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高质量发展路径浅析

2022-05-30 07:27隋彩虹
出版参考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材建设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隋彩虹

摘 要:我国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的发展阶段对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旨在通過分析当前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现状,梳理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相关文件解读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提出适应产业发展和职业教育规律的专业课教材建设新路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 专业课教材 教材建设 人才培养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成效显著、成绩突出。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大会,高度评价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全面总结了我国职业教育的重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教材是学校教学的基本依据,是知识与思想传承的重要载体,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专业课教材是培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依据,高质量的专业课教材为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重要保障。

我国历来重视教材建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教材建设摆在事关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工程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强调教材是国家事权,体现国家意志,要建立国家教材建设制度。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健全国家教材制度,从国家制度层面上明确了教材建设的重要性。2017年,国务院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统筹指导管理全国教材工作的组织机构,它标志着我国教材建设工作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2019—2020年,国务院先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对职业院校教材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注重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每三年修订一次教材,其中专业教材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动态更新;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完善职业教育教材规划、编写、审核、选用、评价监管机制,切实保障教材质量,切实发挥教材育人功能;等等。这些文件的出台突出了教材建设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高质量教材建设要求。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当前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现状,梳理专业课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相关文件解读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提出适应产业发展和职业教育规律的专业课教材建设新路径。

一、当前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专业课教材是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当前,职业教育教材仍然存在着与行业、职业和岗位实际对接不紧密,与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对接不充分的问题。反映在岗位实际工作过程中,表现为知识更新不及时,与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化脱节等。具体表现集中在以下方面。

(1)教材品种不能满足教学改革需要。一方面,量大面广的专业核心课教材品种过多,同质化和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也导致了出版资源的重复建设与浪费。这主要表现在:①院校对校本教材的选用更倾向于自编自用,造成同一门课程教材有不同作者的多个版本;②有些教师受利益驱使,在一家出版社出版后,又到另一家出版社出版,使得同一门课程相同主编的教材有多个出版社的版本。另一方面,量小面窄、“苦、脏、累、险”的专业课,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材品种较少,新兴产业的教材品种更是少之又少,难以满足学校开设新专业的教学需求。

(2)教材类型特征不明显。职业教育在2000年左右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之职业教育教材也经历了蓬勃发展阶段,教材品种不断健全,从最初模仿普通教育教材知识本位、学科模式的知识体系,逐渐转向职业教育类型,但是总体来说转变还不够彻底。

(3)教材编写缺乏标准指导。目前,中职和高职已发布的专业教学标准均未完全覆盖所有专业[1],导致一些新兴专业教材开发存在盲目性,不能有效支撑教学。由于相关标准未能及时修订和调整,教材建设难以适应技术快速进步和生产方式调整的需求。

(4)教材编写缺乏质量意识。2006年开始,国家启动了示范校建设项目,一大批学校借助示范院校建设或教学改革的机会,编写了大量校本教材。这些校本教材编写往往为了项目验收赶工赶时,未能按照专业教学标准编写,很多专业水平不高、没有编写经验的作者担任教材主编,导致绝大多数校本教材无论在理念先进性上,还是在内容科学性上,都存在质量不高的问题。近年来,随着高职教材品种的不断丰富,教材编写和出版在教师考核机制中的激励作用不再明显,加之教师教学和科研任务重,导致教师缺乏编写教材的动力。比如有些院校规定教材编写只能用于副高级职称评定,这就造成很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不愿编教材,而年轻老师虽然编教材意愿较强,但是因为教学经验不足或者对教学和教材的思考不够深入,教材编写质量不高。

(5)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有些出版时间10年以上的教材仍在使用,虽然有重印,但是内容没有修改或修改不多,没有体现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标准,不能满足产业快速转型升级的需要。

(6)教材呈现形式不适应职业教育信息化要求。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及学习,“互联网+”已成为知识社会创新发展的新业态。这对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的开发方式和出版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开发资源优质、呈现形式多样、立体化的新形态教材已是必然趋势。近几年,随着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出现了一些纸数融合的立体化教材以及少量摆脱了纸书的数字教材,但是一方面这些教材的品种还不够多,另一方面,其推广和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无法适应职业教育信息化要求。

(7)教材评价机制不健全。教材质量良莠不齐,再加上营销乱象,个别出版社或者书商用“返点”等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扩大销量,扰乱市场秩序,这让部分优秀的教材被束之高阁,[2]而劣质教材无法被淘汰,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8)教材审核机制不健全。教材审核体现在编写审核和选用审核两个阶段。在《管理办法》出台以前,院校对教材的编写几乎没有专门的管理,教材出版大多由老师和出版社直接商定,教材审核也大多依靠老师自主安排或出版社统一组织,教材质量能否代表院校的教学水平、是否符合院校整体的教材建设规划,管理上基本处于空白。《管理办法》出台以后,各职业院校基本都组建了教材评审委员会,全面加强对教材的编写审核和选用审核。根据相关文件规定,教材选用优选国家级、省(部)级规划教材。其次是选用由本校教师主编的教材;大部分职业院校要求选用三年内出版的教材。

