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有效教学的初中地理课前检测实践探讨

2022-05-30 20:00柳军军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有效教学

柳军军

[摘   要]文章分析了课前检测的一般形式、实施方法、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如何通过课前检测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效率、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 课前检测;初中地理;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10-0080-03

新课改实施以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众多一线教师、教育专家共同关注的重点。可以说,教学有效性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会选择采取课前提问的形式帮助学生复习旧知,同时引出新知,其实这就是最简单常见的课前检测。合适精准的课前检测,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一、课前检测的一般形式

根据呈现形式,课前检测可分为文本式检测、口头语言式检测等;根据主要目的,课前检测又可分为学生已学知识掌握程度检测(为教师课堂复习提供帮助)、学生已有经验检测(有利于调整课堂教学)、学生情绪状态检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和目的,采取不同的课前检测形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前检测的实施方法

课前检测可以采用文本测试、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竞赛、竞猜等方式,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实施的时间可以是课堂教学刚开始的几分钟,或者是课前的五分钟、上课前一天。检测后的相关评价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以便了解学情,为接下来的教学安排做好准备。

三、课前检测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一)基本原则

1.重视学生个体差异

不同的学生,由于其个人成长经历和生活背景存在差异,因此在情感体验、知识基础、生活经验等方面必然会有较大的不同。教师在进行课前检测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使课前检测适用于不同的学生。

2.形式灵活,方法多样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不同班级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课前检测方法,以保证课前检测的有效性。

3.寻找未知,暴露不足

对于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已经具备什么样的基础,哪里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最容易产生疑惑和犯错的地方在哪里……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往往就找到了该节课教学的重难点。课前检测应注重寻找和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据此设计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

(二)注意事项

课前检测本质上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因课前检测而影响课堂教学是得不偿失的。因此课前检测的内容一定要针对本节课教学来选择,且检测时间不能过长,控制在五分钟以内为宜。另外,课前检测要注意符合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年龄段特点和认知特征。再者,对于一些提前较多时间进行的课前检测,如提前一天、半天等,教师应重视对最终检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便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

四、课前检测的具体实施

(一)检测学生知识储备,确定教学起点

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以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往往不在于学生不知道什么,而在于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因此,有效教学应该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给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式。一些地理知识也许教师还没有教学,但是学生已经有所了解,如果教师仍然把学生当作“一张白纸”进行教学,势必会浪费课堂时间,影响课堂效率。课前检测是一种较为有效的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储备的途径,有助于教师确定教学起点,进行更合理的教学设计。

例如,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仪”一节第二课时中的“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这一知识点涉及平面直角坐标定位相关知识,本来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基础就参差不齐,再加上学生刚进入初中阶段正处于适应期,因此该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了解学生关于这一知识点具备了什么样的基础、从自己的生活或者之前的学习中已经获取了哪些经验,对于确定本节课的教学起点、教学难度等都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课前可以利用简单的小测试(如图1)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储备检测,以明确教学起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这样的课前检测,教师发现学生基本都知道如何通过数字组合来表示自己的座位在班级中的位置,这与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获得的定位相关经验有关。这样不仅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起点,而且在方法上联系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学习内容和方法上的铺垫,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了有效的准备。

(二)检测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寻找“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水平分为现有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有效教学的起点就应该是这个“最近发展区”。如何精准地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成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课前检测为教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对话式问题来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并据此设计课堂教学,安排难度和梯度。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农业”一节的教学前,教师可利用课前的对话式问题(如图2),了解这节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来设计“我国农业的分布”这一重点知识的教学难度和梯度。

当然,课前检测也可以通过课前口头提问的方式来进行,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其中。

(三)检测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

保证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十分重要,尤其是会考前最后的专题复习。

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究竟掌握得如何?还有什么突出问题?课前检测可以快速有效地帮助教师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查漏补缺或者开展下一步的复习。在进行了相关的专题复习以后,教师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问题,制作成题量少、题短而精炼的书面检测,以发现学生在知识掌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例如,复习“世界的气候”一节后,教师可以利用课前的小题检测(如图3),考查学生在复习后的知识掌握情况,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提供学情信息,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通过课前检测,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大陆东岸气候分布相关知识掌握得较好,但是对于大陆西岸气候分布相关知识掌握得不太好,容易出现混淆的情况,由此导致气候特征和植被特征相关问题的回答错误率较高。在接下来的复习中,教师就需要进一步讲解和复习有关大陆西岸气候的内容。

(四)通过课前竞赛问答及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课前检测是提振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之一。一般而言,可以采取课前竞赛问答、课前设置悬念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调整课堂情绪,提高学习效率。

1.课前竞赛问答

初中阶段的学生通常表现欲和好胜心较强,因此采用课前竞赛问答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都可以用来作为竞赛问答的内容。例如教学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地形”一节时,教师可以设计竞赛题(如图4),让学生比赛,看谁知道的中国的山脉多(说得出名称就算“知道”)、谁认识的中国的山脉多(能说出地图中相应山脉的名称才算“认识”)。这样的竞赛问答,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又具备一定的对抗性,有助于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感。教师通过这次竞赛发现,学生对于我国众多山脉还是有所了解的,但是对于各山脉的位置及识别就略有欠缺,这样就可以据此开展“我国的山脉”这一节的教学。

2.课前设置悬念

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出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趣味性难题,让学生感觉自己懂一点,但是又说不出“所以然”。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学情,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产生一种非解决这一问题不可的心理状态。例如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一节第一课时的教学,教师可分段播放视频“花瓣的旋转方向”,让学生猜一猜距离相近的三个地区,在水下漏后,原来漂浮在静止水面上的花瓣的旋转方向(顺时针、逆时针、不发生旋转),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实际教学中,对于花瓣的旋转方向,学生的讨论很激烈。在观看完视频得知答案后,很多学生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态,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其背后的原因。如此,这次课前设置悬念的目的就达到了。

本文对课前检测的研究,重点突出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前瞻性需求,同时也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技术手段和设备都有了较大的改进,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将课前检测与现代化的技术设备有机结合起来,是笔者今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方向。另外,在课前检测的过程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笔者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之一。

[   参   考   文   献   ]

[1]  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黄秀旺.课堂前测:有效教学设计的关键起点[N].江苏教育报,2018-06-15(3).

[3]  焦尔当.学习的本质[M].杭零,译.上海:華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  李成梅.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03(18):51.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有效教学
对初中地理教材中“活动”教学内容探析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