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的路径分析

2022-05-30 13:11钟娟
求知导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德育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摘 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当前学习和未来发展中必备的素质和品格,德育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依托,不仅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还有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立德树人是新时期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为了使学生在提高智力水平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文章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价值和原则进行分析,并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德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德育

作者简介:钟娟(1978—),女,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濠河小学。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当前学习和未来发展中必备的素质和品格,德育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依托,不仅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还有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因此,数学教师应进一步探索二者的融合路径,为学生的全面、健康以及个性化发展提供良好沃土。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合德育的价值

(一)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當前,我国新课程改革正处于持续深化的关键阶段。如何在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深层次目标。数学教师应进一步明确数学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充分发挥科学精神,使学生在学习和知识探索的过程中树立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以此形成乐观正直、勇于探索的性格底色,为学生形成科学、客观、正确的价值观念奠定基础。

(二)落实新课改要求

小学新课改强调教师在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的突出作用,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在准备课堂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从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方面入手,更要结合授课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情特点,巧妙融入德育内容,发挥学校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作用和价值,有效落实课改要求,以此实现教学目标[1]。

(三)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而德育也能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二者融合能让生活化教学事半功倍。小学生受自身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不足的影响,其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认知水平还有待提高,教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合理嵌入与德育相关的内容,可以使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情境理解数学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深化知识记忆,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合德育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时,德育不应脱离学科内容独立存在,德育渗透需要结合学科培养目标、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开展,才能保证数学教学与德育理念的融会贯通。为了使学科教学与德育的融合真正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坚持以下几点原则。

(一)有序性原则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起步阶段,因此,教师在融合德育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年龄特点和学情,保证德育内容的有序性,使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与数学教学融合渗透,确保德育内容能够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二)适度性原则

德育的融合渗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建立长效的教学培养机制,结合不同的学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保证德育融合的适时性、适量性与适度性,确保德育内容恰当。在具体的小学数学德育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抓住德育的开展时机,保证二者的有效渗透,使德育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渴求知识的孩子的精神家园;另一方面,教师还要保证德育紧紧围绕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合理选择德育内容,保证其适度、适量,避免学生难以理解,防止揠苗助长。

(三)目标性原则

智育与德育的融合渗透要有目标,不能是随意、无组织、无目的的。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融合德育内容的过程中要理清思路,才能保证德育效果。教师要坚持目标性原则,有目的地实施德育,保证德育内容的针对性,坚持因材施教,正确认识数学课堂与德育之间的关系,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进而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2]。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的融合路径

(一)合理安排德育内容

随着德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深入融合与积极开展,部分数学教师虽然树立了德育理念,但他们实际的教学过程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应用的德育内容与数学教学内容关联不大,一些学生会将这类缺乏关联性和整体性的德育内容视为“说教”,长此以往,十分不利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德育融合的发展。为了避免德育内容的随机性和重复性,构建良好的数学德育环境,教师应合理安排德育内容,保证其在逻辑上与数学教学有效衔接,构建良好的德育融合体系。

新时期的数学教师不仅要明确教学任务,更要明确教育目标,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要以帮助学生养成必备能力和良好品质为目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德育内容,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性、生动性、互动性更强的方式,有效串联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情境,保证德育内容的自然引入,使学生在无形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例如,教师可以将古今中外优秀的数学家、科学家及学者的光荣事迹作为德育导学切入点,使学生在榜样作用下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觉规范自身行为。

(二)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工具性和生活化特点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教师应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工具性和生活化特点,进一步利用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德育的优势,促进学生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结合生活化内容开展数学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有教育意义的实际应用题,带领学生分析题目的深层价值。例如,教师在讲解涉及水资源估算的数学题时,可以结合题目所提供的数据和真实数据,向学生普及地球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使学生树立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安排合作作业,使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团结协作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三)创新德育融合形式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德智融合过程,是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的过程,教师应不断创新二者的融合渗透形式,结合教学内容、学情和德育培养目标,创新教学的开展与组织形式,保证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使学生有更丰富、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在“时、分、秒”一课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需要学生完成紧急任务的教学情境,开展计时训练,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习题任务,以此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师还应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促进德育融合,将德育内容、课程教学内容变得生动直观,营造良好的课堂德育氛围,有效增强德育的生动性和吸引力[3]。

(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些知识点比较零碎,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掘每一章节的导入、思考、习题等板块中蕴含的德育元素。教师不仅要积极挖掘、整合德育资源,更要合理利用,使德育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融入数学课堂中。以“认识人民币”这节课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使其掌握基本的货币兑换方式后,应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人民币的重要意义。一方面,要使学生认识到人民币对国家的重要象征意义;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督促学生爱护人民币。德育与智育的有机融合能使学生不断夯实学科理论基础,发展逻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同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认知体系,引导学生追求高尚品德。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除了要在教材中挖掘、整合与利用德育资源,还要积极拓宽教材的德育范畴,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言传身教,发挥教师示范作用

调查显示,小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有时甚至会超过父母。因此,小学生在校园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将教师作为自己的行为榜样。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为了保证德育的说服力,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的高质量开展,教师要始终坚持为人师表,努力成为立德树人的“大先生”,注意规范自身的一言一行,发挥教师的积极示范作用和德育感染作用。一方面,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从仪容仪表、语言表达以及思维逻辑入手,保证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构建平等、友好的师生对话关系,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保证德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生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自我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

(六)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态度

小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正在快速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应树立长远教育观念,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价值观。小学数学知识内容往往是由浅入深的,随着学习难度的不断加深,学生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和困难,为了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学习困境,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合理地渗透德育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正向引导,尤其是在学生遇到挫折时要及时鼓励学生。一方面,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意识,使学生积极发挥自身聪明才智,不断探究问题解决办法,逐渐形成符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养成积极正向的学习观念和态度来培养核心素养,发展学科思维。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观念。以长方体的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有效掌握长方体的特性,形成对长方体的整体认知,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让不同的小组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归纳和总结长方体的特征,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学科素养。

(七)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环境

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环境,并将正面、积极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以此作为德育的表现形式。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接受知识和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时期,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然而学生受认知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影响,还无法全面、科学地理解与判断许多问题。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提高认知水平和思维广度,教师应借助德育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为其构建基本的价值观念,凸显德育的作用和价值[5]。

以统计的教学为例,教师应先为学生打好理论知识基础,保证学生有效吸收和充分掌握所学知识,然后结合教学内容和德育目标,设计一系列主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提高道德认识。如以“白色垃圾去哪了”为主题,组织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白色污染”问题,收集与塑料垃圾排放相关的数据,掌握处理统计数据的正确方法,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还能使学生通过真实数据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强化德育的时代性,使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其健康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除了数学教师要积极探索二者的科学融合路径外,学校和相关部门也要发挥引领作用,通过构建更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深化德育内涵,进一步促进家校联合,达到“5+2>7”的德育与智育的融合效果,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蓝艺明.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意义、原则及其途径[J].教育科学论坛,2020(34):47-49.

顿继安,白永潇,王悦.挖掘价值点·找准渗透点:让学科德育真实落地[J].中小学管理,2020(11):39-41.

李秋丹.数学德育功能实现的途径和方法[J].科技资讯,2020,18(19):146-148.

李新,杨杨,汪慧明.数学有“德”: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德育因素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3(1):104-109.

孙凯华.随风入课,润物细无声: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才智,2019(18):190.

猜你喜欢
德育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