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淑勤
初中阶段除了对学生的文化教育的重视,对学生体育教学的关注同样重要,尤其在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具有着重要的教育教学作用。但目前来看初中的体育课程仍存在许多问题,既不利于学生强身健体,也不能让学生有效意识到体育教育的意义所在。立定跳远是目前中考体育项目之一,也是每年《国家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之一,作为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缺少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也常常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文章结合初中体育教学,对体育课程中立定跳远部分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立定跳远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教育相关部门及学校应当对体育教学提起重视
作为初中教学课程中的重要部分,体育课程的设置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教学内容,更是为学生的身体健康提供了保障,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不怕失败的拼搏精神,更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文化课程的学习提供助力。此外,对体育的教学也能让学生有更好的身体素质和精力用于课程学习,使学生能有更好的状态投入学习、更好的精神面貌健康成长。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席卷,初中生的体育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虽然许多学校依然把重心放在文化课程的教学上,对于体育教学缺少应有的规划和发展,甚至有部分教师刻板教学,只是把体育课作为跑步课,致使学生难以得到良好的体育锻炼,更不用说立定跳远的学习锻炼。
(二)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多样化
除了缺少应有的重视,另一个问题就是当前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十分单一。体育教学不同于文化课程需要学生不断思考,长时间高度集中注意力,但同样需要兴趣作为学生开展学习的先决条件,尤其体育课上,有趣丰富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热衷于参与体育课程,从而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专业技能,有效实现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虽然当前不少学校已经意识到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体育运动不可或缺的地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以理论讲解为主,自由练习为辅,多数时候学生只能自主摸索运动的技巧,盲目尝试,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不能发挥体育课程对学生体质的提升作用,还会对学生的身体带来损伤的风险。
(三)体育课程教学动作专业化
除此之外,作为体育课程中的重要教学部分,立定跳远虽然看起来容易,但要做到动作规范、稳步提升仍需要专业化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摸到立定跳远这项运动的门槛,在跳跃、练习的同时,能够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基础上,不断突破自我,取得良好成绩。
二、立定跳远教学中多样化练习方式
(一)提升教学趣味性,让立定跳远教学趣味横生
要实现初中体育课程中立定跳远项目的科学教学,使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专业技巧,需要教师因材施教,采用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简单来说,就是舍弃原有单一刻板的教学模式,避免理论的单方面灌输与后期完全交由学生自主练习,而是采用组织课堂活动或者教学小游戏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在愉快轻松的氛围当中和其他同学一起共同学习,培养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建立彼此间友谊的桥梁,发现体育课堂的魅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优势十分显著,一方面游戏娱乐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冲淡课堂的枯燥感,使学生自觉提起兴趣关注课堂动向,同时对游戏介绍的过程也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立定跳远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同时学生游戏的过程也是不断练习的过程,体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精神也沉浸在运动带来的愉悦感当中。
实际的初中体育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小游戏或者因地制宜地设置课堂活动来达到上述效果。比如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先讲述立定跳远需要注意的事项和规则,然后按学生的学习进度,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中训练进度靠前的学生带领后面的学生学习,实现小组内的互帮互助,可以一个小组内都是男生女生,也可以男女混合。课程前半部分以学生学习和小组内学生轮流练习为主,教师督促保障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后半部分则讲清规则轮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比赛,比赛内容除了组内成员立定跳远的距离,还可以包含学生动作是否规范,督促学生认真练习,引起学生对课程活动的重视。同时不忘设置好奖励标准,按学生不同的成绩和表现分配奖励。比赛开始前教师可以先做规范动作以供学生参考,比赛正式开始时教师则负责纠正学生不规范的动作,提醒学生注意事项,力求使简单的班级比赛也做到规范专业,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获得来自外部的正向反馈,对立定跳远的学习也能更加充满信心。
