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2022-05-30 13:52陈一立
高考·中 2022年5期
关键词:策略分析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陈一立

摘 要:在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的学习难度有所增加,受到核心素养观念的影响,教学目标以体系的形式呈现。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地理学习的相关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核心素养,以学习思维方式为主线,通过实践的输出,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为此,教师需要分析地理教学现状,寻找教学突破口,据此选择适合高中地理教学的教学策略。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就能够适应教师的教学需求,以及学生的主动学习参与需求。本文以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为切入点,对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基础教育阶段开始研究学科教学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从学生的认知过程,以及认知对行为的影响过程进行分析,了解到每个学科的学习首先能够提升学生某领域的知识,其次,在构建起知识结构之后,学科思维会逐渐形成,最后,学生的学科思维,以及具体的知识,会影响其行为方式及行为的目的。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各学科教学中要关注教学对思维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实践频率,配合核心素养培养需求,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素质教育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点,素质教育强调的不只是分数的体现,更是学科素养的整体水平。现如今,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教育的重要观念,需要在了解各类地理知识、人地关系的基础上,确定人地协调观念。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进行地理实践的层面来说,人地协调观有助于学生深度理解地理知识,认识人地关系,这种观念对确立地理实践的目标,规划实践过程,以及参与实践,都会形成积极影响[1]。

(二)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要求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地理,了解各类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性,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地理认知系统。可以说借助综合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全面认识,也有助于学生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在高中地理的各类考核题目中,综合思维极为重要,会影响到学生的思考方向,以及思考速度。教师需要认识到,在地理的学习中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构建起综合思维,然而思维的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最终会影响学生的地理学习,以及知识应用水平。

(三)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的培养,需要借助基础的地理学知识并结合区域案例系统性分析区域中的地理状况,在观察或者对比中认识到区域的特点,达成对区域的深度认识。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相对人地协调,以及综合思维,具有更高的难度,不仅要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还要能够联系现实应用地理知识,因此区域认知对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也会产生影响。可以说,区域认知是联系学生认识与实践的有效桥梁,有助于促进二者同时进步[2]。

(四)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实践能力需要通过实践行为来完成,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中包含人文地理,以及自然地理的内容。从人文地理的角度进行实践,主要包括各类社会调查;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的行为与各类地理要素的联系,如城市化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来说,地理实践的方式包括各类户外的实践性田野调查、地理试验等。相对而言,高中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实践能力都较为有限,户外考察与实验内容都较为基础,在多数情况下需要教师的辅助引导。

二、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内涵与优势

(一)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随着教育的改革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了新的教学理念的实践,尤其是在有限的教学空间里,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与固定局限的教学空间之间存在着矛盾。地理学科由于其知识的琐碎和广泛性,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教学,帮助学生加强记忆进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在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创新模式中,地理学习与学生之间借助生活实际可以形成有效连接,可以说生活中学生的见闻、经历,都将会对知识的认识、实践行为产生帮助。相对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生活状况有所了解,并且对生活信息与地理知识的联系进行有效的分析,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应用生活。包括构建出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应用生活化问题、进行生活化实践等,形式较为多样化,能够适应于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3]。

(二)地理生活化教学的优势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的方向逐渐向生活化靠拢。高中地理在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积极融入生活化元素,逐步探索适合高中地理课本内容的教学模式。经过实践证明,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生活化教学能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所围绕的生活,是以学生感受、体验为主的生活,可以说教师在了解学生生活的过程中,也会对学生形成更为具体的了解,有助于教师选择正确的教学引导策略。生活化教学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习难度,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另一方面,生活化教学能够降低地理学习的难度,增加学生兴趣。高中地理涵盖的范围较广,需要学生完成大量的知识记忆、理解,以及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案例对精简浓缩的知识点进行剖析讲解。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学习难度,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还能激起学生对身边自然与社会地理文化的兴趣,从生活化的角度学习地理学科知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生活实际,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将会更为具体,有助于理解与应用,同时学生的一些生活困惑也会在学习中得到解决,学习目的与学生自我关注目的重合,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科学合理地把握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入生活实例,有效地展开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进行生活化教学,教师需要明确地理核心素养不同内容之间存在的递进性联系,观念与思维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在对事物产生了一定认识之后,才能够展开相应的实践。因此,人地协调观与综合思维有着基础性质,区域认知与地理实践能力有着提升性质。然而,在特定的条件下,递进关系也会发生转化,核心素养之间也有着循環性的关系[4]。

(一)观察、认识学生生活,整合生活化教学资源

生活化教学资源包括两个部分内容,分别是学生的生活实际状况,以及与地理相关的生活知识。地理学科中有很多知识点较为复杂抽象,学生理解过程中会遇到困难,但地理本身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要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学科知识,让他们知道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地理知识紧密相连。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结合生活实践,将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合理地融入地理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认识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地理学科生活化的意义。

