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月
摘 要:音乐是一门充满乐趣的学科,通过学习能够培植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很大帮助。为了激发高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能够放松人们的心情,在高中阶段开设音乐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想使音乐课程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需要激发高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为了使教学活动取得理想效果,需要高中教师认真分析高中生的特点,结合当前高中音乐教学现状,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优化。
一、高中音乐教学现状
尽管音乐这门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但是在实际的教學活动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教师深思。
(一)学生对音乐课程缺乏全面认识
高中生大多对于音乐课程缺乏全面的认识,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长期以来接受的音乐教育大多是演唱方面的学习,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音乐课程不仅要学习演唱方面的知识,还要学习音乐演奏、乐谱、鉴赏等方面的知识。尽管目前所使用的音乐教材中在每一个单元都设置了作品鉴赏和知识模块,但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作品鉴赏上,对音乐知识的介绍普遍力度不足,这就导致高中学生借助音乐课的学习很难强化对音乐课程的认识,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学习兴趣无法得到有效提升[1]。
(二)教师的教学内容有待改进
在高中音乐课的教学活动中,由于音乐课程并不计入高考成绩,因此,大多数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存在忽视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现象,尽管在教学中有音乐鉴赏方面的内容,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习惯于直接切入主题,指导学生从哪个方面进行鉴赏,这对培养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都有不利影响,也是制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原因。在这种音乐鉴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也无法得以发挥,很难对欣赏音乐作品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兴趣,这也是需要高中音乐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缺乏专业的音乐师资
尽管音乐课程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有着重要作用,但是高中学校普遍存在专业音乐教育师资匮乏的现象,很多音乐教师并非出自音乐教育专业,而且这一现象比较突出。尤其是对于很多基层学校,大多都存在缺乏专业音乐师资的问题,由于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有限,以致在教学活动中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系统全面的指导,这不利于学校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意义
(一)有利于教学方式创新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更多音乐知识,提高课堂学习效果[2]。在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教师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引入多样化学习材料,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使课堂教学更加轻松、有效。
(二)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
在基础音乐教学中,借助多样化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在学习活动中,师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互动,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开展。
(三)有利于学生音乐素养培养
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学习活动。高中学生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作为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教学经验,发挥课堂引导作用,加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提高学生音乐学习水平,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丰富音乐知识的同时提升音乐素养。
三、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优化课堂导入设计,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是首要环节,好的开端往往意味着课堂教学已成功一半。好的课堂导入设计,能够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只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主动地学习音乐内容。因此,作为高中音乐教师,应当注重导入环节设计,采取多样化的导入方式,为高效课堂做好准备。在导入方式选择时,需要根据音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考虑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
例如,在河北民歌的欣赏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欣赏《孟姜女哭长城》的歌曲,在导入环节引入歌曲的创作典故:在秦始皇时期,劳役非常繁重,范杞梁和孟姜女的新婚第三天,范杞梁就被抓取当劳役,修筑长城,不久之后,因为饥寒劳累而死,尸骨就被埋在长城城墙下。孟姜女背着寒衣,历经千辛万苦来到长城。当得知丈夫已经死去的噩耗后,在长城下痛苦三天三夜,长城也为之崩裂,丈夫范杞梁的尸骨也露出来,在绝望之下,孟姜女投海而死[3]。从此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的地方,建了孟姜女庙,庙中楹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忘也,千秋片石铭贞。借助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入相应的音乐。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程内容,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欣赏音乐,总结民歌中表达的情感。在导入环节中除了利用故事外,还可以利用视频导入、语言导入、问题导入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注重教学模式创新,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音乐教学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高中生的音乐学习不仅需要掌握发音技巧,还需要具备音乐鉴赏能力,所以高中音乐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改革和音乐教学大纲的要求,创新教学模式,以激发高中生音乐学习兴趣为目标来开展课堂教学。为此,要不断丰富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轻松与愉悦。
以序篇《不忘初心》这一章节的教学活动为例,作为高中音乐课程的第一单元,围绕爱国主义主题,为学生介绍了《不忘初心》《祖国颂》《谁不说俺家乡好》《我和我的祖国》四首歌曲。借助对这四首歌曲的鉴赏和学习,能够不断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并在学习中加强自己对国家的认知。本节课还专门在知识环节向学生介绍音乐的功能,但是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以作品鉴赏为重点,对学生开展课程教学,并不注重知识点的讲解,这导致课程教学很难取得理想效果[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只对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的错误做法,在指导学生欣赏音乐之前,让学生带着感情去阅读教材中的导言、格言及散文,在学生全面理解这些内容之后,音乐教师要结合音乐的基本要素与表现形式,对学生进行音乐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学,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指导掌握音乐鉴赏方面的知识。当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有了全面理解之后,学生会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能够从音乐中感悟人生,对于教材中的曲子就会产生强烈的聆听欲望,教师可以结合音乐的要素引导学生开展音乐鉴赏活动。在学生聆听《我和我的祖国》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音乐演奏过程中的力度、节奏、旋律等,在聆听中加深对音乐鉴赏的体验。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在欣赏和演唱的过程中,体验歌曲表达出的爱国主义情怀,并围绕这首歌曲的合唱,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深入欣赏。
