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孩子走进语言王国

2022-05-30 10:48高洁黄雪婷
教育·校长参考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幼儿园幼儿

高洁 黄雪婷

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就是主要通过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来培养幼儿听和说的能力的教育活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语言教学主要是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培养儿童语言交往的习惯,提高儿童语言交往的能力,同时引导与提高儿童倾听和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为儿童入学后的继续学习做好准备。3~6岁是人的一生中词汇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生活空间的日益扩大,与人交往的机会增多,同时有了一定接受外界语言的基本能力,幼儿的词汇量明显增长。现今的幼儿园语言教学存在着不利于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问题。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常见问题

教学方式单一,不能完全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传统语言教学活动认为采用讲故事、谈话、看图说话三种方式就可以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但是在看图说话的教学中,所借助图画以单一画面和连环画为主,这两种方式表现形式都是静止的,即使丰富了画面内涵,也并不符合幼儿的心理需求,他们偏爱有生命力的东西。同时,看图说话和连环画会迅速使幼儿看腻,不能满足幼儿较强的好奇心,因此这三种方式对于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要加入多种元素,提升语言活动的丰富性。在传统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按照创设谈话情景、引出话题,幼儿围绕话题自由谈话,教师引导幼儿逐步拓展谈话范围,教师隐性示范新的谈话经验这样的四部曲来设计语言教学活动方案。因此有的教案大同小异,没有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活动,只是在套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就缺乏新意,无法吸引幼儿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更谈不上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教师的主导性太强,不能够以幼儿之间的交流为主 在实际语言教学过程中,多数是教师讲,幼儿听,然后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幼儿分组讨论来学习词句,记忆情节。有些本来属于创造性讲述范畴的课程,如续编故事、生活经验讲述等,也被束缚在教师所规定的范围里,因而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和表达。在中班语言活动儿歌《春风》中,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向幼儿提问: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们从什么地方看出是春天?教师朗诵诗歌。在朗诵的同时指点图片上的景物,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教师采用边念儿歌边表演的方法和幼儿一起学念儿歌。这一过程都是教师在带着幼儿说,给予幼儿交流讨论的机会很少,幼儿语言的发展应该是在交流讨论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主导性太强的话,幼儿会丧失与同伴间交流的很多机会。

教师的提问缺乏有效性,不能启发幼儿思考 提问是支持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有效工具,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教师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提问法。但是在实际的语言活动中,有的教师一节语言课当中会出现十多次如“好不好,对不对”这样无意义的提问。通常幼儿的回答就是“好,可以”等。这种提问对于培养幼儿语言能力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有的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会提一些封闭式的问题,如在大班语言活动“奇怪的镜子”中,教师在倾听故事、理解内容这一环节中,在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录音后,一连提了四个问题: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2.谁发现了奇怪的镜子?3.小鱼请了哪些小动物帮忙?4.结合演示图片,请问小鱼先去找到了谁?就问题本身而言是为了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但是一连串的封闭式问题,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要求显得过于低了,不能启发幼儿很好的思考。因为这些问题的答案无非就是一些简单的短语和小动物的名称,中班幼儿也能回答。因此,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要控制封闭式问题的个数。教师的提问,应该具有有效性,能够启发幼儿思考,引导幼儿想象,激发幼儿想要表达的欲望。最有效的是具有发散思维的问题,让幼儿天马行空,大胆猜想,敢于表达。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幼儿思考与表达的机会不足 在语言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有的教师提出问题之后,立马就请幼儿起来回答问题,没有给足幼儿思考和组织语言的时间,在幼儿不能够完全领会问题的精神之下,幼儿会出现发呆或者表达不清楚的现象。每个人都有被提问的经历,当大脑在接收到问题信息后,需要思考组织成语言再表达出来。然而在一些活动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急于追求准确答案,往往给予幼儿思考的时间很短,有的索性自己将答案说出来,也不给幼儿思考的机会。在“奇怪的镜子”这个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中,教师请幼儿猜想结尾,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教师向幼儿提问这奇怪的镜子到底是什么。这本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适合幼儿大胆的发挥想象。但是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给予幼儿与其他小朋友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的机会,而是直接请幼儿起来回答。当得到的几个答案并不是预想的之后,教师就为了追求答案的唯一性。立马讲述了故事的最后一段,将答案公布出来。同时,这一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分段理解,学习对话。在听完故事第三段后提问:小鱼先去找了谁帮忙?它是怎么和青蛙说的?问题提出后立马就有幼儿积极地举手,教师更多地关注举手的幼儿,一节活动课中,有的幼儿被叫起来回答好几次问题,对于不举手的幼儿,教师基本不关注,长此以往,幼儿之间的语言发展水平差距拉大。

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充分运用多种形式,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的语言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活动中的具体情景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多种想象、尝试与表达的机会与条件,运用多种形式创设各种有利于幼儿自由表达与表现的情景,吸引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

