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秀天
创新思维是学生在创新教育中应形成的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它关系到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与知识学习质量。小学数学教师需重视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教育工作,并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将其落实到自身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创新思维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创造性的认知,对数学问题进行创造性的解决,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健康发展。数学学科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新时期,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了数学教师重点讨论的话题。教师需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活力,让学生乐于打破传统数学思维的束缚,从创新的角度获取更多的学习信息,用来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项教学任务,全面落实到接下来的数学教学活动中。
一、创新思维的基本概述
“创新思维”实际上是指学生围绕某个学习点,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展开一系列思维活动,从中获得思维性的学习成果的一种独特思维形式。在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可以反映自身的心理素质、思维过程、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领域,创新思维还可以是指学生在探求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学习方法、掌握新的学习技能、树立新的学习观念的一种思维活动。对学生而言,这种创新思维是能使其适应新时期数学学习需要的重要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教师已然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核心的教学工作,真正积极探寻各种能实现这一思维教学目的的教学策略。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一)突破思维定式,形成新的学习思路
小学生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存在固式思维的问题。尤其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题海包围中,不仅会对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的畏学情绪,还会使其始终受到固式思维的桎梏,不容易走出思维定式,只能根据固定的思考模式来理解数学知识,分析数学问题。而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反而能让学生从新的角度认知数学知识、理解数学问题,使其可快速寻找到新的学习思路,突破数学学习困难。
(二)激发学生潜力,促进学生获得进步
每个小学生都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空间,需要教师通过强有力的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发挥自己特有的学习潜力,突破现有的学习水平,提升自己的数学进步空间。教师在开展创新思维训练时,可以达到这一数学教学目的。目前这一创新思维训练的推广力度还不够大,需要教师正确认识创新思维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自觉地参与到创新思维训练中。
(三)突显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不同想法
不同的学生属于不同的独立个体,他们的个性化特征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要打造以生为本的数学课堂,就要尊重学生的不同学习想法,鼓励学生主动将个人的想法提出来,展现自己的个性化学习能力。在这一教学背景下,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项具有重要教学价值的举措。在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原则上,教师要通过更多的科学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展现独特的思维能力,走一条与众不同的思维之路,使其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
三、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问题
在教師落实“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这一教学任务时,面临着一些教学问题,影响着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创新思维训练与学生动力机制的融合问题
教师开展创新思维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发现学生在创新思维训练中的学习动力不足,主动突破固式思维、形成创新思维的积极性不高。这表现在学生“安于现状”的学习心理,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也没有体会到创新思维成果带来的乐趣。这意味着小学数学教师的创新思维训练没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考动力,使其主观意识薄弱,影响了他们自主性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创新思维训练与深度学习理念的融合问题
有的教师设计的创新思维内容缺乏深度,没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活力,探究数学问题的本质,寻找创新方法对数学问题进行创造性的解决。这反映了小学数学课堂的创新思维训练具有一定的浅层性,没有符合深度学习理念的发展需要,亟待教师树立深度学习观念,推进创新思维训练的深化发展,实现新时期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训练的教育目标。
(三)创新思维训练与科学教学手段的融合问题
有的教师在推进创新思维活动时,没有注重将创新思维训练与多元化的科学教学手段相融合,让学生能在多种教学手段的辅助下,增强创新思维训练的教育优势。这就导致创新思维训练的教育效果与预期中的教育效果相差甚远,教师需加强对创新思维训练方法的研究,深入探讨哪些科学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导入法,初步营造创新教育氛围
教师应将创新思维训练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导入教学是一节课中比较基础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从导入教学入手,创设一个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氛围,让新课导入效果更佳,也让学生在新课导入作用下对课堂知识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并调动学生对新课知识的求知兴趣,使其在兴趣盎然的前提下,对课堂知识进行创造性的认知与理解,从而起到初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购物-买文具”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趣味游戏导入新课:“讲台上有许多小额和数值不等的硬币、纸币,旁边有一个‘售货柜,里面摆满了各种自己常需要用到的文具,若是要买到这里的玩具,可以用讲台上的钱来支付,前提是每次去找售货员的时候,要拿着和标价相同数值的钱去支付,我们来比一比谁能最快速算出需要支付的钱,然后买到文具吧。”在这一游戏里,小学生在选定自己要买的某个文具后,立即根据文具的单价,从讲台上数出相应数额的钱,到“售货台”买文具。为了在最短的时间里算出等额的钱,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寻找最快捷、最简便的算数方法,然后拿着自己算好的硬币或纸币去买文具。在这一游戏导入教学活动中,小学生既可了解新课的知识内容,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解决新课导入中的数学问题,使其初步对新课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掌握,同时还有效锻炼了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通过激励法,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活力
