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2022-05-30 11:44:51李卫平
求知导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双减原则小学数学

摘 要:“双减”政策是一项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过重而出台的,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及校外培训负担的政策。总体上看,“双减”政策助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对让教育的主阵地重新回归课堂教学有着积极作用。“双减”政策的落實不但大幅度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而且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严格依照“双减”政策的有关规定落实具体教学工作是各学校和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文章通过论述“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原则,提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教学;小学数学;原则;策略

作者简介:李卫平(1964—),男,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渭河学区。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的工作目标[1]。学校首先要在教育教学质量上下功夫,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得好,吃得饱”,减少学科类校外培训。实施“双减”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课业上的压力,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培养个人兴趣,在保证教师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前提下,为学生营造更加自由的学习环境和空间。因此,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面临着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课后延时服务如何进行学生作业设计的巨大挑战。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原则

(一)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活动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其决定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所谓思维缜密、逻辑严密就是指逻辑思维能力强,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之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围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好地服务学习活动。同时,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引导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入探究,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在新的教育模式下,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思维活动,将学生的逻辑思维同学习活动结合起来,达到创新优化学习方式的目的[2]。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时期,但学生的个性差异较大,尚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因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植根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无论是课前预设,还是课堂教学,教师都要做到吃透学生,根据学生学习能力与掌握知识基础的层次性设计教学活动。课堂上教学手段丰富多元,教学活动环环相扣,推动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有针对性地创设教学活动,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应当依托“双减”政策的具体要求强化课堂教学的管理,特别要进一步优化教学手段,重视和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致力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切实采取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策略,打造适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课堂环境。根据新课标设立教学目标,借鉴运用优秀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抽象且逻辑严密的学科,一些公式、概念的记忆是枯燥的,导致学生对获取知识的过程兴趣不高,学习效率相对低下。将数学教学活动情境化就能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身临其境,其学习兴趣被激发,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知识为基础,以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为目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拉近学生与数学概念、公式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显而易见,教师在进行数学问题设计时将数学问题转化为生活场景,让学生以热爱生活的情怀积极主动投入数学活动中,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将内在动力优势发挥最大化,单位时间内学习效率最大化。同时,学生对数学课程有了兴趣,还可以将兴趣拓展延伸到对同类学科知识的探究中[3]。

(三)加强多方合作交流

“双减”政策的落实,不仅需要教师、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同时也需要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合作。教师方面,在课堂上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通过优化教学设计与灵活使用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融会贯通所学知识,这样做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后的学习压力,进而通过师生之间的高度配合,达到“双减”政策的要求。同时,数学教学也要注重在课堂中对学生渗透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将数学学习活动中逻辑思维的严密性运用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上来。除此之外,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应注重作业的质量、维度、梯度和针对性,减少机械重复、枯燥无味的作业,这样做能减轻学生在校的课业负担,减少作业给学生带来的压力,从而让学生在课后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运动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学校方面,有义务对家长进行“双减”政策的解读及宣传,指导家长注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减少学生不必要的作业。社会方面,需要多部门联动,重点整治和规范校外培训机构,通过多方共同努力为学生打造多姿多彩的童年。

二、“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

“双减”政策使数学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创新型课堂情境设计,优化教学模式,以更加别出心裁的方式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对教师而言,数学教学不仅是一项技术性工作,还是一种不断革新的进步性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时俱进,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探究欲望,在教学时不断采用新方式和新方法,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完成教学任务。数学学科的逻辑严密性往往造成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存在困难与障碍,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可以选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烘托之中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这样做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和落实教学目标,也相应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起到减负的作用。学生在没有压力和负担的情况下轻装上阵,信心倍增,学习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学习效果势必更好[4]。

(二)以任务型教学为途径

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确立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并且提前进行说明,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提前进行内容预习。在课堂当中,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引导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并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点评和积极的评价;以小组讨论和“小老师”的方式进行教学,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中心位置,激发学生内心的自豪感,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当中;让学生进行自主备课,由学生在课堂当中扮演教师角色,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在课堂结束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总结与点评,这种方式既能够增强学生的信心,又能够让学生更加用心地学习数学知识,从而让学生认知到数学课程当中的重难点,达到任务型教学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对教师的职业有更清楚的认知,在以后的学习中会对数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数学课堂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思考发现数学的魅力。学生利用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数学知识的演绎与推理,并利用小组学习模式,在组内进行数学知识的讨论与数学练习的交流。教师将竞争、合作机制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在课堂上建立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活动中来,亲历学习过程,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这样的课堂既高效又实在,加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效果,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能力或合作意识,都将得到大幅度提升。

在设计数学问题时,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的差异性,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体现出多维度和层次性,引导学生由简单问题到复杂问题,循序渐进地思考与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能让学生感受到问题与问题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从而全面培养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过难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之间互相发表个人见解,凝聚集体智慧力量,共同探究正确的结果。在学习过程当中,学生通过对课堂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对所学知识的本质进行整体认知,能够加深其对数学理论的整体感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理念得以充分体现[5]。

(四)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要从最为关键的教学环节入手,通过合理设置探究问题、优化课堂结构、集中解决学生问题等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利用多媒体资源和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目标。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数学思维理论以形象具体的图像、视频等方式展示给学生,这样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能够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数学知识的思考,将生活当中遇到的情景与学过的数学知识相结合,能够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同感[6]。

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能够活化教学资源。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场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驱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熟悉、易感知的场景中学习,对减轻心理压力和课业负担有很大裨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生活实际为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当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具有实用性的特点,小到日常买菜,大到经济发展,都离不开数学学科,在了解到数学学科的重要性之后,学生会对这门学科更感兴趣。创设生活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教师还可以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这样学生看見了熟悉的事物可以减少自身的紧张感和畏惧感,从而营造出一种健康和谐的课堂气氛。

结语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数学教师要利用更加灵活和生动的教学方法,使数学课堂更具激情与活力,让学生的思维转化为一种理性的逻辑思维。基于上述认识,小学数学教师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通过灵活的教学手段,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回课堂当中,带领学生共同探究数学知识,感受数学魅力,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对未来生活与学习的重要性,使其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主动进行数学奥秘的探究。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2022-05-20].http://www.gov.cn/zhengce/2021-07/24/content_5627132.htm.

马志辉.探究新时期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2):139-140.

孔繁晶.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8):29-34.

蒙秋.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10):208-209.

杨艳菊.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J].科幻画报,2021(9):43-44.

李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改进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10):151,157.

猜你喜欢
双减原则小学数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2:56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