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秀先 满昌慧
本文对高校在线教学期间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进行调研,研究认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总体处于一般偏上水平,目前多数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养成一定的鍛炼习惯,然而近1/3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体育活动没有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主要干预措施为加强组织和引导,把课外阳光长跑纳入学生体育课考核中,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设计在线课程内容。体育教师要提高在线教学能力,加强对学生运动技能的传授。
目前在线教学成为常态化教育形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各高校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停课不停学”,要求开展体育在线教学课程,多次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号召学生运动防疫,主动健康。为了使学生切身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体会和感悟自身健康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端正和坚定体育锻炼态度,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
为习惯,促进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促进学生疫情防控期间的身心健康,各高校通过丰富多彩的组织形式,带领指导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因此本文尝试对在线教学后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学校体育工作的安排和实施情况,为多方协同联动的培育格局提出对策建议。
1 研究目标
在疫情防控期间,围绕学校体育工作计划,从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影响因素方面,以考察疫情防控期间我校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总体状况及具体表现,并提出培育和促进策略。一方面保证疫情防控下体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另一方面为后疫情时期体育工作发展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对2020年春季学期实行在线教学期间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进行研究。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搜集体育锻炼态度、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等相关论文核心期刊文献。通过对文献认真研读,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2.2 问卷调查法
本项目对我校一年级(2019级)、二年级(2018级)学生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内容为《锻炼态度量表》,选用北京体育大学毛荣建针对青少年学生编制的“锻炼态度量表”。锻炼态度调查460份,其中对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收到有效问卷240份,其中男生63份,女生177份。对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收到有效问卷220份,其中男生42份,女生178份。
2.2.3 数理统计法
本文数据处理主要运用0ffice Excel及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
2.2.4 逻辑分析法
对由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整合,运用逻辑分析法对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推理,进而通过总结得出结论,给出建议。
3 结果分析
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将关系着民族和国家的健康水平,代表着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对身体素质提高和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疫情期间学校在线教学对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准确了解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总体状况及具体表现,积极搭建平台,以此为突破口,选择正确的干预手段,将健康体育观念深植学生心中,多方促进对学生体育锻炼和健康的重视。
3.1 我校在线同步直播教学实施情况
我校自主制作教学视频。在线体育教学中,每堂课30分钟身体素质教学,20分钟专项技术教学,使用微信群和腾讯会议教学。40分钟课外阳光长跑锻炼打卡与锻炼咨询。教师课前要对本节课的身体素质锻炼计划推送发到班级微信群里,要求学生提前进行预习。授课时,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身体素质锻炼,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锻炼技术和常识等讲解,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提醒学生注意运动安全。
教师根据大一和大二专项教学大纲和教学视频二维码制定线上专项教学大纲,在线授课时根据专项技术居家学习条件开展训练或模拟训练。
课外阳光长跑锻炼实行打卡制度,学生用运动世界校园版软件手机APP自由跑模式,每周要完成2次跑步。
3.2 体育锻炼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锻炼活动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图的综合表现。经过调查,发现不同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具有以下特点:
3.2.1 行为态度
行为态度的得分越高,对进行锻炼的行动评价越高。表1调查结果显示大二学生行为态度方面处于偏上水平,90%完全不喜欢体育锻炼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非常好,76%的学生喜欢参加体育锻炼,只有2.73%的学生完全不喜欢体育锻炼。大一学生行为态度方面处于偏上水平,92.08%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非常好,77.91%的学生喜欢参加体育锻炼,7.92%的学生不喜欢体育锻炼。说明学生总体上对于体育锻炼的态度是积极肯定的。
表1两个年级行为态度统计学比较
在完全不喜欢体育锻炼条目上,二年级学生比例较少,表明经过大学体育教育,学生逐步提高了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认识到健康的体魄是保证正常生活和学习的前提,认识到自身锻炼对提升全民族素质的责任,改变了体育锻炼态度。
3.2.2 行为认知
