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艳
新授课教学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从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入手,帮助他们主动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鲁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部分,文字内容非常少,而“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蕴含的信息量却非常大,必须分析好此图才能真正理解并进一步概括碳循环的过程。这对于学生来说非常抽象,难度比较大。于是,我跟学生商量先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学生欣然接受:(1)大气中的碳以什么形式存在?(2) 大气中的碳通过什么作用以什么形式进入到生物体内;(3) 碳在生物体内中的传递形式什么(4) 碳从生物体内可通过什么作用再次回到无机环境中。这些问题串层层递进,给学生搭建了一个桥梁,引领他们思考。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再适时引导,水到渠成,学生们完美地解决了问题,收获了知识,锻炼了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这次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体验到了做主人的感觉及学习中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和乐趣,尝到了“跳一跳,摘桃子”的成就感。
实验课教学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实验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手段,可以使教学过程变得活泼、生动、直观、高效,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例如,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一课的教学中,课后题出现了生态瓶,而学生对于生态瓶的了解仅限于见过公园或广场售卖,接触得并不多。于是我想就此添加一个实验项目——“生态瓶的制备及观察”,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制作生态瓶,并通过一系列成分不同的生态瓶比较其存在时间的长短。对此,我做了如下设计:(1)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分析课本上生态瓶有几种成分,并在此基础上请学生依据学过的知识对这几种成分进行归纳分类。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很浅显的,学生可以直接进行回答。(2) 比较几个生态瓶存在时间长短,怎样做才能使结果更加准确,或是受外界影响小?对于这个问题,会有两种情况:有些反应快的学生立刻就能想到;有些学生一时都不知如何考虑,对此可以利用类似的、曾做过的实验对其进行启发,最终得出结论:应该保证几个生态瓶所处的外界条件一致。然后再与学生商量具体怎么实施,根据他们提出的各种建议,通过共同讨论、分析、比较,最后确定生态瓶应置于怎样的“外界环境”中。(3)一系列生态瓶的成分怎样由少到多配置,从而使实验更具科学性?针对这个问题,可以请学生们商量、讨论,或是让他们自己查阅资料,然后确定。
这种尝试,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生态瓶其实就是一种人工模拟的生态系统”的理解,并且通过一系列生态瓶存在时间长短的差异,使他们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决定因素——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从而为后面“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一节的学习做好一定程度的铺垫,同时也能激起学生的环保意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附加实验,唤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校园植物种类多、数量大,为了帮助学生增强对校园内各种植物的了解与认识,形成爱护花草树木的环保意识,增强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学校从初一时便开展了“书写绿色,寻芳校园”主题活动。教师对植物的中文名字及拉丁学名字进行简单标注后,学生自由认领、分工,通过各种方式查找资料,制作植物名牌。学生上交的作品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内容、形式都让人眼前一亮,得到了评委教师的极大认可和赞扬。接下来,我又引导学生考虑“怎样将活动持续下去”。学生们纷纷发表意见:“制作树叶书签”“写观察日记”,还有学生提出“像公园里名牌那样录制音频制作二维码,用手机一扫,就能听到介绍”……他们思维活跃,激情四射,充分表达,接下来是按部就班地自由认领,付诸实践,真正将对植物的这份热爱持续下去。
这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的做法,与魏书生的民主教学思想也是相统一的,因为这极大限度地实现了师生之间“尊重、理解、合作、支持、促进”的良好关系,同时也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理念。
2022年学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线上学习。初二学生面临生物学业水平考试,教师见不到学生,抓落实存在一定的困难。网课期间级部实施班级网格化管理,学生3~4人一个小组,小组长负责督促。期间,我们布置学生以视频打卡的形式背诵知识点,最初是学生的视频作业通过QQ上交组长,组长转给教师。但这种方式存在视频太大,有时传送不成功的问题,而且组长的工作量也很大。我们级部学生人手一台Pad(平板电脑),何不利用这个优势呢?于是,我跟学生商量“老师在Pad上布置作业,学生直接从Pad上提交”的方法,大家一致认可这样更方便,对于选择继续QQ提交的学生我也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针对比较拖拉的学生,我又再次与学生商量,制定进一步的督促措施。既然确定了,就一定坚决执行,而大家集体制定的策略,学生也更愿意去实践、去落实。
“商量”教学优点不一而足,但具体应用起来也存在不少问题,用于生物学教学同样也是。因为“商量”教学可能会产生形式主义的错误,如果只是盲目追求“学生参与式”教学,就会使教学成了整堂课的讨论过程;“商量”过程不好控制,课堂往往成了学生的“群言堂”“乱言堂”;可能商量出意想不到的结果……这些问题对于没有经验的教师而言,都是不容易把握的,从而导致“商量”只是一种假参与,而学生并未从思维上真正参与进来。对此,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经常问自己:课堂是谁的?时刻想着要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走近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亦生亦友、平等、融洽的关系。因为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才会愿意参与到“商量”教学中来;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尽量多给学生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使学生对商量的问题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自然会真正参与到商量教学中;加强自身修养,熟读课本,熟读课标,充分发挥课堂“引领者”的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导引下,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
我也会在今后的教师职业生涯中,进一步更加深入地學习魏书生先生“商量”教学的精髓,同时更加精细研读新课标,学习教育学理论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将“商量”教学用活、用准,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