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上“套路”,给教学评价更添一分理趣

2022-05-30 12:16刘飙
文理导航 2022年23期
关键词:偏见教学评价套路

刘飙

【摘  要】在数学教学评价中,应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平行评价,可部分教师心中早已给众学生贴上了各式各样的标签,这些标签就是对学生的偏见。过早地将学生盖棺定论,对教学实施和学生持续发展毫无裨益。故而,教学评价要切合实际、贴近学生,从随意过渡到专业,从经验性评价逐步转化为反思性评价。

【关键词】数学教师;教学评价;偏见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行为的贯穿环节,历来为师生所重视。在“以生为本” “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各种评价理论应运而生。然而万变不离其宗,教学评价的重点仍在教师,因是施事者,故教师更应注重评价方式,做到言语有度。但是,由于教学行为的常态化和类型化,教师的评价通常会比较简单,常以对错来区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状态,这种评价在中学数学教师中还很常见。

一、盖棺论定 管中窥豹——教学评价之偏见

偏见来源于一种顽固的不喜欢,教学结果、教学纪律等多种原因会使教师对某些学生产生反感和冷落。教师根据固有的不当信息,对学生进行价值判断,产生对学生的种种否定性评价,便是教学评价中的偏见行为。

(一)认知偏见

数学教师在教学行为中会形成认知图示,对人对事产生一定的固有认知,且很难进行更新和改变。学生的表现一旦不符合教师的既定想法,教师脑海中的固有认知就会甚嚣尘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与现实进行区分。这种认知偏见通常还夹杂着数学教师的主观臆测。比如,平时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上课开小差,数学教师会认为他是学习态度不好,不认真听讲,若是得意门生可能就会产生“是否昨日看书太迟导致精力不足”等优化想法。事实上,这种认知虽有眼见依据,实质却缺乏证据,多是主观建构起来的。

【例】一节计算课上,一名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埋头苦想,迟迟不肯下笔。于是我判断他没有进行充分预习,便开始联想到平时他不甚理想的数学学习成绩,于是我的评价用语脱口而出:“你永远是这样不认真,连这么简单的计算都不会吗?”“永远”这两个字给学生打下了深深的伤害烙印,他沉默不语。后与家长沟通知晓,该生对数字不敏感,在家已练习了多次,但计算方法仍不能熟练掌握,上课时他是主动举手的,试图引起老师的关注,想听到老师的一点鼓励。可见,固有的认知偏见有多可怕。

(二)情绪偏见

数学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不免带有情绪进行评判,随意且无条理,通常自控能力差。多数教师对平时乖巧、成绩较好的孩子评价上的肯定与宽容明显多于那些调皮捣蛋、成绩较差的学生。评价通常是外露的,学生能够从数学教师的肢体、行为、语言、语气中察觉到。如此差别的对待就是数学教师的情绪偏见,在此偏见下,数学教师会对学生进行分类,按成绩分为A,B,C档,按是否捣蛋分为乖巧类和顽皮类,然后根据类别进行笼统的、概念性的评价。这种评价针对的非个体,事实上,每个个体都是与众不同的,需要数学教师运用更准确的评价来进行区分。

【例】一名学生平时爱用调皮捣蛋的行为吸引数学教师的注意,平时的行为习惯也有一些偏差。每次任课教师的批评名单上都会出现他的名字,久而久之数学教师就对该生形成了偏见。一次学理分析课上,有人窃窃私语,但数学教师无法判断声音来源,第一个苗头就冷漠地对准了他:“刚才你为什么说话?”学生很委屈:“旁边的人问我这个图怎么画,我就教他了。”学生的积极性被打击了,他也感知到教师对他的不友好态度,可这多么令学生心寒啊。

(三)行为偏见

因为认知上的偏见,数学教师容易在评价中出现各种行为区分。比如,在批改学困生的作业时,数学教师的要求会变得更高,抓住一点错误无限放大,吹毛求疵,而对学优生变相宽容。有时对偏见学生甚至会出现嘲讽、耻笑、变相体罚等多种不当的评价反馈,这对教学的公平性和有效性而言,都是极端不利的。

【例】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半圆的周长”和“圆周长的一半”学生经常混淆。在课堂上强调多次后,通过布置课堂作业进行了检测。全班44人有17人不能掌握,对一平时表现优异的学生数学教师在其作业本上写了“上课要认真”几个字,在一学困生作业本上写了“上课为什么不认真听!”几个字,同是评价语,一个态度相对温和持中,一个态度就极为严厉。

二、多管齐下 共情反思——评价偏见之矫正

要想真正进行以生为本的教学评价,就需要有正确的评价导向,从多个方向努力构建“无偏见” “无区分”的评价情境。

(一)价值关怀

数学教师在教学评价时,要避免个人情感倾向,努力从三维目标入手,进行不偏不倚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尽量考虑学生的基本情况,努力做到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的评价方式,避免以经验论评价。数学教师的评价应是友好的、温和的,如三月春风拂过学生心田,让学生乐于接受。不管是即兴的口头评价还是正式的书面评价,正面积极的评价一定会比批评的、消极的评价效果好。无论何时,“你怎么还不会”一定不会比“我相信你一定能会的”更加激励人心。这种价值關怀一定要深入数学教师的评价核心。