行为认知是个体对参与锻炼导致某种结果的确定认知,以及对这种认知的评价,得分越高,对锻炼导致某种结果的认知越正确。表2调查结果显示,在这方面学生的认知程度较高。通过不同年级比较,大二“锻炼可以缓解焦虑﹑烦躁的情绪”有94.09%的学生选择了同意;“我认为锻炼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一项中有91.2%的人选择了符合,有91.36%的学生认为“我赞成人人参与锻炼”是合理的。并且94.55%的学生认为“提倡全民健身是明智之举”,93.64%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于己、于家、于国都是有益的”。大一学生在“锻炼可以缓解焦虑﹑烦躁的情绪”条目上有92.92%的学生选择了同意;“我认为锻炼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一项中有95.83%的学生选择了符合,有90.41%的学生认为“我赞成人人参与锻炼”是合理的。并且94.17%的学生认为“提倡全民健身是明智之举”,96.66%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于己、于家、于国都是有益的”。
表2两个年级行为认知统计学比较
这说明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全民健身的思想已经逐步深入大学生的心中,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以由浅在的“个人意识”上升到了更高的“民族意识”,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因此学校体育工作要切实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3.2.3 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是对锻炼自动化程度的评价。表3调查结果,显示61.82%的大二学生有锻炼的习惯,该项平均分为3.65(满分5分)。63.75%的大一学生有锻炼的习惯,该项平均分为3.74(满分5分),说明大约1/3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体育锻炼习惯。
表3两个年级行为习惯统计学比较
这种现象表明,当代大学生都知道体育锻炼对身体好,可是还有约1/3的学生不想锻炼,在锻炼行为上没有付出实际行动,只是在上课时间参加体育锻炼,课外并没有规律的锻炼计划。他们会给自己找各种理由不去锻炼,比如没时间、没场地等,这部分学生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点。究其原因,学校对加强体育锻炼宣传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要引导更多学生意识到迈出腿的重要性。
3.2.4 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是大学生进行锻炼过程中和锻炼后的情绪体验,得分越高说明对锻炼的情绪体验越深刻越丰富。从表4可以看出,被调查者中61.36%的大二学生总能找到锻炼的乐趣,24.09%的学生对锻炼没什么情感体验。67.5%的大一学生能找到锻炼的乐趣,27.5%的学生对锻炼没什么情感体验。
这种现象说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情感体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有近1/4的学生没有在体育锻炼中体验到美好的情感,没有在体育活动中找到乐趣,对体育活动产生的心理体验感受不够丰富。这种情感体验将会直接影响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养成。
表4两个年级情感体验统计学比较
3.2.5 行为控制感
行为控制感是对锻炼的自主控制能力的评价。得分越高说明大学生对于锻炼行为难易程度的知觉就越高,参与锻炼的自主性就越高。表5调查结果表明部分学生体育锻炼无充分的自主权,认为锻炼方法偏难,无科学性作为指导,也无锻炼计划,在锻炼中表现的比较迷茫。大二学生在“我不知道自己该怎样锻炼”这一条目上有27.72%选择符合,在 “事情一多起来,我就会忘记锻炼”这一条目上有26.54%选择符合,在“一疲劳我就很难在坚持锻炼”项目上有60%的人选择符合。大一学生“我不知道自己该怎样锻炼”这一条目上有26.25%选择符合,在“事情一多起来,我就会忘记锻炼”这一条目上有30.42%选择符合,在“一疲劳我就很难在坚持锻炼”条目上有29.17%的人选择符合。
这种情况表明一些学生虽然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自身体质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但他们锻炼意识和自主锻炼坚持性较弱。锻炼态度转化为锻炼意行为的能力和意志力有待于提高。大二学生有一半以上反映一有疲劳就很难坚持锻炼,在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校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指导要加强,要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表5两个年级行为控制感统计学比较
3.2.6 主观标准
主观标准是个体对周围环境所感受的压力的一种心理体验,在体育锻炼中是指自身参与体育锻炼是否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包括人的和社会的。表6调查结果显示大二学生中26.82%的学生受父母影响较大,29.55%的学生会采纳好友的意见决定是否进行锻炼。大一学生34.17%的学生受父母影响较大,35.41%的学生会采纳好友的意见决定是否进行锻炼,表明大学生周围的亲人、朋友对学生体育锻炼有一定影响。
表6两个年级主观标准统计学比较
经统计学检验,与大二学生相比,大一学生由于刚进入大学阶段,其体育锻炼行为更容易受到父母和好友的影响。
3.3 新时代大学体育在线教学对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有效干预措施
(1)加强组织和引导,创造良好的锻炼氛围
学校开展在线教学期间应加强对课余体育活动的引导工作,把课外阳光长跑纳入学生体育课考核中,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关注程度,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使体育锻炼成为人人享有、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社会活动。体育在线教学要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设计课程内容,目前内容多以体能类、徒手运动技术学习为主,对于球类等技术学习局限性大,需要进一步探索。
(2)体育教师加强对学生运动技能的传授
体育教师要提高在线教学能力,实现对云课堂的把控能力,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传授,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使每位学生至少掌握1-2种体育锻炼的方法,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水平,以至于终身受益。
4 结论与建议
4.1 两个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总体处于一般偏上水平,根据调查目前多数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养成一定的鍛炼习惯,然而近1/3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体育活动没有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2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都深刻地认识到身体健康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离开教育的体育是不牢固的。”我国体育和教育之间要实现体教融合,围绕体教融合的顶层设计、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需要结合大学生自身、社会、家庭及学校等方面的相互协作。
本文系北京林业大学教改项目“新冠肺炎防疫背景下我校学生体育价值观培育和锻炼态度促进因素研究”(BJFU
2020JY104)。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体育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