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号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分析

2022-05-30 15:37张鑫
理论观察 2022年5期
关键词:语言特点新闻标题微信公众号

张鑫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号;新闻标题;语言特点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05 — 0124 — 03

引言:

对于微信公众号新闻经营者来说,必须撰写好的标题,否则其所报道的新闻必然会直接湮没在海量的信息当中。新闻标题的质量是新媒体时代受众识别、衡量新闻价值的主要标准。微信公众号是继微博后各大新闻主体单位纷纷抢占的新阵地。新闻标题所用的语言手法要凸显紧贴时代脉搏,故事化叙述、降低阅读成本等特点。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创新语言、丰富语言,同时也不能脱离规范用语。

一、新闻标题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微信公众号已然成为各类新闻报道单位的主要阵地,也是当前影响力最为广泛的新媒体平台。新闻的本质是真实性、全面性、及时性,因此在新闻标题的运用和设置上必须把握一定的成熟性,以此来满足新闻的根本价值。而在互联网平台和各种移动终端的影响下,新闻标题不可避免地带有网络特征,如網络信息传输的自由性,当反应到微信公众号时,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

(一)标题过度情绪化

互联网时代,信息呈现碎片化、繁杂化的特点,受众在读取信息时,因为对某些领域的信息不了解,很容易受到片面化的引导,从而对未知事件产生情绪化认知,这不仅是因为在快阅读时代,读者的耐心越来越不足,也因为新闻编辑者以一种“哗众取宠”的心理,设置一些容易引发读者对立情绪的标题。有的公众号编辑经常使用感叹号来表达自己对涉及事件的情感态度。在句末语气的停顿上运用此标点符号,往往会比句号、逗号更容易抓住读者的第一感官,这也是大多数新闻编辑喜欢的表达方式,使得故事的叙述不会那么简单客观,在情感的抒发上更加强烈,更能体现主观意识,并对读者产生影响。感叹号使用频率的增加,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可以较好地吸引读者,提高对新闻的关注度,从而扩大信息的传播面。然而,感叹号的情绪化表达并不适用于每一条新闻内容,有的应当使用陈述语气的,特别是重点新闻内容,要尽量减少编辑者的主观参与性,过度使用这类语气助词,会降低新闻标题的客观性。

(二)超出语言规范

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直观反映和简短概括。微信公众号的新闻标题,本身是在网络媒体进行传播的,因此结构形式会更加灵活,但灵活的用语并不意味着就要脱离语法规则。标题既是语言的一种表达,也是语言的一种概括,因此应当充分发挥在语言系统中的作用。发布新闻的媒体是主流媒体,往往是事件最直接的发声代表。虽然在新闻报道和语法结构上使用了诸如省略、倒装等表现手法,但也不能忽视常规的主谓句、非主谓句的表达形式。纵观大多数的微信公众号新闻标题,大多以主谓句为主,以主语+谓语的形式来呈现文章的主要内容,但也有部分不遵循语法规范的标题案例。如下所示:

1.【荐读】00后男孩辞去学籍,只为照顾年幼弟弟。

2.【荐读】一司机将乘客带到偏远小路灌醉!民警赶到后给了一个大大的拥抱。

例1.中句子“辞去”与“学籍”并不搭配,辞去应该是针对职务,而非学籍,正确应该是“退学”。例2.中句子缺少主语,此句本意是表达民警以拥抱来安慰受惊者,而本句主语缺失,谁给了他一个拥抱?民警的到来属于完整的句子,这就导致后半句缺少主语。还有很多类似不符合汉语用语规范的句型,由此可以看出,文章标题的主要问题便体现在主题表达不明确、主语缺失、动宾搭配不当、网络用语不准确等方面。

