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丹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让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整本书阅读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至关重要。笔者结合刘道玉“创造教育”思想,谈一谈如何在整本书阅读指导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素质。
一、读前激趣,提供阅读支点
当学生拿到一本新书后,教师如何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支点,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呢?
1.依据书名猜内容
书名就像人的眼睛,是读者走入一本书的窗口。有的书名反映了书中主人公的形象,如《孤独的小螃蟹》《小英雄雨来》,有的书名概括了书的主要内容,如《一只想飞的猫》《鲁滨孙漂流记》。教师引导学生透过题目猜想书的内容,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根据提要猜故事
几乎每本书都有“内容提要”。有的內容提要会设置悬念,如导读《草房子》时,教师让学生猜一猜作品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快速浏览“内容提要”后,很快找到“少男少女之间纯洁的友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着坚守、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深切的领悟”等。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学生带着问题迫不及待地打开书一探究竟。
3.利用书评激发阅读期待
许多书都有对书本身或作者的介绍、评价。《窗边的小豆豆》封底对作者和书的评价是“她被美国《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赞誉为日本最伟大的女性”,“她写了日本有史以来销量最大的一本书,33种文字全球发行,拥有读者千万”。阅读之前,教师用课件出示书评内容,让学生读一读。学生读后会产生疑问:这本书到底写了什么内容,能够吸引这么多读者呢?学生便会如饥似渴地翻开书阅读。
虽然学生的猜想可能与书的实际内容有差距,但这样做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的阅读思维得到锻炼、阅读愿望被充分激发,从而达到导读目的。
二、读中引趣,培养创新思维
当学生打开一本书后,教师怎样帮助学生保持深度阅读的兴趣,并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1.赏出色片段,多元解读
教师根据读物特点选择几个出色片段,让学生细细品读并进行交流,能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如《草房子》人物形象鲜明,书中的几个人物和学生年龄相仿,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基于此,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欣赏描写主人公桑桑的片段,如“给鸽子做窝”“用蚊帐做渔网”等,让学生边读边体会、想象画面,并说一说他们仿佛看见了一个怎样的桑桑。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眼中的桑桑,如“有爱心,有自信,有毅力”,“有同情心、号召力”,“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等。看法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学生基于对文本内容的真实理解而提出来的。在此过程中,学生实现了对人物形象的个性化、多元化解读,使自身的创新思维获得发展。
2.画思维导图,梳理结构
思维导图是一种表现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它可以将思维形象化。第一学段的学生可以尝试画“鱼骨图”,即在“鱼头”“鱼尾”及“鱼骨”上下的位置,根据阅读需要梳理书中内容。“鱼骨”上可以添加若干“小鱼刺”,帮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如《一只想飞的猫》中,除了猫还写了哪些小动物呢?学生可以按动物出场顺序将它们写在“鱼刺”上面。猫和这些小动物之间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学生可以写在相对应的“鱼刺”下面。同时,根据需要,学生还可以在对应的故事旁边写出故事所体现的猫的性格特点。绘制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二、第三学段的学生具备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故事结构、情节、人物形象的能力。妙趣横生、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深化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3.玩比拼游戏,体会表达
《西游记》中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新奇,语言生动、贴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描写人物外貌的句子猜想对应的人物;可以录制并播放书中精彩的人物语言,让学生猜想说话的人物是谁。这些游戏既能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的兴趣,也能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作用。
三、读后延趣,培育创造能力
学生读完一本书后,教师怎样激发学生“聊”书的兴趣,拓展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收获,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呢?
1.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和阅读量有了一定的积累后,教师组织读书交流活动,有利于整本书阅读的深入开展。例如举办美文朗诵比赛;召开优秀读书笔记分享会;鼓励学生将优质的读书心得挑选出来,创建班级作品集,并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展示、评价等。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书中的文字描写,凭借自己的想象画出人物形象,或是根据故事情节绘制连环画,并用简单的文字加以描述,帮助学生品味语言表达对表现人物和故事的作用。教师依托一系列读、写、议活动,引导学生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创新交流阅读方法、展示阅读成果,能有效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让学生尽享阅读的乐趣。
2.表演课本剧
课本剧表演有助于学生通过角色的语言、表情、动作等表现,体会角色的情感,进而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和人物个性。例如,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一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表演其中的一个故事。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演绎故事的过程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验人物的喜怒哀乐,提高创造性表达能力。
3.续编故事
有些故事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如《一只想飞的猫》结尾写了那只猫从树上重重地摔了下来。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猫摔下来后会怎样,它还会飞?”有的学生说“不会,因为它没有翅膀”,有的学生说“会,因为故事前面提到猫脸红了,说明它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会痛改前非,好好练习飞的本领,总有一天能学会飞”。教师顺势引导学生续编故事:“猫摔下来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这样教学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
(作者单位:枣阳市北城南园小学)
自2012年起,湖北省刘道玉教育基金会持续推进“路石书屋乡村儿童绘本阅读项目”建设,通过为乡村学校捐建绘本室、捐赠儿童绘本及阅读课程等方式,助力乡村儿童阅读。10年来,基金会已在湖北省内建立20个“路石书屋”,累计提供绘本阅读培训3000余人次。在把更多经典融入儿童生命的同时,为提升学生阅读品质,基地学校教师在刘道玉“创造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了阅读教学探索与实践,引领学生深度阅读,在阅读中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让阅读真正成为儿童成长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