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阳
【摘 要】在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要通过学生的实际需求入手,优化课堂中的指引体系。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也应如此,主动将核心素养思想融入教学,为学生提供全面性、连贯性的学习契机,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教师讲解知识的重要性。此外,教师还要秉承发展与创新的基本原则,优化课堂中原有的教学策略。本文简单分析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现状,然后阐述了核心素养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限制性因素,最后提出了针对性调整计划和策略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全面性学习效果,符合教学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不同要求,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教师要杜绝过分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错误观念,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不同方面的考量,教师要让学生在最大限度上重视学习内容、理解所学知识,并且能使用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此外,教师要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设计有效的教学途径及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效做到方法的变革和思路的调整,帮助学生解决自己在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不足以及在学习中遇到的相关障碍。
一、制约信息技术教学与核心素养融合的因素
(一)教学思路角度——缺乏创新性
信息技術课堂教学实践环节中,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认识不到位,更严重的是受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考查形式的影响,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考试合格即可,导致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教研活动中,还是简单地采取传统理念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研活动、教学组织形式上缺乏创新精神。在这样的教学思想影响下,教师很难在实践中组织不同的教学活动,更谈不上不断地对实践活动进行改进、优化和创新。教师不重视核心素养思想的落实,就很难发挥信息技术的学科性、特色性,从而使教学目标无法实现,或者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综合素养也难以养成,或者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思想缺位,缺乏积极创新的精神,简单、机械地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不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流于形式,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正、长久地落实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以人为本”教育思想落实不到位,使教学实践取得的成果十分
有限。
(二)教学方法角度——缺乏系统性
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应以理论知识讲授和实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一定要亲自通过系统化的实践指导,才能充分理解课堂内学习的相关知识内容。教材中的“真理”通过自己亲自实践检验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才会形成深刻的印象,不容易遗忘。但是,经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形式过于机械化、单一化,仅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缺乏相应的实践活动,或者只留出短暂的时间让学生上机完成一些简单的操作,而且都只是一些零碎的操作,根本算不上一个完整的实践任务,更别说给学生设计一个富有创新性、实用性的实践任务了。甚至有部分教师直接就没有给学生留出上机实践操作的时间,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自由讨论、自行读背,完全还是“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严重缺乏实践的检验。以上行为致使教学方法单一化,导致学生的学习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缺乏系统性的引领,学生没有深刻意识到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性,也无法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知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课堂教学出现教师应付、学生敷衍的局面在所难免。
(三)教学模式角度——缺乏吸引力
当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吸引学生参与进来,才能有效构建互动化的课堂,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让“教”与“学”做到协调统一、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要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更有积极性和探究性,学生如果能长期坚持这么做,就会进入“乐学”的学习状态中。但是,就现状而言,很显然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应用的教学形式与学生心中的期许不相吻合,新时期的学生喜欢多样化的引导方法,教师还一味地拘泥于传统形式的授课体验,不愿在教学形式上多花心思,教学形式长期得不到改进,让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另外,缺乏网络化、先进化模式的应用降低了信息技术教学的趣味性,在枯燥乏味的理论面前,学生从一开始的期待到最终失去兴趣只是早晚的事。
二、核心素养下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成效的措施