二、微信公众号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

(一)词汇语句

词汇是语言用词的综合,文章标题从古代便有体现,如器物、字画上的题记文字、名人著作等。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新闻领域也逐渐引入了以标题统领全文的概念。我国从唐代以来就产生了报纸,用于记录、传播一些事件。最开始并未通过标题来进行概括说明,直至16世纪中叶京报的诞生,标题才得到了正式发展。如今,标题已经发展成为文章重要内容的提炼,代表了一篇文章的精髓。微信作为当代新兴且被大众所喜爱的信息传播平台,优质标题能够吸引受众人群。新闻类标题的语言表现,多是以传播信息为主要目的,尤其是国内外关于社会、政治、经济等事件的报道。微信公众号是编辑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平台,与纸质媒体不同,它打破了以往编辑“唱独角戏”的格局。对于纸质媒介来说,如果编辑没有全面了解受众的基本信息,那么就很难提高推送文章的阅读量。而微信公众号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衍生的,它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资料分析受众的性别、年龄、喜好等,并反馈给后台,编辑可根据这些条件设置标题。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部分包括网络词汇、新词语、方言、外来词汇等。

微信公众号中所运用的网络词汇日新月异,在推送内容时也要考虑到读者生活的贴近度、可读性等要素,以此来赋予新闻高度的生活化和社交性功能。如目前运用非常广泛的“点赞”功能,用户喜欢用这个方式来表达自己喜欢的内容。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也提到:“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这类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网络词语在新闻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又比如“心塞”也是近年来新兴起来的网络词汇,表示内心藏事,堵得慌,又无法言说。网络流行词汇让公众号新闻逐步朝着读者靠近,更加贴近生活。

语言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发生变体,如社会变体、地域变体等。前者是基于地域分布的不平衡性,即地域方言;后者是同个区域内的共通语言。我国推行普通话,对人际交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实现了不同省份、不同民族的有效沟通。推广普通话克服了地域方言的隔阂,是除方言之外,更为规范、有用的语言工具。但推行普通话并非意味着要消灭地域方言,它会随着地域文化的留存而长期存在。如“蓝瘦香菇”—广西方言,“扎心”—东北方言,这些词汇的爆红,让各地的新词汇层出不穷。

(二)语句使用

引用语句、固定结构是公众号新闻文章标题较为常见的两种形式。引用语句是指直接引用原语句,包括与时事相关的应用、当事人的相关语句等。

與时事相关。新闻的本质决定了编辑要实时跟踪、全方位报道,既要创造热点,也可超热特定词语。如国家重要会议和领导人发言,这些均可作为标题语句引用内容。微信公众号的展示篇幅有限,因此在报道时要侧重凸显重点,以讲话者的核心语句作为标题来传播,可以让读者在第一时间抓住核心。微信阅读具有碎片化的特性,因此文章推送也以短篇、评论为主,文章标题一定要有针对性,尽量压缩内容,将价值用在新闻最核心、最根本的地方。

与当事人相关。直接引用新闻当事人的言论,如网民、一般群众等。1.固定搭配结构。这类标题的形式固定,包括成语、谚语、缩略词等,这些语句有整体化、定型化的特征。古代文人喜以诗歌来抒发情感、描写景物、论述道理,这种语言表达形式是对主体内心、思想、情感的意象化、韵律化,具有精美押韵的特征,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2.缩略固定法。把已有的词汇加以缩略,以更简便的含义表达复杂的内涵,凸显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三)修辞手法

新闻标题常用修辞手法如比喻、警策、设问、借代、对偶等,其中以比喻应用最为广泛。比喻可以将抽象道理转化为具体事例,让平淡语言生动形象,化晦涩拗口为浅显易懂,充分调动大众的联想,保证大众与编辑对于信息理解的一致性,增强受众黏性。警策是指精警、警句,以精炼、巧妙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含义,发挥着较强的教育功能。设问也叫正问,可以利用“明知故问”“无疑而问”的方式来引导舆论导向,可强调对问题的态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点击标题,引导读者结合经验思考答案。标题中的疑问可以抓住大众的好奇心,引起注意。

三、新闻标题的选取以及编撰方法

通过对多个公众号媒体新闻标题编撰案例进行分析,发现以词汇、语法、人际功能等角度出现的问题最多,针对这些内容提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建议广大编辑者根据此内容来呈现新闻内容,以期达到更好地信息传播目的。

