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语文: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2022-05-30 07:01张丽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2年6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张丽

[摘 要]当下,一些小学语文课堂仍缺乏儿童立场,忽视儿童认知规律和儿童发展需要,使课堂学习被动无趣。小学语文课堂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儿童的“玩” 性出发,营造语文学习氛围,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探索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让语文学习变枯燥为有趣、变被动为主动,让儿童在自我体验中玩出兴趣,玩出智慧,玩出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玩;核心素养;教学方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16-0061-03

【教学案例】

师:看课文第四句“风吹草低见牛羊”,为什么平时看不见牛羊,风一吹就见牛羊了呢?

(学生跃跃欲试)

生:平时应该是草把牛羊遮挡住了。

师:哦,原来草太高了,牛羊都被遮挡起来了。风一吹,草倒下去了,牛羊就露出来了。我们现在做个游戏好不好?

生: (兴奋)好!

师:这就是草,你们就是牛羊,不吹风的时候,你们藏在草下,不出来。

(学生纷纷钻到桌子下藏起来)

师:等我起风的时候你们才能露出头来。

(教师朗读课文,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学生纷纷从桌子下钻出来)

师:好玩吗?唉,你为什么这么肥呀?

(学生纷纷笑起来)

生1:因为我吃得太多了。

(又是欢乐的笑声)

生2:(高声喊)好玩!

(学生兴奋地背出了全文)

……

这是孙双金老师执教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时的教学片段。整节课学生在猜、想、演、读、创等玩的过程中学习语文。这样的“玩”显然不是娱乐和消遣,而是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境,调动一切有助于学习的因素,变枯燥為有趣、变被动为主动,玩出兴趣,玩出真知,玩出智慧,玩出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为什么语文课堂需要“玩”

(一)“玩”,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依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然故步自封,“穿着新鞋走老路”,很多学生没有品味语言的趣味,没有畅所欲言的快乐,没有深度思考后的成功喜悦,导致语文课堂缺乏生命的活力。新课程强调,要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观察、思考、体验、探索、想象和创新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应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玩”,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由于受知识经验和生理成熟度的限制,小学生认知水平还较低,尚处在发展变化之中。他们常常凭借兴趣记住一些事物,对不感兴趣的东西,记忆效率较低;他们容易受外界新鲜、突变和运动的事物所吸引,从而分散注意力。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是在玩中学习的。如何使自己的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使他们探有方向、议有主题、思有过程、学有兴趣,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每一次教学活动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三)“玩”,满足当下学生的需求

当下,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了每一位语文教师重要的使命。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有儿童需要和儿童发展意识,要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需求点。“玩”就是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计教学,基于学生的需要开展教学,让学生在玩语文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四)“玩”,实现减负增效

减负增效是素质教育对日常教学的要求,更是当前教育教学背景下的热点话题。减负既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强调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试想,当学生走进语文课堂,课堂气氛是死板低沉的,教学过程是枯燥生硬的,学生又怎么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与教师互动?又怎么能展开思维活动?又怎么能学习知识?当他们遇到学习中的难题时,又怎么能坚持下去呢?“玩”语文,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趣味,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融入学习过程中,与教师互动、与同伴互动,实现知识的内化、能力的提升,从而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

二、在语文课堂上如何“玩”

(一)创设“玩”的氛围

氛围创设对语文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是连接学习内容和学生思维的桥梁。我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时,努力创设“玩”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美妙的声音。文中的第2自然段,作者用了四个“不一样”,写出了风的声音的不同。在指导学生想象朗读时,我让学生扮演不同的树叶,想象不同的季节树叶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模拟,在快乐中体会大自然美妙的声音。此时,学生所想到的、感受到的都是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别人无法代替。正因为教师给学生这样宽松、自由的环境,学生才能在主动的、独立的体验中感受文本优美的语言,从而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这样的玩是有目的的玩,是有意义的玩。

(二)激发“玩”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游戏是学生最喜爱的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修改病句的内容时,设计了“我当小医生”的游戏:先让“小医生”(学生)给“病人”(病句)找病因,然后根据病因进行“治疗”。“治疗”中我引导学生注意:没病的地方不能随便“开刀”;能一次治好的病不要分两次治,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学生每次做修改病句这样的题目就特别兴奋,主动探究的欲望就会增强。

如在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比尾巴》这节阅读课的导入部分,我组织了有趣的小游戏。当我走上讲台后,热情地说:“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快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做一个摸五官的小游戏吧!老师说哪里,你们就用你自己的双手摸一摸那里,看谁的反应最敏捷。”学生跃跃欲试,我说着“摸摸小鼻子、摸摸小耳朵、摸摸小嘴巴、摸摸长头发、摸摸小尾巴”,学生跟着我的引导做相应动作,玩得不亦乐乎。当我说到“摸摸小尾巴”时,他们很奇怪,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我们没有尾巴呀!”这时,我哈哈大笑说:“对呀,咱们小朋友确实没有尾巴,但是小动物们有尾巴呀。你们知道有哪些小动物有尾巴呢?请告诉老师。”这样的趣味游戏,还课堂以生活的本真;同时,也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与教师积极互动,身体、认知、智力、意志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正所谓:“课伊始,趣已生。”在导入部分,学生的心已被游戏紧紧抓住,迫不及待地想要学习下面的知识。

