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颖锋
摘 要: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小说教学能够启发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本文从开展小说教学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这三个方面入手,对高中语文小说教学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小说教学;重要性;问题;方法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阅读与鉴赏主要包含以下要求:立人、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新课程改革从根本上肯定了语文学科对学生开展人格培养的积极作用。作为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为四大文体之一的小说,小说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任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教科书编者之间多重对话的过程”。小说具有的情节性,为小说阅读的教与学提供了可能。
一、开展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小说往往是以表现某一个固定的时代背景为主题,并且能够在自然环境或者独特的社会环境之下,对具备个性的人物进行描写的文学体裁。小说所描写或反映的内容,对小说教学来说也是需要的,我们需要用它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和人生体悟,甚至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等。阅读小说往往能够感受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体会到主人公的悲惨或者欢喜的人生,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给予主人公同情或者厌恶的体验[1]。
我们常说,读者解读文本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文本进行解构,进而重构的过程。作者建构故事的过程是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法把主题或意图层层包装、圈圈环绕的过程;读者解读故事就是循着作者包装的方式和手法把故事层层剥开,圈圈解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见解和知识,对小说文本展开阐释,使小说中的人物、环境、主题等获得新的意义与价值,并通过交流分享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很好地培养并提升语言交流沟通的能力,通过语言运用进行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心理教育等。这样做即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探究和综合表达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品质的提升。
例如,深入《林黛玉进贾府》,才能感受到林黛玉寄人篱下时的孤苦无依以及处处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心态;走进《祝福》,才能理解祥林嫂以及像祥林嫂一样被封建思想戕害的人,或者是像鲁四爷一样深中封建思想之毒又反过来戕害他人的人;深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才能真正理解优柔寡断、隐忍的林教头是如何由放弃反抗到最终手刃恶人奔上梁山的。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能够对小说中的主人公给予一定的情感体验,真正地引起情感共鸣。
(二)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高中生處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除了要不断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还必须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进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最终使自己逐步成为具有良好个性和文化品位的人;同时让语文教育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优势。
教师在展开小说教学时,经常会提到以下这句话“本文想要告诉大家……是值得大家共同学习的,大家应该像主人公一样,去做一个……的人”。小说的学习,还需要去学习作者在文章写作过程中所提倡的人生价值观,并且能够从不同的人物身上学会不同的人生哲理,并有意识地将其运用在实际生活之中,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当然这也是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的真正目的[2]。小说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丰富的为人处世的原则以及方法。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注重的是为学生传授阅读鉴赏的方法,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小说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真正地学到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将毫无关联的几件事进行串联,又是如何将主人公周边的环境与故事情节的叙述进行巧妙的融合,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安排小说中人物的曲折命运。调查表明,大多数的学生在进行教材中文章的学习时,其兴趣点都在小说的阅读上,而在平时的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也会选择中国经典的文学作品来阅读,当然有少数的学生喜欢当代作家的作品以及青少年题材的小说。
(四)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语文素养中所说的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品德修养、审美情趣都依赖于广泛的阅读。只有在广泛的小说阅读中,才能受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培育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提高品德修养及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当前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育理念相对落后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将更加注重对学生展开知、情、意等方面的培养及熏陶。但在现实中,迫于高考的压力,很多中学语文教学仍然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的重点放在作者简介以及小说的三要素分析等方面,而且是依照教师的想法进行讨论,缺少针对学生的个性化解答。这样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学习小说,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还会抑制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提升[3]。
(二)缺乏相关的学习材料
高中阶段的学生迫于高考压力,会将精力重点放在理科的学习及做题上,没有过多的精力来进行课外小说的阅读,即使在此过程中会涉及一些经典名著的阅读。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任务相对繁重,在开展小说教学时无法用更多的时间来进行相关材料的整理,更别说将这些材料传授给学生。这些原因都使得原本丰富的小说教学材料被丢在一边,无人想起,更无人阅读。
(三)小说教学方法过于守旧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总结以及与教师展开的交流,能够发现在冲刺高考这一背景之下,教师对于小说的教学已经显得格外模式化。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会选择运用一些简单并且统一的教学模式。例如,首先为学生介绍作者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要求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充分的掌握;其次,为学生讲解小说的三要素,并且简单地进行说明以及分析,而这些内容大多是教学辅助材料上的标准答案;最后,结合创作的背景来概括整篇文章的思想内容。用这样的方法,一篇小说的学习往往在不到一节课的时间完成,对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作用微乎其微。
