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政元素融入职业教育土建类专业教材出版要点

2022-05-30 10:48吴越恺
出版参考 2022年6期
关键词:融合出版思政元素

吴越恺

摘 要:本文以职业教育土建类专业教材为例,对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材的要点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提出了深刻认识思政内容进教材的重要意义、把握思政教育本质、合理设置思政要点、注重思政内容融合出版及紧密联系专业实际的出版建议,以为出版具有思政特色的专业课程教材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政元素 课程教材 融合出版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有关职业教育的改革、政策性文件频出。其中,在专业课程中全面推进、落实、强化思政教育既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落实“立德树人,德才兼备”教育目标的重要要求。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行业产值高、从业人数多、社会影响巨大,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支柱性产业。培养思想信仰坚定、道德素养过硬、掌握扎实技能的专业人才,是职业教育土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思政教育进课堂、进教材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如何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关键课程做出了具体部署和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2020年5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职教20条)中,明确将推进“三教(教师、教法、教材)改革”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任务,其中,教材就是“三教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重视思政教育、适当融入思政内容是新时代职业教育优秀课程教材的必要特征。[2]组织编写、出版该类型教材也是优秀的行业出版单位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一本优秀的课程教材往往是高水平的作者和专业编辑共同努力的结果,融入思政内容的课程教材亦然。下面以职业教育土建类专业教材为例,分析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材的出版要点。

一、深刻认识思政内容进教材的重要意义

教材对于各层次、各阶段的人才培养都有着重要意义。教材不同于普通图书,它是依据课程标准及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知识内容的专业教学用书。教材既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共同使用的主要知识传播物象载体,也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依据。专业课程教材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意义重大,优势明显。

1.教材的严谨性与规范性助力思政教育

专业课教材的显著特征是内容(专业知识、文字表述等)的准确性、体例的统一性和编写形式的规范性。思政内容融入教材,必然在作者编写、出版编校等流程中体现与专业知识内容相同的特点:规范严谨、标准统一。这一优势既体现了专业教育“德才并重”的育人目标,也有助于打造“专业知识结合思政教育”的良好教育、学习模式,真正做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同向而行。

2.教材应用的长效性延伸思政教育

教材的育人作用是一个长效过程,一本优秀的课程教材作为物象的学习载体往往伴随读者一生,不仅在院校求学时期发挥作用,也会在走向工作岗位后漫长的职业生涯中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学生从院校毕业参加工作后,会在解决岗位实际问题、职业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等多个专业场景中反复使用以往的课程教材。教材应用的长效性对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提升职业技能、坚持理想信念、牢固职业操守等方面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二、把握思政教育隐性教育本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有机融入教材

思政元素的融入需要在教材编写的初期就进行统筹考虑。出版社编辑在组稿、组织编写的过程中应积极引导作者重视思政内容的建设,并在教材编写大纲确立的环节做到与专业内容同等重视、同步思考、同步建设、统一布局。完成上述工作的核心是深刻把握思政教育的隐性教育本质,回避直白、刻板的内容堆砌与思政说教。思政内容可与案例、实训任务等相融合,达到“溶盐入水,有味无痕”的育人目标。例如,土建类专业专业知识实践性强,工程量计算、预算编制等课程的实训任务都是融入思政元素较好的契合点: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实训任务单,并在其中增加学生自检和互检工作表。完成实训任务后的自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专业素养以及对自己完成的工作成果负责的责任意识;互检环节,学生带着合理质疑的态度审校同学的实训成果,审校的过程就是再次实训的过程,巩固实操的同时,可以提升自己发现问题、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的能力。这样的内容设计,可以使学生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同步获得强化,又回避了枯燥的说教式思政填鸭。

