。爸爸在幼儿心目中的想象千姿百态,每个幼儿心目中爸爸的形象都不同,因此作品各有特点。有些幼儿将爸爸画成电脑,他认为爸爸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像电脑一样。有些幼儿将爸爸画成一个躺在沙发上抽烟玩手机的邋遢大王,因为每次看见爸爸都是这个动作。有些幼儿将爸爸画成了一个大老虎,他认为爸爸每次和自己说话都特别吓人,像老虎一样。可见,幼儿心目中的爸爸都有特定的形象,作品中都充满着童真与想象。
2.2创设生活化情境
幼儿的成长速度与心理成熟速度都非常快,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生活经验也在不断丰富、不断积累。因此美术教学的内容也需要随着幼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与优化。在美术生活化教学中,应当顺应幼儿发展规律,保证所教授的内容符合幼儿心理發展特点,使得幼儿保持对美术的兴趣,并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其次,在美术授课过程中,也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生活,从自己身边的人、事、物等方面入手,以提高其认知能力与水平,从而对生活有更加深入的感知。而教师也要从幼儿的生活中不断挖掘有价值的授课内容,以创设生活化情境。
例如:幼儿非常喜欢看动画片,教师可以利用很多卡通人物的形象作为教学素材,来激发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与注意力。再通过教师引导,提升幼儿的绘画能力。再如,在生活中,教师可以设置一面美术展览墙,将幼儿所创作的优秀作品粘贴到墙上进行展示。每次创作出新作品后,要将新旧作品进行对比展示,以了解自己的进步水平。通过美术墙,幼儿可以清晰地看见自己的成长过程,看见其他人的作品。同时,在亲子活动中,家长也可以通过展览墙了解幼儿的成长变化。最重要的是,通过展览墙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定期更换作品也能够营造出全新的美术生活化情境,体现美术生活化的意义。
除设置展览墙的室内情境营造方式,教师应当带领幼儿走进生活情境中。在生活中为美术生活化教学提供物质资源,在生活中感受美、体悟美。创造生活化情境,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及互联网优势,为美术生活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例如:在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制作月饼、粽子。将食材搬到课堂中,任由幼儿自行创作出不同的月饼形象和粽子样式。同时,也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手工制作,展开联想,引导幼儿将玉兔、龙舟、五彩线等元素融入创作中,发挥想象,制作出不同样式的节日礼物。在创作过程中感受节日氛围,体会创作的快乐。
而对于其他日常授课环节,教师则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为幼儿播放有趣的视频、图片、音频等内容,从多个感官让幼儿感受生活、了解生活。同时利用教学道具来丰富课堂内容,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幼儿置身生活场景中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化抽象知识为具象并展现出来。
2.3从生活中找素材
生活中的美术素材多种多样,且材料具有直观、熟悉、丰富的特点,能够直接引起幼儿的兴趣与注意力,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营造更加轻松的学习氛围。美术生活化,应当从生活中寻找素材,用心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并将其合理运用到美术课堂中,以此方式真正实现美术生活化的基本目的。
教师可以自己在大自然中寻找教学素材,也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在大自然中寻找美术素材。如树枝、树叶、花瓣、草、石头等等,都可以作为美术创作的素材。利用大自然中的美来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增强幼儿在美术学习中的良好体验感。也可以带领年龄稍大的幼儿到室外进行写生活动,让幼儿与大自然近距离接触,将目之所及画出来。在写生过程中,幼儿的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更加丰富、更加真实。而对于年龄稍小的幼儿,则可以带领其在操场上收集美术素材,或利用其上学和放学的路上所收集的素材装扮教室。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如上所说利用上学和放学路上,收集树叶或树枝。在生活中收集包装袋、快递箱、塑料盒、包装盒等等,它们在生活中看起来似乎没有利用价值,但在美术领域中却可以作为素材,利用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变废为宝”。将废物制作成有意义的美术作品,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创作能力,尤其再为作品赋予丰富的内涵,还能够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实际上,美术创作的道具、工具等不应当局限于画笔、画纸等,美术生活化就是要将所有与美术创作相关的内容都与生活建立联系。多组织幼儿从生活中发现与美术相关的内容,激发其探索欲望与热情,久而久之便培养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以及细心观察生活的能力。
2.4提升美术专业性