(三)探索“玩”的方法

崔峦老师说,今后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从教会知识到教会学习转变。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松鼠》一文时,我带着学生了解松鼠、玩味语言的同时,努力和学生一起探索学语文的方法。(1)圈画批注的方法。在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时,我先请学生圈画课文写了松鼠的哪些方面,想想这些方面都有怎样的特点;再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通过学习,学生学会了“先整体再具体”的思维方式。学完第一自然段后,我引导学生用刚才“先整体再具体”的思维方式,读读其他几个自然段,并自行圈画批注。学生很快发现,第2自然段主要写松鼠的活动范围,第3自然段主要写松鼠的生活习性,第4自然段主要写了松鼠是怎样搭窝的,最后一段简要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2)学习“类文”的方法。这个单元都是说明文,但是三篇说明文在说明的角度、表达的方法、语言的风格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在教学中,我带领学生对这个单元的三篇说明文从表达上进行比较,在培养学生类文意识的同时,也为本单元的习作“介绍一种事物”做好准备。(3)学习写作方法。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不仅引导学生关注文章写了什么,还引导学生发现文章是怎样写的。如引导学生发现布封先整体再局部的描写松鼠外貌的方法;体会第4自然段中“先……再……然后……”的有序表达等。这样“玩”,使得语文课堂教学多了一些语文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提升“玩”的智慧

成尚荣先生在《为智慧的生长而教》中指出:“我们现在的课堂往往是一种知识的课堂而不是智慧的课堂,教师重视的是传授知识而不是开发智慧,那么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在教学古诗《春日偶成》时,我改变教学方式,没有逐行带着学生说意思,更没有急于把学生不会的展示出来。首先,我让学生自己“玩”,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玩”,要求从“学会”到“会学”。我发现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在书上写一写,不会的地方还做上记号,大部分学生对“傍”“时人”“将谓”等词语不理解,但是我没有急着讲解。课堂交流时,学生在反复阅读诗句、推敲诗意、了解作者创作背景之后,竟然很快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学生经历了由自己做主的“玩”的过程,获得了无穷的学习动力,在这样的情境中,他们就会主动将知识转化为智慧。

(五)形成“玩”的能力

1.“玩”中促进思维发展

学生思维的真正参与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我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一课时,通过“西门豹的智慧体现在哪儿?”这个大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我先引导学生读懂西门豹对巫婆说的这句话的言外之意:“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再引导学生品味西门豹把巫婆、官绅头子扔下河之后都要“等”的用意。最后,让学生读懂西门豹吓唬其他官绅的目的。这样的问题是有思维含量的,需要学生深入文本中,进行前后文勾连,在品读、思考中寻找答案。当学生终于恍然大悟之后,他们获得的就不仅仅是真相,而是思维的发展和学习的愉悦感。这样,学生就在玩味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与文本的视野融合,提升了思维水平。

2.“玩”中学习语言运用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语文核心素养意识,时刻不忘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带领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玩”,学习文本的表达方法,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如,在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慈母情深》中习得细节描写的方法,并让他们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一写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从《“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学生学会了“爱”的表达方式,我让他们以“同样是爱”为主题,写家人、朋友对自己的爱。不同的文本,不同的表达方式,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提供了很好的范式,使学生发现了写作的秘密,体会到文本语言的妙处。

3.“玩”中升华情感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大多时候影响着其情感,情感往往又随着对课文的深入解读而不断深入。因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促使学生在“玩”中获得情感的升华。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寥寥500余字,怎能把中国历史上的百年噩梦,一段中華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清晰地展现在现代学生面前,从而触动他们的心弦,激发他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呢?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内容的时候,把理解课文和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借助文字、图片、资料,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再现当时圆明园惨遭毁灭的过程,让学生了解了那段屈辱的历史,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可见,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空间,完成一次真正的触及心灵的“玩”的旅程,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4.“玩”中愉悦身心

语文学科教学中,既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拼音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根基。结合小学生有意注意比较短的特点,我在课堂上设置了“课中操”的环节,让学生和我一同做“拼音操”、打“拼音拳”。这样不仅使拼音教学充满了童趣,同时还能够实现玩与学的融合,如左拳是b,右拳是d。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有些厌倦时,我就会带领他们一同开始做操练拳。这样在放松心情的同时,既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能够愉悦身心,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一线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思考,在玩中创新,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爱上语文,沉浸在优美的语言文字中,语文课堂教学才能达到“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境界。

[ 参 考 文 献 ]

[1] 杨永彬.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神话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7(30):62-63.

[2] 金丽敏.情境教学: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操作性范本[J].名师在线,2020(8):37-38.

[3] 成尚荣.为智慧的生长而教[J].今日教育,2009(1):52-54.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