二、从相关文件解读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高质量发展内涵

1.教材管理和规划高质量

在管理体制上,强调职业院校教材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必须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并以国家、地方、学校为主线,进一步明确了在国家教材委员会指导和统筹下,实行分级管理、多方参与的建设原则。在教材规划上,强调要面向需求、各有侧重、有机衔接,适应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技能积累和文化传承创新。

(1)实行分级管理。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国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的统筹规划、宏观管理、综合协调、检查督导,制定基本制度规范,组织国家规划教材建设;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落实国家关于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的相关政策,负责本地区职业院校教材的规划、管理和协调,牵头制定本地区教材管理制度。

(2)注重多方参与。教育行政部门牵头负责,有关部门、行业、学校和企业多方参与。有关部门、行业组织和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机构在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筹下参与教材规划、编写指导和审核、评价等方面工作,协调本行业领域的资源和专业人才支持教材建设。

(3)实行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规划制度。国家教材建设规划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同时联合有关部门、行业组织、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机构进行深入论证,听取职业院校等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职业教育教材规划。引导地方建设国家规划教材领域以外的区域特色教材。在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不能满足的情况下,鼓励职业院校编写反映自身特色的校本专业教材。

2.教材编写高质量

教材编写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关键的环节,是教材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相关文件中均用了较大篇幅对教材编写提出具体要求。

(1)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体现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弘扬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要求体现职业教育特色。职业院校教材要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紧扣产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满足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变化。依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能力需求,对接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及时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注重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案例等为载体组织教学单元,提升服务产业能力,增强专业教材的实用性。

(3)要求多方联合编写。在实行主编负责制的前提下,编写团队人员结构应包含专业领域专家、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编写过程要征求各方面特别是一线师生和企业的意见。

(4)要求动态更新。强调应根据经济社会和产业升级新动态及时进行修订,要求每三年修订一次,每年动态更新内容。

(5)要求编排科学合理,配套资源丰富,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

3.教材出版高质量

教材出版是教材质量把关的最后一环,出版社承担着对教材政治方向、价值导向以及教材适应性、科学性、先进性的审核把关和教材质量提升的重任。《出版管理条例》《图书出版管理规定》《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等法规规章从出版管理角度做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实施方案》《管理办法》等文件则侧重于从教材管理的角度做出以下具体要求。

(1)规范出版资质管理。支持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高水平出版机构,具有较好的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基础,教材质量高,得到职业院校、行业企业认可和好评;具备教材使用培训、回访服务等可持续的专业服务能力;最近五年内未受到出版主管部门的处罚,无其他违纪违规违法行为。

(2)规范编辑人员管理。对应所出版的教材,有不少于三名具有相关学科专业背景和中级以上职业资格的在编专职编辑人员。

4.教材审核、选用与评价高质量

《管理办法》第五章规定了教材审核的相关要求,第七章规定了选用与使用的相关要求,第九章规定了教材评价和监督的相关要求;《“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在《关于组织开展“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设工作的通知》的基础上,增加了教材编写选用和退出机制的内容,不断健全教材的分级分类审核、抽查和退出制度。

(1)堅持“凡编必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分别组建教材审核机构,分别负责审核国家级和省级规划教材,其他教材由教材编写单位相关主管部门委托专业机构或专家团队进行审核认定。教材审核人员包括相关学科专业领域专家、教科研专家、一线教师、行业企业专家等,对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适宜性进行全面把关。

(2)坚持“凡选必审”。规范教材选用程序与要求,职业院校必须建立教材选用委员会,指导选择优质教材,并将选用教材情况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3)建立健全评价督查机制。建立教材选用跟踪调查制度,组织专家对教材选用工作进行评价、对教材质量进行抽查,支持专业机构对教材进行第三方评议;对于连续三年不更新、编者存在师德师风问题、出现重大负面影响事件、教材推广发行行为不规范等情况,退出规划教材目录,并按有关规定追责问责。

三、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高质量发展路径建议

1.依托国家标准,引领专业课教材建设

针对职业教育教学标准问题,《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提出要加快完成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强化教学标准与行业标准、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的对接,紧跟行业企业发展步伐的要求。[3]《管理办法》也明确要求教材编写要依据职业院校教材规划以及国家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规范)等,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和就业创业。国家教学标准是基本教学文件,为教材编写提供了重要依据和遵循,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编写应以教学标准为依据进行编写。同时,国家也应尽快完善教学标准体系的建设,从而引领专业课教材的建设。