(一)营造互动课堂——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型的基础学科,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非常紧密。因此,教师要把信息技术课堂打造成互联网式的课堂。互联网式课堂的构建会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掌握信息技术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实际上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离不开教学内容的夯实以及对学生的多角度指引。教师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依据,以学科素养为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实践任务,任务应该具有层次性、系统性、科学性,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太难,要使大部分学生在认真思考、积极探索、相互交流的情况下能顺利完成。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又不至于让学生无法完成任务而丧失信心,让学生在课堂中不断实践而得到优化提升。只有长期坚持下去,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让学生形成创造性的能力。为此,要以互动为基础凸显学生的中心位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能丢,教师是互动过程的配合者、解疑者。通过完成各种精心设计的课堂互动,来助力实现各项教学目标,从而有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视角,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例如,在有关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以及DNS域名解析系统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B/S模式下网页浏览、信息下载以及C/S模式下的客户端使用,分步骤、分情况让学生体验、探索上网浏览的情况。具体可设计如下:(1)正确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以及DNS域名解析系统,让学生通过域名的方式浏览百度主页,搜索某个主题内容;(2)取消DNS域名解析系统的设置,让学生再用域名的方式浏览百度主页,看能不能浏览成功;(3)在取消DNS域名解析系统设置的情况下,通过输入百度IP地址的方式浏览百度主页,看可不可以浏览百度主页;(4)在取消DNS域名解析系统设置的情况下,让学生登录QQ软件,看能不能登录成功。通过以上四种情形的实践,可以让学生在亲自体验的过程中,了解并掌握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以及DNS域名解析系统的原理和作用。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会对网站进行简单访问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有用信息进行区别和下载的能力;在预览实践环节中要求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内容加以记录,以此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意识。实际上不仅是信息技术的学习,所有学科的学习均需要塑造学生的信息获取意识,让学生在有用信息的吸纳实践中总结经验,培养学生的无限探究精神。因此,教师要以自身教学科目为基础平台,为学生搭建阶梯,让学生逐步迈向信息意识形成的实践环节中。上述形式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在实践中帮助学生总结经验。
(二)组织实践互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实践活動会促进学生思考,也是教师增强教学效果的主要方式。实践过程是完善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重点方向的重要方法。以实践为基础教学信息技术,学生的接受程度也会有所提高。因此,教师要在课堂实践环节中组织学生参与探究,让学生合理分析不同数据的同时,应用信息技术知识来判定和解决不同方案,完善学生的理性思维意识,合理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培养学生信息采集意识的实践环节之后,要根据不同的信息结构以及信息所涉及的相关模型合理对数据进行分组和分析,通过有效判定的方式,让学生在科学领域提高对知识学习内容的认可程度。根据发展中的实际需求,教师在“用公式计算”以及“应用函数计算”等相关知识的教学中要落实上述体系,做到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让学生养成连贯性的思维意识,从而有助于学生应用知识解答不同的问题,突破学习中的障碍,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
(三)融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生活实际是信息技术彰显优势的主要场所。目前社会发展进程中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逐步提高了群众的生活“速度”,如网络订票、网络交流、外卖等不同方式使群众的生活逐渐向“快车道”发展。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环节中也要设置以生活为契机的情况,让学生树立信息意识,促使学生明确发展带来优势的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学会规避风险,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例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在教学“信息与社会”这一内容时,教师要首先了解信息技术、科学技术水平提升对社会带来的发展对比,如:“以往排队购票——如今网上购票”,“以往的餐馆就餐——如今的美团外卖”。此外,教师还可以对比:“以往单纯的教学方法、单纯的作业完成形式——目前社会发展进程中微课思想的引进以及交互白板的应用”等方法,进而让学生明确科学技术水平提升带来的优势。最后,教师要向学生讲述,目前社会发展状态下,存在犯罪分子应用网络诈骗钱财、盗窃他人隐私、网络暴力、发布虚假信息等相关问题,以此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认知、增强感悟、学会分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做到素质教育思想的落实,全面强化核心素养思想,让信息技术课堂变得更加高效。为此,首先要分析现行教学方式的不足,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然后,要应用多元化的措施开拓学生的思路,用创新化的方法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以“思”引“学”,以“学”促“认”,让“认知”成为学生在生活中探索信息技术的动力。同时,借助理论知识的不断夯实,让学生善于在生活中使用知识解决不同的问题,成为科学方法的传播者和弘扬者。以此制造动态化的学习效果和延展性的知识平台,促进教学形式的创新和成果的优化。
【参考文献】
[1]黄少芬,罗国玮,周天凯,等.我国15年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的变化及启示——以人教版地理2“环境与发展”一章为例[J].教育观察,2021,10(35):61-64.
[2]郭勤学.新时代高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训练——评《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与训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26):2.
[3]周灵,黄伟琳.“336”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聋哑学校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福州聋哑学校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8):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