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活动为学习者提炼思想和观念、巩固知识与技能提供了先决条件。文章探讨了活动理论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如何高效设计与开展,并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活动设计策略。文章在从教师、学校、学生三个方面分析了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存在的问题之后,指出教师应在课堂、复习课中强化学生的关键数学能力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从而实现小学数学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活动理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策略
作者简介:黄学虎(1985—),男,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镇大墩保安族小学。
一、活动理论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开展的原则
(一)合理性原则
活动理论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开展之前,教师需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来确保教学活动的合理性:一是活动目标与教学目标一致吗,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吗?二是活动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吗,能落地实施吗?为此,教师在活动设计前应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对于那些与学生实际年龄、学习特点不相符的内容及时修正或舍弃。
(二)有趣性原则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数学的实践性、理论性、抽象性较强,小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另外,由于小学生普遍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却又无法将这份好奇心维持较长的时间,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笔者认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必须要做到生动、有趣和形象。其中内容有趣是最重要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三)简单性原则
基于活动理论去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还应遵循简单性原则。如果教学活动中叠加了多种教育要素,小学生们就会记不住,前学后忘,或是容易出错,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特别是对乡村小学来说,由于教师、教材、教具、学习资料等都十分匮乏,如果教学活动设计得十分复杂,那么教师就会顾此失彼,学生也会倍感压力。因此将教学活动设计简单化,可提升教师教学数学的效率。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现状分析
(一)教师方面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活动理论并不是很清楚,平时主要围绕三维目标进行备课,并没有把活动理论考虑在内。受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影响,部分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总是率性而为,尽管偶尔会基于活动理论视角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但基本上都是按部就班地按教材内容进行设计,缺乏创意。由于活动理论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因此部分教师对怎样基于活动理论视角来开展教学活动还是一头雾水,甚至说没有一点头绪。
学习是一场漫长而艰难的自我修炼,小学生由于身体、思维、性格还未成熟,处于可塑性非常强的一个阶段,其对外界的所有美好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但是意志力还较薄弱,需要教师的耐心指点。教师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要将学生应掌握的数学知识融入活动内容中,让学生通过完成活动任务的方式来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此外,作为教师,光利用活动来教授教科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将教科书知识进行归纳、整合,并采用科学的课堂教学策略[1]。
(二)学校方面
一方面,部分学校对于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还不够重视,只把教学活动当成是教师的事,并没有基于活动理论为教师提供一套可借鉴的教学活动设计指导理论或实际范例,同时未对主动创新教学方法的教师给予精神或物质方面的鼓励。另一方面,由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但是教师除了教学还得完成学校分派的其他工作,这就导致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外,由于受传统应试理念的束缚,一些教师认为活动就是“玩”,只有按部就班地待在课堂上才是“教”与“学”,因此并未将基于活动理论设计的教学活动摆在与其他教学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
(三)学生方面
教学活动对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影响较大。由于当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没有摆脱教材的桎梏,大部分活动内容与形式都十分单调,学生只需认真听讲和做题。在这样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下,学生会感觉单调、无聊,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事实上,小学生更愿意参与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期望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能带领他们透过一些数学现象去抓住事物的本质,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的设计与开展方面下功夫。另外,由于小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状态以及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思路,因此教师应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设计,师生共同完成各种教学任务。
三、活动理论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开展的对策与思考
(一)教学活动的设计
1.新授课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
在新的一课,教师需要讲授新知识以及学习新方法。在新授课中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将新的数学概念、公式、运算方法、习题等渗透于活动内容中。由于小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单一,逻辑性不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深度思考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应将本班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技巧考虑进去,用一种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来呈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基于活动理论为小学生讲解活动规则,让小学生在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中逐渐理解、内化所学知识;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活动理论,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验其中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讲授“三角形”这一课时,在教學活动开始之前可让学生去准备两个外形一样的三角形,设置的活动任务是让学生用这两个三角形拼成已经学过的图形。通过观察以及拼图,学生发现三角形的高就是拼后平行四边形的高,而三角形的底便是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二分之一。活动的另一个任务是让学生自主去推导三角形的由来以及三角形公式的由来,教师可提示学生采用剪切、填充、修补网格等方式来进行推导。这样一来,当学生按照活动思路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就能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算法。通过参与活动,学生能很快得出结论,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了然于心。学生通过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在实际操作、观察比较中对数学概念、公式、原理的印象变得更深,大脑对数字与图形更敏感,数学思维也会得到拓展。
