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华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给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尤其是现阶段的高中政治教学工作,对此,本文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对当前高中政治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日常问题进行了汇总,并提出了关于当下存在问题的对策,以求转变新形势下政治课程对高中学子缺乏吸引力的现状。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高中政治;政治教学;教学手段
教育乃是一国立足之根本,我国教育事业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进行了多次改革,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投着石头过河”,教育的宗旨也从原先的应试教育转变为更促进个人发展的素质教育,充分挖掘万千学子的个性,因材施教,让每个人都成为国之栋梁。由此我国教育事业也逐步展开了高考改革的试点之路,尤其是政治学科,在新高考改革下,政治学科不再是原有必考科目,成为“语文、数学、外语”外的自主选择应试科目。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但是政治学科不只是一门文化课,更是校园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是帮助学生在成长阶段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学科。因此,高中政治学科教学队伍也应把握改革方向,立足改革现状,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转变自身教学方式,以求高中政治课程更加适应当前形势下的万千学子,完成政治学科作为学生前进道路上的精神灯塔任务。
一、新高考改革对高中政治课教学的新要求
(一)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政治课教学现状
在众多高考试点改革省份的推行下,高中课程不再划分文理科,“3+3”及“3+1+2”应试模式已经成为当前高考主流模式。由此,使得高中政治由原先的必考科目成为选考科目,在三门必考学科“语文、数学、外语”外,六门选考学科“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同台竞技,成为选考科目[1]。根据湖北省某学校统计,在选考科目时,选择政治学科的学生仅占全校应试学生的30%左右,并呈现连年选考人数降幅的现状。可见,相较于其他备选科目,政治学科存在天然的枯燥性[2],使得学生在选考科目时,往往不会选择政治学科。接下来高中政治学科亟须发掘自身问题,并立足新高考改革,结合学生心理现状,提升政治课堂趣味性,加入国内外政治实例,启发学生政治学科思维,引导学生优化选考组合,实现自身价值实现。
(二)新高考改革对学生的影响
新高考改革下的“3+3”模式或“3+1+2”模式对学生及教师最大的影响就是各类教学走班制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固定班级的教学组织形式,走班制不再将学生固定在一个教室,而是由学科选择的不同、教学层次的不同,将学科教师和教室固定,让学生自由根据自身能力及兴趣爱好,选择与其相同的层次班级进行学习,这就导致不同层次的班级教学内容、教学程度,以及教学要求截然不同[3]。这种类似于大学教学方式的转变,虽然一定程度给予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但是给高中政治学科的优化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难题,更加依托于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这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转变固有模式,实时地采取不同的教学和班级管理模式。
(三)新高考改革对教育理念的影响
新高考改革下,学校的教育目标也从原来的应试教育调整为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强化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这也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上要摒弃原有的应试教育思维,转变为“以人为本”“兴趣激发”“启发思维”的教学理念上[4]。日常教学工作中注重学思互动,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将各类国内外政治实例结合在课堂教育上,启发学生思维能力,转变原先灌输式教育模式,让学生真正了解政治,感受政治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以达到提升学生知识水平的目标,并促成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目的,实现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新高考改革下高中政治学科魅力提升的必要性
面对日益下滑的高中政治选考比例,究其根本,体现在如下方面:政治学科天然的枯燥性、政治学科成绩提升的复杂性,以及政治学科教学的优劣性。政治学科理论知识繁多、涉及面广、社会应用时复杂,死记硬背的理论知识难以套用在综合性题目中,解题时立足点错误就会导致一分不得[5]。由此,为了保障政治学科在选考时的地位,广大高中政治学科教师队伍必須充分结合当下实际生活,进一步优化教学手段,如情境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将政治学科的魅力展现给学生。在教学手段上,也要多运用时下新兴教学技术,将视频、图片与文字相结合,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与体验感,提升高中政治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学科选考人数少
由于新高考改革下的应试模式转变,给予了高中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机会,让学生们能够根据自身学习能力匹配相关的学科,这也不可避免地导致部分学科成为冷门选择,参照新高考改革福建省某学校学生选考不完全数据统计,2021届选考人数706人,选考政治学科的221人,同年占比31%;2022届选考人数719人,选考政治学科的166人,同年占比23%。同时,2021届和2022届选考政治学科的人数都处于全校最低水平,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
政治学科选考人数少已经成为高中政治学科面临的主要问题,虽然政治学科缺乏对学生的天然吸引力,但是在此情况下任由其发展,政治学科的学科地位也将岌岌可危,选考人数少、学科教学难以开展、学科地位下降,长期下去,整个学科的发展都将受到打击。
(二)政治学科教学及班级管理困难
新高考改革下,应试模式的转变,使得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类似大学课堂的走班制教学,让学科教学及班级管理更加复杂、更加困难。充分自由化、定制化的选考制度,也使得学生们的课堂安排五花八门,在“3+3”的模式下,语文、数学、外语作为必选科目,并另选任意三门作为选考科目,这种组合下,就可以产生20种的各学科组合方式[6]。除了三门必考学科在同一教室学习外,其余选考科目则需要学生自行前往不同教室上。
经过对福建某高中的选考学科课堂情况的了解后,教师反映近五分之二的学生出现过迟到早退、课本带错的情况,将近一半的学生在选考学科课堂结束后找不到教师,以致各类学习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由此可见,走班制的教学模式使得选考学科教师对教学的质量把控变差,脱离了固定的班级管理制度,更少的课余交流时间、流动的选考学生人群,也让选考学科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程度管理变弱,不能全面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三)政治课教学效果差
新高考改革下,需要转变的不只是学生的学习模式和应试模式,更多的是要求高中政治学科教师完成去芜存菁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以往的高中政治教学手法单一,囫囵吞枣,成果甚微,让原本就较为枯燥的政治课堂变得更加乏味无趣,在新高考改革下的选考现状也是对高中政治学科的一次警告。
高中政治学科的一些教师应尽早做出改变,摒弃枯燥的读书念稿,摒弃划重点并背诵的灌输教育陋习。应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各类多媒体手段,发掘新时代下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将现实生活与课堂教学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学生由被动接收的容器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7]。
三、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对策