(一)提高新闻传播力

对于新闻的主流媒体来说,是事件的官方报道者和发言人,理应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尽最大的努力扩大传输范围。而新闻标题要直观地将信息传递给读者,告诉他们最近国际上、国家内部和社会上发生了哪些事情。新闻报道的往往都关乎着民生大事,特别是像《人民日报》这类官方媒体来说,更应占据更强的传播地位。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不能脱离真实性,而是要将国家政策方针的变化、领导人的发言、人大代表会议的召开等,使用高量值的词汇来进行话语角色定位。但这些词汇并不意味着微信公众号这一主体的社会地位高于读者,这与信息传递由高位向低位转换的特点有所差异。高量值的词汇运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仅针对政治类、敏感类的新闻内容。新闻标题在编撰上,还是应当以中、低量值词汇或中性不体现情态的词汇为主,从而表达出媒体与读者处于平等地位的语言交际。或者在新闻的传播中,不运用凸显人际功能的情态词,以此来达到模糊传播者与接收者社会地位的目的。当然,低量值的词汇数量也不能过多,以免降低新闻内容的真实性,过低判断新闻内容的重要性、官方性,这不利于新闻的传播。对于非新闻类文章的标题,传输上不具官方性质,仅是一种“生活小贴士”,与大众的实际生活更加贴近,因此内容表述上无需体现绝对性、真实性,在编撰此类文章标题时,就可避免一些过多的高量值词汇。

(二)语气表达的客观性

前文提到过多使用感叹句不利于新闻权威性的表达,因此对于新闻标题特别是重点新闻、社会真实事件,要多使用直接陈述的表达方式,以此来说明新闻事实。新闻产生的初期阶段,主要是通过报纸这类纸媒体进行传输,在大众的心中,报纸的地位比新媒体更加稳固,它的真实性、客观性是高于新媒体的,是对社会新闻的客观陈述和说明。对于新闻标题来说,最关键的便是用语要客观、准确。编撰新闻时,不能用任何形式的夸张评论进行表达,也不能因为编辑者个人的喜好、情感而改变文章内容的本质,干扰读者的判断。在现实中,编辑在编撰标题时,不可避免地会因为自身的主观意识而突出焦点。如感叹句表达的是对涉及事件的一种感叹,这便体现了一定的主观性。编辑在编撰标题时,要尽量保证新闻的客观性,多使用陈述语句,对重要事件进行简单的陈述即可,在观众心中留下“字越少,事越大”的印象,力求展示事件原来的面貌。对于非新闻类文章或其他文章的标题,就可以使用主观特征更为明显的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形式,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提高标题的文学性

新闻标题往往可以直接引导大众对于内容的关注角度和看法,编撰标题时也要考虑融合文学性。微信公众号是以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为载体,新闻内容和用语习惯应当符合大众的认知需求。此外,语言形式方面对热点的引导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官方媒体,要承担好信息全方位传播的职责,通过标题的直观呈现,对社会公众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并主动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从古至今流传了大量的古诗词和文言词汇,将这些大众接受度和普及度较高的词汇运用到文章中,既能丰富文章内涵,体现编辑者的文化素养,还能扩大文化知识的宣传面,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如中国传统节日、节气等,在发布短篇文章时,便可以引入当时节气的诗词歌赋,并附上生动形象的漫画或手绘图,在传播生活知识的同时兼有文化知识传播的功能。古汉词语中可用于文章标题的如“亦、之、乎、倘”等,可增加标题的文学性,发挥着良好的导向作用。

结论

在信息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化的今天,新媒体在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微信公众号作为新媒体平台的新兴之秀,具有社交性、便捷性、直达性等优势,新闻编辑者要抓住当今大众喜爱“读题”的习惯,采取有针对性的语言形式和修辞手法帮助读者进行信息引导,让读者在第一时间获取新闻纲要。

〔参 考 文 献〕

[1]王翠荣.纸媒微信平台新闻标题的创新实践及存在的问题探析[J].写作(上旬刊),2015(11).

[2]李仕生.修辞手法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J].文化与传播,2020(05).

[3]朱立兵.新媒体背景下新闻标题的提升策略[J].传播力研究,2020(06).

[4]何彬,郭新峰.论媒体类公众号新闻标题的表达艺术[J].报林,2019(06).

[5]潘慧.新媒体时代新闻标题如何吸引受众的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9(24).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语言特点新闻标题微信公众号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微信公众号在高校“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应用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个人微信公众账号运营优化方案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
高中历史教学的语言特点浅析
法律英语在司法应用中的语言特点
浅谈新闻标题的装扮技巧
《天上的街市》的语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