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育人的“乐活”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2-05-30 10:48武丽虹邱慧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学科育人学科素养课堂

武丽虹 邱慧

【摘 要】  “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科教学改进应积极探索,让学生在数学活动的“乐境”中享受生命“活性”的“乐活”数学课堂,从而将数学“学科样态”转化为“育人样态”.“乐活”课堂是学科育人的实践途径,学科育人是“乐活”课堂的价值追求.其中,乐思寻疑初显学科育人的认知价值、乐探解疑凸显学科育人的发展价值、乐辨质疑标显学科育人的思想价值、乐构活疑彰显学科育人的生命价值.“乐活”课堂助力提升学科关键能力、给力培养必备思维品格、添力铸就正确价值观念.

【关键词】  学科育人;“乐活”课堂;学科素养

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贯穿于数学教学.“双减”政策背景下,数学教师如何在做好课堂减负的减法同时做好提质增效的加法?如何使教学从“知识本位”走向课堂育人的高地?如何用数学的方式滋养学生助推生命成长?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积极探索让学生在数学活动的“乐境”中享受着生命“活性”的“乐活”数学课堂,从而将数学“学科样态”转化为“育人样态”,实现习育、化育和教育这三大育人主线的融通,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1  “乐活”课堂与学科育人的价值关联

1.1 “乐活”课堂内涵

“乐活”(LOHAS)是由美国社会学者保罗·雷1998年首次提出,是“健康、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乐其所“教”,引领学生乐其所“学”并“乐”在其中.“乐活”课堂是以激活经验为手段助推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在乐思中寻疑;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出问题——在乐探中解疑;以思维为核心引领学生多向审辨分析问题——在乐辨中质疑;以素养为旨归促进知识迁移再构促进问题解决——在乐构中活疑.其学习流程如图1所示.

1.2 学科育人与“乐活”课堂的关系

1.2.1 “乐活”课堂是学科育人的实践途径

学科育人的主阵地在课堂.只有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方可助推学生的长远发展,“乐活”课堂重视学生的愉悦感,强化学生的责任感.“乐活”课堂关注“四基”,助力学生实现基础学力的发展;指向“四能”,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综合提升;培养“三会”,健全人格铸就品格.为了架构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学习路径,积极探索从“乐”出发的“乐思—乐探—乐辨—乐构”的学习历程,从而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并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学生于思中寻疑、探中解疑、辨中质疑、构中活疑,实现从数学自觉走向数学自为的演变过程,进而将知识盘活、方法用活、思想激活、经验化活、思维灵活、生命鲜活.

1.2.2 学科育人是“乐活”课堂的价值追求

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理性思维,以及培养创造能力是数学的育人追求.“尋疑—解疑—质疑—活疑”的课堂为学生营造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场域.只有创设让学习者具身体验、情感交融的课堂,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亲切感、促进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生长和建构、发展学生思维品质,让他们自觉体悟数学的学科思想和文化内涵.

2  基于学科育人的初中数学“乐活”课堂实践

当前教学中存在应试为上而导致教育价值缺失的现象,无法达到学科育人的高度.现以苏科版数学八下“11.1反比例函数”为例,思考基于学科育人的“乐活”课堂教学改进实践.

2.1 乐思寻疑,初显学科育人的认知价值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唯有“疑”方可促成学生思考和探索.课堂要精心设计与知识关联、与内容匹配的问题情境,给学生营造数学情感的发射场和新知发生的体验场,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思考热情,让学生自觉生疑并自主寻疑.学生形成对知识的初步感知并思考发现问题,这是本节课学科育人的逻辑起点.学生在赏析《朗读者》节目的同时随董卿声情并茂的《背影》朗读中渐入课堂,并思考如下问题:

《背影》一文共1320个字,董卿读书的正常语速是每分钟240个字,设董卿读书时间是 t 分钟.

问题1:(1)设读了 m 个字,则 m = ;(2)设剩下 n 个字,则 n = .

问题2:若以不同的速度 v 读完全文,所对应的时间为 t ,试着完成下面表格并用关系式来表达:

v (字/分钟) 165 200 220 240 264 …

t (分钟)    5.5  …

问题3:以上这三个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设计意图  情境是否有效关键是看能否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简明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设置有正确价值导向且符合学生思维认知的真实问题情境.此处通过将熟悉的人和文以丰富的触及学生多种感官的声频和视频呈现,调动学生丰富情感的同时自然过渡到函数知识的相关思考,也提高了学生数学抽象、符号意识以及数学表达技能,为学生德性素养的培养和精神品格的发展提供了情境场域.