三、提高高中语文小说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完成教育理念的更新
余党绪老师说过:“比教学范式建设更迫切的,是改善我们的思维。”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师能够顺利开展教学的风向标。修订的新课标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更加提倡科学与人文并举的教育理念,并且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个性。也就是说,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小说教学时,能够更多地去关注学生内心的想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促使学生在情感价值观上得到充分的熏陶[4]。
(二)拓展小说教学的材料
要想完成小说教学材料的拓展,往往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去阅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搜集与教材中小说相似的故事情节,也可以是与教材中相似的人物特征等,只要学生内心有足够多的内容,那么便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拿得出、用得上。还要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要求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将信息进行快速的搜集,并且进行充分的展示,同时,教师也应该搜集足够多的资料,并将其运用到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及效率。
(三)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
1.联想法
联想法就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为了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对小说的人物、环境,以及故事情节有更深刻的理解以及认知,而有意识地中断主线教学,插入一些全新的教学内容。例如,为学生介绍相关作品的时代背景,引入人物的相关事件,当然也可以穿插一些与科技、自然知识,以及朗读相关的诗文。引导学生适当地展开联想进行学习,有助于“触类旁通”,拓展知识面,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实现对文章的时代背景以及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全面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人物以及环境的鉴赏能力。
笔者以教学必修三第一单元《林黛玉进贾府》这篇小说为例,阐释联想教学法的实践及意义。鉴赏王熙凤这一主要人物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这一形象,依据文本内容,笔者先着重设计了三个环节:观其貌,听其言,察其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一个长相标致、美丽狡黠、先声夺人的王熙凤。接下来笔者选择中断教学,提问学生怎样理解凤姐预备缎子。笔者联想插入了《脂评》之语:“余知此缎阿凤并未拿出,此借王夫人之语,机变欺人处耳。若信彼果拿出预备,不独被阿凤瞒过,亦被石头瞒过了。”又联想曹雪芹给她的评价“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由此引导得出凤姐的机变与干练。然后笔者还联想了《红楼梦》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荣国府”一节内容。秦可卿死后,贾珍来到荣国府请示王夫人,恳请让王熙凤帮助打理荣国府相关事宜。王夫人在得到这一请示之后,便与王熙凤商量,王熙鳳说道:“有何不可,外面的大事哥哥已经料理清,不过是家里头照管照管。如果有何不知,问问太太便是了。”虽然说王熙凤在家中已经掌握了财政大权,但是并没有亲自处理过丧葬之事,此时巴不得讨来这一差事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干,如此能够看出王熙凤的精明、贪权以及强干。打理荣国府的事务一节内容的插入与联系,让大家能够看到一个办事井井有条、有一定胆识、雷厉风行、做事老辣的“凤辣子”。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对王熙凤的人物性格产生一个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理解以及认知。
2.多元鉴赏法
多元鉴赏法是指教师在带领学生对人物的性格进行分析时,应该有意识地尊重学生的多元化解读,真正地认识到人物性格特征所存在的多样性。这样的教学方式,将有助于学生学习人物鉴赏方法,促使学生对不同的人物产生不同的认识,即使是同一人物也需要积极地发现其性格当中所存在的差异。除此之外,这一教学方式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5]。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时,以火烧山神庙作为分界点,大家能够发现之前的林教头一直都是逆来顺受、安于现状,但是在这一事件之后,林教头终于走上了奋起反抗的道路。在《边城》这篇文章中,翠翠这一人物为大家留下了纯朴清香的乡下姑娘印象,但是这一人物在不同的故事情节之中,大家又能够看到不一样的翠翠。例如,在夜幕将要降临时,翠翠独自一人在小溪边等待爷爷归来这一情节,大家能够看到一个孤单落寞的翠翠。而当翠翠胡思乱想,要无声离开,并且让爷爷来寻找自己时,大家又能够看到一个任性并且心里空虚的翠翠等。所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学会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并且能够有意识地去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物鉴赏习惯,促使学生学会多元化的鉴赏方式,即使没有教师的指点,学生也能够对小说中各个人物展开多元鉴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核心素养。
此后,我们以莫泊桑《项链》这篇小说为阅读拓展材料,以项链的丢失作为分界点,引导学生走近马蒂尔德这个人物。学生很快便能感受到前后的变化:之前的马蒂尔德向往奢华的生活,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在项链丢失之后,看到了一个勇于承担责任,并且诚实守信的马蒂尔德。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长期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和教师都产生审美疲劳,更何况学习鉴赏一些学生根本无法产生共鸣的篇章。古语云:“横看成岭侧成峰。”多角度的鉴赏,可以看到多样化的风景,所以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怎样完成小说教学方法的创新?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都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深刻思考以及探索的一个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小说的问题特点,充分地落实新课程改革标准的相关理念,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情绪以及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增强知识应用能力,提升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伶俐.基于新课标背景的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实践方法探究[J].课外语文,2021(36):14-16.
[2]徐晓杰,张思霞.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12):99-101.
[3]代良沾,许兴阳.高中语文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J].林区教学,2021(12):83-87.
[4]顾蕊.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以小说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24):116-118.
[5]黄晓霞.论情景教学法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1(49):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