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蓓伦
摘要: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忽视原点、远离节点、缺乏支点等问题。支架理论视域下的微型化写作教学是基于学生学情,设计小规模、短时高效的写作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各种帮助,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教学活动。实施支架理论视域下的微型化写作教学时,应深度剖析学生写作难点、为学生搭建多维写作支架、增强学生的自我写作效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支架理论;微型化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7A-0106-04
语文课程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文字之美,也要让学生创造文字之美,写作就是学生创造美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学生创造的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展开针对性的写作教学,为学生搭建写作支架。
一、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写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也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要素。然而,当前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忽视原点。教师进行作文教学时,往往只着眼于写作目标,忽视学生原有的写作基础。一方面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写作技巧,教师还在反复训练;另一方面,学生写作的难点被忽略,导致学生经过教师的指导后,还是无法很好地完成写作。这种忽视学生原有写作基础、盲目教學的方式缺乏针对性,高耗低效。
第二,远离节点。作文教学有两个关键节点:一是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的联结点,二是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节点。当前的部分写作教学忽视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的联结点,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分裂开来,通常两周开展一次专项的写作课,而其他的时间都用来进行阅读教学,这导致阅读材料中的大量写作素材流失。
第三,缺乏支点。学生的写作是需要教师指导的,有些语文课堂看似渗透了写作教学,但究其本质,还是以学生的自由发挥为主,没有给学生提供写作的支点,这会使得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陷入写作的困境,
二、支架理论视域下小学语文微型化写作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支架”一词原是指建筑工程中使用的脚手架,在教育领域中,“支架”可理解为支持、帮助。支架理论认为:儿童能力的成熟是不同步的,那些还没有成熟的能力不能参与问题解决,因而教师提供的支架有助于使学习者借助支架完成任务[1]。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更需要支架的支撑。
支架理论视域下的微型化写作教学基于学生学情,针对学生的写作薄弱点,对写作课程的目标设置、内容开发、组织形式、实施策略、评价反思等方面进行分析,设计小规模、短时高效的写作教学活动。它以独立专题为教学内容、以微课为基本形式,具有以下典型特征。
第一,基于学情开展具体指导。学生都有一定的写作基础的,教师不需要把所有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能全部教给学生,而是要有选择地教给学生。如果学生不会架构文章,教师可以文章结构为主题进行教学;如果学生难以将文章写生动,微型化写作教学的主题就可以设定为“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果学生不会选材,就要为学生提供素材支架;如果学生不会组织素材,就要为学生提供逻辑支架;如果学生不会组织语言,就要为学生提供使用语言的支架。基于学生学情以及写作薄弱点进行具体指导,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写作困难,大大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
第二,短时高效地进行训练。微型化写作教学的规模很小,时间很短。支架理论视域下的微型化写作教学可以发生在语文教学的任意过程之中,时间通常不超过20分钟。例如在阅读教学课中,当遇到值得学生模仿写作或者创编改写的时机时,教师就可以停下来,让学生进行5~10分钟的写作训练。微型化写作教学不是完全由教师讲授,而是包括了教师讲授、学生写作、作后点评反馈等完整的写作教学过程。
三、支架理论视域下的微型化写作教学策略
支架理论视域下的微型化写作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学情并且为学生提供写作支架的教学方式,应该遵循“定位难点—搭建支架—评价展示”的实施路径。
(一)深度剖析写作难点
支架理论视域下的微型化写作教学是一种基于学情的教学方式,要精准定位学生写作的难点。
首先,教师依据教学经验进行预判。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写作能力不同,但是相似年龄段的学生会有一些共性特征。从整体上来看,同一个班级的学生面临的写作难点可能是相似的。富有经验的教师就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来推测学生的写作薄弱点。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主题是写一个人,可以写外貌,也可以写性格特征。有经验的老师就可以根据以往学生的写作情况,判断出学生写这篇作文的难点是通过一件事情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就能展开有针对性的训练。
其次,教师通过问答的形式把握写作难点。这种问答的形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写作主题是“多彩的活动”,其中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写清楚活动过程,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在写作之前,教师可以设计一张前写作单(如图1)。这种方式省时高效,教师能从前写作单中了解学生对某一写作方法的理解情况,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来进行写作教学。
(二)搭建多维写作支架
微型化写作教学应从不同的维度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支架。
1.用生活札记搭建素材支架