(二)增强师生互动联系,让立定跳远教学趣味横生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成长的青春叛逆期,这一时期学生自我意识觉醒,对于外部环境感知敏感,心理发生着剧烈的变化,所以这一时期的学生很容易与其他学生甚至与教师发生冲突。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同样面临这一问题,值得提倡的解决方式是教师保持足够的耐心,在教导学生立定跳远的时候,多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对于发现的问题委婉提出,在保障学生自尊心的情况下,充分交流,指出学生进步的方向,避免激发学生叛逆心,对学习产生反抗厌恶感。同时为学生灌输“体育运动不怕尝试”的意识,使学生在立定跳远的学习中始终秉承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其抗打击能力,避免情绪波动带来的消极影响。为学生传授技巧和经验的同时,也力求建立起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渠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机会增加对学生的了解,比如在休息阶段,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活化的话题与学生交谈,询问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或者是立定跳远学习中难以克服的问题、课程教学是否适应等等。收到学生回答之后耐心解答,积极反思并寻找可以进一步完善的点。比如学生反映教學形式单一,那课程中可以考虑增加更多趣味元素;学生反映课程学习节奏紧凑,教师可以适当放慢进度,让更多学生夯实基础。在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对自身教学方式进行提升和完善。同时对于教学中的知识内容和锻炼强度,也更多参考学生平时的运动量,避免运动过度消耗学生过多精力,影响学生学习。教学风格上,也可以多多参考学生意见,严肃的课堂氛围并不能适用于所有教学情境,对于表达方式上的问题,教师应当勇于直视、着手解决,以期更好地进行学生的立定跳远教学活动。除了课堂学习,教师还可以从学生平时的生活学习入手,选择较为日常的话题作为交谈的切入点,倾听学生生活中些许烦恼琐事的同时,以平等的姿态提供建议,通过良好的互动建立起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路径,充分交流,达到彼此理解的目的,避免因为隔阂造成教学中不必要的摩擦。而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自身的立场角度,“已认乾坤大,犹怜草木青”,对学生不要采取质疑轻慢的态度,而是应从朋友的角度,为其分析并引导学生做出自己的选择,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增进与学生的情感关联。
(三)提升课程专业性,让立定跳远教学趣味横生
最后也是最值得关注的部分,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要在学生立定跳远教学中提供专业指导,首先需要保障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课程内容的专业性。一方面能为学生带来更大的提升空间,充分发挥立定跳远对学生身体锻炼的优势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因为动作不规范而导致的发挥失常或者身体受伤等情况。基于此,教师在立定跳远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剖析这一项目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技巧、规则以及注意事项。要明确意识到,没有任何一项体育运动可以忽视规范动作的重要性,不断的练习既是提升水平的过程,也是规范自身动作、保障自身安全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逐步分解立定跳远的动作,不求速度但求质量,逐步纠正学生不规范的动作,使学生形成肌肉记忆,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在保护自身的前提下,充分展现自身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使学生了解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首先是预摆,作为起始动作,预摆的作用是起势,帮助学生进入状态,保障后续动作的连贯性。这个动作的要点是双脚分开站立,两脚之间的距离和肩膀一致,双臂要在身体两侧,保持一致前后摆动。双臂向前摆动的过程中腿部没有动作,需要保持直立,而当双臂摆到身体后方,则要通过完全膝盖来让重心下落。整个预摆的过程,学生双臂和膝盖相配合,尽量大幅度地摆动,而身体微微前倾,集中注意力保证双脚、双臂和腿部动作都合乎规范。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进行演示,一边演示一边为学生讲解每个动作的意义和必要性。然后再由学生做动作,感受身体运动过程中的状态,协调身体各个部位,避免重心不稳和动作不连贯等情况出现。其次是起跳,作为立定跳远教学中的第二个分解动作,在教授学生起跳的过程中,需要点明的要点是要用力蹬地提供助力,稳定迅速地借力跳起,同时双臂摆动依然在继续,力量重合使跳出的距离达到最远。课上训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融合摆臂和蹬地两个动作,控制好手臂摆动和起跳的节奏,更好地找到发力点,帮助动作流畅完成。另外是腾空,作为立定跳远练习中的核心动作,学生能跳到多远的距离、能不能稳定发挥取决于腾空这个动作,过程中涉及学生的多处关节协作,髋关节、踝关节以及膝关节都要尽力保持平直,双臂这时也要向前。在将要落地之前,收腹缓冲。所以要出色地完成整个腾空动作,学生的腰腹部、腿部和上身都要协同完成动作。许多学生都认为跳遠是依靠弹跳能力,实则不然,腰腹肌肉的作用同样十分重要。练习过程中学生重视动作规范,保证腰腹发力的同时,也要借助技巧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值得强调的是,当学生跳跃腾空开始下落的时候,需要尽量快速地收腹并抬高双腿,双臂尽全力向身后摆动,保证小腿能够尽量直直地向前。在这些动作要领逐渐熟悉后,腰腹能力稍有不足的学生也能得到相对不错的成绩。最后是落地,作为立定跳远教学中的最后一步,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落地的时候优先后脚跟接触地面,然后稳步渡及脚掌。同时膝盖弯曲,减轻落地带来的冲击保护膝盖和身体。常见的错误姿势是落地时身体前倾,这是要尤其避免的。
总之,要实现初中体育课堂中立定跳远的多样教学、趣味教学,首先应当提起学校和师生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其次应正视课堂中教学方式单一枯燥的现状,借助课堂活动或是游戏积极改善;最后作为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保证教学的专业性,在避免学生损伤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立定跳远对身体素质提升的优势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有所收获。同时也能为教育从业者提供些许参考,助力初中体育教学的完善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