对学生在创新思维训练中缺乏学习动机、思维活力不强的问题,教师要注重在数学课堂中引入激励法,弥补上述问题。激励法虽然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范围并不广泛,但是它的教学价值是值得积极肯定的。因为他人的表扬和激励往往能增强小学生的内心学习动力,尤其是小学生喜欢受到表扬和激励,这会成为小学生自主发展的勇气来源,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则可通过激励的方法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力,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作用下迸发学习激情,自主展开创造性的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因此,数学教师可遵从学生希望得到激励的心理特点,将激励法融入数学教学中,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数一数与乘法”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學生收集若干颗小石头,然后在课堂上展开独立思考:“我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快速计算出这里有多少颗小石头呢?”有的学生在固式思维下,会一颗颗地数小石头,直到数到最后,得出小石头的数。有的小学生会将小石头分成颗数相等的若干小堆,对每个小堆的石头数量相加,得出小石头的总数量。还有的小学生根据乘法口诀,列出了乘法算式,快速得出了正确的答案。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一方面反映了部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薄弱,另一方面反映了部分学生创新思维的活跃性。教师应针对一些固式思维的学生,给予相应的指导,让学生从固式思维跳出来,尝试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探寻新的解题方法,促使学生自觉地增强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如今激励法在数学教学中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教师可推进激励法与创新思维训练的有机融合。
(三)加强合作性,展开创新性的探究思考
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是教师引导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围绕学习内容展开深入探究学习的新型活动形式,它可以激活学生的探究学习欲望,使其在合作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提出一些新想法,对自己遇到的数学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因此,教师可依托合作探究学习活动这一载体,落实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任务,要让每个学生都在合作学习中有一定的独立学习空间,使其在独立思考过后,向同伴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然后在组内的共同讨论过程中,确定新的学习思路、解题方法。例如,在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一)”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随机找到周围实物的三个夹角,然后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讨论出可以度量出这几个角的有效方法。在这一合作交流中,学生会进行思维碰撞,各自会提出度量三个夹角的个性化看法,为提升其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比如,有的学生说可以用尺子度量;有的学生认为可以用专业工具度量;还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先度量出较小的夹角,然后用这个夹角度量其他的夹角,看看这个夹角与其他夹角之间的等量关系。由此看来,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学习交流过程中,可以提升个人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突显多样性,让学生探寻不同的答案
有些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多种多样的,它的答案并不是标准的、唯一的。教师在传统课堂上往往会给学生规定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但事实上学生却可以发挥创新思维,提出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教师可抓住这样的教学机会,培养学生应有的数学创新思维,让学生学会在分析某一数学问题时,不被唯一的标准答案所限制,学会探寻不同的答案。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多样化解题的乐趣,还可使其在以后的数学考试中,发现某个思路不通时,快速找到新的思考方向,重新分析问题,理顺其解题思路,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性,这体现了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教师可突显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启发学生展开创造性的思考。例如,在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材中给出了“鼹鼠钻洞”的案例,教师可根据教材的提示,鼓励学生在不看答案的前提下,先展开独立的创新思考,从鼹鼠钻洞的图片中寻找自己可以设计出哪几条不同的路线。教师可让学生每想出一条路线,就在黑板上画出来。其他学生不可重复设计这一路线,驱动学生展开创新思考,尽量从不同角度寻找出不同的路线。在学生不断寻找鼹鼠钻洞的路线时,会发现鼹鼠钻洞的路线非常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会得到有效的锻炼。
(五)基于游戏性,创造趣味性的数学游戏
小学数学教师要完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任务,还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自主设计一个数学学习方案。在游戏教育理念下,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数学知识内容,创造一个趣味的数学游戏。一方面,学生在自主设计、自主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可通过愉快的学习方式掌握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可通过自主设计时趣味游戏的方式,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教师需考虑数学游戏活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这方面的运用价值,要将其落实到数学教学中。例如,在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可能性”这一课中,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可能性”的数学概念,自主设计一个含有概率、统计相关数学知识的游戏,然后通过亲身参与游戏的方式,记录游戏活动的具体数据,再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尝试计算出某件事发生的可能性。教师可先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给出的摸球游戏,亲自操作这一游戏过程,将数量不等的红色小球、白色小球等放到不同的盲箱中,让学生轮流摸取盲箱中的小球。每个学生参与摸球的次数是相同的,教师可指定几个学生记录下游戏的数据。在游戏结束后,学生可根据游戏数据,对教材中的几个数学问题进行解决,尝试求出摸取某种颜色小球的可能性。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自主设计新的概率与统计游戏,创造性地理解“概率与统计”的知识点。比如,学生可设计转盘游戏,也可设计“抖签”游戏,制作不同的竹签,随机抖出竹签,计算抖出某种竹签的可能性。这些教学活动具有趣味性与实践性的特点,适合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数学知识进行高效学习。
综上所述,创新思维是小学生应具备的重要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教师可将创新思维培养工作放在重要的教学位置。目前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可选择从新课导入、激励教育、合作学习、多元探究、游戏活动等方面入手,推进数学学科创新思维训练的健康开展,让学生从中树立创新精神,增强个人的创新思维意识,学会利用这一思维能力,促进自身创造性数学学习能力的健康发展。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