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勤 李芳芳
[摘 要]提问能力是学生要具备的基本素养,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则需要有创新思维,这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给学生营造提问的环境,让学生有问题可问,是教育工作者要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提问;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17-0073-03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是打开未知世界的金钥匙,而当下的课堂多是由教师讲授,缺少学生的提问,学生长期在数学“规定”之下学习,很少会去思考“为什么”,自然也就不会提问了。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主动提问,积极思考问题,进而走向深度学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呢?
1.鼓励学生提问
提问是学生认识世界的方式。在幼儿时期,他们总有问不完的问题,令人尴尬的是,进入学校后他们的问题却变少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不会提问了呢?笔者认为是由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多半没有受到教师和同伴的鼓励,久而久之,他们也就失去了提问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想提问、敢提问。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当笔者问:“你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是什么呢?”一名女生用微弱的声音说:“如果三角形两条边的和等于第三条边,还能拼成三角形吗?”笔者给予这名女生充分的肯定:“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有问题就要大胆说出来,也许你们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又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呢!”顿时,这名女生的脸上充满了自信。第二天在“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课上,这名女生在提问环节很自信地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三角形中三个角分别是直角、钝角、锐角,那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呢?”
学生的提问需要教师和同伴的鼓励。我们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更要鼓励学生提出由一个问题衍生出的另一个问题,而教师要起到示范作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回应,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环境,这样日积月累,学生提的问题才会越来越多。
2.制订提问制度
在课堂上,从被动接受知识到自己思考后提出问题,这个过程是艰难的,因此教师要制订合理的提问制度,让学生提出的问题从量变到质变,从定时到随时,从被动到主动。
(1)从量变到质变。在学生没有养成提问的习惯时,学生提一个问题要想半天,更别说提出有质量的问题了。对此,教师要把提问变成学生每天必做的作业,开始要求学生提出一两个问题,到后来要求学生提出不少于五个问题。
例如,在学生学习“升和毫升”后,教师可要求学生提出一两个问题,并记下来。学生有了提问的基础后,在后续学习中再要求学生针对每一单元的内容提出五个问题。
学生一开始会觉得没有问题可问,甚至会为了问而问。但通过不断交流和学习,学生会根据别人提出的问题想出新的问题,提问的天性被重新释放,提出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这时候,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分辨:哪些问题能进一步引发你的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可以如何调整和提升自己提问能力?
(2)从定时到随时。教师通常在把新的内容讲完以后问学生:“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没有问题我们就看下面的习题了。”在课堂上学生有问题时,如果没有及时提出来,这个问题就会一闪而过,下课了他还记得是什么问题吗?即使知道是什么问题还会提吗?当然不会,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的提问不应该受到时间的限制,而是应该随时发生,更应该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时,教师说:“人数相等时我们可以比总数的多少,人数不等时就需要比平均数。”进而揭示平均数的算法,然后让学生提问,有一个学生举手提问:“平均数和平均分是一样的吗?”大部分学生认为是一样的,只有几个学生说不一样,但是他们也说不清楚哪里不一样。学生由此展开讨论,在思辨中,他们逐渐明白平均数表示一个数,而平均分是一种分法。如果当时教师不让学生提问,那这个问题也就不会提出来,学生脑海中的平均数和平均分的概念仍是模糊的。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疑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正是教师期望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会积极思考,深度学习才会真正发生。
(3)从被动到主动。当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提出问题,并且被同学和教师肯定的时候,他们的提问热情也就被激发出来了。提问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更是学习的过程,当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和同学交流,他们对学习会更有兴趣,就能做到在提问中探讨,在提问中交流,在提问中学习,进而实现由被动提问到主动提问。
例如,教学“几何图形”时,教师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很浅显的,但是经过几节课的训练,学生开始会针对课本中的解题方法提出问题,甚至质疑:为什么一定要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来计算面积,不能变成正方形来计算吗?为什么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时要在格子图中比较,还可以借助什么来比较?