若数学教师的激励次数能达到总评价次数的80%,则说明数学教师基本能做到教学评价中的价值关怀;若激励评价的次数少于50%则有评价不当的嫌疑。

(二)查漏补缺

数学教师会形成课堂偏见,必定有未进行系统的课堂评价培训的原因,还有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和足够的课堂实践。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在教学中的不同表现,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不能顾此失彼,要避免影射、标签等效应。数学教师应有个人的专业化评价库,在日常评价中积累基本经验。

数学教师应该时刻关注评价用语和评价机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问题解决能力入手,根据数学素养,从方法策略、说题水平、质疑辨别等维度进行评判,不能仅仅依据结果的对错进行评价。其中,方法策略评价可以大致分为“答案错误,有思考痕迹” “有一种方法,图或算式都可以,答案正确” “两种以上方法,图或算式合理,步骤清晰,答案正确”三个层级;说题水平可以大致分为“只说答案” “能说步骤” “能借助图或算式,说清楚步骤且有条理”三个层级;质疑辨别可以大致分为“能对自己同伴的结果对错进行判别”“能比较方法的异同”“能把自己观察到的方法异同清晰地分享给大家”三个层级。

(三)依据实证

数学教师会凭着主观、直觉的反应对学生进行评价定性,而这种定性并不科学。比如,在作业评价中看学生的名字进行等级划分,有些同学错误一样多,一个得到A的评价另一个却是B,连数学教师自己也说不出所以然来。要改变这种经验化的评价方式,就得按照实证进行评价。能客观地量化评价当然很好,但多数的语言是无法用等级进行评定的,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制订严格的参考标准,避免评价过程中靠推测进行归类,尽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比如面对面的谈话、小组评价、同桌评价、班级评价、数学教师观察评价等。

通过多个层面的评价进行汇总,得出最全面的、最客观的评价,避免出现个人主观定性评价。例如,数学合作能力也是评价的关键,我们不仅要培养会解题的“工具人”,也要培养会分工(分为“无明显分工”“有角色分工”“角色分工清晰”三个等级)、会思考(分为“有学习痕迹”“有学习成果”“学习成果有质量”三个等级)、会倾听(分为“目光有游离”“目光能追随”“目光有聚焦”三个等级)、会表达的“社会人”,其中“会表达”又分为组内交流(分为“有交流”“能交流,有回应”“积极交流,有效回应”三个等级)和展示分享(分为“有内容”“有内容,组员能补充”“有内容,有逻辑,组员能补充”三个等级)。

(四)专业策略

部分数学教师特别是经验较少的数学教师,评价处于随意状态,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通常只有寥寥几字,在学生回答得精彩的时候,只用“好”“嗯,你说得对”“是的”“你很棒”进行评价;在学生回答不到点子上的时候,只用“再想一想”“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想说的吗”“好像不太对”进行评价;在班里比较沉默的时候,只用“大家是不是不明白”“你们不够积极”进行评价。这些评价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不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思考。

若数学教师在评价时能够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就会减少评价偏见的发生,适当用一些描述性、肯定性、追问性的评价,会事半功倍,如表中的“优化策略”所示。

(五)反思优化

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后,要及时对自己的评价用语和评价行为进行反思,用共情的方式进行思考,自己的评价能否为学生本人所接受。这种自查式的反思能够让数学教师在教学评价中成长起来,在处理课堂突发情况时也游刃有余。对于教学中的边缘生和困难生,数学教师的评价要适当宽松,不能一棒子打死,要给予他们信心和鼓励。教学评价要注重细节,有时,数学教师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微小的表情,一个点头的动作都会让学生信心倍增。评价是一种强化,若评价得当,便上升为正强化,引导学生向好向上,若评价不当,就变成负强化,让学生陷入泥沼。若数学教师将心比心,评价后进行反思和总结,那教学评价的质量将会大幅度提升,偏见的评价行为反之会大幅度减少。

三、结束语

教學评价之于数学教师和学生的意义,均是万分重要的。带着标签对学生进行偏见式的评价,会使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会使数学教师失去学生的喜爱。教师应撕掉学生身上的标签,用合理的教学评价牵引他们愉悦成长,唯其如此,学为中心的评价方能真正发挥效用。

【参考文献】

[1]张良才,李润洲.论数学教师权威的现代转型[J].教育研究,2003(11):69-74.

[2]林格伦.课堂教育心理学[M].章志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363-364.

[3]佐藤学.课程与数学教师[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82.

猜你喜欢
偏见教学评价套路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Airbnb上的套路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旅游卫视总裁韩国辉:我对旅行的“偏见”
眼下有套路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疯狂动物城》:偏见与包容和谐共存的乌托邦
女性秘书被“标签化”现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