(三)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开展主动学习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高中音乐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策略,变教师讲解为教师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动性,不断消除传统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激发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融入课程学习中,从而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以引导学生学习和鉴赏《一杯美酒》和《祝酒歌》为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会主动向学生讲解歌曲演唱技巧,指导学生欣赏歌词,尽管这样做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内容,但是忽视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动性,所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聆听中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并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来思考问题。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再将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相关知识向学生进行简要介绍,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分析作品的特点[5]。这两首歌曲都是围绕美酒而展开的,一首是少数民族的民歌,主要反映了少数民族群众热情好客用美酒接待朋友的场面,另一首歌曲反映的是宴会过程中通过歌曲向朋友表达真诚祝福,歌词内容感人至深,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鉴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注意音乐要素、音乐语言和音乐歌词中表达出的情感和思绪。这对于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对音乐学科的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学生也会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逐渐掌握鉴赏音乐的方法,提高对音乐学科的学习兴趣。
(四)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利用,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丰富的音乐教学素材,将学生感兴趣的音乐作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进行展示,并结合教材中的乐理知识,引导学生分析音乐艺术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各种音乐艺术形式的认知。教师要积极将我国各地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内容引入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教学活动的认识,由于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展示了大量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因此,能够取得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使高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生在参与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加深对音乐学科的理解。
例如,在开展《辽阔的草原》《牡丹汗》等少数民族民歌音乐鉴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特别注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群众演唱民歌时的场面,同时还要积极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少数民族地区的异域风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借助教师所营造出的课堂教学氛围,更好地参与到音乐鉴赏活动中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吸引学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音乐鉴赏中。在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有了初步认识之后,教师要积极借助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其他少数民族的特色音乐,使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不断强化自己的认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利用这种方式也能够改变传统音乐教学存在的趣味性不足的问题,使学生借助参与课程教学不断提高自己对音乐学科的认知水平,并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音乐教学实践中。
(五)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共同探索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水平,将学生合理地分成若干小组,开展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6]。在高中音乐课堂中,无论是欣赏课,还是歌唱课,都应当给学生预留自主讨论时间。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结合课程要求探究音乐创作活动,丰富学生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例如,在流行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学习的声乐知识和器乐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在传授学生发声方式和演唱理论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参与课堂活动。在课堂活动前,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根据流行的音乐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的形式,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作为评委,每个小组的学生按照顺序进行演唱,三位评委只凭借声音进行选择,对演唱者的优点和缺点进行点评。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对整个课堂活动进行点评,指出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且给予相应建议。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传授了学生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在课堂中,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音乐实践获取音乐知识,将对音乐学习更有兴趣,更容易激发对音乐的探索欲望。借助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从内心接受音乐,乐于走入音乐殿堂,领悟音乐的真正内涵。通过相应的课后延伸活动,引导学生内化音乐知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实现学生音乐思维和音乐素养的培养。
结束语
培养高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需要高中音乐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变学生对音乐教学的认识,使学生能够认识到音乐学科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不断提升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只要音乐教师能够认真引导学生,就能使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
参考文献
[1]王佳.“翻转课堂”模式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明日风尚,2019(18):129.
[2]潘梦云.高中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D].重庆:西南大学,2020.
[3]李增虎.提高高中生音乐课堂学习兴趣浅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6(30):53.
[4]崔世合.高中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初探[J].讀天下综合,2021(6):1.
[5]武立中.激发学习兴趣搞好高中物理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4(3):32.
[6]余莉.浅谈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