特别是灵活设计的实训手册、任务单等也是活页式教材的突出特征。教材在体例和整体设计成熟后也可酌情考虑活页式教材出版,体现职业教育教材的要求。

三、解构课程类型,合理设置思政要点

以职业教育土建类专业为例,每个专业通常包含6—8门专业基础课(如《建筑材料》《建设工程法规》等),6—8门专业核心课(如《工程量清单计价》《建筑施工技术》等),4—6门专业拓展课(如《装配式建筑概论》等)。根据课程类型的不同,融入教材的思政元素要点也应有所区别。专业基础课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后续的专业核心课程打好基础,因而此类课程教材中,应着重对学生追求真理、严谨认真、规范标准和工匠精神等素质的培养。专业核心课程讲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未来的岗位技能,因而此类课程教材中应着重对学生家国情怀、行业操守、职业伦理、精益求精等精神的培养。专业拓展课旨在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与知识领域,此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应着重在行业最新发展及我国取得的成就等方面,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合理结构课程体系,明确不同课程教材的教学意义,才能更好地挖掘课程对应的思政要点,真正做到与专业教学同向而行。

四、注重融合出版,优化思政内容呈现方式

随着“互联网+职业教育”精神的提出及出版行业相关技术的发展,职业教育教材体现了知识展现形态丰富、多样的特点。教材编写过程中,展现思政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也应注重多样化。例如,在纸质教材中加入二维码,读者可以通过扫码阅读相关思政资源。注重以数字化为显著特征的融合出版,可以体现诸多优势。

1.丰富阅读形式,提升阅读体验

通过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阅读相关资源,可以充分利用移动设备展示彩色图片、视频和动画等技术优势,将相对单调的思政内容与丰富的形式有机结合,提供纸质教材外的阅读体验。

2.打造“线上+线下”的学习模式

学生通过数字化的阅读方式,跳出了以往主要在课堂上学习的时空局限,可以在课余时间扫码学习思政资源,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展更加丰富的学习模式。

3.提升交互性,通过数据分析助力教学

形态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政学习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二维码挂接的思政内容,可以通过拓展阅读、思政笔记、思政学习圈等多种方式,通过答题、研讨等形式增加学生与教师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变被动学习为互动式学习,在交流中提升学习效果。同时,出版单位可通过后台的学习数据记录,助力教师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更好地对成绩等考核指标进行整理和分析,打造“教育—学习—测验—评价—分析”的教学闭环,通过数字化的阅读方式和资源设置,提高教学效果。

4.优化纸质教材篇幅,降低定价

以二维码的形式增加思政资源,可以减少纸质教材的印张数,控制教材篇幅,使教材的价格更加合理。

五、紧密联系专业实际,多角度展现思政素材

近年来,我国工程建设快速发展,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的“中国建造”不断涌现。专业课程教材中,可以思考引入相关优秀工程、典型工程(获得鲁班奖、优质工程奖的大型工程等)的实际案例,通过实际案例教授专业知识,适当穿插历史沿革、行业新规范、新政策等内容,既满足以案例教学法为代表的教改要求,也能很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学生通过学习优秀工程案例,牢固专业发展信心,学好讲好中国故事,是价值极高的思政内容。

安排先进案例的同时,也可以抛砖引玉的形式适当安排“负面案例”供学生批判和思考。例如,在建设工程法規、工程资料管理、合同管理类的课程教材中,提供不规范、存在错误的资料案例,引导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巩固专业知识、强化思政教育。这样的案例,可以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部分资料,也可以是建设工程合同的截选,篇幅有限,但能够启发学生展开更加深入的思考。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纠错学习,知晓实践中常见的错误形式、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感受错误带来的严重影响、反思如何避免以上错误。这样的内容安排,使学生在纠错学习的过程中,打牢职业操守,树立规范意识、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对工程中的常见问题拉响警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思政内容,接受思政教育。

我国仍然处于城乡建设快速发展时期,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需要更多思想政治可靠、职业素养优良、专业技术技能过硬的大国工匠。一本融入思政元素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材是行业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此类教材的建设,需要专业出版单位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与院校、企业作者的共同努力,深刻把握育人目标、课程特点,不断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切入点,探索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结合点。希望有鲜明思政属性和思政特色的土建类专业课程教材能够在未来不断涌现,真正助力我国建筑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作者单位系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融合出版思政元素
互联网思维下的期刊融合出版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互联网+”时代中小学教辅融合出版的四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