例如,大班语言活动“白雪公主”中,教师通过谈话导入课题,讲述故事情节,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巩固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加深印象。而在大班语言活动“为动画片配音”中,教师则带领幼儿欣赏无声动画片《白雪公主》,并为动画片《白雪公主》中的片段配音。以上两个活动都是以《白雪公主》这个故事为教材,但是在活动的形式上却完全不同。活动一就是传统的语言活动的形式,教师讲述故事情节,通过提问与幼儿进行交流互动,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活动形式比较单一,不能充分启发幼儿思维,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對于幼儿来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活动二,在活动的开始,教师让幼儿欣赏无声动画片段,把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一下子吸引过来,相对于其他的语言活动,这样的导入方式更加新颖,本次活动中,各个环节都抓住了幼儿的心理和认知特点,调动了幼儿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人物表情、动作,使幼儿大胆猜想动画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内容,在活动中教师通过对情境的渲染、示范配音、让幼儿在情境表演中学习,并利用多媒体课件画面的多次回放和定格来巩固幼儿对画面的理解,提升语言的理解力。教师将幼儿的身心都吸引到语言情境中,能传递给幼儿丰富的、整合的信息,帮助幼儿进行理解、感悟,有效地烘托、渲染语言欣赏的氛围,促使幼儿入情、入境,切实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大班是幼儿语言发展的敏感期,他们的语言模仿能力强,抓住语言发展的这个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教育,将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重视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给幼儿更多同伴交流的机会 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不仅仅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更重要的是幼儿与同伴间的交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幼儿的讨论,用启发式的语言给予幼儿指导,在“猜谜会”活动说一说、猜一猜的环节中,幼儿分为两组,两组轮流出谜面,猜谜底。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让幼儿说说为什么是这个谜底,怎么猜出来的,帮助幼儿学会分析谜面、猜谜底的方法。在氛围当中,让幼儿自由讨论,也可以给其他的同伴讲猜谜语的方法。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应该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帮助幼儿进行语言学习,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所做的是为幼儿提高语言能力服务的,而不是为了满足教师自己达成教育活动目标的需求。

采用支架式教学语言,启发幼儿主动思考 幼儿新旧知识经验的联系,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环境刺激的帮助,启发回忆已有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与现实的活动情景结合起来。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往往借助于教师语言的参与,将知识内化,构建新的记忆、思维和心理表征的结构,解决面临的学习问题,获得新的学习经验。在“小猴的出租车”学习续编故事情节中,小猴对长颈鹿说:“请上我的车吧。”长颈鹿会说什么呢?小猴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 教师向幼儿提问:“小猴的出租车神奇吗?哪儿神奇呢?其他的乘客听说小猴有这么神奇的出租车,也想来乘一乘,那还会有哪些乘客来乘车呢?小猴的出租车又怎样变?变出什么让乘客都很舒服、很满意呢?”在提问的环节当中,教师不要一次性地将问题抛出,避免幼儿混淆问题或记不住问题。我们可以将问题进行初步的分类,请小朋友讨论一下。在每个类别的问题中,教师的提问都是环环相扣,具有连续性的问题,而且提的问题大多是开放性问题,问题提出后,让幼儿有话可说,全体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一组问题结束之后,可以结合图文,开展另一组问题的讨论。教师用启发式的语言,帮助幼儿架起思考的桥梁,启发幼儿主动思考。因此,幼儿教师的语言必须具备启发性,要使幼儿产生怀疑、解疑的思维过程。教师的这种支架式教学语言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帮助,给孩子一个“跳一跳,能够得着”的高度,将幼儿的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

给予幼儿适度的思考时间和平等的机会 每节语言活动课提问是少不了的,问题提出后,要留给幼儿充足的思考时间,以达到调动全体幼儿积极思考的目的。幼儿从理解问题,提取加工信息,形成答案到准备回答,至少需要三到五秒钟的时间,越是难度系数大的问题越需要足够的等待时间。对于难度系数大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幼儿分组讨论,这样一来,也拓展了幼儿的思维,教师也可以加入他们的讨论,听听看幼儿的想法,且在恰当的时机,适时介入,帮助幼儿梳理思路,也对接下来的活动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对于在回答过程中,有的幼儿回答不出,教师可以给予提示,耐心地等待一会儿,不要急于让幼儿坐下。教师在选择回答问题的幼儿时,不要老是选择那些积极性很高的幼儿,要给予其他幼儿回答问题的机会,虽说积极回答问题的幼儿便于教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这对于其他幼儿是不公平的。教师应该积极鼓励那些不举手回答问题的幼儿,让他们參与到讨论中来,同时教师也要自我反思,分析为什么老是只有那几个幼儿举手回答问题,是不是选择的活动内容有问题,是不是幼儿不感兴趣。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教材,这样会改善课堂上只有几个人举手回答问题的现象,也避免了教师老是叫那几个幼儿回答问题的尴尬局面。

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教师语言的注意点

注意语言的规范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使用全国通用的标准的普通话,有的教师在教学语言中夹杂着方言。久而久之,幼儿长大后会由于各种各样情况不得不为不标准的普通话而感到烦恼。用规范的普通话来讲课,幼儿听多了,自然而然就学到了标准的发音。

注意语言的形象性 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但要规范还要形象,特级教师应彩云曾经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时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得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语言如果生动形象的话,就能将抽象转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很浅显,枯燥的讲得很有趣,便于幼儿理解得更为清楚、准确。教师如果同时加上一些肢体动作的话,会给幼儿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注意语言的激励性 幼儿是教育的主体,教师要激励幼儿更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心理因素对任何年龄段的幼儿来说都很重要,幼儿总是很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课堂上,教师一句无意的评价,往往会影响幼儿的听课情绪,甚至留下一生的影响。针对这一点,教师不妨将课堂中随意性“评语”转化为可激发幼儿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如“你可真有想法”“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这种简单的评语就会使幼儿信心大增,强化他的积极性,使他更愿意思考。

幼儿园时期的语言教学,主要立足于这一时期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幼儿园语言教师应增强对语言教学的创新,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语言教学环境,认识到语言教学的多样性,依据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多样的语言教学评价模式来检验教学成果,才能为这一时期孩子的智力开发及学习能力素质要求做出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幼儿园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