高中政治课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不仅是学生的选考学科,还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塑造的主阵地,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急先锋,对学生正确人格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伴随新高考改革试点下的各类问题的发现,广大高中政治学科教师也需要积极总结试点经验,及时改进教学模式,提升高中政治学科吸引力,以完成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由此,对当前背景下的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下述优化对策。
(一)导师制转变,提供合理选考规划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选考制度,虽然给予学生充分自由选择性,但是必然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选择困难。以一个必考学科班级为例,班主任虽然充当了一定程度的“导师”作用,帮助学生选考学科,但是其一人的精力难免不能实时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可将学校各学科教师资源充分利用,建立高中选考学科“导师制”[8]。在选考科目时,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未来就业方向相结合,积极提供各类帮助和意见,避免了跟风随大流的情况,也能够化解班主任的教学管理压力,让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自己,以扬长避短,选择适合自己的选考科目。尤其是政治学科教师,一定要把握机会,合理运用“导师制”,作为一门囊括政治、经济、哲学等多方向的学科,积极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升认知,进而使学生对政治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不违背学生意愿的情况下,完成引导学生选考政治学科的目的。
(二)引导式教学,转变教学方式
传统政治学科教学,目的性功利性较强,通常就是教师一言堂,课上划重点,课下背课文,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过多,对学生政治学科兴趣的培养毫不重视,造成如今新高考改革试点下,高中政治学科选考人数历年下滑。为此,高中政治学科教师队伍必须从全新的高考应试体系出发,积极改进原有教学模式,以引导为主,区分重点和非重点知识,重视学生的政治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以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与社会: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教学实例为参考,在课堂上,学生对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经济所囊括的几种经济制度,如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经济往往会混淆不清。那么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公有制vs私有制,韩国的公有化改造之路》,让学生们观后讨论,并以此引出我们国家公有制经济与韩国的公有制经济的不同之处。通过类似这样的教学方式转变,以不断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激发其对高中政治学科的选考信心。
(三)实例结合,重视兴趣培养
高中政治学科中涉及很多领域的理论知識,仅仅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经常会对此一知半解,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但是可以依靠实例结合的教学方式,将知识的传授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实现寓理于情,显著地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运用的兴趣,将学生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中解放出来。
以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文化与社会》的教学实例为参考,讲到不同的国家、区域产生的不同文化,进而衍生出对文化力量的理解,可能有的同学并不理解文化力量的由来,此时,教师可以从本地文化资源中选取合适的例子,比如,在讲到“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时,如果是广东虎门的教师,可以现场播放一些虎门炮台的图片和视频,并现场提问去过的同学对这里的感受,这样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情境融合,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以往的高中政治教学中,很多教师喜欢对一些重要概念和原理进行深度剖析,进而忽视了情境融合在政治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面对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政治作为选考科目存在,一定要着力克服政治学科天生自带的枯燥性,提升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由此,高中政治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任务上,更应该以高考应试体系为指导,积极主动地将重点理论知识与情境相融合,创设各类相关情境,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情境之中了解、融入并启发其个人的政治思维。
以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与生活:股票、债券和保险》的教学实例为参考,在课堂上讲到股票、债券和保险,这些与日常生活理财息息相关的内容,则可以在现场教学时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元素,首先可以提问学生,“谁的家长有使用过相关的投资保障业务?”并在随后的课堂上,邀请学生上台扮演股票市场的基础人物,现场演示操作股票市场的基本流程,如“买入”“卖出”“分红”等环节。这样假设生活情境的现场教学,能够更加充分地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将复杂的概念具象化,方便学生理解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
结束语
面对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政治学科在选考比例式微的现状,学校层面一定要重视高中政治课作为校园德育教育主阵地的作用,重视高中政治教育,并且在教师层面,高中政治学科教师必须紧紧围绕新高考改革的应试体系,区分重点非重点知识,利用时下多媒体技术和设备,将重点知识在课堂上用“引导式教学”“实例结合教学”“情境结合教学”等各类教学模式进行重新演绎,以提升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保障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阎琨,吴菡.新高考改革的现实困境与突破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22(2):13-20.
[2]罗丽媛.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的有效应用对策[J].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2022,5(7).
[3]李稳稳.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知识文库,2022(3):142-144.
[4]努尔艾力·阿卜杜外力.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学科地位探讨:基于“3+3”和“3+1+2”选考模式的分析[J].物理通报,2022(2):141-144.
[5]肖友明.“走班制”背景下对高中班级师生关系建设的实践探索[J].考试周刊,2022(3):17-20.
[6]吴佐建,张远平.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原则及策略探析[J].学苑教育,2022(2):59-61.
[7]陈雪贞.高中政治议题式活动课堂实践分析[J].高考,2022(1):75-77.
[8]范一瑄.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策略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1(36):75-76.