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一定要学会与家长沟通。与家长沟通好,家长可以理解、支持教师的工作,可以取得家校协同教育的良好效果。
一、案例描述
刚接班时,很多人来提醒我:李同学的爸爸经常在班群发表一些过激言论反对老师,很多很小的事情,在他看来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收到这么多的提示,我的内心很忐忑,同时也做好了准备随时应对。
开学一个星期不到的一个课间,班上就发生了一件“大事”:李同学因嘲笑黄同学写的“我的梦想”过于另类而被黄同学打了。那是我第一次打电话给李同学的爸爸,我尽力平复心情,但我才刚说两句话,就被他打断了。我告诉了他具体的情况,他极其愤怒,让我无所适从。然后,我给黄同学的妈妈打电话,告知了前因后果,并说出了李同学爸爸希望立马在学校见面。我很努力地让自己先平静下来,接着解释黄同学家长的难处,解释两个人发生矛盾的具体原因(中间还被他质问:一开始为什么不说清楚)。在解释的过程中,我克制又克制,慢慢讲,慢慢说。我连着两天担心黄同学的情况,与李同学爸爸的第一次交流,让我对刚刚开始的这一年的工作充满了担心和焦虑。
以后的每一次,他在群里抱怨时,我都会跟他私聊,耐心地跟他解释他不能理解的地方。然而,他几乎对于学校的每一个安排和通知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且他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强,思路清奇。但是,一次又一次的聊天中,或许是他的不满得到了发泄和排解,我感觉到了他发生着细微的变化。
有一次,因为同学们表现好,我给每个人发了一根棒棒糖。有一个女生刚好那天过生日,我就多给了她一根,“语文老师,我妈妈也是今天过生日。”李同学跑来跟我讲,我没有多想,把手里的给了他,“拿去送给你妈妈吧”。当时纯粹是无心之举,也从未想过一个小小的举动会带来什么惊喜。第二天早上,李同学带回来一袋小番茄:“刘老师,我们家有好多,我拿来跟同学们分享。”“你爸妈知道吗?”“是我爸爸让带的,他还帮我洗好了。”望着那一袋不起眼的小红果子,我的内心却有一丝丝感动。那天李同学发小番茄的时候,我特意拍了照发到班群,感谢他的分享。我相信,他的爸爸应该能够看得到。
前段时间,学校征集男家长做校家委,我把信息转发到了班群。李同学爸爸来找我:“我可以试一试,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做好。”做了校家委之后,他变得更加积极,也更配合班级的工作。我在班群发了通知,有家长质疑,我如果没看到,他会挺身而出帮忙答疑;他在别处看到通知,也会主动转发到班群;别的班布置了任务,我还没来得及布置,他会私下提醒我。
家长在改变的同时,李同学也在发生着变化,他变得乖巧又懂事:在午托结束后给我拿水果和牛奶;上课的时候,他会举手发言……我很确定:他爸爸一定對他进行了教育。
对于李同学爸爸的这种改变,我非常感动,但身边了解他的同事们却更多的是感到震撼和不可思议。我回忆与李同学爸爸的每一个沟通交流的细节,从一开始的不好相处到现在的“从容以对”“平易近人”。
二、案例反思
1. 班主任工作任重道远,家校的有效沟通更是一门大学问。如果教师与家长沟通到位,就会大大提高家长的配合度和完成度,随之而来的学生教育工作,也会相应顺畅很多。只要我们待之以诚心,就能够打动他们,从而换来他们的真心。
2.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把对一个人的印象停留在别人的评价中,而是要根据自己与人的接触和感受来判断一个人。在李同学爸爸这件事情上,我一开始就有些狭隘,太过于看重别人对他的评价,从而禁锢了彼此的沟通模式。
3. 虽然说真诚可贵,但是作为一名教师,要保留自己的底线和基本原则。当受到家长的挑衅和触犯时,我们一定要表明自己的立场,不卑不亢,不盲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