2.2 乐探解疑,凸显学科育人的发展价值

为防止学生思维的“滑过”现象,教师要设计引导学生由直觉思维趋于理性思考的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对习得知识的唤醒的同时,架构起利用已有经验解决未知问题的通道,以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正迁移[1].为此,笔者设计以下五个系列探究活动.

活动一  请同学阅读关于《朱自清散文全集》的三个报道:

(1)某银行为支持某出版社出版《朱自清散文全集》提供了200万元的无息贷款;

(2)出版社的小明负责把《朱自清散文全集》一篇6 400字的章节内容录入电脑;

(3)出版社计划销售《朱自清散文全集》5 000册.

活动二  试着用函数表达式表示报道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1)出版社的平均年还款额 y(万元)随还款年限x(年)的变化而变化;

(2)完成录入的时间t(分)随录入文字的速度v(字/分)变化而变化;

(3)完成该读物销售的天数y(天)随日销售量x (册)的变化而变化.

活动三  你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和同学作交流.

设计意图  将课本的例题材料整理成系列报道并让同学阅读,充分调动学生更多的感官系统,凸显本节课蕴含的阅读主题.在此基础上由学生描述函数关系并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视角分析生活中的数量关系,感悟蕴藏在实际问题中的“对应”、“变与不变”以及“函数”的数学思想,构建起函数通性的研习路径,形成数学建模技能,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和研究问题的思维习惯,从而积淀根植于心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文化自觉.

活动四  由学生归纳得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共性特征,试着给函数命名,从而得出课题.

活动五  回顾小学所学习的反比例关系的内容,学生解释为何命名为反比例函数,并结合一次函数的学习经验试着描述反比例函数定义,归纳后齐读并品味定义.

设计意图  通过“真活动”引导学生乐探“真问题”,其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经历讨论归纳—尝试命名—追根溯源—描述定义—品读定义的过程,更是凭借活动充分展示了知识自然生成及相互关联,激发学生持续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激情,让学习真发生、学生真发展,实现数学学科育人的真正转型.

2.3 乐辨质疑,标显学科育人的思想价值

教育的价值不是体现在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上,而是体现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思想领悟上.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思辨性、开放性问题,以多方位的沟通和展示彰显数学学习的本来样式,从而让学生于“思”中入境、“辨”中明理,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内涵深刻领悟并“乐享其中”,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激励学生生命生长、活力绽放的精神殿堂.为此,设计了以下四个思辨性活动:

活动一  辨别下列函数关系式中,哪些表示 y是x的反比例函数?

(1)xy=6;(2)y= 4+m x ;(3)y=2x;(4)y=- 1[]2x[SX)];

(5)y= 6[]x+1 -2;(6)y= m-1[]2x+m ;(7)y=6x-1;(8)y=(m+1)xm2-2.

活动二  对于以上y不是x 的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你能提出怎样的问题?

活动三  请写出3至4个反比例函数关系式,同伴之间相互交流.

活动四  我说你辨(从刚刚写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中选择一个,你试着设置某种情境进行描述,让小组同学来说出你的函数关系式).

设计意图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建立以问题串为丰富载体的思辨型课堂.通过让学生自主理解、自主领悟、自主表达,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知体系中找出更适合的、更有深度的表达方式来质疑和审辨,让他们从简单模仿到主动创造并迁移应用,用不同的策略完善了对概念体系的深刻理解、思辨和创新,实现了数学学习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提升了批判性思维和思考型学力[2],从而让思考可见,让思维可听,让数学育人无痕渗透、细水长流.

2.4 乐构活疑,彰显学科育人的生命价值

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来自何处”,更应指向“去向何方”.因此,课堂教学不应仅仅在解疑和质疑之后止步不前,而应对“疑”加以活化,由“疑”生“疑”,引导学生自觉形成对数学内容独特的逻辑理解以及对知识的再构和远迁移应用,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造的欲望,最终形成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既是学科育人的重要途径,又是学科育人的价值旨归.为此,设计如下内容:

(1)提炼反思:你能和同伴分享自己对反比例函数学习路径的理解吗?为什么这样的路径能帮我们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

(2)共情品读:朗读课本首页“致同学”部分:從小学数学中的“反比例关系”到“反比例函数”,将使你对这类数量的变化关系认识得更加深刻,并学会用反比例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此,教师提出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上课当天是4月20日),呼吁同学们养成读书习惯,用读书点亮思维,用读书点亮人生.