首先,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教师需要确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学生生活为中心展开地理观察。如,学生参与各类旅游活动状况、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兴趣、生活中与地理的相关活动,如世界杯,都可以作为生活化教学的应用资源。其次,在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之后,教师需要以地理课本为基础,对应课本知识内容,对应出可以应用的生活化教学资源。例如:在情境中设置悬念,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讨。最后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如果存在学生中有人生活在提及地区的情况,还可以让他们分享一下处于实际生活中他们对当地发展的所见所感。解释学生在旅游中观察到的各种自然地理现象,以及其他社会状况,有助于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创设生活化场景,优化学生的观念与思维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地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也在不断进步。为了更好地渗透地理核心素养教育,教师应当积极融入生活化教学手段,把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将学生当作地理学科的研究者与探索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精心为学生创设一些具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或问题,促进地理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联系,达到活跃课堂氛围的效果。在生活化场景的帮助下,地理知识将会拥有一个稳定的落点,例如:在城市化知识的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本地区城市的发展经验,将教学思考的场景建立在学生的生活体验之上。如,要求学生思考区域中商业中心的发展状况,结合曾经的商业中心与当前的商业中心进行对比,了解城市化的特点。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各个区域的发展水平逐渐提升,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情况下,为了能够满足区域中人口生活、休闲、购物的需求,商业中心的影响力逐渐分散,在各个人口集中的区域都会形成相应规模的商业区。通过这种生活情境,学生能够了解到城市化发展对城市中各类产业、城市功能产生的影响,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了解到城市化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在这样的实践中,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与形式,大大優化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习的效能。

(三)结合学生生活兴趣,培养核心素养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上对自我的重视程度较高,为了表现出自我的个性,学生根据自我意愿培养多种类型的生活兴趣爱好。教师需要借助学生的生活兴趣,选择可对应的教学内容,以及单个或者综合的核心素养目标,结合现实生活中案例去进行教学引导,以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乡村与城镇”相关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我的观感,说明自己倾向选择的生活环境,并且应用地理知识说明自己的选择理由。生活环境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既包括学生每天所接触到的具体环境,也包括区域中的人文环境状况。在特定的区域中,人的观念、行为模式,都会受到环境状况的影响,较为明显的体现是饮食习惯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具体选择理由作为问题落点,对理想的生活环境进行综合性分析[5]。

(四)设计地理实验,促进学生手脑联动

高中地理教学中,包含许多自然地理的内容,这部分内容能够适应于地理实验的开展需求。例如:在学习“水循环”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模拟水循环环境的实验,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直接实验或者展开设计性实验。在设计性的实验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或者实验演示的方式,对基础的水循环实验进行展示,要求学生模仿教师实验的方式,更换实验器材、调整实验顺序等,实现相对自主的实验设计与实验。在学生能力水平较高,或者实验内容较为简单的情况下,也可以由学生直接进行实验的设计,向教师展示地理实验,教师给予评价与指导即可。另外,动手制作各类地理模型,能够符合动手实践的要求,也选择这种形式进行模型构建实验。

(五)引导学生参与地理社会实践

高中学生在年龄上已经成年或者接近于成年,有着相对较为独立的行为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地理实践的方案框架或者方向选择,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主地理社会实践。

例如:在各地区中由于车辆的增加、人口的集中,都出现了城市交通问题。一些学生深受其苦,在早高峰阶段上学用时较多。教师可以要求相同或者相近路线的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对该路线的交通状况,以及周边区域的地理状况进行分析,说明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可以应用问卷调查、访问相关部门、拍摄视频进行车流量统计等方式,获得基础的数据信息,并结合课本中所学习的地理知识,说明优化解决的方案。教师可以对学生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审查,在方案合理的情况下,可与相关部门沟通提出调整方案。这种行为能够对交通状况的改善产生实质性的促进作用,也能够增强学生参与社会的意识[6]。

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参与地理社会实践,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方式,深度感受地理学科学习的重要性,有助于端正学习态度,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

结束语

在当前的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得到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明显有所提升。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对核心素养,以及其他新课改理念给予重视,积极转变自我教育角色,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状况,以及兴趣需求,促进学生生活与地理学习的融合,促进学生观念、思维的优化、认识与实践水平的提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创新教学理念和授课方式,比如采取情境教学模式、演讲式教学等类似生活化的教学。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投入足够的关注与重视,与此同时也应当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而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促进地理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升。同时,教师还需要持续关注学生的变化,及时做出适应生活化教学的调整。

参考文献

[1]杨光辉.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9):104.

[2]梅昊斌.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8(12):36.

[3]黄桂红.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文学少年,2019(11):1.

[4]李红君.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18(45):210-211.

[5]吕叶萍.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学版),2018(12):15.

[6]张群超.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J].读天下(综合),2020(7):224.

猜你喜欢
策略分析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