美术生活化并不是不重视美术的专业性,而是要以另一种方式将专业的美术知识变成幼儿所熟知的学习方式,即生活化。要宣导美术生活化的科学理念,让幼儿意识到美术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美术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积极探索更为丰富的美术生活化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对美术创作的欲望与热情,更应当明白美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树立起美术生活化意识,从而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和认知发展。
在教授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建立美术生活化教学的评价机制,利用科学的评判标准来提升教学能力与水平。将美术与生活结合,但同时更应当将美术专业知识与生活结合,既不能影响美术生活化的发展,也不能失去美术的专业知识。例如:在写生时,要引导幼儿学会构图,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学会如何利用光来打造阴暗面,形成立体的画作。
当教师能够将美术生活化运用得游刃有余,也能够合理运用所学内容时,美术教育将达到一个新高度。再利用激励机制,促进幼儿在生活中去探索、去发现,不断挖掘幼儿的创作潜能,将美术生活化教学全面贯彻落实。
2.5与生活结合动手创作
在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应当盲目进行,有些教师选择的内容甚至与教学内容不相关。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当前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结合所教授的内容,使得美术生活化,以此方式来扩充课堂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有目的、有方向。要引导幼儿从生活中去发现隐藏的美术知识,潜移默化地提升幼儿审美能力,使其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所观察到的内容动手创作出来,练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例如,在美术课堂中布置观察蜗牛的任务,引导幼儿细心观察蜗牛的外壳、形态、动作等。教师可以利用真實的蜗牛来吸引幼儿兴趣,询问幼儿观察到的内容。而后,为补充相关知识,可以利用图片与视频拓展教学内容,弥补实际观察所看不见的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采用问题引导方式,询问幼儿:蜗牛身上有什么?蜗牛外壳是什么形状的,有没有花纹?幼儿会将所看到的内容都讲出来。若存在哪些遗漏的部分,教师可以再次引导幼儿进行观察,然后补充。观察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幼儿制作素材,将自己眼中的蜗牛制作出来,增强动手能力。
其实,在生活中人们更习惯于通过双手去感知和探索世界。再利用手脑配合,将所观察到的事物展现出来,并赋予其美感。因此,美术生活化就应当将重点放在幼儿的双手上,带领幼儿去触摸、去探索生活,真实感受生活,以此方式来激发其创造思维。
当然,通过双手创造出的美术作品还应当有深刻的内涵,才能够展现出生活中真正的美,将美学元素运用其中,并学会鉴赏与表达。例如,在完成物品制作后,让幼儿自行介绍物品的使用方式,以及制作灵感,并为自己的作品赋予内涵与创作意义。讲述完毕后,由幼儿之间相互打分,得分最高的幼儿会给予其物质奖励。在表达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幼儿对美的想象,并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其表达欲望。只有愿意表达,才能够在生活中去发现美,更准确地体验美。因此,在美术生活化理念下,教师要有意识地解放幼儿双手,解放幼儿的嘴巴,鼓励幼儿通过眼睛发现美,利用双手去创造美,依靠嘴巴传递美。只有在这样的方式下,才能够体会到美的多样性,真正将美术生活化传递下去,运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得美术教学质量切实提升,激发幼儿对美术学习的欲望,为其未来对美的理解以及对美术的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综上所述,美术生活化教学符合幼儿当前发展水平与认知能力,能够激发幼儿对美术创作的热情与欲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幼儿从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并利用画笔画出来,或利用手工制作出来。教师要解放幼儿的双手、嘴巴,鼓励幼儿尽情创作、尽情表达。
参考文献:
[1]吴丽芳.守望精神家园 传承地域文化——基于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福建地域文化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J].福建教育,2021(16):30-34.
[2]陈碧玲.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有效应用分析[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7(11):27.
[3]王晋文,田穗.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运用民间编结的价值探索[J].教育观察,2020(04):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