(3)阅读分享:课后收集有关反比例函数的文化资料,小组内同学阅读分享.

设计意图  学生厘清知识脉络,反思自己对知识学习路径的理解,并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以及所积累的基本活动经验作总结和分享,这种有逻辑、有价值的数学思考促进知识深度建构.课堂末尾,学生在阅读中再次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本质,课后阅读的设计,目的是以数学文化来滋养学生,并以此揭示本节课是以“世界读书日”为背景的一个特别阅读主题.这不仅与课堂开始创设的“朗读者”的情境一线串通,而且抓住时间节点激励学生养成读书习惯,使学生与课堂共情区鸣,体现了数学课堂终结追求的归纳性、思辨性、延伸性、人文性和生命的永恒性.另外,阅读延伸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双减”背景下作业新的评价功能,作业不仅具有基本知识的测评功能,更要具有引导学生的学习设计,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过程的全新评价.  3  基于学科育人的“乐活”课堂实践思考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数学素养是每一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勇于探究等科学精神和促进人的智力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课堂应从关注学生学什么,转变到关注如何学习和何以学会学习,从而让数学课堂回归育人本位.

3.1 “乐活”课堂助力提升学科关键能力

“乐活”课堂是从“乐”出发的课堂.教师应用心设计、抓住生成、适切延伸、提供有价值的活动资源,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让抽象的数学知识有意思、让内隐的数学思想有意义.“乐活”课堂的教学不是知识的直接传输,而是在现实情境或数学情境中以基本知识为载体、以基本思想为指引、以基本活动为途径、以理性思维为旨趣、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特质,使学生用数学的语言系统和逻辑系统高站位地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最终形成数学抽象、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等学科关键能力(如图2),实现数学高效的育人价值.

3.2 “乐活”课堂给力培养必备思维品格

“乐活”课堂是学生寻疑解疑的思维发散场,是质疑活疑的智慧引力场.“乐活”课堂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经验中学习,让学生能够抽象地思考和形成准确的数学表达能力;并利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逐渐建立起独特的理性思维策略,建立判断与选择的自觉意识,真正体现知识对人的必备品格的发展价值并形成基本的数学素养.学生经历“乐思—乐探—乐辨—乐构”的过程,是数学知识创生和发展的过程,是主动探究与意志努力相互促进的数学学习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批判质疑的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从而促进科学精神素养的培育;有利于培养学生乐学善学、勤于反思的优良学习品格和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信息意识,从而促进学会学习素养的培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和技术运用水平,从而促进实践创新素养的培育[3].

3.3 “乐活”课堂添力铸就正确价值观念

“乐活”课堂是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课堂始终为学生创设了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数学情境,“寻疑—解疑—质疑—活疑”让学生充分体悟到数学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的旨诣.知识路径的探究和结构化的教学,让知识从独立走向融合,让思维从自主走向自为,是思维点燃和传递的过程,是在思辨中悦纳成长的过程,是数学知识与方法、思想与素养集聚发力的过程,是学生领略数学的科学价值以及人文价值的过程.疑是一道光,“乐活”课堂营造知识发生和发展的氛围,引导学生循光远行,让学生在知识的具象化、过程化和动态化中领悟数学的鲜活成长,从而示学生以思维之道,滋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情感,以此助力学生在数学知识和思维的生长中得到心灵的滋养和德性的升华.

4  结束语

叶澜教授说:“有文化意义的课堂,一定是充满生命激情、生命动感的课堂.课堂要凸現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赋予课堂教学以生命的意义,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4]“乐活”课堂,给学生打开一扇窗,让学生在数学的世界里快乐徜徉、自由呼吸、活力满满,不断获得数学的生长力量!我们要与时俱进,强化价值引领,凸显育人导向,以高阶多维的“乐活”课堂建构育人场域,从而使学科素养真正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 武丽虹.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困境及改进[J].教学与管理,2021(07):49-51.

[2] 武丽虹.深度教学:初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改进——以七上“6.2角”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J].中学数学月刊,2022,(01):32-34.

[3] 董林伟,石树伟.数学实验工具:助力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应然选择[J].数学通报,2018,57(11):1-4.

[4] 严必友.挖掘数学文化践行学科育人[J].数学通报,2019,58(11):19-22.

猜你喜欢
学科育人学科素养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关于协同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学科育人的思考
以审美的方式教学历史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教学
小学数学学科育人探微
论小学语文结构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