生活札记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随时记录的素材,同学之间不经意的小事,书上看到的一句名言,都可以成为生活札记的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2]。学生可以通过生活札记积累写作原材料,当写作时缺乏素材,能从生活札记中获得灵感。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写作主题是“我眼中的缤纷世界”,当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的精彩瞬间时,往往会出现困难,难以快速地选择有趣难忘的瞬间。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翻阅同事记载的生活札记,其中记载的一些趣事例如拔河比赛、抢凳子游戏等就会给学生带来写作的灵感。教师要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每天做一些记录,当学生有了素材支架,写作也就成功了一半。
2.用教材资源搭建语言支架
统编版语文教材非常注重读写结合,除了有专门的习作单元外,很多课文都有值得学生学习和模仿的语用点,所以课文是学生最易获得的语言支架。通过仿写文质兼美的文章,学生能进行二次创作,提升写作能力。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安排了三篇童话故事,本单元的写作主题就是“续写故事”,教师可以把单元整体的写作要求融入每一篇课文中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续写故事。在续写故事时,学生可以仿照课文的语言,进行仿写创作。例如续写《总也到不了的老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课文,发现文中的三个部分的构成方式是类似的,都是以老屋说自己该倒下了为开始,紧接着一个小动物来组织它,说明自己需要帮助,然后写老屋同意给予帮助,最后写小动物离开,并对老屋表示感谢。教师可以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再想一想,还有什么动物需要什么帮助,然后指导学生按照“老屋觉得自己可以倒下了—小动物需要帮助—老屋同意帮忙—小动物离开并对老屋表示感谢”这样的顺序写下来。这样的方式给了学生可以攀爬的支架,让学生的写作有法可依,達到了续写故事的写作目的。
3.用思维导图搭建逻辑支架
作文的逻辑是指文章的结构规律,作文中的逻辑支架能够帮助学生有条理地组织素材、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情感。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抽象思维具象化的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有条理地组织写作素材。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写作主题是“神奇的探险之旅”,教材中给了学生一些提示,如“你希望和谁一同去探险?”“你想去哪儿探险?打算带上哪些装备?可能会遇到什么险情?”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据此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探险作文还是比较难的,因为“同伴”“地点”“险情”“装备”“化解险情”这些因素都是环环相扣的,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较为直接的逻辑支架,学生才能比较合理地创作出探险故事。此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画出思维导图(如图2),学生能从中直观地看出人物、场景、装备、险情之间的相互关系,写起文章来自然更加条理清晰、逻辑分明。
(三)增强自我写作效能
自我效能即自我能力感,即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自我写作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完成写作任务的主观判断。适当的自我效能感会使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写作任务,也就拥有了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
1.以微信点赞的方式链接生活
电子产品已经成为小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支架理论视域下的微型化写作教学注入新活力。在执教“我眼中的缤纷世界”这一作文课时,教师可以导入自己的朋友圈,出示朋友圈中的图片和文字,并展示他人的点赞与评价,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以“获得点赞的秘密”代替“文章的写法”,教学无痕,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随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拍摄的照片,写200字左右的短文,并布置回家的任务就是借家人的手机在朋友圈中发布照片和文字,比比谁获得的点赞多。这节微型化写作课堂的内容、方式、任务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甚至不觉得自己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而是一次有趣的比赛。
2. 以自主编辑的方式制作小报
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被印刷成册时,会产生强烈的自我效能感。因此,教师可以编制作文小报,将班级里的优秀作文汇编起来,以一个月或者更短时间为一个周期,定期出版,以此增强学生的自我写作效能。对于高年段的学生,教师可以赋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性,让学生担任作文小报的编辑,负责挑选优秀的作文,甚至可以让“小编辑们”来修改即将刊登的作品。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轮流作小报的编辑,期末的时候比一比哪一个编辑小组出版的作文小报质量最高。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觉得写作时一件有趣有挑战性的事情,同时也给予了学生展示的平台。
3.以展览作品的方式推广成果
除了在班级范围内给予学生展示的平台,教师还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学生的写作成果。学校的展示窗口、走廊、操场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展示作品的地点。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优秀作文展示在学校的展览窗口,也可以贴在展板上,布置在走廊处,让更多的人看到学生的作文。同时,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给报纸杂志投稿,帮助学生在更高层面上展示自己的才华。
支架理论视域下的微型化写作教学短时高效,同时也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应运用教学智慧,精准定位学生的写作难点,在写作时搭建相应的支架,在写作完成后创设展示的平台,提高学生的自我写作效能。
参考文献:
[1]邓彤.从宏大到微型:写作教学范式的重大转型[J].语文教学通讯,2018(16):8.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3.
[3]徐鹏.微型化写作教学评析[J].中学语文教学,2019(5):4.
责任编辑:赵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