3.跟进评价机制
好的学习方法如果有恰当的评价机制辅助,那学生的学习会更有动力。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星”和“问题墙”。
对提出好问题的学生,可以奖励他几颗星星,并让小组长记录在本子上,一周后看谁得的星星最多,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也可以在班级内开辟出一个专门的展示区域作为“问题墙”,将课上或者课下学生提出的好问题贴在“问题墙”上进行展示,这样会引发学生对所提问题质量的思考,更能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从而让问题更有趣,也更有质。
二、丰富学生的提问策略
学生的提问能力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在独立的思考中能提出好问题,但有的学生并不能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面对提问常常陷入束手无策、想问又问不出来的窘境。从想问到会问,从会问到善问,也是需要学习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利用载体,给学生提供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思考、学会提问。
1.让问题有处可提
问题在一定的任务驱动下才会产生,因此教师要提供有利于学生提问的载体,如根据课本内容提问,根据学习单内容提问等,让学生的问题有处可提,随时可提。
(1)根据课本内容提问。每次上新课前,笔者都会让学生预习,但是学生预习后并没有留下任何痕迹,预习的效果也不理想。此后,笔者让学生边预习边记录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针对标题提问,也可以根据课本中的内容以及解答的过程提问,还可以根据习题提问,这样学生每次都带着问题预习,在阅读中思考,能提高预习的效率。
(2)根据学习单内容提问。教师在设计学习单时,不妨增设“我来提问”这一板块,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辨、质疑、比较,进而提出问题。
例如,在“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这一单元,设计每节课的学习单时笔者都增加了“我来提问”这一板块(如图1),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产生新的问题,由原生的问题再衍生出新的问题,并及时把这些思考和问题记录下来。学生带着任务学习,能提高听课的效率。
再如,在教学“认识直线、射线和角”这一课时,通过“我来提问”这一板块,让学生把学习过程中想到的新问题记录下来,这能推进学生思维向深处发展。学生提的问题有:直线长还是射线长?直线上有多少个点?线段有粗细吗?在生活中能不能找到直线的例子?激光枪发出的光是射线吗?新的問题可以引发学生不断思考,并能把新的知识和原有知识建构成一个新的知识网络,推动学习不断深入。
2.让问题有法可依
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多是因疑而问,有问题再问,但是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教师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提问呢?
(1)因教而问。浙江省特级教师朱乐平老师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先让学生整理自己搜集到的知识,接着让学生变“知”为“问”,把自己搜集到的知识变成问题的答案提出问题,与同伴进行交流学习,然后鼓励学生变“不知”为“问”,提出自己在交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此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平时的课堂教学也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通过学生自己搜集的信息,根据答案提出问题,变“知”为“问”,变“不知”为“问”,进而使学生学会提问。
比如,在教学“元、角、分”一课时,课前可以让学生去搜集有关元、角、分的知识,并有条理地整理。课上让学生以搜集到的知识为答案提出问题,然后同桌两人互相提问,在提问中学习知识,即变“知”为“问”。接着引导学生提出在交流中衍生出的新问题,即变“不知”为“问”。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先学会问,再学怎样提出自己的疑问,提出的问题也就从“量”走向了“质”。
(2)迁移而得。课堂上学生无法提出问题时,教师可以适当提出一个问题作为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模仿,或者设计有已知条件的题目,给出一个问题,再让学生提问(如图2)。在前一个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会模仿提问,由模仿到创造,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可能会创造性地提出不同的问题。通过模仿,从已有问题迁移,提出新问题也是一种有效的提问方法。
(3)“3W”理论。“3W”理论是指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How(怎么样),源于市场营销学。在训练提问能力开始阶段,借用“3W”理论,可以方便学生掌握基本的提问句式,顺利提出问题。
例如,在学习“百分数”这一课时,学生根据“3W”理论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是百分数?为什么要学习百分数?百分数怎么用?
又如,在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这一课时,运用“3W”理论,学生提问:什么是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习了那么多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什么还要学习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呢?怎么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
基于“3W”理论中的“What”(是什么),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向提问(如图3)。通过横向对比,我们会发现这个知识点与以前学习的哪些知识点有联系,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通过纵向比较,我们还可以发现这个知识的来处及用处。
例如,学习“分数的认识”这一课时,学生利用图3的模式提出问题:什么是分数?它与整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数是怎么来的?它有什么用?再如,学习“认识乘法”这一课时,学生问:什么是乘法?它与加法和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乘法是怎么来的?它有什么用?用这样的句式进行提问,学生就知道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提问,进而让提出的问题更有深度,也更具探究性。
改变世界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没有提问就没有真正的理解,没有提问就没有创造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提问意识,带着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和审辩式视角,学生可以更好、更深刻、更有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学生利用文中介绍的方式进行提问,当课堂上探究的是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时,他们学习的内驱力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要积极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丰富学生的提问方法,让学生在提问中获得对数学学习的新认识,进而走向深度学习。
(责编 黄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