2.加强教材规划,提升教材适应性

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规划设计,一是需要分门别类、分层分档,建立国家级、省级、校级不同层次的规划教材,各行职委可以组织行业规划教材。二是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实践性应用,根据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设计教材。一方面用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指导教材内容与结构的设计安排,另一方面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等为载体设计教材内容与结构。三是以工作过程为分析单元,以项目课程为基础,积极设计开发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

3.深入产教融合,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

一是创新编写机制,构建协同创新的编写团队,充分吸收相关学科专业领域专家、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等多方面人才,协同参与教材开发。[4]

二是充分利用多元主体的优势开发设计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既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指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确保教材开发指向学生需求、难度适中。在教材编写的前期,应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材框架、体例等编写方案制订。行业企业专家要深度参与编写和论证,根据职业或真实的工作岗位要求,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和技能实训项目,确定教材编写内容,从而有效融入产业元素。同时,一线教师要走进行业企业,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沟通,定期到合作企业培训或进修,了解工作岗位实际操作过程,把企业先进的技术引入教材中,及时吸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规范。

三是教育主管部门、院校、科研单位、行业企业要加强合作,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专业课程标准、行业人才需求分析、专业课教材规划和审核等方面,尽可能吸收更多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加强产业与教育的互动,推动专业课教材与职业标准、工作岗位的对接。

4.加强立德树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2016年12月4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自此,全国快速掀起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热潮。课程思政建设对教材质量提出了新要求。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材编写应构建大思政格局,明确“全人格教育”背景下的教材建设方向,对专业课的内容和方法重新挖掘、梳理和认识,以助力解决教学重难点为目标、以贴近学生生活为原则,在教学设计、内容开发以及实训项目中巧妙融入思政元素,建成特色课程思政体系。[5]

5.创新出版形式,丰富数字化资源

一是探索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新型活页式教材要按照“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成果为导向、促进自主学习”的思路进行开发设计,弱化教材作为教学材料的特征,强化其作为学习资料的功能,通过教材引领,构建深度学习管理体系。[6]新型活页式和工作手册式教材均体现学习者发展本位,将“以企业岗位(群)任职要求、职业标准、工作过程或产品”作为教材主体内容,实现做中学、做中悟。

二是教材建设要符合“互联网十教育”背景下的学习需求,为学习者构建丰富的数字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丰富表现形式,实现教材与教学、线上与线下紧密结合;提供丰富、适用和引领创新作用的多种类型立体化、信息化课程资源,实现教材多功能作用。

6.完善评审机制,促进教材质量提升

一是在高职院校探索建立教材建设委员会,提升教材编写和选用质量。教材建设委员会主要负责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及学校关于教材建设的方针、政策,组织、协调各部门有关教材工作,指导、统筹全校教材开发、审核、选用、更新和管理,研究解决教材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审议教材建设规划、学校教材开发项目和学期教材选用计划,推荐评审各级各类教材项目,规划和监督教材建设相关经费使用。通过建立教材建设委员会,实现教材建设的统筹规划。

二是建立健全教材信息反馈、质量评估和奖励制度。建立教材质量跟踪制度,收集教材使用意见并及时反馈给编者,不断提升教材质量;建立教材质量评估制度,奖优罚劣,逐步淘汰劣质教材;完善奖励制度,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特殊支持。比如,可通过增加经费预算,将教材编写置于各院校绩效考评体系、科研考评体系或职称评定体系的重要位置,以提高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

7.完善监管机制,规范教材出版

自2018年以来,国家新闻出版署从书号管理角度优化图书出版结构,严厉打击粗制滥造、内容重复率过高等违规行为,以此鼓励出版单位优化选题结构,出版精品佳作。同时,国家新闻出版署加大了对图书的质检力度,特别重视对少儿读物和教材的质量检查,这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迈出的坚实一步。下一步,应建立劣质教材的问责和退出机制,对内容质量不合格、学术水平不高、编校质量较差、推广发行不规范教材的出版单位、编者单位问责,建立起各行业对出版教材的敬畏之心。[7]

8.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出版质量

人才是出版業发展的关键要素。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高质量发展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不仅要具备编辑基本功和专业基础,还要认真领会职业教育相关文件精神,了解行业动态和相关政策,要走进高校、走进课堂,加强与教师、学生的沟通,实现从单一的编辑工作者向教育工作者转变,不断提高自身的选题策划能力,引导作者开发出符合教学需求、深受学生喜爱的教材。[8]此外,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材编辑还应具备产品思维和数字出版基本素养,熟悉与教材相关的数字产品从策划到研发、上线、运维、迭代的全流程,并有能力提供持续的修订、更新、宣传、运营服务。

我国职业教育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建设需要各级政府、科研、行业企业、学校、出版单位等多方参与,加强合作,全面提升教材质量,助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智赋能,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系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教材建设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