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 易欣 吴柳春
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 患者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次共抽取60例病例展开研究,研究时间为2020年5月~2021年12月,均以AMI确诊,采用随机法分为对比组(30例) 与分析组(30例) 。分析组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护理,对比组应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护理。研究结束后对比肌红蛋白(Mb)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D-二聚体(D-D) 指标变化、救治情况等数据,以评定效果。结果 研究结束后,两组对比Mb、CK-MB、D-D等水平数据,分析组优于对比组(P< 0.05) 。两组对比抢救时间、心电图时间、急诊室救治時间及分诊评估时间等救治情况数据,分析组优于对比组(P< 0.05)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 患者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抢救效果;影响
AMI是临床急危重症之一,发病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破裂引发血管堵塞,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功能降低 [1]。该病的特点是病情凶险、病情发展较快、高致死率等。治疗方法是在短时间内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这也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因此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十分重要。为了给患者留出更多的抢救时间,需在短时间内完成入院、转运、检查、急救等流程 [2]。传统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较为复杂,有序性较缺乏,不能缩短流程时间,可能会导致患者治疗时机延误,因此为提高AMI急救率,需对急救护理流程进行优化 [3]。本文则研究了AMI患者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抢救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总共抽取60例病例展开研究,研究时间为2020年5月~2021年12月,均以AMI确诊,采用随机法分为对比组(30例) 与分析组(30例) ,其中分析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7.34±8.67) 岁;对比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58.07±9.78) 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 > 0.05)。
纳入标准:(1)符合AMI临床诊断规定;(2) 症状发作至就诊时间在6 h内;(3)所有资料完整;(4) 急诊进行心肌标志物、心电图等检查;(5) 意识正常,无交流等障碍;(6)同意参与实验,并签署相关文件。
排除条件:(1)年龄超过80岁者;(2)伴有严重脑血管疾病;(3)肾、肝功能异常或凝血等功能障碍者;(4)中途身故或退出研究者;(5) 不同意参与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对比组
应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护理。
1.2.2 分析组
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护理,具体如下。
(1) 护理工作优化:以各科室骨干人员和急诊医学科护士长等成员组成优化小组,对急救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定期开展相关学习并进行考核。不定时进行急救模拟演练,梳理和熟悉急诊护理流程,提高所有人员的综合能力。对急诊医学科护士的排班进行优化,以技能、经验等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分组搭配排班,并对每个班组进行责任划分,强化责任制,确保及时高效完成急救工作。
(2) 院前急救及转运优化:接到急救电话后急诊人员迅速出诊,并在3 min内完成准备工作;出诊途中与家属保持沟通,了解和掌握患者基本情况,对患者体位等进行指导,确保急救人员赶到前耐心等待;到达现场后,立即给予患者基础急救措施,包括静脉通道建立、常规吸氧、扩张冠脉等,给患者应用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病情及心电图情况;结合掌握的患者情况判断病情,缩短后续检查时间;采取正确的方法转运患者,同时联系院内人员及时接应,开通绿色通道,提前准备仪器、药物等。
(3) 评估病情优化:当接到患者后第一时间开通绿色通道,有限安排诊疗,结合院外医师诊断情况快速判断患者情况,准备好心电检查仪器,配合医师检查,并将患者运送到急救室。
(4) 院内急救优化:以四定模式进行急救护理,即① 定位。每天由专班、专人检查AMI急救仪器、药品、物品等,对放置位置进行标记,并要求每位急救人员熟悉标志和放置位置,一旦受到紧急通知时能快速做出反应,及时启用相关物品。② 定时。患者一旦进入抢救室,立即进行常规吸氧,以3 min为限完成血氧、血压等检测,以5 min为限完成血液标本并检测患者心肌钙蛋白水平,及时告知接诊医师结果。③ 定人。在抢救患者时每个步骤由专人进行负责,如1名护士负责患者的氧气供应、气管插管、监测心电等基础工作;1名护士负责患者的药物供应,观察患者病情发展;1名护士准备心肺复苏、除颤等危机应对;④ 定期。当天急诊值班护士对当日数据进行上报,每周进行流程总结,并提出优化方案,每月进行科室护理质量分析及讨论典型案例,对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强化质量控制等。
(5) 术前准备优化:若患者需进行介入溶栓治疗,医护人员要详细填写护理交接单和急救记录,做好充分的评估及转运准备后实施院内安全转运,将患者安全护送入介入室治疗。
1.3 评价指标
研究结束后对比肌红蛋白(Mb)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D-二聚体(D-D) 指标变化、救治情况(包括抢救时间、心电图时间、急诊室救治时间及分诊评估时间) 等数据,以评定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 [n(%) ]表示,行χ?检验,计量资料用(x±s) 表示,行t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Mb、CK-MB、D-D
两组对比Mb、CK-MB、D-D等水平数据,分析组优于对比组(P < 0.05) ,见表1。
2.2 对比救治情况
两组对比抢救时间、心电图时间、急诊室救治时间及分诊评估时间等救治情况数据,分析组优于对比组(P < 0.05) ,见表2。
3 讨论
AMI的特点是死亡率高、发病突然、病情发展快,以呼吸困难、胸痛等为主要临床症状,是临床多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4~5]。研究表明,若患者发病后1 h血运重建治疗,死亡率可下降至1.2 %;若在6 h内实施介入治疗,能将死亡率降低至5 % [6]。因此在急救时,缩短急救时间、及时进行冠脉疏通、恢复心肌血供有利于改善患者急救结果和预后。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过程复杂,缺乏协作和有序性,可能导致急救时间延误,因此优化急救流程对改善AMI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护理是对传统急救流程进行分析梳理后提出的优化措施,进一步完善不足,从而建立完善的急救制度 [7~8]。较常规急救流程而言,其具有流程清晰、有序,医护通力协作,急救及时高效等优点 [9]。优化护理流程包括护理工作、院前急救及转运、评估病情、院内急救及术前准备等优化,不仅对人员责任、排班结构、人员综合素质等进行优化提高,还提高细节护理,强化了责任制,避免延误抢救时间,优化了协同工作,有利于提高抢救效率 [10]。本文结果中,两组对比Mb、CK-MB、D-D等心功能数据,分析组优于对比组(均 P < 0.05) 。表明应用优化护理流程后,能显著改善心功能,提高急救效率。两组对比抢救时间、心电图时间、急诊室救治时间及分诊评估时间等救治情况数据,分析组优于对比组(均 P < 0.05) 。表明优化护理流程后,能有效缩短分诊时间、急救时间等,提高急救成功率。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AMI) 患者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林晶,林秀群.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16):79-81.
[2]陈芝.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于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J]. 中外医疗,2021,40(13):123-125,129.
[3]刘姿含,许岗.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9):162.
[4]邓梅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7):48-50.
[5]容玉佩,刘侃,王欢,等.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1):108-109.
[6]张侠,钟宛儒,毕翠玲,等.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20):105-107.
[7]黄陆玲.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5):46,75.
[8]张佳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救治效果及抢救成功率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3):93,95.
[9]刘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8):129,134.
[10]孫侠逊.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5):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