2.小学数学课堂实用活动的设计与开发
课堂实用活动主要指的是实践课程,实践课程是小学数学活动教学的教育基础,其主要目标是通过整合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活学活用。课堂实用活动的设计与開发,应该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兴趣点。比如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以基础知识为主,教学活动可以围绕数学游戏、比赛、故事等形式展开。必要的时候可以加入跳绳、跑步、跳舞等学生日常活动元素,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实用活动的积极性[2]。
例如,在讲授完“十个以内的加减运算”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玩手指的游戏活动,并将活动目标定为通过对学生进行手指训练来开展口算教学。在讲完“矩形周长和面积”这一课后,教师可设计一场数学探索活动,让学生在10×10平方米的花坛里种花,假如一平方米种3朵玫瑰,问学生:花坛内能种多少朵玫瑰?通过诸如此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开动脑筋,不仅练习了乘法算式,还对周围环境与矩形区域之间的关系有了直观的了解和感受。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提升学生深度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
3.复习课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
复习课能帮助学生系统地回顾所学知识,在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建立连接,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复盘过去的数学学习是否有疏漏之处,通过复盘旧知识来达到温故知新、加强记忆的教学目的。教师应严格遵守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以免教学活动枯燥单调,尽量抓住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点,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和数学元素去设计一些有价值的活动内容。比如,在关于方程的复习课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时可以考虑融入生活中常见的几何问题、空间问题等,让学生通过活动来复习所学数学知识,加强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活动更直观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这对于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是大有裨益的。
钱学森曾提出:“人脑的思维过程体现着教育活动的终极智慧。”[3]数学教学活动与思维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与开发的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思维方式的角度出发制订活动目标、活动程序及活动形式,使小学生的自主性在活动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二)加强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与数学思维的培养
1.注重基础知识的培训
加强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与数学思维的培养,首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培训,即要让学生在参与活动前就明白对于某个知识体系而言自己目前会什么、将要学什么以及打算如何学习。基础知识不仅包括数学概念、公式、原理等,还包含数学命题及规律,教师应从这些基础知识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2.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提升数学成绩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时将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作为教学重点工作,注重活动设计的层次性及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当对于某个问题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时,教师应鼓励其大胆表达,保护其好奇心与求知欲。
3.与现实生活联系,以实现教育目标
生活是教育的源头和载体,教师只有在活动设计时将数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高度融合,才能提升小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能力。例如,教师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系列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数学知识,充分感受数学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另外,教师可制订与生活产生现实联系的活动目标,这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是十分有利的,同时可提升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有利于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4.巧妙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影响了整堂课效率的高低。奇特、新颖的课堂导入会带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对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使学生迅速进入思考问题的状态很有帮助。巧妙的导入,会让原本紧张、压抑的数学课堂氛围变得活泼、轻松、有趣,从而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化被动为主动[4]。
(三)适当设计开放问题,提高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1.实施“快乐教学”,为学生提供愉快的学习氛围
基于活动理论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最重要的是创设一个“快乐教学”的氛围,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思考、理解和探究数学知识。教师在备课环节就应想办法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向学生征求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方面的建议。在这种快乐、轻松、愉快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氛围下,小学生对学习数学不会感到“压力山大”,而是会自发地学习与思考,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2.用积极语言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表明,人们都期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学生也是如此,如果教师对其学习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时,他们就会非常开心。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也应适时给予学生一些赞美或鼓励,帮助小学生开启学习数学知识的大门,并引导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结语
活动理论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终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随着新课改对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呼声越来越高,小学数学活动设计被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教师必须紧扣课程教学内容,不断拓展教学活动内容,丰富教学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参考文献]
刘咪.活动理论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
宋玉霞.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探究[J].新课程,2021(26):20.
葛海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J].智力,2021(28):19-21.
范小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策略探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4):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