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茹 李峰
摘 要: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立足于生本理念与人文思想的教育理论,强调学习者拥有多元性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探究兴趣、主体喜好、发展诉求等。因此,教师应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明确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采取开放性、生本性、趣味性以及多元性的教学方法去开发地理校本课程,以此促进地理校本课程的科学发展,为高中生提供人性化、趣味化以及多元化的认知资源。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新课程改革理念强化了教师群体的拓展意识与创新动机,因而教师开始将新理念与新方法应用于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中,力求促进地理校本课程的科学拓展与创新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格外关注多元智能理论在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实效价值与具体功能,开始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活动中,力求为高中生的知识学习、信息处理以及能力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辅助。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概念简介
多元智能理论来源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博士的《智能的结构》一书,这一理论认为学习者拥有多种多样、程度不一的认知智能与主体能力,能够在生命活力的支持下展示出强大的主观能动性与生命发展潜能。因此,多元智能理論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行动导航,科学指导教师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以此为高中生的地理学习、知识积累、信息处理以及能力训练提供强大的理论指导[1]。
二、多元智能视角下开发地理校本课程的重要性
首先,多元智能视角下开发地理校本课程能够为高中生提供人性化、定制化、趣味化以及多元化的认知资源,为高中生输送更多更好的地理知识与探究信息,助力高中生的快乐认知与全面发展[2]。因此,多元智能视角下开发地理校本课程能够投其所好地为高中生提供具有突出生本性、多元性以及设计性的认知资源。
其次,多元智能视角下开发地理校本课程能够促进地理教学的科学拓展与项目创新,也能够实现教学区域的有益延伸,推动地理教学走向提质增效以及项目拓展。因此,多元智能下开发地理校本课程能够推动地理教学走向校本化、主题化、模块化以及定制化,切实为高中生创造一个丰富多彩、趣味横生的成长环境。
最后,多元智能视角下开发地理校本课程能够帮助教师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在新课程标准以及新高考理念的双重指导下努力推动地理教学的拓展挖掘与科学转型。因此,多元智能下开发地理校本课程能够帮助教师积极践行科学育人观,借助教师智慧科学、高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提升高中生的主体素养。
三、多元智能支持下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
多元智能理论是科学推动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教师进行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指南,更是人性化、趣味化以及品质化教学资源的建构方法。
(一)提升校本课程开发的开放性
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师提升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适宜性与开放性,能够全方位地满足高中生的认知兴趣、个性需求、思维偏好以及发展需求,因而具有较高的适宜性、大众化以及吸引力。地理校本课程是为高中生量身定做的认知资源,必然要面向高中生的群体需求与集体兴趣,切实吸引高中生群体积极参与到地理校本课程的集体学习中,在自由讨论、畅所欲言中整合集体智慧与奇思妙想。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将教材内容有机融入“荒漠化”的“预防”与“治理”两大知识模块中,提升校本课程开发指向于新高考的实用性与高效性,还要开放建构理念,将高中生群体的奇思妙想进行全面汇总与科学处理,提升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群众支持与智力保障。高中生可以为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很多好方法。比如,举办“我与自然有约”青年人植树活动,鼓励青年人利用周末、节假日借助植树活动进行休闲娱乐与体育健身;为学校提供绿化活动基地,每年三月份开展植树活动,引导学生亲自动手、绿化自然、实现自我;建立“我与荒漠治理”信箱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关于荒漠治理的好想法说出来,集中起来。这样,高中生就可以在参与“荒漠化”的“预防”与“治理”中献计献策,自觉成为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活动中的积极分子,从而提升地理校本课程的适宜性。
(二)提升校本课程开发的生本性
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师提升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生本性与主体性,能够投其所好地为高中生群体量身定做具有较高人性化、指向性、适宜性的认知资源,切实提升高中生群体对地理校本课程的关注度以及参与度[3]。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服务对象是高中生群体,因而教师提升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生本性是推动地理校本课程走向定制化、品质化与高效化的必由之路,推动素质教育深化发展。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高中生已经具有较高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整理能力,因而教师不仅要让高中生全面参与到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活动中,还要立足高中生的认知兴趣、思维偏好、主体心理设计与完成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活动。比如,高中生乐于表现个人的聪明才智,因而教师可以提供充足的展示空间与交流机会,引导高中生将思想意识中的认知灵感说出来;再如,高中生具有较强的尊严意识与荣誉诉求,因而教师可以开展比赛教学,以此激发高中生的表现意识、竞争动机以及荣誉诉求,有效积累高中生的奇思妙想。这样,高中生就会说出个人对太阳能、潮汐能、核能、水能等能源资源的开发观点,并借助集体智慧达到一定质量的整合处理效果,为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积累信息资源。
(三)提升校本课程开发的趣味性
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师提升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趣味性与新奇性,能够有效激发高中生的参与意识、认知兴趣、探究动机与求知热情,切实将高中生的认知注意力牢牢固定在地理校本课程学习中。趣味元素是帮助高中生长期拥有学习激情的兴奋剂,能够推动高中生乐此不疲地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自觉表现,在高中生的快乐交流过程中实现互助成长,充分展示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探究“区域农业”具有较高的趣味性、开放性与自主性,因而非常适合高中生参与,让他们各抒己见、快乐交流。因此,教师可以按照高中生的主体兴趣进行分组讨论,有“常规农业小组”“特色农业小组”“立体农业小组”“科技农业小组”等,鼓励高中生按照个人的主观喜好与探究兴趣交流“农业发展信息”。这样,高中生不仅会表达个人观点,也会在倾听他人阐述中积极进行信息处理、知识积累与视野拓展,真正实现高中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助成长。因此,教师在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中要注意激发高中生的认知兴趣与表现意识,并设计具有较高趣味性的主题探讨活动,自然能夠集合高中生的聪明才智,有效夯实地理校本课程的群众基础,并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四)提升校本课程开发的多元性
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师提升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多元性与丰富性,高中生群体人员众多,认知兴趣与个性需求也不尽相同,因而需要地理校本课程走向丰富多彩、多元整合,能够为高中生提供多种多样的人文诱因[4]。这样,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就会切实提升教学资源的适宜性、兼容性、有效性,拉近高中生与教学资源之间的认知距离与思维跨度,弱化学习难度,提升高中生的探究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3第五章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对于高中生来说,“资源调配”是一个较熟悉的话题,因而教师不仅要让高中生积极参与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活动,还要为其提供丰富多彩的知识模块。如,“电力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淡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劳动力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农业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业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技术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等。这样,高中生的认知思维就会在教师多元化设计理念的点拨下进入发散思维、主题学习、定点研究中,因而能够涉猎并积累多个知识区域的高价值信息。因此,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内容繁杂的体系性工程,自然需要教师进行区域化、模块化、多元化的科学组建,为高中生的知识学习、信息处理以及素质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知识支持。
综上所述,多元智能理论是指导教师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以及科学育人观的行动指南,也是教师科学高效地完成教书育人、素质教育的思想导航,因而对于地理教学、校本课程开发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指导价值。因此,教师立足多元智能理论,努力提升校本课程开发的开放性、生本性、趣味性、多元性,切实促进校本课程开发,提质增效与创新发展,为高中生的视野拓展、知识学习、信息积累以及能力训练构建高品质、高收益的主体成长
环境。
参考文献:
[1]朱汉招,梅国红.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10):97-98.
[2]徐冰琳.高中地理校本选修课的设计与实践探究:以“舌尖上的地理”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1(4):88-90.
[3]耿建峰.新高考模式下农村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3):23-24.
[4]刘金燊.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安徽教育科研,2021(36):30-31.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策略与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262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